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均的组词120+
  • 均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均的组词只列出前 120 个

均的意思


汉字

拼音jūn

解释基本字义均jūn(ㄐㄨㄣ)⒈  平,匀,引申为调和:均衡。势均力敌。平均。⒉  皆,都,老少均安。⒊  中国汉代计量单位,一均等于二千五百石。⒋  古同“韵”,和谐的声音。⒌  〔均钟〕古代乐器。⒍  古同“钧”,造瓦器的转轮。异体字勻汮鈞韻汉英互译all、equal、without exception造字法形声:从土、匀声Englishequal, even, fair; all, also...【均的意思

字在前的组词

均等:平均;相等:机会均等。[equal, impartial, fair]相等机会均等

均礼:行对等之礼。

均守:谓诸侯按照等级各守其封土。

均方:一组数的平方的平均值。[mean square]一组数的平方的平均值

均布:普遍分布。

均权:1.谓力量相当。2.犹分权;平权。

均徧:均匀周遍。

均值:几个数平均以后得出的值。

均科:谓判以同等之罪。

均平:1.平衡;均匀。2.平正;公允。

均停:1.均匀妥贴。2.谓平板而少变化。

均衡:平衡:国民经济均衡地发展ㄧ走钢丝的演员带着一把伞,保持身体的均衡。

均茵伏:《史记.酷吏列传》:“﹝周阳由﹞与汲黯俱为忮,司马安之文恶,俱在二千石列,同车未尝敢均茵伏。”司马贞索隐:“均,等也。茵,车蓐也。伏,车轼也。言二人与由同载一车,尚不敢与之均茵轼也,谓下之也。”后因以“均茵伏”喻指同列为伍。

均产:平均分配财产。

均壹:1.亦作“均一”。2.公允如一;均匀无别。

均和:调和;协调。

均土:见“均工夫”。

均籴:宋代按照人户家产﹑土地多少,分等摊派征购粮食的制度。购价往往低于市价。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始行于陕西,后推广至诸路。参阅《文献通考.市籴二》。

均田制:中国古代一种分配土地和交纳赋税相结合的制度。北魏于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规定农民按人口、官吏按等级分配无主荒地,并向国家纳租调。此后在授田对象、授田年限、赋役等方面多有变化,至唐中叶止。

均扯:方言。谓平圴计算。

均一:见“均壹”。[even;uniform;homogeneous]均匀一致

均种:指种植的间隔均匀适度。

均敌:犹对等。

均浃:均匀周遍。

均田:1.汉代按等级分赐田地的制度。2.北魏至唐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均势:力量平衡的形势:形成均势ㄧ保持均势。

均湿:在拉软以前进行润湿(皮革);使粗鞣的皮革整个均匀地潮湿。[sammy]在拉软以前进行润湿(皮革);使粗鞣的皮革整个均匀地潮湿

均逸:谓闲散安逸。常用以指朝官外放或退隐。

均工:按日计酬,临时雇用的工人。

均拉:方言。平均计算。

均沾:大家平均分享(利益):利益均沾。[participate equally]大家平均享受(利益)

均派:平均摊派。

均州窑:北宋阳翟(今河南禹县)所造瓷器。因其地有钧台,故名钧窑,俗作均窑。金改阳翟为钧州(即均州),历代制造瓷器。

均工夫:1.亦称“均土”。2.明洪武元年(1368年)所定的按田征役的制度。每户有田一顷,则出丁夫一人,每年农闲时至京城服役三十日。田不足一顷的户,由几户凑足出丁;田多丁少者由田主出米一石派佃户充夫,非佃户充夫者由田主按亩出米二升五合给予补助。实际服役的都是贫苦农民和佃户。此制仅施行于部分予补助。实际服役的都是贫苦农民和佃户。此制仅施行于部分地区。后为里甲制所代替。参阅《明史.食货志二》。

均差:土地表面的高度或均差;山顶或顶峰和某地区低地之间的不同高度。

均心:犹同心。谓心理相同。

均调:均衡协调;均匀和谐。

均人:1.古代的官名。2.泛指掌管土地赋役的地方官员。

均税:北宋税制,先丈量田地,然后按肥瘠分等定税,谓之“均税”。

均赋:谓均平田赋。

均适:谓调节适应。

均线:在坐标图上显示的一段时间内指数、价位等的平均值所连成的线,如五日均线、十日均线等。

均节:犹调节。

均输:1.汉武帝实行的一项经济措施。在大司农属下置均输令﹑丞,统一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2.北宋王安石新法之一。于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实行,授权主管六路财赋和茶﹑盐﹑矾﹑酒税的发运使,凡朝廷所需之货物,尽量在廉价处或近地收购,存储备用。3.明末的苛税之一。4.古代仓名。5.古代算法。为“九数”之一。包括以田地的多少﹑人户的上下求赋税;以道路的远近﹑负载的轻重求脚费;以物价的高低不一求平均数等。

均热:[冶]∶进行长时间的热处理,尤用于金属韧炼热处理。[soaking][冶]∶进行长时间的热处理,尤用于金属韧炼热处理

均衡器:补偿、校正系统幅度或相位频率特性,以减小畸变或达预定目的的网络。分幅度均衡器和相位均衡器两种。可提高电路的传输质量。常用于电话、电报、电视、音响等设备中。

均摊:平均分摊:费用按户均摊。

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今年的雨水很均匀ㄧ钟摆发出均匀的声音 ㄧ把马料拌得均均匀匀的。

均辨:公平。

均分:平均分配:大伙均分。

均台:夏代监狱的别名。

均齐:均衡;齐整。

均徭:1.明代三大徭役(里甲﹑杂泛﹑均徭)之一。按民户丁粮之多寡派充的各种经常性杂役。参阅《明史.食货志二》。2.清代徭役制度。初为征力役,后改为征银助役,继复摊征于地粮,称为“均徭银”。参阅《清会典.户部六.尚书侍郎执掌》。

字在尾的组词

楚灵均:即屈原。因其为楚人,字灵均,故称。

土均:1.古代官名。2.按土地质量以确定其等差。

户均:每户平均。如:去年全队户均收入五百元。如:这个村子全年户均售猪八头多。

刑均:受到同样的刑罚。

幂平均:设a_1,a_2,…,a_n为n个正数,则$$m_r(a_1,a_2,…,a_n)=a^r_1+a^r_2+…+a^r_nn^1r$$称为这n个正数的r次幂平均。当r=1时,即为算术平均;当r→0时,m_r(a)的极限存在,即为几何平均;当r=-1时,即为调和平均。

音均:同“音韵”。

商均:舜之子。相传舜以商均不肖,乃使伯禹继位。事见《孟子.万章上》﹑《史记.五帝本纪》。常与尧子丹朱并用为不肖子之典实。

淑均:善良公正。

大均:1.谓平均。2.古军礼之一。

常均:1.指庸常之人。2.犹常法。

人均:人为的乐声。相对于“天籁”而言。(1) [per person](2) 每人平均去年全村分配人均二百三十九元(3) 按每人平均计算的人均分配人均收入

齐均:平均;整齐均一。

淳均:见“淳钩”。

清均:犹清韵。

庠均:古代学校。均,成均。

贫富不均:均:平均。贫穷和富裕很不平均。

七均:古代以七音配十二律,每律均可作为宫音,以律为宫所建立的七种音阶,称为“七均”。

声均:见“声韵”。

不均:不公平;不均匀。

用均:谓所施公平一律。

叔均:传说为后稷弟弟的儿子,他继承父辈的事业,播种百谷,并开始用牛耕地。《山海经.大荒西经》:“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又传说为后稷的儿子或弟子;或谓舜的儿子,即商均。参阅袁珂《山海经校注》。

律均:古乐的十二律与五韵。均,“韵”的古字。

苦乐不均:均:平均。同样的人享受的待遇却不相同。形容待遇不相等。

分均:名分相等。

灵均:1.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字。2.泛指词章之士。

年均:一年平均。如: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12%。

和均:1.同“和韵”。2.协调;谐和。

调均:1.随和﹔和谐。2.均匀﹔匀称。

陶均:见“陶钧”。

成均:1.古之大学。2.泛称官设的最高学府。

屈大均: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诗人。初名绍隆,字翁山、介子,番禺(今属广东)人。青年时参加抗清活动,失败后一度为僧。后北游各地,图谋复明。著作有《翁山诗外》等五种,合称“屈沱五书”。

劳逸不均:逸:安逸、安乐。有的人过于辛劳,有的人过于安乐。

匀均:均匀。

覃均:广被均匀。

鸿均:太平。

曲均:犹曲直。

力敌势均: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同“力均势敌”。

廉均:乐声清亮平和。

吴均: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官至奉朝请。通史学,长于诗和骈文。其诗在当时颇有影响,人称“吴均体”。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另著有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

适均:犹均等。

平均:①一致;统一:平均如一|天下平均,合为一家。②均匀;无轻重或多少之分:平均分配|平均主义。③将总数按份儿均匀计算:平均数|平均成绩|平均工资。

不患寡而患不均:患:忧虑;寡:少,贫穷;均:平均。不忧虑贫穷而忧患不平均。

运均:见“运钧”。

天均:见“天钧”。

五均:1.古代管理市场物价的官。2.西汉末王莽新朝依托《周礼》古五均说﹐置五均官。

殚均:谓使极其均平。

击均:攻击与己势均力敌的敌人。

字的诗句

1、各自要均停《满庭芳·甘草人参》

2、须均一《满江红·百计留春》

3、东风卷得均匀《临江仙·白云堂前春解舞》

4、阴阳均配《减字木兰花·阴阳均配》

5、不患寡而患不均《偈颂十四首》

6、十有二拍兮哀乐均《胡笳十八拍》

7、黑白两奁均《望江南/忆江南》

8、恩均髦寿《满庭芳·鲸海波澄》

9、灵均一去乘鸾凰《和赵国兴知录赠琴》

10、花叶均来禽《山居杂诗九十首》

11、元化得均匀《逍遥咏》

12、浓淡均匀看可戏《缘识》

13、养成持势犹不均《董侍郎生日》

14、玉烛调元黍律均《鹧鸪天·玉烛调元黍律匀》

15、洪恩均顾《瑞鹤仙·是欢声盈万户》

相关成语

苦乐不均,贫富不均,权均力敌,势均力敌,力敌势均,智均力敌,功均天地,鸿均之世,权均力齐,力均势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