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的组词120+
- 耳的成语
- ěr pàn耳畔
- ěr guāng耳光
- ěr mù guān耳目官
- ěr sāi耳塞
- ěr mù cháng耳目长
- mù ěr木耳
- ěr huán耳环
- bái mù ěr白木耳
- hēi mù ěr黑木耳
- ěr jī耳机
- ěr duǒ耳朵
- ěr mù耳目
- tāo ěr慆耳
- tiāo ěr挑耳
- qīng ěr倾耳
- ěr shí耳识
- chóng ěr重耳
- ěr sòng耳诵
- ěr yǔ耳语
- ěr chún耳唇
- ěr sūn耳孙
- ěr zǐ耳子
- ěr kǒng耳孔
- ěr xué耳学
- yú ěr余耳
- táo ěr鼗耳
- lǜ ěr tī緑耳梯
- zhí ěr执耳
- ěr wò耳斡
- yún ěr云耳
- huáng ěr jūn黄耳菌
- zhā ěr duǒ扎耳朵
- ěr xué耳穴
- dǎ ěr guāng打耳光
- juàn ěr卷耳
- yín ěr银耳
- shǔ ěr jīn鼠耳巾
- chī ěr guāng吃耳光
- dí ěr涤耳
- shùn ěr顺耳
- ěr gòu耳垢
- bái ěr lóng白耳龙
- ěr chuí耳垂
- tǔ ěr qí土耳其
- sāi ěr塞耳
- ěr lì耳力
- ěr zhēn耳针
- lí ěr犂耳
- jiū ěr啾耳
- huá ěr哗耳
- wài ěr外耳
- ěr shú耳熟
- chǎn ěr谄耳
- niú ěr牛耳
- ěr yǔ耳雨
- fó ěr cǎo佛耳草
- ěr jì耳记
- jǐn ěr谨耳
- sǒng ěr竦耳
- chuān ěr穿耳
- chǔ ěr楮耳
- nèi ěr内耳
- ěr lóng耳聋
- ěr jì耳际
- bìng ěr病耳
- zhōng ěr yán中耳炎
- shì ěr世耳
- sú ěr俗耳
- dān ěr儋耳
- ěr zhuì耳坠
- hù ěr护耳
- dā ěr mào搭耳帽
- ěr sān lòu耳三漏
- xūn ěr熏耳
- yòu ěr右耳
- ěr bàn耳伴
- yǐ ěr倚耳
- xǐ ěr葈耳
- ěr zhì耳治
- ěr jiān耳尖
- tiān ěr tōng天耳通
- lí ěr剺耳
- ěr tí耳提
- ěr shēng耳生
- jiāo ěr焦耳
- ěr yīn耳喑
- ěr shì耳视
- ěr lún耳轮
- ěr ruǎn耳软
- ěr zhóu耳轴
- nào ěr duǒ闹耳朵
- yuè ěr悦耳
- zhǔ ěr mù属耳目
- tuò ěr唾耳
- wú ěr无耳
- zhí ěr植耳
- lù ěr jīn鹿耳巾
- wēi ěr xùn威耳逊
- ěr shùn耳顺
- dà ěr ér大耳儿
- bù rù ěr不入耳
- ěr bèi耳背
- sāng ěr桑耳
- ěr jiàn耳箭
- ěr guāi zǐ耳掴子
- dì ěr地耳
- lǐ ěr李耳
- wò ěr duǒ斡耳朶
- wò ěr duǒ斡耳朵
- ěr zhòng耳重
- xǐ ěr洗耳
- yǎo ěr duǒ咬耳朵
- chōng ěr充耳
- fù ěr附耳
- mǎ ěr tā马耳他
- ěr shí耳石
- zhù ěr注耳
- cháng ěr长耳
- xióng ěr熊耳
- ěr piāo耳剽
- sāo tóu mō ěr搔头摸耳
- dǐng chēng yǒu ěr鼎铛有耳
- dōng fēng mǎ ěr东风马耳
- xuàn mù zhèn ěr眩目震耳
- rú fēng guò ěr如风过耳
- yòu rú chōng ěr褎如充耳
- jiàn mù guì ěr贱目贵耳
- zài rén kǒu ěr在人口耳
- dòng xīn hài ěr洞心骇耳
- fú shǒu tiē ěr伏首贴耳
- sāo tóu zhuā ěr搔头抓耳
- jí léi bù jí sāi ěr疾雷不及塞耳
- chuí shǒu tiē ěr垂首帖耳
- dōng fēng guò ěr东风过耳
- 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疾雷不及掩耳
- qiáng yǒu fèng,bì yǒu ěr墙有缝,壁有耳
- miàn hóng guò ěr面红过耳
-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
- qiáng yǒu ěr墙有耳
- dài mú qīng ěr戴目倾耳
- hé shēng ěr禾生耳
- rú léi guàn ěr如雷贯耳
- dōng fēng shè mǎ ěr东风射马耳
- chuí tóu sāi ěr垂头塞耳
- qiè zhōng yǎn ěr窃钟掩耳
- cháng mù fēi ěr长目飞耳
- jí léi bù xiá yǎn ěr疾雷不暇掩耳
- liǎng dòu sāi ěr两豆塞耳
- féi tóu dà ěr肥头大耳
- wéi mù hóng ěr嵬目鸿耳
- fǔ shǒu tiē ěr俛首帖耳
- dào zhōng yǎn ěr盗钟掩耳
- tuǒ shǒu tiē ěr妥首帖耳
- jiāo tóu jiē ěr交头接耳
- féi tóu pàng ěr肥头胖耳
- dào líng yǎn ěr盗铃掩耳
- piāo fēng guò ěr飘风过耳
- fǔ shǒu tiē ěr俯首帖耳
- zhuā tóu wā ěr抓头挖耳
- bù kān rù ěr不堪入耳
- yóu xīn hài ěr游心骇耳
- yú xīn yuè ěr娱心悦耳
- fú shǒu tiē ěr伏首帖耳
- niè zú fù ěr蹑足附耳
- chuāng wài yǒu ěr窗外有耳
- náo sāi juē ěr挠腮撧耳
- chū kǒu rù ěr出口入耳
- fǔ shǒu tiē ěr俯首贴耳
- yán yóu zài ěr言犹在耳
- zhuó yīng xǐ ěr濯缨洗耳
- wēi yán nì ěr危言逆耳
- fǔ shǒu mǐ ěr俯首弭耳
- wéi yǎn xiāng ěr嵬眼澒耳
- bì mù sè ěr闭目塞耳
- dùn zú liè ěr顿足捩耳
- jié léi bù jí yǎn ěr捷雷不及掩耳
- lài yǒu cǐ ěr赖有此耳
- zhōng yán nì ěr忠言逆耳
- rú léi guàn ěr如雷灌耳
- gé chuāng yǒu ěr隔窗有耳
- fǎ bù chuán liù ěr法不传六耳
- hé tóu shēng ěr禾头生耳
- xiù shǒu chōng ěr袖手充耳
- yán tí qí ěr言提其耳
- wén méng guò ěr蚊虻过耳
- gé qiáng yǒu ěr隔墙有耳
- yáng yáng yíng ěr洋洋盈耳
- qiū fēng guò ěr秋风过耳
- hōng léi guàn ěr轰雷贯耳
- yòu rú chōng ěr裒如充耳
- kǔ kǒu nì ěr苦口逆耳
- zhuā sāi wā ěr抓腮挖耳
- xiǎng dāng rán ěr想当然耳
- fāng miàn dà ěr方面大耳
- fēng chuí mǎ ěr风吹马耳
- jiāo tóu hù ěr交头互耳
- shuāng dòu sāi ěr双豆塞耳
- liáo fù ěr ěr聊复尔耳
- 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迅雷不及掩耳
- dōng fēng chuī mǎ ěr东风吹马耳
- bù jué yú ěr不绝于耳
- qiáng fēng bì ěr墙风壁耳
- zhǔ yuán yǒu ěr属垣有耳
- fǔ shǒu jí ěr俯首戢耳
- lì lì zài ěr历历在耳
- zhí niú ěr执牛耳
- xǔ yóu xǐ ěr许由洗耳
因篇幅关系,耳的组词只列出前 120 个
耳字在前的组词
耳聋:听不见声音。[deafness] 听不见声音
耳目喉舌:喉舌:泛指说话的器官,比喻代言人。起到耳目喉舌的作用。比喻作为搜集、了解情况和宣传方针政策的工具。
耳快:谓声音悦耳﹐使人快意。
耳炎:耳的炎症。[otitis] 耳的炎症
耳不旁听:两耳不往旁边听。形容神情十分专注的样子。
耳鬓斯磨: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多指小儿女)。
耳珰:1.妇女的耳饰。2.卷耳﹑苍耳子的别名。
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a puffof wind passing the ear-unheeded advice] 耳旁之风,一吹而过。比喻不重视,听到后不放在心上的话我说的乃是金玉之言,外交秘诀,你老哥千万不要当做耳边风——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耳食目论:耳食:轻信听来的话。像用耳朵吃饭而不知食物味道,像眼睛能看见细毛而不见睫毛。比喻轻信他人的话,缺乏确凿根据。
耳穴:人体某一部分有病时,就会反应在耳郭的一定部位上,这些部位就是耳针治疗的刺激点,统称为耳穴。
耳目非是:指声色不同于平常。
耳郭:外耳的一部分,主要由软骨构成,有收集声波的作用。也叫耳廓。
耳治:1.谓以耳闻。2.指教学中的听讲。
耳目昭彰: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
耳圈:耳饰。
耳软:指容易轻信别人的话:为人不能耳软|他耳软,遇事无主见。
耳染目濡:染:沾染;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耳目:①耳朵和眼睛:掩人耳目(比喻以假象欺骗蒙蔽别人)。②指见闻:耳目所及ㄧ耳目一新ㄧ耳目不广。③指替人刺探消息的人:耳目众多。
耳闻不如眼见: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耳食不化:指没有经过思考,轻信听来的话。
耳顺:①〈书〉《论语 .为政》:‘六十而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深刻理解其中的意思。后来用‘耳顺’指人六十岁:年逾耳顺ㄧ耳顺之年。②顺耳:这个唱腔我听着倒还耳顺。
耳食:〈书〉指听到传闻不加审察就信以为真。[believe all that one hears] 轻信别人的话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史记.六国年表序》
耳热:指极端兴奋或害臊:酒酣耳热ㄧ说到婚事,姑娘顿觉脸红耳热。[ears flush from excitement] 兴奋等所致的耳部充血发热怪不得昨天耳热,原来你说我了
耳热眼跳:耳根发热,眼皮跳动。迷信的人认为是不祥之兆。
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have heard sth. many times that one can make a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it] 耳朵听得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耳塞机:可塞于耳中的小型受音器的俗称。
耳目闭塞:比喻少见寡闻,对于世事情况了解甚少。
耳门:大门两侧的小门;正门旁边的小门。(1) [antilobium]∶即耳屏。外耳孔前的小瓣(2) [erhmen]∶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耳前,当耳屏上切迹前方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中耳炎,眩晕等病症。直刺1—1.5寸
耳孙:《汉书.惠帝纪》:“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耳孙有罪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皆耐为鬼薪白粲。”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耳孙者﹐玄孙之子也。言去其曾高益远﹐但耳闻之也。”又引李斐曰:“耳孙﹐曾孙也。”又引晋灼曰:“耳孙﹐玄孙之曾孙也。”颜师古注:“耳孙﹐诸说不同。据《平纪》及《诸侯王表》﹐说梁孝王玄孙之耳孙。耳音仍……据《尔雅》:‘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从己而数﹐是为八叶﹐则与晋说相同。仍﹑耳声相近﹐盖一号也。”按﹐《类篇.耳部》:“昆孙之子为耳孙。”后多以“耳孙”泛指远代子孙
耳级:旧指割下的耳朵。
耳生:听着生疏(跟‘耳熟 ’相对):不知谁在说话,听着耳生。
耳参漏:见“耳三漏”。
耳闻:听说:耳闻不如目见ㄧ这事略有耳闻,详细情况不很清楚。
耳择:用耳选择所闻。意谓非礼勿听。
耳戳:耳上的三角形戳(如用来识别牛)。[bit] 耳上的三角形戳(如用来识别牛)
耳纩:指耳衣。
耳坠:(耳坠儿)耳环(多指带着坠儿的)。也说耳坠子。
耳菜:菌类食物的通称。
耳报神:指暗中通风报信的人。[spy] 〈方〉∶暗中通风报信的人遍地都是他的耳报神,他岂有不知之理。——《儿女英雄传》
耳受:犹耳闻。谓得之传闻的话。
耳丫子:方言。耳朵。
耳闭:耳背。
耳机:①受话器。②通常指受话器和发话器连在一起的电讯器件。‖也叫听筒、耳机子。[earphone] 任一种能将电能转换为声波并可戴在耳上或插入听道口的器件
耳韵:指感音能力。
耳套:一副由布带、松紧带或柔软的金属带连在一起用来防寒的遮耳物。[earmuff] 一副由布带、松紧带或柔软的金属带连在一起用来防寒的遮耳物
耳冷:听觉不灵敏。
耳舱:船只舷侧的舱室。
耳聪:1.听觉灵敏。语本《庄子.徐无鬼》:“故目之于明也殆﹐耳之于聪也殆﹐心之于殉也殆。”2.耳鸣病。[have good auditory sensation] 听觉敏锐
耳号:在动物耳尖上切掉一个小三角而作成的耳记。[swallow fork] 在动物耳尖上切掉一个小三角而作成的耳记
耳剽:谓仅凭耳闻所得﹐犹如窃取。[hearing information] 指耳闻所得亦且耳剽日久。——《汉书》而敬亭耳剽口熟。——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耳聒子:耳刮子﹐耳光。
耳闻不如目睹:见“耳闻不如目见”。
耳鼓:鼓膜。
耳音:听力:瞧你这耳音,连我的声音也听不出来了。
耳挖:掏耳垢的用具。常以竹﹑木﹑牛角或金属制成。有时也作为饰物﹐其末并可用来剔牙。[spud] 挖耳垢的小勺儿
耳目之欲:欲:欲望。满足声色享乐的欲望。
耳朵风:方言。听来的消息。
耳濡目及: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耳力:听力:耳力不济。
耳朵软:形容没有主见,容易轻信别人的话:她耳朵软,听人家一说就信以为真了。
耳字在尾的组词
普耳:即普尔钱。
焕耳:犹莞尔。微笑貌。
在人口耳:被人们所称道、传颂的。
骇耳:使人听后感到震惊。
鹿耳:1.鹿的耳朵。2.见“鹿耳门”。
墙有风,壁有耳:比喻秘密容易泄露。
楮耳:楮树菌。木耳的一种。
顺耳:1.和顺悦耳。2.多指合乎心意﹐听着舒服。[pleasing to the ear] [话] 符合心意,听着舒服对群众意见,顺耳的要听,不顺耳也要听
榆耳:生在榆树上的木耳。
东风吹马耳:风吹过马耳边。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鐻耳:穿耳而带金银耳环。
贱目贵耳:指轻视眼前所见,重视远道传闻。比喻舍近求远。
豚耳:俗称马齿苋。
澒耳:水声震耳。
云耳:见“云尔”。
不堪入耳: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cannot meet the ear;be intolerable to listen] 形容言语十分粗野难听他觉得他不该转述那些不堪入耳的粗话来加重她的不幸。——沙汀《淘金记》第十五章
菤耳:植物名。即卷耳。见《尔雅.释草》。参见“卷耳”。
凸耳:凸出物。[snug] 凸出物
惊耳:使人听到后震惊﹑惊异。
鼗耳:鼗鼓的旁耳。鼗如鼓而小,有两耳。持其柄而摇之,则两耳还自击。
鼎耳:1.鼎上两耳。2.《书序》:“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孔颖达疏:“高宗祭其太祖成汤于肜祭之日,有飞雉来升祭之鼎而雊鸣,其臣祖己以为王有失德而致此祥,遂以道义训王,劝王改修德政。”后以“鼎耳”为劝王修德政的典故。
倾耳:谓侧着耳朵静听。
盗钟掩耳: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卷耳:又称“苓耳”。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有茸毛。叶对生。春季开白花。分布于中国北方及长江流域各地。全草入药,能清热解毒。
贵耳:1.以耳食之言为贵。谓轻信传闻。2.贵者之耳。
括耳:聒耳。谓声音刺耳。括,通“聒”。
朱践耳:朱践耳(1922- )作曲家。安徽泾县人。1945年去苏北解放区,在前线剧团和文工团从事音乐创作。1955年留学苏联,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研习作曲。1960年回国,历任上海实验歌剧院、上海交响乐团作曲,上海音协主席。作有交响组曲《黔岭素描》、交响幻想曲《纪念为真理而献身的勇士》等。其中《第四交响曲》,曾获瑞士国际比赛大奖。还作有歌曲《打得好》、《唱支山歌给党听》、《接过雷锋的枪》等。
如风过耳:象风在耳边吹过一样。比喻漠不关心,不相关涉。[turn a deaf ear to]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后用“如风过耳”比喻不放在心上把好言语如风过耳,一毫不理。——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感耳:触耳。
浄耳:掏耳朵以清除耳垢。
枕流耳:谓江湖隐者的清净之耳。
聪耳:1.使听觉灵敏。2.指听觉灵敏的耳朵。
竹批双耳:1.亦称“竹批耳”。2.古代《相马经》称良马的双耳为“耳如削竹”﹑“耳如杨叶”。意谓其双耳外形小而尖削﹐犹如被斜削的竹筒﹐或如杨树的叶片。
肥头大耳: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1) [fat body](2) 过去形容人福相,现指人长得胖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的肥头大耳(3) 形容肥壮这位肥头大耳,一双眯细眼
东风过耳: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同“东风射马耳”。
银耳:又称“白木耳”。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银耳科。生长在枯树干或倒木上。子实体形似菊花或鸡冠花,白色,富含胶质。已大量人工培养。是中国传统的滋补食品,也可入药。[white fungus;silver mushroom] 银耳属的一种真菌(tremella fuciformis),子实体形状类似菊花或鸡冠,富含胶质,白色半透明,干燥后呈白色或米黄色。俗称“白木耳”
法不传六耳:指极端秘密,不能让第三者知道。
嘿耳:象声词。马叫声。
娱心悦耳:娱、悦: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畅。
擪耳:掩耳。亦以喻不闻世事。
唾耳:犹附耳。
不绝于耳: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疾雷不及塞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钳耳:古代关西复姓。
裒如充耳:像聋子一样塞耳不闻,形容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同“褎如充耳”。
贯耳:1.古代刑罚之一。以箭穿耳。2.指穿耳戴环以妆饰。3.借指有穿耳习俗的方外民族。4.古代投壶术语。5.入耳;充耳。
拂耳:1.逆耳。2.掠过耳际。谓有所闻。
恶言不入于耳:不听坏话。形容对于坏话、诽谤的话根本不予理睬。
渐耳:鬼神名。旧时迷信谓其能制伏鬼怪。
抉耳:挖清耳朵。谓希望听得清楚。
得墨忒耳:希腊神话中的谷物女神。女儿普西芬尼失踪后,她悲痛欲绝。后得知是冥王哈得斯在宙斯同意下劫走其女儿,她便愤然离开奥林匹斯。于是土地荒芜,到处饥馑。宙斯乃准许她们母女每年团聚一次,此时大地回春,谷物茂盛。
执耳:见“执牛耳”。
顺风耳:1.神话传说中能听到很远声音的人。2.借指消息灵通的人。3.比喻广远的听觉能力。4.一种传声器。可借以在较长距离间传达声波。(1) [a pers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novels who can hear voices a long way off]∶中国旧小说中指能听到很远声音的人(2) [a well-informed person]∶比喻消息灵通的人
逼耳:谓声音直往耳朵里灌。
世耳:世俗之耳。
无耳:1.没有听觉器官。2.古代传说的一种野兽。即混沌。
鼎铛耳: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一:“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普强占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之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后以“鼎铛耳”为责人有耳不闻的典实。
感心动耳:感心:心受感动;动耳:悦耳。形容音乐极其感动人。
墙有缝,壁有耳:指秘密泄露。
禾生耳:耳:耳状物。禾头长出牙蘖,庄稼就报废。灾年的象征。
带耳字的诗句
1、肃肃入我耳《悲愤诗》
2、耳目便是门窗《满庭芳·身是庵儿》
3、寓耳目《贺新郎·苏子秋七月》
4、宝气浮鼎耳《游桃源一百韵》
5、病耳初闻心也宽《鹧鸪天·春入江梅破晚寒》
6、耳边口煎唧《二郎神·近时厌雨》
7、历耳风来处《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
8、长剑拄颐儿戏耳《春日杂兴》
9、从兹耳界应清静《重题》
10、俗耳只知繁手《虞美人·定场贺老今何在》
11、渐怪耳目旷《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12、苦来醉耳边啼《临江仙 信州作》
13、笑言犹在耳《谢公挽词三首》
14、愚人如鹿耳《游仙二首》
15、塞耳不能听《上留田行》
相关成语
充耳不闻,酒酣耳熟,倾耳戴目,耳食之谈,面红耳赤,目不忍见,耳不堪闻,搔头抓耳,过耳秋风,眼花耳热,双豆塞耳,耳鬓相磨,耳目心腹,耳满鼻满,耳熟能详,如风过耳,耳熏目染,以耳代目,耳闻目击,耳目一新,垂头塞耳,目擩耳染,当耳旁风,豁人耳目,耳闻目见,耳目之欲,戴目倾耳,耳软心活,抓耳揉腮,撧耳揉腮,俯首弭耳,抓耳挠腮,耳鸣目眩,耳鬓厮磨,想当然耳,耳热眼花,塞耳盗钟,扒耳抓腮,抓耳搔腮,倾耳而听,在人口耳,耳目众多,倾耳拭目,目击耳闻,墙有缝,壁有耳,眩目震耳,在人耳目,苦口逆耳,掩耳偷铃,股肱耳目,逆耳忠言,扒耳搔腮,耳边风,赁耳佣目,耳聋眼瞎,属人耳目,交头互耳,耳濡目击,爬耳搔腮,嵬眼澒耳,附耳射声,濯缨洗耳,耳视目食,危言逆耳,耳不离腮,耳目喉舌,耳旁风,国耳忘家,墙风壁耳,耳不忍闻,附耳低言,东风吹马耳,垂首帖耳,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疾雷不及掩耳,洋洋盈耳,附耳低语,俯首戢耳,娱心悦耳,耳听是虚,眼见是实,法不传六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