首页 > 诗人 > 明代诗人 > 钟惺

钟惺简介

钟惺 钟惺(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 钟惺的诗文(34篇)

人物生平

  钟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钟一贯任武进(今属江苏)学训。万历三十八年中(1610年)进士,授行人,掌管诗诣及册封事宜。次年,他以奉节使臣出使成都;后又出使东。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再赴贵州,主持乡试。后迁工部主事,又由北京调往江南,任南京礼部祭祠司主事,迁南京礼部仪制司郎中。在南京时,钟惺简淡自持,于秦淮河畔租一楼屋,伏案读史至深夜,每有所得辄记之,撰成《史怀》一书,评论古史,“多所发明,有古贤所不逮者”。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喜游名山大川,曾与林古度同登泰山。天启初年,钟惺升任福建提学佥事,他在闽中仍倡幽峭诗,并且参以禅旨,令人莫测高深,有“诗妖”之名。江南张泽、华淑,闽人蔡复一等,倾心附和,把钟惺奉为“深幽孤峭之宗”。不久,钟惺因丧父,回家守制,竟于天启五年(1625年)病逝于家,享年五十二岁。卒葬天门县城南鲁家畈(今天门县李场公社)。至今墓碑尚存。明清时,县内立有“钟谭合祠”,坊题“天下文章”四字。遗址在今天门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之东。 后人将他的诗文辑为《隐秀轩集》。

  他与同里谭元春评选唐人诗,作《唐诗归》;又评选隋以前的诗,作《古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浣花溪记

明代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月下新桐喜徐元叹至

明代钟惺

是物多妨月,桐阴殊不然。

长如晨露引,不隔晚凉天。

宿浦口周生池馆

明代钟惺

江边事事作山家,复有山斋著水涯。

一壑阴晴生草树,六时喧寂在莺花。

花山礼铜殿

明代钟惺

一路阴晴屡不分,山中风候易纷纭。

村过数日无红叶,江近双峰似白云。

忠州雾泊

明代钟惺

渔艇官舟晓泊同,蜀江愁雾不愁风。

烟生野聚汀寒外,云满山城水气中。

秋晓

明代钟惺

清秋但觉晓犹清,起趁空明绕砌行。

在竹露沾星下影,出林鸦带夜来声。

人物资料

《秋日舟中题胡彭举秋江卷》钟惺 翻译、赏析和诗意

远望写秋江,秋意没有起止。

何曾见寸波,最后纸都秋水。

烟雾中超过寒山,江净翻像纸。

空色有没有机会,身在秋江里。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钟惺,明人。

作者千古名句

路上有饥人,家中有剩饭。

出自《增广贤文·上集》[明代] 钟惺

问别来、解相思否。

出自《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明代] 钟惺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出自《生查子·元夕》[明代] 钟惺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出自《酬张少府》[明代] 钟惺

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出自《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明代] 钟惺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出自《读书有所见作》[明代] 钟惺

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出自《墨梅》[明代] 钟惺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出自《礼记·杂记下》[明代] 钟惺

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出自《醉中天·咏大蝴蝶》[明代] 钟惺

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明代] 钟惺

资料参考:秋日舟中题胡彭举秋江卷(明代 钟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