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会告诉你软文的“池法则”。所谓“池规则”,就是虚拟的“文案生产线”,或者说写作框架。即使没有经验,只要学习这个框架,只要在这个框架内思考、分析产品、再写作,效率比其他没有想法的小伙伴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些软文工作效率很高,短时间内就能写出一篇精彩的软文。他的产品卖点能准确戳中用户痛点,像磁铁一样,牢牢吸住。用户,让他们不自觉地把手伸进钱包;还有一些软文,做了很久了,也很感兴趣。他们通常会学到很多写作技巧。但是拿到产品后,他们永远不知道该从哪个角度写,一句话憋不了很久。他们一度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份工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两级分化?是后者比前者笨,还是他们不够努力,还是真的不像他们想的那样适合这份工作?那么原因在哪里?我要说四个字:学不会!
“学”和“学”是两个概念。上面说的第一种软文,属于“学”的类型。他们不仅工作努力,而且善于思考。他们会总结不同写作技巧之间的关系,研究人性,形成自己的写作体系,构建自己的写作框架;第二类软文属于“学习型”的,他们最大的优点是努力,最大的缺点是只努力模仿,没有总结出技巧背后的逻辑,更没有总结出自己的写作框架。如果你属于第一种类型,没关系。你不妨对比一下,看看你的写作框架是更好还是我的写作框架更有效率,可能会让你上一段楼梯。
一、什么是“池规则”?
现在想象一下,如果把“写软文”这个过程看成是一个生产“产品”的“工厂”,那么最高效的生产模式是什么?当然是流水线操作,一条流水线负责不同的产品零件,最后每个模块组装在一起;按顺序:卖点池、激活池、处理池。那么激活池包含两个小池,即:动机池和信任池;每一个池子都能产生特定的“化学反应”,共同构成一条完整的“软文生产线”!我来一个一个解释,每个池子有什么用。
二、第一个“池”——卖点池;其实卖点池很简单,包含了产品的各种优势和对用户的独特价值。所以也可以称之为优势池;只要是你分析的产品优势,都可以扔进卖点池!首先,我们后面写的文案,出发点都是围绕这些优点。所以,这是确定文案的大方向。大方向一旦确定,随之而来的是因循守旧的事情;其次,一定要定位到可以作为产品主要(核心)卖点的那一个,然后下大力气集中宣传,抓住用户的心思,这一步是所有营销工作的起点;第一,尽量挖掘你的产品的优势或独特价值,只要能正面刺激用户最后下单,就可以放到你的卖点池中。
第三,第二个“池”——激活池;完成第一步。这时候,你的卖点池应该有关于你的产品的优势的集合。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把卖点池中的优势“捞”出来,放到激活池中进行“激活”。产品在卖点池中的优势相当于“原材料”。想要做出有吸引力的“产品”,就需要进行加工包装,这个过程相当于“卖点激活”;在这个激活过程中,主要要做两个工作:一是让用户觉得我们的产品优势对他们有利;是让用户相信我们产品的所有优点都是真的,选择我们是对的。
第四,第三个“池”——处理池;通过第一步,我们创建一个卖点池,在第二步,激活卖点。这时用户会对你的副本感兴趣,或者信任,然后我们进入第三个池,也就是我们下一个待说的processing池;什么是处理池?要做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处理池主要是对前一池的文案“输出”进行再加工、打磨、检验。我们都知道,卖文案的最终目的是刺激转型。既然用户有购买你产品的欲望,他们也相信你。产品优势,那你就得趁热打铁,刺激用户马上行动;你可以说急什么。用户需要的话自然会选择购买。不,事实是,如果他们不刺激用户立即行动,他们可能只是看看。为什么?因为用户在做出消费决策之前会有惯性的“行动障碍”,你要做的就是帮助用户清除这些“行动障碍”。
这期的内容可能有点难懂,更多的软文知识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