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广告文案都是为了引导用户做出改变,好的技巧可以让文案事半功倍。
所有广告文案都是为了引导用户做出改变。
改变他们的思想和态度,让他们朝着我们想要的方向走,实现我们预设的目标。但结果往往是:
文案写的好,没人点击!
不知道怎么引起用户的兴趣!
用户看完没有转换!
不知道怎么通过文案影响用户!
……
这是很多人心中难以形容的伤害,天天写,天天隐隐作痛!
文案不像机械生产加工,也不像计算机编程。它没有固定的标准,也没有可以放在全世界的通用模板。
但是每个领域总有一些实用的技巧,文案也不例外。好的技巧可以让文案事半功倍,产生好的效果。
第一,吸引注意力
1.通知用户
通知文案一直是杀手文案。比如“最新通知:”和“注意!”“刚才!”,“账单提醒”等等。
每次看到这个通知文案都忍不住看,怕漏了什么。
有时候,通知文案的内容本身就很无聊,但当它披上“通知”的外衣时,你总是告诉自己,我有必要了解这个内容,并仔细阅读。
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让用户看到你的标题,看到你的广告,就好像收到了“通知”。
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添加一些标题前缀,比如“最新消息,友好提示,紧急提醒,刚才,今天,据说,额外额外额外”等等。
2.好好使用你的“第一句话”
joseph sugarman写的《文案训练手册》里有一件事,是文案界的传奇,一直给我印象最深。他强调:
“广告中的所有元素首先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让读者开始阅读文案的第一句话,仅此而已。”
那么第一句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让你读第二句。第二句的目的是什么?是的,让读者读第三句……第八句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这句话看起来很疯狂,但细细品味却很有意思。做好了很棒。每一句都是“第一句”,不是吗?
3.制造悬念
悬疑电影一直是世界各地流行的电影类型。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不得不说,他们始终是最容易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一点也不敢放松。
30岁的人看《名侦探柯南》,眼睛盯着。这就是悬疑的力量。
写文案也可以制造悬念,制造反差,形成冲突等。并激发读者的好奇心。这应该是我见过最开放的形式了。
4.描述痛点
有人说,要想立刻引起一个人的注意,就上去狠狠扇他一巴掌。
当然,这只是个玩笑。
但是在写文案的时候,可以把用户的痛点抛出去,让他产生强烈的缺乏感,抓住注意力。然后通过故事和案例一步步强化这个痛点,并给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本文结构基本符合《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scqa结构。
5.与“我”有关
想象你走在一条嘈杂的街道上,别人怎么能很快引起你的注意?
我觉得这应该是喊你名字的好方法。即使在喧闹的街道上,一旦喊出你的名字,你的注意力也会很快被吸引。
大家更关心的是和他有关的信息,你也不例外。
所以,如果想让自己的话立刻吸引用户,“与我相关”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人总会关心和自己有关的事情,但你说的其他事情可能就没必要了。
无论是视频、声音、文字还是图片,都可以先突出“他”,多利用你用户关注圈里的信息或者熟悉的场景。
比如很多文案会刻意塑造一个人物形象,或者讲一个与目标群体相似的主角的故事,让读者看了觉得“这不是关于我的?”结果是高度参与。
其他的会明确描述地域、年龄、性别、职业、社会阶层等。这样用户就可以一眼就知道这些信息对“我”是有用的。
比如“还在职场打拼的年轻人注意,这篇文章你可不能错过!”
6.逆向思维
你所熟知的,你每天看到的,你总是听到的.并不总是吸引人,但反常才是吸引人的地方。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打破常态,打破用户熟悉的声音,提出逆向的观点。
比如“年薪30万,怎么被员工炒了?”,“每天喝水也可能中毒”,“好的身体大多被吃掉”。
7.自己体验一下
还有一种快速吸引注意力的方法,就是描述个人经历,写大师自己的经历,很容易从第三个角度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比如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经历来写作,不仅有吸引力,而且互动性很强。
第二,强化认知
1.关注卖点
“不要试图同时把一个产品的多个卖点推给消费者”,这是国内外很多文案给我们的建议。
如果一个产品文案只是一个卖点清单,一方面目标过于分散,另一方面消费者根本看不到,记不住。
文案中要集中卖点,突出卖点,放大卖点,其他卖点只是协同。
也可以把不同的核心卖点推给不同的人,或者在不同的场景下,但是一次只能推一个,专注于突破。
2.锁定精确的目标群体
写文案的时候,不仅卖点容易分散,人群也容易分散。
其实说白了,文案就是用正确的方式把正确的话告诉正确的人。(想想看)
很明显,无论内容多好,如果对象不对,都很容易对牛弹琴。再者,如果被针对的人很多,也很难说大家都觉得什么是对的。
所以,文案需要针对精准的目标群体,哪怕是说一些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听懂的话。如果你有很多话要对不同的人说,用不同的话对不同的人说。
3.减少用户认知障碍
一个很奇怪的概念,没有人能一下子熟悉,更谈不上有信任和好感。
更好的方法是让广告简单易懂,让用户快速了解我们介绍的产品是什么,有多好。
千万不要用生僻的词,生僻的概念,或者用更生僻的概念去解释一件不寻常的事。
你要把看广告的人当成普通人,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不要被自己自我激发的创造力所感动,拒绝放弃。
要知道,有一种知识作者认为读者知道!
4.联想熟悉的事物
我们的大脑都是联想记忆,特别擅长联想记忆。比如我说“水果”,你脑子里可能马上就出现了几种水果。
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都更习惯于用固有的认知去解释和理解新事物。
对于一个完全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人来说,大量的描述性语言让人完全失去理智,更容易利用对方已经了解的东西,然后联想到这个东西。
这也是减少认知障碍的一种方法。
一个非常有用的文案技巧就是用用户已经理解的熟悉的东西来解释目前未知的东西。
在第一代iphone中,乔布斯并没有直接说未知概念——“智能手机”,而是说“一个大屏幕ipod,一个手机,一个互联网浏览器”,一目了然。
当你在写文案的时候,不妨想想你要描述的东西和用户熟知的东西之间的联系,绝对好用。
这种利用对方已有的认知基本模型的创作技巧,可以让用户在短时间内理解各种未知的事物、未知的产品、未知的概念或未知的功能,并产生具体的画面。
5.简单产品复杂性理论
当你销售一个非常简单,消费者也很熟悉的产品时,这个时候就要用更复杂的描述方法。
因为产品本身简单,如果描述简单,很容易降低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感知,不值得担心。
这时候可以选择复杂的解释,比如解释产品概念、产品精神映射、产品故事、产品设计、产品工艺流程、产品产地、产品背后的人物故事、产品的某个技术板块等等。
不仅可以让消费者对这个简单的产品有更多维度的理解,也有助于创造产品差异化。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感知会在认知上更强。
6.充分利用参考对象
人们在判断价值和认识事物时喜欢比较,这种“比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决策。
一个好的参考可以让用户快速了解产品的核心特性,评估产品的价值,这就是参考效果的使用,文案也是如此。
这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强化用户认知的方法。
扶南以前有一个迷你充电宝,比以前的充电宝更小、更轻、更便携。为了突出这个卖点,他们选择了一款带有参照物——的口红来对比充电宝,非常直观。看过的人都知道这个迷你充电宝太小了,和口红差不多大。
文案中使用参考对象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你要表达的目标项,让用户能立即获得最简单直观的信息。
比大量的形容词、数据、理论更实用。
7.使用简洁的短句
一系列冗长的文字会让写作变得索然无味,可能在一开始就造成“认知交流障碍”,直接让读者失去兴趣。
短句的使用会使叙事紧凑,产生良好的张力,使读者的思想更加清晰,互动性更强。
“保持简单和愚蠢”意味着产品设计得越简单和愚蠢越好。
这个原则也适用于写作。如果你想让你的信息被更多的用户接受和记住,就必须足够简短和直接。
很多文案的开头,每一句都很短,很好读,让读者很自然的读到下一句。
如果你没有很强的驾驭文字和描写场景的能力,尽量不要在文章开头太长。句子短,意思清楚,节奏快。
8.多使用动词、数字和特定名词
这个技巧应该说贯穿了整个文案。
动词是用户在脑海中看到图片最简单的方式。名词也是,但要用具体名词。但是如果形容词用的太多,特别是那些笼统的形容词,很难产生具体的画面。
比如我说“那个女生很漂亮”。
……怎样?有没有出图?
好吧,我换个说法,比如“那个女生长得像刘亦菲,就像同一个模特”。
这样,相信你的认知会清晰很多,画面也就出来了。也许你会说“哦,好美”。
不管你觉得刘亦菲美不美,老贼都不会讨论。我想说的是,当你用“非常”和“漂亮”来形容那个女孩的时候,你无法感知到其中的美,但是当你用“长得像刘亦菲”的时候,至少你可以对这个女孩的长相有一个具体的判断。
另外,用户对名词具体数的接受度远远高于我们的字面描述。数字能带来清晰具体的描述,越清晰越让观众感兴趣。
你说“这个人高”和“这个人1.95米”,认知上完全不一样。
9.善用多角度对比
一个东西单独放在你面前,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的价值;但如果和有反差的东西放在一起,这个东西的价值就清楚了。
很多文案只专注于描述用户使用产品后所获得的利益,但这样的描述可能不会被用户直接感知。
一个好办法就是“对比过去”。不仅要描述使用产品带来的好处,还要描述用户在使用产品之前的状态,这样就可以将估计的效果与之前的状态进行比较,让用户对产品的感知更加清晰。
通过文案,还可以进行产品对比,突出优势。
比如你可以“巧妙地”利用自己的优势适当提升自己,突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证明自己的产品更好。
每一款产品都有自己的核心卖点或重点项目,我们可以和同行比较,就像田忌赛马一样,但如何比较不是你说了算。
小米手机是高手。它经常在产品发布会上比较各种参数和价格。好像性价比高,好拿。
第三,激发兴趣
1.制造认知差距
想卖大米,先制造饥饿。
在文案写作中,你希望用户对你的内容感兴趣。那首先需要引起他的兴趣。让用户好奇你要说什么,他们才会有继续的欲望。
如果你一句话说完所有的事情,用户知道你要说什么,那怎么办?
估计是刚关了,我换一下。
用户失去阅读的动力和兴趣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做出用户不知道但想知道的东西,就是认知差距。
最好一步一步地告诉用户什么是有吸引力的东西或概念。
2.让读者保持好奇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让用户在阅读的时候保持好奇心,就是在一个段落的结尾,用一个很短的句子来诱导他继续阅读。
比如:“请让我解释一下。”“下面更精彩”,“我会在最后说明”。
这样的悬念会下意识的提示用户继续阅读,即使你的文章很长,这样的技巧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另一个很好的方法是在文章中多问读者问题。这样可以激励用户去思考,和你互动。
3.产生影响
你应该经常听人说,有个想法叫:颠覆常识,意料之外。这个方法也很适合文案。
对比冲击是指你的文案对一个用户熟悉的认知做出非常规(意想不到)的描述,从而与他的预期形成对比。
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合理的表达可能会颠覆用户的常识认知,从而引起用户的好奇心,有效地激发用户的兴趣。
而且,如果他不看这个兴趣,他也不会开心!
4.直接说出用户的兴趣,而不是描述产品
如果是产品营销文案,就不要过多的描述产品,因为你在描述产品特性的时候,更像是从自己的角度展示一个产品。
但是用户只对这个产品的好处感兴趣,或者他
我们只会为产品的效益买单,在文案中要给用户一个更直接的利益表达,让用户直观感受。
最恐怖的是你讲了很久产品的功能和特点,用户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场景。用好它们有什么好处?
5.场景创作
我们总说文案要唤起用户的记忆,唤起用户的共鸣,引爆用户的情绪.
其实这是为了唤起用户的内心场景。如果有场景,会引起兴趣。
毫无疑问,这一场景形象生动。它是发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一系列具体而生动的画面或情绪。可能是大学毕业时的一次聚会,可能是深夜大城市的一声乡愁,也可能是离别.
基于场景的文案是为用户创造一个场景关联,让用户通过触摸场景来关联品牌或产品,从而传达品牌定位或产品价值,产生高转化。
这种文案现在比较流行,通过一系列的文字击中用户的具体场景,从而引起用户的兴趣。
就像之前网易和知乎发布的广告一样,都采用了典型的场景式文案。
(网易云音乐)
(知乎)
6.尽管描述了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对文案同样重要。
一堆模糊抽象的信息让用户很难建立认知,更谈不上产生信任,但详细描述就不一样了,可以帮助用户可视化内容,生成图片。
比如我想说一个人很懒,如果我说:小明很懒。
有什么感想吗?这个人到底有多懒?不知道!
但如果我这么说:小明平时别人喂他吃到嘴里就吃,把东西掉地上就不肯低头。
这个描述不一样吗?太懒了。
在一个副本中,细节越多,图像越多。就像在电影里刻画一个人物一样,细节塑造得越多,描写得越集中,人物形象就越清晰,观众就越感兴趣。
7.讲一个精彩的故事
文案的本质也可以说是传播,讲故事是一种非常巧妙的传播策略。
尤其是在这个时代,故事以更微妙的方式吸引注意力,进入用户的脑海。并且有更大的机会唤起用户的情感,促使用户行动。
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用文案讲故事的注意点:
第一,好的故事需要有一定的穿透力,能让人产生心理起伏。不痛不痒的东西叫事实,不是故事。
第二,好的故事往往是情感诱饵,更容易引起用户的情绪。如何打击用户的情绪?或者是真的。
第三,讲故事要多描写细节,一个充满细节的故事是好的,这样才能达到以上的真实感。
8.复杂产品简单说
因为产品本身很复杂,消费者还是很难理解。如果你去找一个更复杂的解释,那不是很乱吗?
要知道消费者天生缺乏安全感,对陌生事物有抵触心理,所以不要制造认知障碍,这样会产生距离感,无法引起兴趣。
对于复杂的产品,如果想让消费者快速理解并产生兴趣,可以选择简化描述。比如复杂的东西高度概括提炼,或者复杂的东西形象化、情感化、形象化、个性化、熟悉化。
9.创造感知价值
如果用户感知不到你说的话的价值,他就不相信你。文案不是浪费时间吗?
产品质量好不好,是让用户感知产品质量好的关键。产品是否最划算,是让用户觉得超划算的关键。
一个是卖货的思维,一个是用户的思维,既能让用户知道你产品的价值,又能让用户感受到。
没错,用户能感知到的产品价值就是他们真正想购买的价值。
比如小米电子秤的“喝一杯水时的感知准确度”,也是用事实让用户感知产品的价值。
10.加强你的爱
如果我们能在完成某个行为后得到我们一直热爱的东西,那么我们更愿意行动。毫无疑问,逐利是人类最原始的本性。
所以,如果你的文案告诉他,你可以在按要求完成某个行为后,得到你一直热爱的场景、事物或行为,那么你可以去文案那里,强化和放大你在完成这个行为后所能得到的“爱”,通过逐利心理来激发用户的向往。
例如,巴黎阳逻比凯以梵高的自画像和巴黎圣母院为背景,为法国眼镜品牌keloptic制作了一系列有趣的广告,不断强化消费者追求眼镜清晰度的喜爱点,告诉消费者:
从模糊的印象主义到清晰的现实主义,只需要一副眼镜。
11.陈述惊人的产品事实
奥美的劳斯莱斯汽车广告是他创作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在这辆时速60英里的劳斯莱斯里,最大的噪音就是它的电子钟。
一句话,产品事实充分展示。
更重要的是,通过陈述一些非凡的方法,产品事实可以被惊人地展示出来。消费者能做的就是选择,选择,再选择,其他的就不用选了。
德州装甲防弹玻璃公司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公司董事长trent kimball要求员工将公司生产的防弹玻璃放在他面前,然后让员工用ak-47直接对着玻璃射击。
开了几枪后,他们的玻璃上有明显的弹孔,但玻璃没有被刺穿。之后这段视频迅速在网上流行起来,大家都知道他们的防弹玻璃真的防弹可靠。
文案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方式描述这样的产品事实。
12.充分利用客户见证
毫无疑问,老客户对你产品的信任会转移到新客户对你产品的信任上。
你要告诉消费者,像他这样的人在用这个产品,他很可能会抢着去做。
在小米郭颂芯片发布会上,雷军不仅谈到了自己产品的创新和质量,还列举了大量米粉对小米的一系列好评,这本质上是一种先进的客户见证方法。
让客户见证类似的文案,一定不是自说自话的广告。首先,客户见证和目标群体越相似,越有说服力。最好让目标人群看到自己,产生共鸣。
另外,客户证言一定要口语化,角度不同。你的每个客户都是专业文案是真的吗?肯定不是。而且你的证词要用不同的语气和视角,因为每个客户都不一样。
第四,刺激购买
1.巧妙地运用回避损失的心态
人面对损失的痛苦感大大超过了面对收获的幸福感。
换句话说,人对损失更敏感,更容易产生回避损失的心态。这是一个机会。
当用户意识到自己有损失的风险时,他们更愿意了解或购买你的产品。因此,在我们的产品介绍或标题中,除了标明受益点之外,还可以尝试添加亏损项目。
《经济学人》通过一则广告,幽默地讽刺了那些42岁还不看《经济学人》还在考管理研修生的学者。
结果大量用户为了避免这个可怕的损失,买了《经济学人》。
我从不看《经济学人》。
——42岁管理培训生
2.扔诱饵
人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比较,受比较的影响。这句话以前我不信,现在越来越信了。
当人们选择可比的选项时,第三个新选项(诱饵)的加入会使旧选项更有吸引力。
诱饵的加入往往可以让消费者有更直观的比较,迅速找到自己认为“合理”的选项,从而做出决策。
比如《经济学人》杂志订阅的非常经典的广告文案:
电子订阅:$59。
纸质订阅:$125。
电子和纸质订阅:$125。
实验者向100名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提供了上述价格表,并询问了他们的购买选择。当以上三个选项都具备时,学生选择混合订阅;
当125美元的纸质订阅选项被取消时,学生们选择了最便宜的选项。
这意味着中间选项不是无效的,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比较。相比之下,他们会发现混合订阅非常划算,从而刺激他们花更多的钱订阅杂志。
3.创造稀缺性和紧迫性
给你一个机会把它摆在你面前,告诉你这个机会永远为你准备,你会珍惜吗?
我不这么认为。没必要。反正也不急。
要制造稀缺性和紧迫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限制文案中提供的机会,无论是时间限制、价格限制还是人群限制,让这个机会显得稀缺和紧迫。
要让消费者觉得这个机会稍纵即逝,收获稍纵即逝,然后可能会失去,所以可能会更快地采取行动。
4.给用户一个借口
对于营销文案来说,帮助用户理性购买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是用户“再思考”的借口。
有时候用户买东西,什么都准备好了,只需要一个买的借口。如果你的文案给她提供了这个借口,那就是双赢了!
每个人买东西都会有心理账户。如果你想让别人买你的东西,其实是想给他一个理由/借口来满足这个账号。
我们可以先分析目标用户有哪些心理账户或者需要购买哪些借口,然后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去花钱,减少心理冲突,促进购买。
比如同样一件2000元的衣服,给自己买可能会觉得贵,但是如果是给心爱的人的生日礼物,你可能会毫不犹豫的买。所以我给心爱的人买了这个借口。
5.创造一个不可抗拒的购买环境
用户知道产品后,可能会动心,但还没有到直接下单的地步。这个时候,价格是最常见的障碍。
大多数人对价格很敏感,一旦觉得贵了,就可能放弃购买。
这时候我们的文案可以有效减少消费者觉得价格高时的障碍,让他们更愿意购买。例如:
1)打造专家形象——“你买贵是因为你是专家”。
2)打击动机——“你买贵是因为便宜不能帮你达到目的”。
3)用群——,“你要买贵的,因为每个不该买的人”。
4)转移分类——“你应该买贵的,因为这个分类下不贵”。
5)缩短目标距离——“你要买贵的,因为你很努力了(奖励自己)”。
6)转移消费——“你得买贵的,因为你得用它们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6.创造繁荣和人气
人在群体中的行为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影响,甚至会根据周围人的反应做出反应。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从众心理研究视频:
在一个诊所里,除了一个穿紫衣的妹子,一群人听到点滴都会站起来。等到几个回合过后,紫衣姐姐听到滴水声就会自觉的站起来。而这群人说完了,紫衣姐姐听到滴水声还是会站起来。
被测试者说我不随大流的时候感觉被排挤了,随大流会让我感觉更舒服。
从众心理还有一种减少损失的自我暗示。不随大流,你会觉得自己会失去什么。比如购物的时候,你会觉得天猫按销量排名的产品一定性价比最高,纸质书“卖几万本”会让你更愿意省钱…
在文案中,可以列出自己的销售、用户、赞等数据,让用户想买的更多。例如:
品多多:一款3亿人争抢的购物应用
vipshop:注册会员超过1亿
火山视频:*一亿人在玩
也可以突出一次或几次销售的现象,也给用户一种卖得好的错觉。
7.学会对比账目
当你的用户准备付款时,她可能会开始结算。可能她会觉得家里有类似的东西,没必要买,也可能觉得有点贵。
这个时候你不妨帮她好好交代一下,让她觉得很划算!
你可以平分价格,除以使用天数,算算一天多少钱,让他觉得划算。
比如洗碗机的价格是2800元,和手机差不多。你可以告诉她,只要她一天需要1.5元,就可以从油腻的厨房里解放出来。
你也可以帮用户算算你的产品每年能给她省多少钱和时间,她觉得买是明智的。
8.刺激使用者的多巴胺
为什么人在达成目标并赢得比赛时会感到快乐?为什么得到一些奖励就会开心?为什么被别人肯定后我们都精神焕发?
因为这些行为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它会传递快乐和兴奋的信息。在文案层面,多巴胺也能有效提高用户头脑中一条信息的正反馈。
如果文案的内容能够促进多巴胺分泌,那么它们获得用户关注和青睐的机会就会迅速增加。
有哪些行为可以刺激人的多巴胺分泌?之前在微信官方账号五马小满看到这张图,里面覆盖的行为都能刺激多巴胺分泌,刺激的程度和图表的色深成正比。
(照片/乌玛小满)
9.强化厌恶
如果我们做了一件事,会给自己带来恶心的结果,我们肯定不会去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绳。
所以,如果一个用户没有完成某个行为(比如使用你的产品),就会给他带来一些他讨厌的结果,那么你就可以强化这种“厌恶”,让它变成恐惧,让他永远不想停止行动,而是渴望完成你想要的行为。
但这种强化厌恶感的“恐惧营销”虽然好用,但容易造成负面影响,导致用户的排斥。
更好的办法是解释,如果某个行为没有完成,后果会很恶心,很严重,会刺激恐惧。需要及时引入可靠的解决方案,让用户感知到它真的可以解决厌恶,而且非常容易行动。
比如杜蕾斯,弹得很好。儿童节那天,杜蕾斯贴了一张“3人儿童节,2人儿童节”的海报。
10.提供虚拟所有权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旦我们拥有了什么,它在我们心中就会更有价值,这不仅会给我们更高的评价,而且会关注我们会失去什么,而不是我们会得到什么。
甚至,不仅是为了我们已经拥有的,也是为了我们在想象状态下拥有的
事情,我们也有同感。
这就是营销圈常用的“虚拟所有权效应”。
比如我觉得这件衣服对我来说很好,就是很适合我,所以我不容易用手买。
比如有人免费送我一个东西10天,如果我用的很顺手,10天丢了很难吗?
比如我看到apple watch的广告,就想象着自己在戴表方面和广告里的那些人一样引人注目,想象着自己也有了一个这么美好的手表生活。然后我大概会被虚拟所有权效应影响,然后跑去“卖肾”。
所以,你看,当人们想象着自己已经拥有了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们会在使用的时候想象出各种各样的场景,在拥有的时候想到美好的样子。其实这种感觉和真正的所有权很像,他会因为害怕失去这种“想象力”而搬家。
老贼常说文案要场景化,场景化,有代入感,共鸣感,联想感等等,这也是原因之一。
11.运用功德心理学
如果在同样的成本下,用户面前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明显看起来更合理,那么用户就会选择这个。
泰国洗衣品牌breeze很聪明。他的广告上说,“洗去泥巴比教一个伟大的孩子容易得多”。
显然,用他们的产品快速清洗污泥似乎更合理。
在实践中,文案可以首先指出你的产品可以帮助用户完成什么任务,用户使用你的产品需要支付什么费用。
同样的成本,用户可以选择其他产品,但是这个方案远不如你的产品有价值。
12.消除形象顾虑
很多时候,消费者想买一个产品,但是又担心失去形象,比如便宜,懒。
这时候就要打消他们的形象顾虑,消除产品带来的负面形象,提升其正面形象。
就像之前日本一个电饭煲的案例,广告上说——做饭更快。很多家庭主妇都想买,但又担心买了以后婆婆会觉得懒,会失去形象。
之后电饭煲公司把广告改成:给家人更健康的一餐。
这时候这些家庭主妇都掏钱买了,因为这时候她们的形象就成了为家人着想的好妻子。
13.用脚进门的效果
心理学家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不愿意接受更高、更困难的要求,因为这既耗时又难以成功。
相反,人们愿意接受容易完成的较小的需求,只有在实现了较小的需求之后,人们才慢慢接受较大的需求。
而这就是所谓的脚进门效应,肯定每个人都受到过脚进门效应的影响!
一般消费者很难直接接受你的最终目标,这往往需要很大的决策成本。我们需要目标人群慢慢踏上门槛,先设定一个他们愿意接受的门槛。一旦他们接受并感兴趣,他们更有可能接受更高的要求。例如:
给消费者体验服装或者免费体验产品;
卖课程可以先交1元钱上课,觉得好再买;
产品难卖,先关注微信官方账号容易多了;
下载app比较困难,先体验一下小程序就容易多了。
另一个例子是高级点:
你对我的产品不感兴趣,我先给你讲创业故事;
你还是不想买我的手机,那就说说感情让你接受;
买家具很难决定?为什么不来宜家先睡床上?
你不喜欢广告和销售?那我就和你做朋友。
这种情况太多了,可以说无处不在。本质上都是让用户迈出第一步,踏上转型的门槛。
14.别忘了以折扣价定价
如果你想对某项服务或产品提供优惠,可以用来促进转型。如果你想用免费营销给你的产品带来大量流量。
老贼有个建议,就是不管打折还是免费,首先要塑造它的价值,让用户得到。
越是价格优势明显的产品,就越不应该整天谈实惠的价格。相反,要塑造产品的高价值。
千万不要因为便宜就便宜。消费者对某样东西感兴趣,不仅因为它便宜,还因为他们看到了它的价值。消费者买的不是便宜,而是更划算。
还有,不要轻易用“免费”这个词,比如“扫地机器人免费试用”,就弱多了。
但是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呢?“原价1888元的扫地机器人,你不用花一分钱去体验”。
好了,从文案的几个角度来说,实用技能就这些了。
就像我开头说的,每个领域总会有一些实用的技巧,文案也不例外。好的技巧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写出更好的文案,产生好的效果。
但要记住的是,文案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也没有可以放在全世界的通用模板。
如果有,肯定是自己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