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的意思


汉字

拼音

解释基本字义檄xí(ㄒ一ˊ)⒈  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此臣之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檄文。羽檄。檄移(文体名,“檄文”与“移文”的合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异体字汉英互译a call to arms造字法形声:从木、敫(jī)声Englishcall arms; urgency...【檄的意思

字在前的组词

檄文:文体名。用于征召、晓喻、声讨的文书:传檄文而定千里。

檄定:谓奉檄征讨平定。

檄移:文体名。檄文﹑移文的并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檄愈头风:檄:檄文,古代官府用以征召、讨伐等的文书;愈:超过;头风:头痛病。比喻檄文尖锐辛辣。

檄医头疾:《三国志.魏志.陈琳传》“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三国典略》:“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后以“檄医头疾”概指其事。

檄手:汉陈琳草檄,妙绝;曹操正患头风,读后喜曰:“此愈我病。”后因以“檄手”称文章高手。

檄羽:羽檄。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

檄牌:传递檄文的牌子。

檄笔:犹檄手。

檄书:檄文。

字在尾的组词

策檄:策文檄文的统称。

露檄:发布公告。

相如檄:指汉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后因以“相如檄”指晓谕军民的文告。

蜡檄:封在蜡丸中的檄文。

暗檄:秘密文书。

移檄:1.古代官方文书移和檄的并称。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2.发布文告晓示。

台檄:古代朝廷用于征召﹑晓谕﹑诘责等方面的文书。

陈琳檄:《三国志.魏志.王粲传》“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典略》﹕“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后因以“陈琳檄”泛指檄文。

笺檄:犹笺记。给上级官员的书札。

传檄:传递征召、晓喻、声讨的文书。

长檄:1.长牒。给行远路者以某种证明的文书。2.长篇檄文。

诏檄:诏书和檄文。

羽檄:即羽书: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书檄:书简与檄文。泛指文书。

唱檄:谓倡发檄文申讨。

走檄:1.紧急发送文书。2.紧急文书。

军檄:军中檄文;军事方面的招讨文书。

木檄:1.古代官方用的木简文书。2.干直无枝的树材。

鱼檄:指鱼形檄牌。

捧檄:东汉人毛义有孝名。张奉去拜访他,刚好府檄至,要毛义去任守令,毛义拿到檄,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张奉因此看不起他。后来毛义母死,毛义终于不再出去做官,张奉才知道他不过是为亲屈,感叹自己知他不深。见《后汉书.刘平等传序》。后以“捧檄”为为母出仕的典故。

章檄:奏章檄文等公文。

符檄:官符移檄等文书的统称。

还檄:退还征召的文书。

草檄:草拟檄文。亦泛指撰写官方文书。

版檄:任命官员的文书。

文檄:即檄文。古代用于征召或声讨等的文书。[call (summons) to war] 古代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所有文檄。——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谕檄:说明情况安定民心的公文。

巡檄:巡行晓喻。

驰檄:迅速传送檄文。

讨檄:声讨罪行的檄文。

宪檄:旧时称上官所发檄文的敬词。

飞书走檄:迅速地书写文件。

毛子檄:《后汉书.刘平王望等传序》:“庐江毛义少节﹐家贫﹐以孝行称。南阳人张奉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适至﹐以义守令﹐义奉檄而入﹐喜动颜色。奉者﹐志尚士也﹐心贱之﹐自恨来﹐固辞而去。及义母死﹐去官行服……后举贤良﹐公车征﹐遂不至。张奉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斯盖所谓”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者也。’”后因以“毛子檄”为孝子不贪利禄﹐只为养亲而出仕之典实。

飞檄:1.速递檄文。2.紧急檄文。

投檄:投弃征召的文书。借指弃官。

承檄:秉承檄文之义。谓响应号召。

字的诗句

1、传闻檄屡飞《秦州杂诗二十首》

2、草檄书生梦里功《乱离杂诗》

3、羽檄飞边报《遣兴 其四》

4、管城草檄《沁园春·径竹扶疏》

5、年丰郡府疏文檄《喜晴》

6、传檄可使腥膻空《醉歌》

7、陈琳檄倦《齐天乐 寄张翔南》

8、孔璋书檄《满江红·露驿星程》

9、檄草流传《沁园春·辽鹤重来》

10、尚可檄渔樵《满江红·今岁垂弧》

11、匆匆羽檄引归船《纪事二十四首》

12、毛义捧檄《蒙求》

13、侍帐看飞檄《贺新郎·四海文章伯》

14、又焉用陈琳檄书飞《哨遍·天限长江》

15、羽檄飞京都《咏史》

相关成语

传檄可定,羽檄飞驰,檄愈头风,传檄而定,飞书走檄,羽檄交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