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收录时间:2022-02-13 12:40:12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诗词赏析

戴天山,又名大康山或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李白早年曾在山中大明寺读书,这首诗大约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诗的开头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好衔接。这两句景语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显然,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结尾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说:“全不添入情事,只拈死‘不遇’二字作,愈死愈活。”(王夫之《唐诗评选》)“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句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吴大受《诗筏》)道出了此诗妙处。

(陈志明)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翻译、赏析和诗意

狗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看见鹿,溪午不听到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没有人知道去哪里,我靠着两个三松。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李白,唐人。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相关诗句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唐代]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露浓 一作: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作者千古名句

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

出自《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唐代] 李白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出自《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唐代] 李白

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

出自《韩非子·主道》[唐代] 李白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出自《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唐代] 李白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出自《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唐代] 李白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出自《悼亡诗三首》[唐代] 李白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出自《遣悲怀三首·其二》[唐代] 李白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出自《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唐代] 李白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出自《红楼梦·第三回》[唐代] 李白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出自《侠客行》[唐代] 李白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