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字在前的组词
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鹬蚌相持,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鹬蚌相斗: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鹬蚌持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鹬鹬:象声词。水鸟鹬的鸣声。
鹬冠:以鹬羽为饰的冠。古时亦为知天文者之冠。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鹬蚌:比喻两相对峙的人和物。
鹬蚌相争,渔人获利: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鹬子:鸟名。鹞。
鹬蚌相持:《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鹬聚:谓喜好收集鹬毛冠,借以巧饰自己。典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郑子华之弟子臧出奔宋,好聚鹬冠。”
鹬蚌相危: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鹬字在尾的组词
蛎鹬:鸟名。喙和足红色﹐头﹑颈﹑上胸和上背羽毛黑色﹐下背至尾基以及下体皆白色﹐尾羽其余部分黑色。常活动于海滨沙滩上﹐觅食软体动物﹑甲壳类和蠕虫等。在我国分布于沿海一带。夏季在东北和河北﹑山东等地繁殖﹐冬季迁至南方。
刺虎持鹬:比喻待机行事,一举两得。
带鹬字的诗句
1、鹑结为衣鹬作冠《次韵赵子玉书怀》
2、沙头蚌鹬谩相持《黄天荡》
3、毙鹬蚌脯含《大热遣怀》
4、鹬蚌交患《对酒》
5、鹬蚌相持真鼎峙《历代传授歌》
6、蚌鹬徒喧竞《和殷衙推春霖即事》
7、蚌鹬相持《利害吟》
8、休与鹬相持《梅花喜神谱·大蕊八枝》
9、万事{左月右鹬去鸟}然何足道《送弟禹臣》
10、蚌则欲雨鹬欲晴《用元韵答秀叔》
11、鹬羽化为青烧去《焚衣街》
12、勿言蚌鹬正相持《送胡季辙制参赴堂召》
13、鹬蚌牢相守《送宪使江寺簿赴召》
14、属和何面蚌鹬持《子长来诗乃有杜口毗那之语但天女天花未尝见》
15、持鹬蚌谋壮《古意》
相关成语
蚌鹬争衡,鹬蚌持争,渔翁得利,鹬蚌相危,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渔人获利,蚌鹬相持,鹬蚌相持,渔翁得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刺虎持鹬,鹬蚌相斗,鹬蚌相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