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的笔顺分步演示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诉
訴、愬
〈动〉
(1) (形声。本义:告状;控告)
(2) 同本义 [accuse;charge;complain]
诉,告也。——《说文》
负孝公之周愬天子。——《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
必东愬于齐。——《战国策·齐策》
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起诉;上诉;公诉;诉呈(诉状);诉权(起诉和诉原的权利);诉辩(申诉并辩白);诉牒(诉状);诉告(上诉;告状)
(4) 告诉,说给人听 [tell;relate;inform]
正遇延平二人,诉说前事。——《三国演义》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吾与并肩携长,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诉怨(对人诉说怨愤之情);诉长道短(原原本本地向人诉说);诉事(陈诉事情);诉屈(申诉冤屈);诉言(诉说)
(6) 求,求助 [resort to]。如:诉诸武力
(7) 有事实根据地说人坏话。通“愬 [slander]
取货于宣伯而诉公于 晋侯。——《左传·成公十六年》
公伯寮愬 子路于 季孙——《论语·宪问》
康熙字典
訴【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音素。《說文》吿也。《玉篇》論也,吿訴冤枉也。《廣韻》毀也。《左傳·成十六年》郤犫訴公于晉侯。《註》譖也。《史記·龜筴傳》王有德義,故來告訴。
《說文》或作。亦作愬。《論語》膚受之愬。《註》愬己之冤也。《前漢·五行志》引作訴。
《韻會小補》通作遡。《戰國策》衞君跣行,告遡於魏。《註》遡愬同。
《集韻》昌石切,音尺。亦毀也。《說文》本作。《字彙補》譌作辨,非。辨字左从言作。
。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訴【卷三】【言部】
告也。从言,厈省聲。《論語》曰:“訴子路於季孫。”,訴或从言朔。愬,訴或从朔、心。桑故切〖注〗臣鉉等曰:厈非聲。蓋古之字音多與今異。如皀亦音香、釁亦音門、乃亦音仍,他皆放此。古今失傳,不可詳究。
说文解字注
(訴)告也。从言。㡿聲。桑故切。五部。凡從㡿之字隷變爲厈。俗又譌斥。論語曰。訴子路於季孫。憲問篇文。
()或从言朔。
(愬)或从朔心。今論語作此。
包含《诉》字的名句
- 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
作者:梁启超 出自《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君子》
-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作者:辛弃疾 出自《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 湘女归魂,佩环玉冷无声,凝情谁诉。
作者:吴文英 出自《过秦楼·黄钟商芙蓉》
- 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
作者:苏轼 出自《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作者:杜甫 出自《又呈吴郎》
- 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
作者:王沂孙 出自《齐天乐·蝉》
-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作者:曹组 出自《卜算子·兰》
-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
作者:苏轼 出自《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
作者:黄孝迈 出自《湘春夜月·近清明》
- 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
作者:朱彝尊 出自《长亭怨慢·雁》
- 诉的词语 组词
- 诉的成语
- shēn sù伸诉
- sù chéng诉呈
- wǎng sù枉诉
- sù sòng yì wù诉讼义务
- qì sù泣诉
- sù cháng dào duǎn诉长道短
- sù rén诉人
- zhèng sù诤诉
- xíng zhèng sù sòng fǎ行政诉讼法
- chēng sù称诉
- jié sù讦诉
- sòng sù讼诉
- xuān sù喧诉
- hào sù号诉
- sù sòng fǎ诉讼法
- sù wǎng诉枉
- sù bái诉白
- chéng sù呈诉
- tán sù谈诉
- tǔ sù吐诉
- sù sòng wén shū诉讼文书
- biǎo sù表诉
- sù sòng cān yǔ rén诉讼参与人
- sù yán诉言
- rú sù rú qì如诉如泣
- gōng sù rén公诉人
- sù qū诉屈
- gào sù cái chǔ lǐ告诉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