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若昭简介
宋若昭(761年-828年),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裔孙宋庭芬之女。[1] 宋庭芬有五女,曰若莘、若昭、若伦、若宪、若荀,皆警慧,善属文;而若昭、若宪成就更高些。唐德宗贞元四年被召入宫廷,称为内学士。唐穆宗时拜为尚宫。历经穆宗、敬宗、文宗三朝,皆呼先生。进封梁国夫人。 ...〔► 宋若昭的诗文(0篇)〕人物生平
宋若昭,贝州清阳(今河北清河)人,宋若莘(《旧唐书》又作宋若华)之次妹。据墓志铭记载,宋若昭卒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享年68岁,由此可知其当生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新旧唐书载“宝历初卒”应有误。
其父宋庭芬,为初唐诗人宋之问后裔,生一男五女,男独愚不可教,而五女皆警慧,善属文。宋若莘最长,次为宋若昭、宋若伦、宋若宪、宋若荀,皆禀性贞素,不愿归人,欲以学名家。其中“若莘与若昭文尤淡丽,性复贞素闲雅,不尚纷华之饰”。
贞元四年(788年),宋氏姐妹随父客居上党,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表荐其才。德宗当即降诏征召姐妹五人,试以文章诗赋,兼问经史大义,大为赞赏。宋氏姐妹表荐入宫后,德宗“礼荣闲雅,高其风操”,不以宫妾待之,尊称学士。德宗每与侍臣写诗唱和,亦令若莘姊妹参与应制。宋氏姐妹深得德宗恩赏,其父祖与弟也因此得赠官职。
宋若伦、宋若荀先卒。自贞元七年后,宫中记注簿籍之事由若莘执掌。元和末年,若莘逝世,追赠河内郡君。元和十五年(820年)十二月戊寅,唐穆宗令若昭掌文奏,拜为尚宫,代司若莘之职。 穆宗居东宫时,若昭就曾单独为当时尚为太子的穆宗讲解经训,可见其在宫中深受信任和赏识。
若昭为人练达,历六帝四十余年,教导后宫嫔妃,掌管四方表奏。尤其在宪宗、穆宗、敬宗三朝时,皆呼为先生,六宫嫔妃、诸王、公主、驸马,皆以师礼相待,为之致敬。进封梁国夫人。大和二年(828年)七月廿七日若昭卒于大明宫,就殡于永穆道观内,同年十一月八日祔葬万年县凤栖原祖茔。若昭卒后,朝廷给予了很高的礼遇,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以其弟宋稷为主丧,供卤薄,赐鼓吹。若昭之后,宋若宪代司宫籍,为唐文宗所重,后来卷入政治漩涡被构陷,幽于外第,赐死,家属徙岭南。
宋若昭的著作,今存诗一首,题为《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撩应制》(见《全唐诗》)及传奇文《牛应贞传》一篇。唐代传奇《牛应贞传》记叙了女神童牛应贞的事迹。牛应贞为《纪闻》作者牛肃的长女,又说宋若昭《牛应贞传》实出其父牛肃的《纪闻》。
人物资料
《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僚应制》宋若昭 翻译、赏析和诗意
垂衣临八极,肃穆四门通。
从此没有为化,不关辅助功。
修文招隐伏,崇尚武力消灭妖怪凶狠。
德炳韶光紧密,对沾雨露浓。
衣冠陪御宴,礼乐兴盛朝宗。
万寿称觞举,千年信同一。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宋若昭,唐人。
作者千古名句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出自《喜外弟卢纶见宿》[唐代] 宋若昭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出自《荀子·荣辱》[唐代] 宋若昭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出自《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唐代] 宋若昭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出自《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唐代] 宋若昭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出自《悲青坂》[唐代] 宋若昭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出自《题八咏楼》[唐代] 宋若昭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出自《长恨歌》[唐代] 宋若昭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出自《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代] 宋若昭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出自《书愤二首》[唐代] 宋若昭
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唐代] 宋若昭
资料参考: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僚应制(唐代 宋若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