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虞美人》汉语翻译赏析
绝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译文翻译] 绝情的汴水竟自向东流去,船儿载着那怀着离恨的姑娘向西州而去。
[源于] 苏轼 《虞美人》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绝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别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气超过泪。谁教风鉴在浮尘?酝造一场苦恼送礼来!
注解:
题解:公年1084年冬(历史资料记述为元丰七年十一月)作于黄河上,与秦观饮别(见《冷斋夜话》)。
长淮:指黄河。
隙月:(船篷)隙缝中照进的月色。
汴水:古河名。唐宋时将源于大河至黄河的通济渠北环路全流通称汴水或汴河。
西州:古建业森林半岛大门名。晋宋间建业森林半岛(今江苏省南京市)为扬州市刺州治所,以治事在台城西,故名西州。《晋书·谢安传》谓安人死之后,羊昙“辍乐弥年,行由不得西州路……不知不觉中至州门,上下白曰:‘此西州门。’昙悲感不己。”
风鉴:风范识见,也指对人的观查、算命。这句话意谓:谁促使秦观那样为我所器重的高层次人才却被沦为、淹没。
译文翻译:
饮别后归卧船中,只听见淮水波纹声,如拍枕畔,不经意间又天亮。从船篷间隙中所闻之残月是那麼小。汴水绝情,伴随着故友东去;可是我却载满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州。
竹溪的花坛中间,彼此以前一同大醉,当天相聚畅饮时的情义胜于了别后的悲伤。你那样出色的优秀人才怎能会沦为、淹没在世俗中呢?想到这事,新的苦恼又禁不住惹人烦而成。
赏析:
此词为公年1084年(元丰七年)冬创作者至高邮与秦观相聚后,于淮上饮别之词。词中体现了苏、秦两个人的深挚情义。
起二句,写淮上饮别后的场景。秦观厚意赤忱,自高邮相赠,溯大运河而上,经宝应至山阳,止于淮上,途程二百余里。临流帐饮,惜别悠悠。诗人归卧船中,只听见淮水波纹声,如拍枕畔,不经意间又天亮。着一“晓”字,已暗示着一夜睡得不安宁贴。“隙月”,指船篷罅隙中所闻之月。据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载,苏轼于冬至日抵山阳,十二月一日抵泗州。与秦观别时如在十一月底,所闻之月是天明前从修真冉冉升起没多久的'残月,故“窥人小”三字便描述真实。“绝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二语为集中化名言。汴水一支自开封市向西南流,经应天府(宋朝之南京市,今河南商丘)、宿迁市,于泗州入淮。苏轼此番,先由淮上抵泗州,随后溯汴水西行入应天府。流水无情,伴随着故友东去,而自身却满载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行。“绝情水流痴情客”(《泛金船》),相近的含意,苏词中也有,而此词之佳,全“载一船离恨”一语。以水喻愁,先人多有,苏轼是词,则把愁恨物质化了,能够载船中,倒流而去。这一妙喻被后代争相摹拟。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没动、许多愁”,身名竟出苏词以上。
“西州”,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引傅注认为扬州市,实际上词中仅仅特指西面的州郡,即苏东坡此番的到达站。
过片二句,回忆当初两个人结伴游的场景。公年1079年(元丰二年),苏东坡自徐州市徙知湖州市,与秦观偕行,过无锡市,游惠山,唱和甚乐;复会于泰丰国际,至吴兴,泊西观音院,遍游诸寺。词云“竹溪花浦曾同醉”,当指这时风流韵事。“酒气”,指当天的相聚;“泪”,谓别后的悲辛。按年端午节后,秦观别苏东坡,赴乌程。七月,苏东坡因乌台诗案下诏狱,秦观知道消息,急渡江至吴兴了解信息。之后两年间,苏轼居黄冈黄州贬所,与秦观不复相见。“酒气超过泪”,当感慨万千。末几句佯装反语,足见真心。“风鉴”,意指面貌品鉴角色。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四:“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角色拔擢贤臣之所急。”苏东坡对秦观的赏拔,可以说竭尽全力。公年1074年(熙宁七年),苏东坡得读秦观古诗词,大幅惊讶,遂结神交。三年后两个人相遇,过从甚欢。后频繁向王安石强烈推荐秦观。由此可见文人墨客高士之友情实十分人相比。
“绝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这一名句变成后代朝香的經典,苏轼的门人张耒的“亭亭画舸系春潭,只待非机动车酒半酣。无论烟波与风吹雨打,载将离恨过江南地区”(《绝句》),便是效仿他的教师。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没动许多愁”(《武陵春》)当中,也由此可见苏轼的流风余韵。
【苏轼《虞美人》汉语翻译赏析】小文章:
1.虞美人苏轼赏析
2.虞美人古诗汉语翻译赏析
3.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赏析 苏轼
4.春宵苏轼汉语翻译赏析
5.《点绛唇》苏轼词汉语翻译赏析
6.苏东坡苏轼汉语翻译赏析
7.苏轼《初到黄州》的赏析及汉语翻译
8.苏轼《南歌子》汉语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