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谏的组词120+
  • 谏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谏的组词只列出前 120 个

谏的意思


汉字

拼音jiàn

解释基本字义谏(諫)jiàn(ㄐ一ㄢˋ)⒈  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谏劝。进谏。谏阻。兵谏。从谏如流。异体字諫汉英互译expostulate with造字法形声:从讠、柬声Englishremonstrate, admonish...【谏的意思

字在前的组词

谏职:谏官之职。

谏诫:劝谏告诫。

谏署:谏官官署。

谏苑:谏官官署。

谏阻:劝阻。[dissuade sb. from] 直言劝阻

谏鼓谤木:谏鼓:相传尧曾在庭中设鼓,让百姓击鼓进谏;谤木:相传舜在交通要道立木牌,让百姓在上面写谏言。指广开言路,听取各方意见。

谏坡:谏议大夫。唐时称谏议大夫为“坡”。见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五。

谏楚:春秋时楚孙叔敖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谏阻楚庄王伐晋。事见《韩诗外传》卷十。后用以为典。

谏舍:犹谏院。借指谏官。

谏止:劝阻。

谏争:谏诤。争﹐通“诤”。

谏臣:1.直言规劝之臣。2.掌谏诤的官员。

谏谕:1.亦作“谏喻”。2.劝谏讽喻﹔劝谏晓喻。

谏猎臣:指汉司马相如。

谏猎:1.指对天子迷恋游猎﹐不务政事﹐予以规讽。事本《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相如﹞尝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豕﹐驰逐野兽﹐相如因上疏谏。”唐贾至《咏冯昭仪当熊》﹕“逐兽长廊静﹐呼鹰御苑空。王孙莫谏猎﹐贱妾解当熊。”清陈梦雷《秋兴》诗之七﹕“争夸鸣镝催红雨﹐喜控归鞍数锦毛。谏猎有书谁入告﹐三年讲武圣躬劳。”后用以指谏止帝王的穷于武事。2.泛指谏诤。

谏疏:条陈得失的奏章。

谏正:谏诤﹔规劝。

谏草:谏书的草稿。

谏垣:指谏官官署。

谏友:能直言相劝的朋友,即“诤友”。[a friend who does not hesitate to remonstrate] 能直言相劝的朋友,即“诤友”

谏戒:劝谏告戒。

谏匦:收纳谏章的匦匣。

谏鼙:即谏鼓。

谏函:谏书的封函。借指谏书。

谏辅:劝谏辅佐之臣。

谏院:1.御史台的别称。2.谏官官署。宋初由门下省析置﹐以分隶门下﹑中书的左右谏议大夫﹑司谏﹑正言为谏官。宋司马光有《谏院题名记》。

谏珂:传说中的鸟名。

谏尸谤屠:向尸体劝谏,向屠伯指责杀牲的过失。比喻劝谏无济于事。

谏司:指谏官的职位。

谏猎人:指汉司马相如。

谏章:向皇帝进谏的奏章。

谏纸:1.书写谏章的稿纸。2.借指谏书。

谏当:劝阻。当﹐阻挡。

谏训:规劝训导。

谏宪:指御史。

谏过:匡正过失。

谏喻:见“谏谕”。

谏争如流:谏争:争同“诤”,直言相劝。劝谏的话如同流水一样,滔滔不绝。

谏词:谏诤的言词。

谏说:进谏游说。

谏劝:规劝。[admonish] 直言规劝

谏帷:犹谏垣。

谏难:谓冒着危险进行规劝。

谏工:谏官。

谏列:谏官之列。

谏囊:犹谏函。借指谏书。

谏省:御史台的别称。

谏郎:即门下侍郎。因其负责“尽规献纳﹐纠正违阙”﹐故称。

谏言:规劝的话。

谏议:1.官名。谏议大夫。2.谏诤。3.指谏诤论议的文字。

谏诲:规劝教诲。

谏笋:苦笋。

谏路:1.进谏之路。2.指谏官之职。

谏逐客书:散文篇名。战国末期秦李斯作。秦王发现韩国间谍利用为秦开掘水渠企图耗费秦的国力,下令驱逐在秦任官的外国人。当时任秦客卿的楚人李斯上书秦王,列举秦历代任用外国人所取得的业绩,并陈说“逐客”的害处,秦王遂取消此令。篇中大量运用铺陈排比手法,辞采华丽,富有说服力。

谏士:谏诤之士。

谏鼓:设于朝廷供进谏者敲击以闻的鼓。

谏曹:指御史台。

谏折:规劝争辩。

谏书:向君主进谏的奏章。[remonstrance] 臣下向帝王进谏的奏章

谏诤:〈书〉直爽地说出人的过错,劝人改正。[criticize sb.’s faults frankly] 直言规劝,使人改正过错谏诤即见听。——《汉书》

字在尾的组词

论谏:1.论述讲谏的方法。2.议论和进谏。

给谏:唐宋时给事中及谏议大夫的合称。清代用作六科给事中的别称。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说:言论;遂:完成;谏:劝说。已做过的事不必再解释,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劝说了。含既往不咎之意。

愎谏:固执己见而不听规劝:愎谏而贼贤。

密谏:暗中对帝王进行规劝。

优谏:优人在演戏中进行的讽谏。

显谏:谓公开谏诤。

规谏:〈书〉忠言劝戒;规劝。[expostulate] 以正义之道劝人改正言行的不当之处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墨子.尚同上》

劝谏:劝告;规劝:一再劝谏|不听劝谏。

任贤受谏:贤:有德有才的人。任用有才德的人,接受劝谏。

说谏:劝说﹐进谏。

陈谏:进谏。

强谏:极力诤谏。

熟谏:宛转地劝说。

鄙谏:谦称自己向对方的进言。

违谏:1.违式进谏。2.不听进谏。

招谏:谓帝王征求规劝意见。

犯谏:犯颜直谏。

至谏:恳切的劝谏。

拒谏:拒绝规劝。

证谏:谓直言规劝。

大谏:1.竭力规劝。2.古代官名﹐掌谏诤。3.唐宋时谏议大夫之别称。

善谏:1.良好的规劝。2.谓善于规劝。

默谏:暗中进谏。

匡谏:匡正谏诤。

正言直谏: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

讦谏:直谏。

司谏: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主管督察吏民过失,选拔人才。唐门下省的谏官,有补阙﹑拾遗。宋太宗端拱初改补阙为左右司谏,掌讽谕规谏。元以后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四》。

鼓谏:不一定正确的规谏。自谦之词。

诤谏:直言劝谏。

诃谏:厉声规劝。

犯颜直谏: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直谏:以直言规劝。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

犯颜苦谏: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苦谏:苦苦规劝(常用下对上)。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

杜谏:谏阻。

箴谏:规戒劝谏的话;规戒劝谏。

讽谏:〈书〉用含蓄委婉的话向君主进谏。[give advance to one's superior;remonstrate with ruler by clever analogy] 指下对上,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规劝,使其改正错误衡乃拟 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后汉书.张衡传》

陷谏:勇于规劝。

左谏:唐代左谏议大夫的简称。

台谏:唐宋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两者虽各有所司﹐而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台谏”泛称之。明初废谏院﹐以给事中兼领监察与规谏﹐两者开始合流。至清雍正元年﹐又使之同隶都察院﹐于是台谏完全合二为一。

诵谏:1.诵读前代箴谏之语。2.讽谏。

几谏:微谏,婉言劝谏。[admonish (one's senior)] 对长辈委婉而和气的劝告我出“事父母几谏”。打个鸟名。——《镜花缘》

犯颜敢谏: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

比谏:以事类为比,进行规劝。

苦谏:苦心竭力地规劝。

列谏:极力劝谏。列,通“烈”。

风谏:用委婉曲折的语言规劝君主或长辈﹑上司。

极谏:尽力规劝。古多用于臣下对君主。

用谏:犹纳谏。

指谏:指陈事实而进谏。

窥谏:谓观察君主神色相机进谏。

兵谏:用武力规劝君主或尊长﹐使其必从。语本《左传.庄公十九年》:“初﹐鬻拳强谏楚子﹐楚子弗从;临之以兵﹐惧而从之。”[armed remonstrance] 以武力胁迫的办法向当权者进谏

诚悬笔谏:指唐柳公权以书法进谏唐穆宗事。诚悬﹐公权字。语本《新唐书.柳公权传》﹕“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时帝荒纵﹐故公权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

尸谏:陈尸以谏。后泛指以死谏君。[death remonstration] 臣子以死来规劝君主凛然古人尸谏之风

犯言直谏: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

面谏:当面直言规劝。常用于臣对君。

骤谏:屡次进谏。

顺谏:出言逊顺的谏诤。

降谏:和颜悦色﹑平心静气地进谏。

四谏:指宋余靖﹑欧阳修﹑蔡襄﹑王素。四人为谏官,皆敢直言,故称。

犯颜极谏: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极谏:以直言规劝(常用下对上)。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

字的诗句

1、谏官非不达《敬赠郑谏议十韵》

2、比干谏而死《感古四首》

3、位高从谏最难能《送李季允赴召》

4、袖出谏疏前开陈《送黄宜州之郡》

5、功名四谏后来看《浣溪沙》

6、:驿本名与阳谏议同姓名《商山富水驿 》

7、不见窦谏议《水调歌头·风骨最魁岸》

8、明年忝谏官《池州送孟迟先辈》

9、阳城为谏议《赠樊著作》

10、谏官闻此章《和《阳城驿》》

11、谏说岂腾口《范正献奏议帖赞》

12、谏书元不为求名《送真舍人帅江西八首》

13、自觉谏书稀《寄左省杜拾遗》

14、君忌谏而卧佞《颂古一百则》

15、叨官在谏垣《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

相关成语

直言极谏,直言正谏,犯言直谏,纳谏如流,犯颜进谏,拒谏饰非,三谏之义,犯颜敢谏,犯颜苦谏,正言直谏,从谏如流,犯颜极谏,谏争如流,直言切谏,公规密谏,谏尸谤屠,主文谲谏,正谏不讳,饰非拒谏,叩马而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