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典故出处]《三国志·魏书·鲍勋传》:“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阴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 近义词 ]唇亡齿寒、辅车相依
[ 反义词 ]不共戴天、势不两立
[成语用法]高丽王倒也识见宏远,道大宋与辽百年和好,唇齿相依,不宜改图。(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
[使用热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含褒义,形容国家、地区、人际之间的关系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时间]古代
[成语正音]相,不能读作“xiànɡ”。
[成语辨形]依,不能写作“衣”。
[成语辨析]
唇齿相依和“唇亡齿寒”都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存。但唇齿相依强调相互依存;“唇亡齿寒”强调利害与共;一方遭难;另一方也难免。同时唇齿相依除了指国 与国;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还能指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
[英文翻译]close interdependence
[成语谜面]呀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文帝想攻打吴国,御史中丞鲍勋面谏魏文帝说“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文帝不但不考虑有益的意见,反而十分愤怒地贬他为治书执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