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的组词120+
  • 宣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宣的组词只列出前 120 个

宣的意思


汉字

拼音xuān

解释基本字义宣xuān(ㄒㄨㄢ)⒈  公开说出,散布:宣讲。宣传。宣战。宣称。宣言。宣叙调。心照不宣。⒉  疏导:宣泄。⒊  古代帝王的大室。⒋  皇帝命令或传达皇帝的命令:宣付。宣召(皇帝召见)。宣诏(传旨)。⒌  姓。异体字亘諠瑄汉英互译announce、declare、drain、proclaim造字法形声:从宀、亘声Englishdeclare, announce, proclaim...【宣的意思

字在前的组词

宣招:谓帝王下令招纳。

宣德郎:官名。隋置,为散官。唐沿用。宋政和四年以为与宣德门名相同,曾改称宣教郎。明﹑清仍为散官。

宣骄:骄奢。

宣付:1.宋元以来谓皇帝的诏令交付外廷官署办理。2.明令交付。

宣言:国家、政府、政党、团体或其领导人为了说明自己的政治纲领或对某重大问题表明自己基本立场和态度而公开发表的文件。由两个以上国家、政党、团体或其领导人共同发表的称“联合宣言”或“共同宣言”。有些宣言是以某一会议名义发表,如“德黑兰宣言”等。

宣谢:即宣榭。

宣下:向下级宣布诏令。

宣叙调:也称“朗诵调”。一种基于语言音调的吟唱性曲调。大多节奏自由而伴奏亦较简单。在歌剧或清唱剧等大型声乐曲中,人物间的对话通常均用宣叙调。

宣和体:北宋宣和年间画院中形成的一种绘画流派及风格。多以山水﹑花鸟﹑宫室台阁为题材,强调“格法”,讲究工致富丽。

宣医:皇帝宣旨派遣的医生。

宣明:1.公开表明,毫无隐瞒。2.显明,毫无遮蔽。3.谓使显明。4.宣扬,显扬。5.宫殿名。西汉时宣明殿在长安未央宫东,见《三辅黄图》卷三。东汉时洛阳亦建有宣明殿。6.里名。

宣赐:谓帝王赏赐。

宣染:着力宣传(新闻故事、特写、或其他新闻项目)。如:报界…把此事尽量地加以宣染。

宣索:1.皇帝下旨,向有司索取钱财用物。2.犹索取。3.犹宣唤。

宣头:晩唐枢密使自禁中受诏,出付中书省,称为“宣”。至五代后唐时,不由中书省,直接发至枢密院者亦称为“宣”,小事则发“头子”,又称“宣头”。见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南唐李中《碧云集》中有《己未岁冬捧宣头离下蔡》﹑《捧宣头许归侍养》等诗题。

宣恩:宣扬皇帝的恩德。

宣气:1.谓发散阳气,以生万物。2.宣泄滞气。

宣引:皇帝宣召大臣,由内侍引见,称“宣引”。

宣赞:1.弘扬赞助。2.宣赞舍人的省称。后亦用以称呼贵官之子弟。

宣问:1.帝王后妃向臣下发问。2.犹安慰。

宣父:旧时对孔子的尊称。

宣泄:1.泄露;泄漏。2.犹言舒散。3.排放,泄出。(1) [blaze]∶当众发泄以引起注意他对愿意听的人宣泄了他的愤怒(2) [lead off (liquids)]∶使积水流出去低洼地区由于雨水无法宣泄,往往造成内涝

宣制:宣布帝王的诏命。

宣取:1.皇帝下旨索取某物。2.犹宣召。

宣对:谓臣下应诏回答皇帝的垂询。

宣源:宣示源头。

宣美:谓宣扬教化,使风俗淳美。

宣导:1.疏散;疏通。2.开导。3.传呼引导。[try to persuade] 疏通,引导

宣武:1.威武。2.城门名。北京旧城有九门,其南之西门,元称顺承,明正统四年改为宣武,俗又称顺治门。参阅《清一统志.京师一》。

宣辨:清楚地分辨。

宣请:下诏召请。

宣猷:见“宣犹”。

宣扬:1.广泛传布;传扬。2.谓张扬于外。3.对众讲解﹑说明。4.高声念诵。[publicize;propagate;advocate;preach] 广泛传布,传扬;亦指张扬于外

宣游:遍游,周游。

宣烈:南朝宋舞名。

宣述:1.表述;描叙。2.犹宣讲。

宣尉司:即宣慰司。亦借称宣慰使。

宣助:宣扬佑助。

宣吐:宣读,当众朗读。

宣平:见“宣平门”。

宣养:全面地培养﹑养育。

宣行:1.普遍施行。2.传布;流布。3.宣布和施行王命。

宣承:谓承奉宣扬。

宣华:鲜明的花色。

宣道:宣泄抒发。

宣传弹:用来散发宣传品的一种炮弹或炸弹,以火炮发射或飞机投掷,弹体被抛射到目标上空时,即自动裂开,撒出宣传品。

宣排:数说责备。

宣威耀武:耀:显扬。炫耀武力,显示威风。形容得意夸耀的神态。

宣窑:宣德窑的省称。

宣毫:指宣城所产的毛笔。

宣翼:辅佐。

宣报:通告;向群众报告。

宣流:1.宣扬。2.流布;流传。3.泄放水流。

宣统帝:即“溥仪”。

宣差:1.帝王派遣的使者。2.供传唤役使的差人。

宣说:犹宣讲。

宣判:“宣告判决”的简称。法院向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和旁听群众宣告对案件的判决。我国法律规定,宣判一律公开进行;即使是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也公开宣判。

宣朗:彰明;明朗。

宣封:指除授官爵的制书。封建时代除拜王公将相时,先将制书密封,再在规定的仪式上拆封宣读,故云。参阅宋程大昌《演繁露》卷四。

宣畼:同“宣畅”。

字在尾的组词

遐宣:远扬;普及。

不宣:1.不显扬;不公开说出。2.汉杨修《答临淄侯笺》:“反答造次,不能宣备。”后以“不宣”谓不一一细说。旧时书信末尾常用此语。

承宣:继承发扬。

自宣:表达自己的情意。

恢宣:广为发扬。

谨宣:敬谨宣谕。

鬯宣:畅达说明。鬯,通“畅”。

光宣:犹发扬光大。

湮没不宣:湮:埋没。名声被埋没,没有宣传出去。

白宣:安徽宣城产的书画用纸。

昭宣:明宣。

道宣:称说;宣扬。

仲宣:汉末文学家王粲的字,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多识,文思敏捷,善诗赋,尤以《登楼赋》着称。

布宣:传布宣扬。

玉版宣:宣纸的一种,色白,质地坚厚。[strong white xuan paper]宣纸的一种,色白,质地坚厚

孔宣:即孔子。因唐代追谥为“文宣王”,故称。

翼宣:辅佐宣扬。

泄宣:宣泄,宣露。

秘而不宣:宣:公开说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keep sth. secret;hold sth.back;keep one's own council] 保守秘密,不对外宣布

辅宣:辅助并发扬。

奉宣:宣布帝王的命令。

帝宣:1.指少昊氏。又称朱宣。2.指皇帝的敕令。

究宣:1.彻底了解。2.详尽表述。

敷宣:传播,宣扬。

藩宣:1.比喻卫国重臣。语本《诗.大雅.崧高》:“四国于蕃,四方于宣。”马瑞辰通释:“‘宣’,当为‘垣’之叚借……‘四国于蕃,四方于宣’犹《板》之诗:‘价人维藩,大师维垣’也。”2.用以指藩国﹑藩镇。

蕃宣:即藩垣。蕃,通“藩”。宣,通“垣”。本指藩篱与垣墙。引申为藩屏护卫。语本《诗.大雅.崧高》:“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正宣:唐制,诏令由中书省拟定,门下省进画,尚书省奉行。完备此项手续的宣命为正宣。以别于皇帝口谕﹑亲书或宫中径发而不通过外廷的敕书。

彰宣:显扬﹐宣示。

朱宣:即少昊(皞)氏。传说中古部落首领名,亦称金天氏。

杜宣:杜宣(1914- )剧作家,散文家。江西九江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剧联。后留学日本。抗战期间曾任昆明《群报》总编辑。建国后曾任中国剧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著有剧本《无名英雄》、《动荡的年代》,散文集《五月鹃》等。

夹宣:双层的宣纸。

讲宣:讲说宣导。

节宣:1.指或裁制或布散以调适之﹐使气不散漫﹐不壅闭。2.节制宣泄。

穆宣:诚信公明。

相宣:互相映衬而显现。

文宣:指孔子。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孔子为文宣王。

虎皮宣:有浅色斑纹的红、黄、绿等色的宣纸。

赍宣:谓持诏宣布君命。

口宣:1.口头宣布(帝王之命)。2.一种慰劳臣下的简短诏令。3.佛教语。谓对弟子之垂诫。

笔宣:谓以文字表达。

送宣:传送帝王宣诏的文书。

周宣:即周宣王。

传宣:1.传达宣布。2.指宣传。3.传令宣召。4.犹传扬。5.传达号令的官吏。

披宣:宣读。

班宣:犹宣谕。

密而不宣:宣:公开。保守秘密,不肯公开宣布。[hush-hush] 指官方封锁秘密而不宣告密而不宣的任务

言宣:1.语言显露。2.表达﹐表白。

不可言宣:言:言语;宣:发表,表达。指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

述宣:1.继承和发扬。2.阐述;阐扬。

降宣:降敕宣旨。

风宣:1.广泛传播。2.风教广布。

五色相宣:各种相互映衬。形容诗歌辞藻华丽。

颁宣:谓逐个赐予。

重宣:佛教语。谓教主说法告一段落,以偈颂重复概括精义。

单宣:宣纸品种之一。质较薄。

字的诗句

1、永为旷代宣《地藏菩萨赞》

2、吏说相宣威《征妇词十首》

3、直登宣室螭头上《少年》

4、醉别仲宣楼《夜雨》

5、水故离隔德怨因幽元倾宣鸣辞理兴义怨士容始松重远伐氏好恃凶惟《璇玑图》

6、季宣易尚资到溉《用强甫蒙仲韵十首》

7、贾生未可去宣室《送同年朱师古龙图赴潼川》

8、宣州石砚墨色光《草书歌行》

9、妙触宣明渠具眼《恭鉴二禅人干浴镬求颂》

10、宣城与晋陵《试笔》

11、索向宣徽作彻章《宫词》

12、宣城去京国《示爽》

13、空上仲宣楼《临江仙·草草一年真过梦》

14、郁郁两难宣《送于丹移家洺州》

15、锡宴金钟宣劝《感皇恩·荔子著花繁》

相关成语

宣之使言,大肆宣传,宣威耀武,不宣而战,不可言宣,五色相宣,秘而不宣,密而不宣,宣化承流,照本宣科,心照不宣,导欲宣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