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
之字解释
基本字义
之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异体字
- 㞢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之的笔顺分步演示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之
〈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 之
〈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 之
〈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 之
〈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康熙字典
之【子集上】【丿部】 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之【卷六】【之部】
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从之。止而切
说文解字注
(之)出也。引伸之義爲往。釋詁曰之往是也。按之有訓爲此者。如之人也。之德也。之條條。之刀刀。左傳。鄭人醢之、三人也。召南毛傳曰。之事、祭事也。周南曰。之子、嫁子也。此等之字皆訓爲是。之有訓爲上出者。戴先生釋梓人曰。頰側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須鬛是也。象艸過屮。過於屮也。枝莖漸益大。有所之也。莖漸大、枝亦漸大。勢有日新不巳者然。一者地也。凡之屬皆从。止而切。一部。
包含《之》字的名句
-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送君。
作者:吴文英 出自《沁园春·送翁宾旸游鄂渚》
-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作者:李白 出自《春日醉起言志》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作者:范仲淹 出自《岳阳楼记》
-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作者:李白 出自《金陵酒肆留别》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作者:佚名 出自《击鼓》
-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作者:司马相如 出自《凤求凰》
-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作者:李白 出自《长相思·其一》
-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作者:荀子 出自《劝学》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作者:欧阳修 出自《醉翁亭记》
-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作者:岑参 出自《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 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
作者:刘基 出自《乞猫》
-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作者:佚名 出自《桃夭》
-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作者:屈原 出自《九歌·湘夫人》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作者:佚名 出自《氓》
-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作者:王维 出自《陇头吟》
- 之的词语 组词
- 之的成语
- kū gǔ zhī yú枯骨之余
- pán shí zhī ān盘石之安
- wú míng zhī pǔ无名之朴
- ěr shí zhī tú耳食之徒
- kū gǔ zhī yú枯骨之馀
- pán shí zhī gù盘石之固
- zhōng gòu zhī yán中冓之言
- háo máo zhī chà,jiāng zhì qiān lǐ豪牦之差,将致千里
- jì mèng zhī jiān季孟之间
- sān cùn zhī xiá三寸之辖
- niǎn gǔ zhī xià辇毂之下
- jīn shǔ zhī biàn金鼠之变
- jī shǔ zhī shàn鸡黍之膳
- líng sù zhī qī灵夙之期
- qǐ tiān zhī lǜ杞天之虑
- gāo huāng zhī jí膏肓之疾
- bó niú zhī jí伯牛之疾
- cí ní zhī sòng雌霓之诵
- pán lóng zhī pǐ盘龙之癖
- huǐ zhī bù jí悔之不及
- mǐ lì zhī zhū米粒之珠
- chéng tiān zhī yòu承天之祐
- mén wài zhī zhì门外之治
- yóu zhōng zhī yán由中之言
- fù xuān zhī xiàn负暄之献
- bǎi zú zhī chóng,duàn ér bù jué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 wú yá zhī qī无涯之戚
- bù zī zhī qì不赀之器
- xuē biàn zhī mén薛卞之门
- fǔ guǐ zhī fēng簠簋之风
- zhù jié zhī qíng伫结之情
- jīn rén zhī zhēn金人之箴
- lěi nòu zhī lì耒耨之利
- bù shí zhī cí不实之词
- dàn fàn zhī dào啖饭之道
- miào táng zhī liàng庙堂之量
- tuò chí zhī shì跅驰之士
- chéng rén zhī è乘人之厄
- zhōng shí zhī jiān终食之间
- zhuì wén zhī shì缀文之士
- tài rán jū zhī泰然居之
- yán zhī yǒu lǐ言之有礼
- zhǐ gù zhī jiān指顾之间
- fù sù zhī yōu覆餗之忧
- qiān jīn zhī tǐ千金之体
- léi xiè zhī è缧绁之厄
- xiè hé zhī rèn燮和之任
- jiā fú zhī qíng葭莩之情
- qiè gǔ zhī hán切骨之寒
- jiān nián zhī chǔ兼年之储
- jí rén zhī wēi急人之危
- xiān wéi zhī róng先为之容
- fán lí zhī yàn蕃篱之鷃
- háo mò zhī lì毫末之利
- huà yī zhī fǎ画一之法
- zhūn zhān zhī shì迍邅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