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的笔顺分步演示
康熙字典
汾【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分切,音濆。水名。《說文》水出太原晉陽山西南入河。或曰出汾陽北山冀州浸。《周禮·夏官·職方氏》冀州,其浸汾潞。《水經》汾水出太原汾陽縣北管涔山。《山海經》管涔之山,其上無草木,而下多玉。汾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十三州志》出武州之燕京山,亦管涔之異名也。
地名,在襄城。《左傳·襄十八年》楚子庚治兵于汾。《司馬彪曰》襄城縣有汾丘。
縣名。《前漢·地理志》汾隂,臨汾,俱屬河東郡。汾陽屬太原郡。《廣輿記》臨汾,汾西二縣,今俱屬平陽府。
郡名。《廣輿記》山西汾州府,本漢太原郡,後魏曰汾州,唐曰浩州,宋曰汾陽。
《集韻》步奔切,音盆。與湓同。湓水在潯陽。或省作汾。詳湓字註。
方文切,音分。與紛同。《揚雄·長楊賦》汾沄沸渭。《註》衆盛貌。汾沄,音紛雲。
溫汾,水轉貌。《枚乗·七發》所揚汩者,所溫汾者。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汾【卷十一】【水部】
水。出太原晉陽山,西南入河。从水分聲。或曰出汾陽北山,冀州浸。符分切
说文解字注
(汾)汾水。出大原晉陽山。西南入河。太原郡晉陽、二志同。今山西太原府太原縣縣治東北有太原舊城。城中舊有三城。一曰大明城。古晉陽城也。左傳有六名。曰大夏、曰大原、曰大鹵、曰夏墟、曰晉陽、曰鄂。其實一也。周禮河內曰冀州。其浸汾、潞。左傳曰新田有汾澮以流其惡。又曰宣汾洮。前志曰。大原郡晉陽。晉水所出。東入汾。汾陽。汾水所出。西南至汾陰入河。水經曰。汾水、出大原汾陽縣北管涔山。至汾陰縣北。西注於河。按許云出晉陽山與志水經不合者、志水經舉其遠源。許舉其近源也。汾出管涔山。東南過晉陽縣東。晉水從縣南東流注之。許意謂晉水卽汾水之源。所謂晉陽山者、葢卽縣甕山。在今太原縣西南十里。晉水所出也。杜注左傳曰。汾水出太原。與許合。今汾水出靜樂縣管涔山。經陽曲縣。至太原縣城東。晉水入焉。又經清源縣東南、徐溝縣北。又經交城縣、文水縣、平遙縣、汾陽縣、孝義縣、介休縣、靈石縣、霍州、趙城縣、洪洞縣、臨汾縣、襄陵縣、太平縣、曲沃縣。至絳州城南。澮水入焉。又經稷山縣、河津縣。至榮河縣北境入河。在龍門之南五十里。曰汾口。於古水道無大異。从水。分聲。符分切。十三部。按大雅汾王之甥。毛曰。汾、大也。此謂汾卽墳之假借也。或曰出汾陽北山。漢志、水經說見上。鄭注周禮亦曰汾出汾陽。冀州浸。周禮職方氏文。
包含《汾》字的名句
- 汾水碧依依,黄云落叶初飞。
作者:孙光宪 出自《河渎神·汾水碧依依》
-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作者:苏颋 出自《汾上惊秋》
-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作者:李白 出自《太原早秋》
-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作者:刘彻 出自《秋风辞》
- 汾的词语 组词
- 汾的成语
- fén ōu汾讴
- fén yīn dǐng汾阴鼎
- hé fén mén xià河汾门下
- héng fén yàn横汾宴
- fén qiū汾丘
- jǔ fén沮汾
- fén shuǐ yóu汾水游
- fén yīn汾阴
- héng fén tǐ横汾体
- fén kuí汾葵
- fén yáng wáng汾阳王
- fén yīn shuí汾阴脽
- guō fén yáng郭汾阳
- héng fén shí横汾什
- héng fén横汾
- fén lù汾露
- sì fén俟汾
- fén wáng汾王
- fén tíng汾亭
- fén yáng kǎo汾阳考
- fén qiáo汾桥
- fén cí汾祠
- fén shè汾射
- fén qū汾曲
- hé fén河汾
- héng fén shǎng横汾赏
- fén jiǔ汾酒
- wēn fén温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