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墓的组词
- 墓的成语
- mù lì墓厉
- zhǎn mù展墓
- fù mù覆墓
- gōng mù公墓
- jiāo mù浇墓
- qiū mù丘墓
- yì mù易墓
- xǐng mù省墓
- bài mù拜墓
- mù jì墓祭
- mù zàng墓葬
- mù cì墓次
- gù mù故墓
- sǎo mù扫墓
- lú mù庐墓
- yíng mù茔墓
- mù chǎng墓场
- mù dì墓地
- cí mù祠墓
- mù yuán墓园
- tú mù图墓
- mù yī墓衣
- yí mù遗墓
- shēng mù生墓
- yù mù誉墓
- shì mù誓墓
- mù mén墓门
- jì mù祭墓
- qiáo mù侨墓
- mù shè墓舍
- zhēn niáng mù真娘墓
- mù kè墓刻
- fén mù坟墓
- xiāng mù相墓
- líng mù陵墓
- xū mù墟墓
- mù xué墓穴
- dào mù盗墓
- zhàn mù占墓
- mù zhì墓志
- yì mù邑墓
- mù míng墓铭
- mù zhì míng墓志铭
- mù lú墓庐
- tiě mù铁墓
- yá mù崖墓
- mù bēi墓碑
- mù jié墓碣
- biān mù鞭墓
- cì mù赐墓
- zhǒng mù冢墓
- mù shì墓室
- fēng mù封墓
- mù jì墓偈
- mù gōng墓工
- mù yù墓域
- mù tián墓田
- xiāng mù shù相墓术
- mù shí墓石
- bāng mù邦墓
- shàng mù上墓
- zhāo jūn mù昭君墓
- mù kuàng墓圹
- mù tíng墓亭
- jué mù掘墓
- lǒng mù垄墓
- mù guǒ mù木椁墓
- mù wén墓文
- mù suì墓隧
- biǎo mù表墓
- mù táng墓堂
- shì mù式墓
- wǔ rén mù五人墓
- jué mù rén掘墓人
- qiān mù迁墓
- lí shān mù骊山墓
- mù yǒng墓俑
- mù dào墓道
- zǔ mù祖墓
- fù hǎo mù妇好墓
- sān wáng mù三王墓
- lǔ xùn mù鲁迅墓
- sào mù埽墓
- kàn mù看墓
- yì guān mù衣冠墓
- mù què墓阙
- qiū mù邱墓
- mù suǒ墓所
- mù lín墓邻
- mù jiào墓窖
- mù kū墓窟
- mù yíng墓茔
- fáng mù防墓
- mù tíng墓庭
- xiāng fēi mù湘妃墓
- yú mù谀墓
- lǘ mù闾墓
- mù shēng ér墓生儿
- mù gài墓盖
- xiāng mù gōng相墓工
- mù líng墓陵
墓的组词共收录120个
墓字在前的组词
墓生儿:遗腹子。
墓窟:墓穴;坟墓。
墓圹:墓穴。
墓园:有坟墓的园地。
墓窖:具有侧面壁龛的走廊或通道所组成的用于埋葬的地下墓穴。[catacomb]具有侧面壁龛的走廊或通道所组成的用于埋葬的地下墓穴
墓阙:古代陵墓前的石建筑,通常左右各一。
墓门:1.墓道之门。《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郑玄笺:“墓门,墓道之门。”晋潘岳《寡妇赋》:“墓门兮肃肃,修垄兮峨峨。”文斐《哭太一次狱中原韵》:“国魂未返人先逝,空听寒鸦悲墓门。”一说,墓门为陈国城门名。参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2.春秋时郑国城门名。
墓陵:陵墓。
墓域:墓地,墓区。
墓工:旧指以看风水择墓地为职业的人。
墓地:坟墓所占的土地。(1)[graveyard]∶停放尸体的院子或围场(2)[burial ground]∶埋葬死者的坟地(3)[graveside]∶墓旁的空地;尤指举行葬礼时送葬者在墓旁集聚的地方
墓亭:墓地上的碑亭。
墓祭:在坟墓前祭祀。也指扫墓:清明墓祭先父母于姑苏之灵塔。
墓碣:即“墓碑”。[tombstone]墓碑的别称墓碣之建修(墓,坟墓。碣,石碑。方的叫碑,圆的叫碣)。——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墓所:墓地,坟地。
墓舍:坟地上供祭扫用的房舍。
墓隧:犹墓道。
墓衣:遮盖坟墓顶端的一种饰物。
墓碑:立在坟墓前面或后面的、上面刻载死者姓名、经历事迹等文字的碑。(1)[tombstone;ledger]∶平放在坟墓上的碑文石;坟墓的台石(2)[gravestone]∶树于坟墓之上或附近的石碑,其上刻有死者姓名和纪念死者的碑文
墓庭:墓周院庭。
墓堂:墓前的祭堂。
墓邻:指相邻墓地的墓主。
墓刻:指墓碑上的刻文。
墓庐:墓旁之屋。古人为守父母﹑师长之丧,筑室墓旁,居其中以守墓。
墓志铭:文体名。包括志和铭两部分。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姓名、籍贯、生平等。铭用韵文撰写,以赞扬、悼念或安慰死者之词总括全篇。但也有只用志或铭的。[gravestone epitaph;inscription on the memorial tablet within a tomb]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文字,刻在四方或长方的石头上,埋在坟墓里
墓盖:墓志的盖。
墓木:墓地植的树木。
墓茔:墓地,茔地。[cemetery]墓地,茔地
墓穴:埋棺材的坑穴。(1)[coffin pit;vault]∶埋棺材的坑(2)[tomb]∶埋葬尸体的洞穴
墓石:1.墓志;墓碑。2.指古墓中刻有画像等的砖石。[tombstone]平放在坟墓上的碑文石;坟墓的台石
墓俑:殉葬用的偶像。喻指牺牲品。
墓偈:指祭文,悼词。
墓室:1.犹墓庐。2.犹墓穴。坟墓中放棺椁的处所。(1)[coffin chamber]∶坟墓中放棺椁的地方(2)[vault]∶无论有无拱结构顶部的墓中空间,尤其是部分或全部在地下的
墓虚:茔地。
墓道:墓前或墓室前的甬道。
墓志:放在坟墓里记载死者姓名、事迹等的石刻。也指石刻上的文字:对死者生平,墓志记载颇详。
墓次:葬址,茔地。
墓场:墓地。
墓木拱矣: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墓文:犹墓志。
墓葬:考古学上指坟墓。[grave]考古学术语。指坟墓
墓田:坟地。
墓木已拱: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墓铭:刻在石上埋入坟中的文字。铭是韵文,用于对死者的赞扬﹑悼念等。
墓厉:茔地周围界域的标志。
墓字在尾的组词
拱墓:指老悖将死。
昭君墓: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南。为王昭君之墓。墓高33米,为一座封土堆,呈青黛色,又名青冢。前有平台,台上建亭,旁有碑碣。有昭君和匈奴王骑雕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人墓:明代苏州反魏忠贤斗争殉难五义士之墓。天启七年(1627年)宦官魏忠贤派禁卫吏役至苏州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群众愤而抗争。市民首领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被捕,英勇就义。当地人士感其义,合葬于虎丘山旁,题曰“五人之墓”。见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茔墓:墓地;坟墓。
封墓:增修坟墓﹐以旌功勋。
坟墓:埋葬死人的穴和上面的坟头。[tomb]安葬死者的坟头与墓穴
祖墓:祖宗坟墓。
覆墓:旧俗谓葬后三日再往墓地察视为“覆墓”。
鲁迅墓:在上海市鲁迅公园内。鲁迅遗体原葬于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逝世二十周年时迁葬于此。墓用花岗石砌筑,面积1600平方米。墓穴后有壁式墓碑,上刻毛泽东的题词:“鲁迅先生之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盗墓:挖掘坟墓,窃取殉葬之物。[rob a tomb] 挖掘墓坟,盗取随葬的物品
祭墓:祭奠于墓前。
占墓:察看墓地的风水。
马王堆汉墓:西汉前期墓葬。1972年起,在湖南长沙东郊马王堆先后发掘出三座汉墓。墓主是长沙王丞相轪侯利苍及其家属。其中一号墓规模最大,墓中的女尸保存完好。
丘墓:坟墓。[grave;tomb] 坟墓
垄墓:坟墓。
割乳庐墓:谓丢下乳儿在亡亲墓旁筑庐守孝。古代认为是至孝的行为。
真娘墓:在今江苏苏州市虎丘西。
公墓:公共坟地(区别于一姓一家的坟地)。[memorial park;cemetery] 古代诸侯王的墓地。今指公共墓地清明那天,前往烈士公墓凭吊的人群,络绎不绝
衣冠墓:即衣冠冢。柳亚子有《碧云寺谒孙先生衣冠墓》诗。参见“衣冠冢”。
鞭墓:语本《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鞭墓,谓以鞭击墓。意在鞭挞死者,报仇雪恨。
上墓:扫墓。
银雀山汉墓:西汉前期墓葬。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上发掘了两座汉墓,出土有竹简、漆木器、陶器、铜器和钱币等。其中以竹简最为著名,从中发现了失传已久的《孙膑兵法》。
易墓:芟治墓地草木。
浇墓:至墓前祭奠。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在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白云山麓。1918年为纪念1911年同盟会广州起义牺牲的七十二烈士而建的烈士陵园。正门为巨型牌坊式门楼,上刻孙中山“浩气长存”题词。陵墓方形,为花岗岩砌成。墓后纪功坊,用七十二块石砌成金字塔形坊顶,每块石上刻烈士姓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式墓:车至墓前﹐人立车中﹐俯身按着车轼﹐以表敬意。
三王墓:相传楚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剑成,楚王杀莫邪。莫邪子为报父仇计,自刎死,以头付客献之楚王。楚王令煮之,不烂;客请王往观之。至,客剑斩王,头堕锅中;客自杀,头亦堕锅中,“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
祠墓:祠堂与坟墓。[ancestral hall and tomb] 祠堂与坟墓
闾墓:指里巷和墓道的门前。古代旌表人物,常在这两处建坊题字。
迁墓:迁移坟墓。
遗墓:犹遗冢。
赐墓:大臣身故,皇帝敕使建造的墓园。
骊山墓:指秦始皇墓。其址在骊山之下,故称。
誉墓:在墓志中说一些揄扬过实的话。
谀墓:唐李商隐《刘叉》﹕“后以争语不能下诸公﹐因持愈(韩愈)金数斤去﹐曰﹕‘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韩愈为人作墓志﹐多溢美之辞。后谓为人作墓志而称誉不实为“谀墓”。
拜墓:拜扫坟墓。
陵墓:指帝王诸侯的坟墓。现多指领袖或先烈的坟地。亦泛指坟墓。[mausoleum; magnificent and monumental tomb] 领袖、烈士、知名人士或帝王及后妃的坟墓
崖墓:考古学用语。古代墓葬形式之一。在崖壁上穿凿洞穴作为墓室。
省墓:祭扫坟墓。
展墓:省视坟墓。
妇好墓:即殷墟五号墓。在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为商代后期奴隶主贵族墓葬。根据其形制和铜器铭文中“妇好”和“司母辛”所占的重要地位,一般认为墓主应是甲骨文所载商王武丁诸妇之一的妇好。如考证不误,则此墓当为目前唯一能够同历史文献和甲骨文联系起来,并推定具体墓主的殷代墓葬,对历史考古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墓:旧时勘察墓地以卜吉凶。
铁墓:用铁封固的坟墓。特指河南省淮阳县柳湖旁所存西周初年陈国国君陈胡公之墓。
庐墓:1.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2.指服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3.房舍和祖墓。
图墓:相看墓地风水。
生墓:犹生圹。
墟墓:丘墓;墓地。
不着坟墓:1.谓死于外乡,不能葬入祖坟。2.犹言游魂。
邑墓:乡邑的陵园。
沂南画像石墓:东汉末或魏晋时代的巨型多室石墓。1954年发现于山东省沂南县的北寨村。墓分前﹑中﹑后三主室,附东西侧室,计八室。用石料二百八十块砌成,其中画像石四十二块。内容为宴饮﹑百戏﹑出行﹑讲学﹑战争以及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宅院建筑等。是两汉雕塑﹑绘画艺术中的珍品,也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
掘墓:从坟墓中掘出。[untomb] 从坟墓中掘出
扫墓:在碑墓前举行纪念活动,以表示对亡人的崇敬与怀念之情。集体扫墓多祭奠对民族有功的英雄、领袖、烈士,家庭或个人扫墓多祭祀已故家人或亲友。祭奠时,培土、打扫、供奉水果佳肴,或植树、献花圈、致祷词等。在中国,有清明扫墓习俗。
埽墓:1.《汉书.酷吏传.严延年》:“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汝东归,埽除墓地耳。”颜师古注:“言待其丧至也。”后以“埽墓”为等待祸发之典。2.于坟上培土,清除荒草,并进行祭奠。
誓墓:《晋书.王羲之传》﹕“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后因以“誓墓”称去官归隐。
湘妃墓:舜妃娥皇﹑女英之墓。在湖南省洞庭湖中的君山上。此为一种传说。今存之墓为石砌,前有石柱﹑墓碑等,乃清光绪年间所立。
看墓:省墓;祭扫祖坟。明高启有《送陈秀才归沙上看墓》诗。
严母扫墓:汉严延年迁河南太守,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祭。到洛阳,适见报囚,母大惊。待腊礼毕,谓延年曰:“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馀,果败。事见《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后用为典实。
故墓:祖先的墓地。
表墓:在死者墓前刻石,以彰其善,谓之表墓。
木椁墓:古代墓葬的构造形式之一。在土坑内用木材构成长方形或方形的椁室,将棺材放置其中。这种墓在商代已有,战国和西汉甚流行,汉以后则少见。
带墓字的诗句
1、墓待龙骧诏《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韵》
2、愧读羲之誓墓文《已亥杂诗 158》
3、东郊展墓初《寒食》
4、严将军墓踏青来《鸳鸯湖棹歌 之三十》
5、朋旧半丘墓《二爱》
6、苍墓垂成我丧亲《呈陈和叔》
7、遥望郭北墓《古诗十九首》
8、古墓垒垒春草绿《寒食野望吟》
9、寒食谁家墓《菩萨蛮·江波何似西湖曲》
10、墓头不要征西字《鹧鸪天·华表归来老令威》
11、田横古墓《莺啼序》
12、秋草真娘墓《点绛唇·万里将行》
13、杜牧拟墓志《赠莆阳卓大著顺宁精舍三十韵》
14、君看骊山墓《秋怀十首以竹药闭深院琴樽开小轩为韵》
15、何当归骨先人墓《寒食》
相关成语
墓木已拱,墓木拱矣,扫墓望丧,自掘坟墓,掘墓人,掘墓鞭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