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灶的组词120+
  • 灶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灶的组词只列出前 120 个

灶的意思


汉字

拼音zào

解释基本字义灶(竈)zào(ㄗㄠˋ)⒈  用砖石砌成的生火做饭的设备:锅灶。炉灶。灶突(灶上的烟筒)。⒉  指“灶君”(中国民间在锅灶附近供的神):祭灶。异体字竈竃䆴汉英互译kitchen range造字法会意:从火、从土Englishkitchen stove, cooking stove...【灶的意思

字在前的组词

灶户:以煮盐为业的人户。

灶瘃:脚跟冻疮。

灶神:旧俗供于灶上的神。传说灶神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至除夕上天陈报人家善恶。

灶栏:灶上搁镬子的隆起部分。状如井栏﹐故称。

灶公:灶神的俗称。相传灶神上天奏事直言不讳﹐因喻正直的人。

灶下养:厨工的辱称。《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着绣面衣﹑锦褲﹑襜褕﹑诸于,骂詈道中。长安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以借指无能的武将。亦省称“灶养”。

灶上扫除:把灶上打扫干净。比喻极容易做到。

灶披间:方言。厨房。亦指简陋狭小的住屋。[kitchen]〈方〉∶厨房

灶台:灶上放东西的平面部分。亦泛指灶。又称锅台。[the top of a kitchen range] 灶上面放东西的平面部分

灶披楼:方言。在楼上的小房间。又称亭子间。

灶甬:冶炼工匠。

灶间:厨房。

灶界:方言。灶神的俗称。

灶火坑:即灶肚。

灶税:煮盐户交纳之税。

灶火:炊烟。(1) 〈方〉(2) [kitchen]∶厨房(3) [oven]∶烧饭的灶灶火上蒸了一锅饭

灶词:旧俗祭灶时的祝词。

灶场:即灶地。

灶披:见“灶披间”。

灶王爷:灶神的俗称。[kitchen god] 灶神

灶墨:锅底烟煤。

灶上骚除:骚:通“扫”。把灶上打扫干净。比喻极容易做到。

灶爷:灶神的俗称。

灶烟:炊烟。

灶膛:即灶肚。

灶下婢:1.女厨工。2.指侍妾。

灶养:见“灶下养”。

灶君:灶神的别称。[kitchen god] 灶神

灶前老虎:方言。猫的别称。

灶尸:古代祭灶时作灶神替身的人。

灶妾:女厨工。

灶釜:灶和锅。指执炊治膳。

灶鬼:即灶神。

灶地:盐民聚居设灶煮盐的地方。

灶具:[方]∶炊具。[cooking utensils]〈方〉∶炊具

灶坑:见“灶火坑”。

灶婢:女厨工。

灶觚:1.即灶突。2.烧残的木简。指破旧书籍。

灶丁:1.旧称煮盐工。2.厨工。

灶头:方言。用砖泥等砌成的厨房用灶。[kitchen range; kitchen place] 〈方〉∶烧饭的灶

灶团:旧俗祭灶的糯米团子。

灶鸡:见“灶鳖鸡”。

灶窝:即灶肚。

灶煤:灶上烟煤。可制墨﹐因作墨的代称。

灶房:厨房;灶间。[kitchen]〈方〉∶厨房。也作“灶屋”

灶堂:方言。厨房。

灶额:即灶突。

灶泡:盐场的别称。

灶肚:炉灶内腔。以栅中隔﹐上部承放燃料以燃烧﹐下部输送空气并容纳灰烬。

灶屋:即灶间。

灶马:1.木刻印刷在纸上的灶神像。2.灶神的坐骑。3.昆虫名。又称灶鸡﹑灶鳖鸡。

灶籍:即灶户。

灶门:1.灶的烧火口。2.马前蹄上的两个空处。

灶突:灶上烟囱。

灶燎:上灶头烧火。指做饭烧菜。

灶廪:指行炊处和贮粮处。

灶眉:灶旁;灶边。

灶人:厨工。

灶鳖鸡:即灶马。

灶陉:灶边突出部分。

字在尾的组词

丹灶:炼丹用的炉灶。

倒灶:指时运不济,倒霉。语本汉扬雄《太玄经.灶》:“灶灭其火,惟家之祸。”(1) [collapse]∶垮台;败落(2) [be unlucky]∶倒霉;运气不好

全灶:做得一手好饭菜的女仆。

大灶:1.用砖土砌成的固定的炉灶。2.集体伙食标准中最低的一级。参见“小灶”。(1)[big stove]∶固定的炉灶,由砖土砌成(2)[ordinary mess]∶集体伙食标准中的一级

盐灶:烧盐的灶。

隐灶:《后汉书.向栩传》﹕“﹝向栩﹞少为书生﹐性卓诡不伦。恒读《老子》﹐状如学道。又似狂生﹐好被发﹐着绛绡头。常于灶北坐板床上﹐如是积久﹐板乃有膝踝足指之处……会张角作乱﹐栩上便宜﹐颇讥刺左右﹐不欲国家兴兵﹐但遣将于河上北向读《孝经》﹐贼自当消灭。”后即以“隐灶”用作死读书但不成才的典故。

爨灶:1.亦作“?灶”。2.炉灶。

另起炉灶: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1)[start all over again;make a fresh start;make new plans](2) 比喻从头开始重新再写,另起炉灶吧(3) 比喻不能维持现状,另辟徯径另起炉灶另开张

陶灶:1.古代烧制陶器的土窑。2.用黏土垒成的土灶。

炀灶:《战国策.赵策三》:“卫灵公近雍疸﹑弥子瑕。二人者,专君之势以蔽左右。复涂侦谓君曰:‘昔日臣梦见君。’君曰:‘子何梦?’曰:‘梦见灶君。’君忿然作色曰:‘吾闻梦见人君者,梦见日。今子曰梦见灶君而言君也,有说则可,无说则死。’对曰:‘日,并烛天下者也,一物不能蔽也。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则后之人无从见也。今臣疑人之有炀于君者也,是以梦见灶君。’君曰:‘善。’”谓在灶前向火,则蔽其光。后因以“炀灶”喻佞幸专权,蒙蔽国君。

起灶:1.指开伙备办饭菜。2.拆除灶头。

土灶:在地上挖成的炉灶。

行军灶:部队在战场或野外训练时临时搭建的小型炉灶。

镬灶:锅灶。

老虎灶:〈方〉烧开水的一种大灶,也指出售热水、开水的地方。

绳床瓦灶:绳床:即交椅,也叫胡床;瓦灶:土坯炉灶。指简陋的生活用具。形容非常贫穷。

蜃灶:煮盐的灶。

执粗井灶:指操持家务。比喻为人妇。

避灶:避人而不当灶。

重起炉灶:指事情遭受挫折后,再从头做起。[make a fresh start;begin all over again] 重新开始

穴灶:煎盐的洞灶。

聋灶:行灶的别称。

祭灶:旧俗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祭灶神。

吃小灶:比喻特殊照顾。如:我们不靠国家贷款吃小灶。

场灶:盐场上的煮盐灶。亦借指盐场。

垄灶:土灶,就地砌起的灶。

谢灶:祭祀灶君。

烟灶:指人户。

天灶:古代兵家称大谷之口。

燎灶:汉光武帝刘秀为破虏大将军时,曾率部自蓟驰往饶阳,饥寒疲乏,及至南宫,遇大风雨,乃避之道旁空舍,冯异抱薪,邓禹生火,刘秀自“对灶燎衣”。见《后汉书.冯异传》。后遂以“燎灶”为帝王困难时臣子效忠之典故。

扫锅刮灶:指倾其所有。

添兵减灶:增加兵员,反而减少行军饭灶。指伪装士兵逃亡,示弱以欺骗对方。

慎灶:春秋鲁大夫梓慎和郑大夫禆灶的并称。

祠灶:祀灶。

都灶:蒸炊用的大灶。

黔灶:犹黔突。

小灶:1.轻便炉灶﹐多供行旅使用。2.集体伙食标准中最高的一级。以别于“大灶”﹑“中灶”。3.泛指用小锅灶烧煮的饭菜。4.比喻特殊的待遇等。

清水冷灶:形容生活清苦。[poor but clean] 形容生活清苦和他们差不多年纪的人,这时候是个小家庭蒸蒸日上的建设时期,可是他们这里却是清水冷灶,没有增设,连必要的投资也都送进了书店。——陆文夫《献身》

跨灶:1.本指良马奔跑时后蹄印跃过前蹄印。因以喻指好马,良马。2.比喻儿子胜过父亲。

石灶:石砌的灶。

军灶:军用的锅灶。

锅灶:即灶。生火做饭的设备。[pot and stove] 锅和灶

伯鸾之灶:汉梁鸿字伯鸾。少孤,诣太学受业。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邻舍先炊已,呼伯鸾趁热釜炊,伯鸾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之。见《东观汉记.梁鸿传》。后以“伯鸾之灶”比喻沾他人的光或依附他人。

烓灶:风炉。

敬灶:祭灶神。

媚灶:比喻阿附权贵。

辞灶:旧俗称送灶神上天为“辞灶”。在腊月廿三或廿四日举行。

清锅冷灶:没吃没喝。常用以形容贫困冷清的景象。同“清灰冷灶”。

锻灶:1.打铁用的炉子。亦指打铁的场所。2.指在炉旁锻铁。

冷灶:久不生火的灶。亦表示贫寒。

柴灶:烧柴禾的锅灶。

仙灶:指学仙者炼丹之灶。

背灶:鹳的别名。

金灶:道士炼丹用的灶。

奥灶:喻当道贵宠。

送灶:旧时民间祭送灶神的活动。夏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举行。传说此日是灶神回天宫向玉帝汇报民情之日,为求其在玉帝面前多讲好话,带回吉祥,家家户户都要向灶神敬献灶饼、灶糖,点燃香烛。[sacrifice to the kitchen god] 旧俗,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祭祀灶神,送其上天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鲁迅《祝福》

连二灶:有大小两个灶位的长形炉灶。

井灶:1.井与灶。亦借指家园、故居。2. 四川 、 云南 等地煎制井盐的工场。

卤灶:熬制盐的灶具。

户灶: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名同灶而食的兵吏编为一户灶。

字的诗句

1、丹灶犹存鼎《汤周山》

2、炉灶堪安固《卜算子 焦姑求》

3、四郎须是安炉灶《虞美人·四郎须是安炉灶》

4、安丹灶地《汉宫春·此老先生》

5、癸丁炉灶《满庭芳 修行》

6、灶坏丹飞《解连环·悬弧之旦》

7、笑倒嵩山破灶堕《偈颂一百零二首》

8、有茶中上*灶《沁园春 此下原有沁园春黄鹤楼前一首未注名》

9、初修丹灶《苏武慢·创建灵坛》

10、跨灶参先《沁园春·喜见于门》

11、杖头击著破灶堕《颂古一百则》

12、正好安排炉灶《无梦令·此日方知颠倒》

13、灶前老隶亦惊猜《李参政约至井监偶得三绝》

14、丹灶全无一点尘《鹧鸪天·暖日晴烘候小春》

15、丹灶夜光横《水调歌头·山色望中好》

相关成语

臼灶生蛙,重起炉灶,绳床瓦灶,十家锅灶九不同,灶上骚除,另起炉灶,清灰冷灶,清水冷灶,沉灶产蛙,清锅冷灶,扫锅刮灶,沉灶生蛙,灶上扫除,添兵减灶,执粗井灶,塞井夷灶,减灶之计,冷灶清锅,宁媚于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