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人 > 唐代诗人 > 林杰

林杰简介

林杰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 林杰的诗文(5篇)林杰的名句(2条)

乞巧

唐代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王仙坛

唐代林杰

羽客已登仙路去,丹炉草木尽凋残。

不知千载归何日,空使时人扫旧坛。

唐代林杰

金盘摘下挂朱颗,红壳开时饮玉浆。(咏荔枝见《纪事》)

七夕

唐代林杰

七夕今朝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王仙君坛

唐代林杰

羽客已登云路去,丹砂草木尽凋残。

不知千岁归何日,空使时人扫旧坛。

人物资料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林杰 古诗(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注释

①《乞巧》林杰 古诗: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②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③几万条:比喻多。

《乞巧》林杰 古诗赏析

《《乞巧》林杰 古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林杰 古诗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林杰 古诗,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林杰 古诗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林杰 古诗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林杰 古诗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乞巧》林杰 古诗创作背景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林杰 古诗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深远的夜空里灿烂的天河,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待看到这两颗星的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林杰 古诗》这首诗。

《乞巧》林杰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

家家乞巧望秋月,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林杰,唐人。

相关诗句

《乞巧词》[唐代] 林杰

明河拖天玉绳远,新月搯云银甲浅。

丁东细漏滴金荷,百子楼前桂花满。

三三五五试新妆,鹤扇如霜罗带长。

云母屏前齐下拜,绞绡帐底共焚香。

焚香争乞天孙巧,穿断蛛丝绣针小。

梦里传来是有无,入门巧已知多少。

织女牵牛别有情,萤飞鹊度两难凭。

芙蓉舞困西风薄,杨柳垂低北斗横。

《乞巧词》[唐代] 林杰

天上星重会,征西客未归。

殷勤乞方便,灵鹊度人飞。

《七夕见与诸孙题乞巧文》[唐代] 林杰

外孙争乞巧,内子共题文。

隐映花奁对,参差绮席分。

鹊桥临片月,河鼓掩轻云。

羡此婴儿辈,吹呼彻曙闻。

《乞巧词》[唐代] 林杰

乞巧望星河,双双并绮罗。

不嫌针眼小,只道月明多。

作者千古名句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出自《折桂令·客窗清明》[唐代] 林杰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出自《》[唐代] 林杰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出自《村居苦寒》[唐代] 林杰

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出自《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唐代] 林杰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出自《作蚕丝的》[唐代] 林杰

前车覆,后车诫。

出自《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六》[唐代] 林杰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出自《陇西行四首·其二》[唐代] 林杰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出自《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唐代] 林杰

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

出自《格言联璧·接物类》[唐代] 林杰

建官惟贤,位事惟能。

出自《尚书·周书·武成》[唐代] 林杰

资料参考:乞巧(唐代 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