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纮简介
![李元纮](/cidian/d/file/p/aa993cd1dfc51d44b7b844d530c7aa54.jpg)
轶事典故
唐中宗年间,太平公主倚仗权势,强夺佛寺碾硙,被告到雍州府衙。李元纮时任雍州司户,将碾硙判还佛寺。雍州长史窦怀贞畏惧太平公主,命李元纮改判。李元纮道:“终南山或许可以移动,但此案判决绝对不能更改。”后以“南山铁案”称已经判定、不可改变的案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元纮年轻时谨慎笃厚,初授泾州司兵参军,后历任雍州司户参军、好畤县令、润州司马。他政绩突出,颇有声誉。
累职升迁
开元年间,李元纮担任万年县令。他征发赋役,以公允著称,被擢升为京兆尹,并主持疏通三辅境内河渠。当时,王公贵戚都在渠岸建立碾硙,使渠水不能流入下游民田。李元纮命吏卒将其拆毁,使民田得到灌溉,深受百姓称颂。此后,他又历任工部、兵部、吏部三部侍郎。
开元十三年(725年),户部侍郎杨玚、白知慎因失职被贬为刺史,唐玄宗让公卿大臣推荐可以接掌户部的官员。百官大都推举李元纮,唐玄宗便欲任命他为户部尚书,却因他资历浅薄,受到宰相的劝阻,只得授他为中大夫、户部侍郎。他上疏朝廷,陈奏时政得失,受到唐玄宗的表彰。
担任宰相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元纮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清水县男。当时,京官职田被废置,便有朝臣建议在关中屯田,以充实国库。李元纮奏道:“边关百姓清闲,土地荒芜,以剩余劳动力耕种荒田,能够减少运输,充实军粮,因此设置屯田有益于国。但在关中,百官职田散居各地,百姓的私田都努力自耕,不能占取。如果设置屯田,就要公私相换,调发壮丁。调发劳役则家业荒废,减免租税则国赋欠缺,内地设置屯田,自古未有,恐怕得不偿失。”唐玄宗遂停止此议。
此前,吴兢担任史官,编撰《唐书》、《唐春秋》,尚未完成便因守丧离职。他上疏皇帝,请求继续修史,唐玄宗便让他到集贤院撰书。开元十五年(727年),唐玄宗命张说致仕,并让他在家中修史。李元纮认为不妥,便提议让张说和吴兢同到史馆撰修国史,既可做到保密,又可避免资料丢失。唐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李元纮与同列宰相的杜暹关系不睦,常在政事上产生分歧,以致纷争不断,引起唐玄宗的不满。开元十七年(729年),唐玄免去李元纮的宰相之职,外放为曹州刺史。
此后,李元纮又调任蒲州刺史,却因病离职,并以户部尚书之职致仕。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李元纮被起复为太子詹事,但不到十日便因病去世,追赠太子少傅,谥号文忠。
人物资料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私字)》李元纮 翻译、赏析和诗意
大儒延凤池,金马被大恩。
食物玉趋丹禁止,笺花下紫台阶。
感恩倾美酒,鼓舞歌咏健康时。
暂时遇到书籍编辑,越过昭盛业丕。
相接欣有命令,拿笔惭愧没有词。
自己惊讶多么幸运,太阳返回到葵。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李元纮,唐人。
作者千古名句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出自《寄外征衣》[唐代] 李元纮
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
出自《》[唐代] 李元纮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出自《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唐代] 李元纮
君子本虚心,甘自低头伏。
出自《薛宝钗·雪竹的》[唐代] 李元纮
非其地而树之,不生也
出自《说苑·杂言》[唐代] 李元纮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
出自《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唐代] 李元纮
民罔常怀,怀于有仁。
出自《尚书·商书·太甲下》[唐代] 李元纮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出自《送朱大入秦》[唐代] 李元纮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出自《登古邺城》[唐代] 李元纮
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出自《韩非子·大体》[唐代] 李元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