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集句
怅望送春杯。
渐老逢春能几回。
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
何况清丝急管催。
吟断望乡台。
万里归心独上来。
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
一寸相思一寸灰。
诗词赏析
【注释】:
“怅望送春怀 ”,起笔取杜牧《惜春》诗句,点对酒伤春意境。怅望着这杯送春之酒,撩起了比酒更浓的伤春之情。次句直抒伤春所以伤老 。“渐老逢春能几回”取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句。杜甫此诗是飘泊成都时作。渐老,语意含悲。逢春,则一喜。能几回?又一悲。非但一悲,且将逢春之喜也一并化而为悲。一句之中一波三折,笔致淡宕而苍老。前人谓杜诗笔老,说得极是。东坡拿来此句,妙在正好写照了自己在“乌台诗案”后贬谪黄州的相似心情。东坡黄州诗《安国寺寻春》云“看花叹老忆年少,对酒思家愁老翁 ”,可尽此句意蕴。此时正是看花叹老,对酒思家,所以下句便道:“花满楚城愁远别。”此句取自许浑《竹林寺别友人》诗 。时当春天,故曰花满。
谪居黄州,正是楚城。远离故国,岂不深愁!花满楚城,触目伤心,真是春红万点愁如海呵!取此句实在切己之至。楚城一语,已贯入词人受迫害遭贬谪的政治背景这一深层意蕴,并隐然翻出之,词句便不等同于伤春伤别之原作 ,这极能体现集句古为今用之妙。
“伤怀 ”,短韵二字,分量极重,囊括尽临老逢春远别之种种痛苦。上片有此二字自铸语,遂进一步将所集唐人诗句融为己有。“何况清丝急管催”,此句取自刘禹锡《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诗。伤心人别有怀抱,更何况酒筵上清丝急管之音乐,只能加重难以为怀之悲哀 。周邦彦《满庭芳》云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语意相似,若知人论世,则东坡此句实沉痛过之。
过片着力写思乡之情。“吟断望乡台”,取自李商隐《晋昌晚归马上赠》诗 。义山原诗云:“征南予更远,吟断望乡台 。”这里虽是取其下句,其实亦有取上句。东坡宦游本不忘蜀,其《醉落魄·席上呈杨元素》云:“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
退隐还乡,几乎是东坡平生始终缠绕心头的一个情结。人穷则思返本 ,何况南迁愈远故国 。当饮酒登高之际,又怎能不倍加望乡情切!下边纵笔写出 :“万里归心独上来 。”此句取自许浑《冬日登越王台怀归》诗。词人归心万里,同筵的诸君,又何人会此登临之意?“独”之一字,突出了词人的一份孤独感。东坡黄州诗《侄安节远来夜坐二首》云 :“永夜思家在何处?”语意同一深沉。万里归心,本由宦游而生,更因迁谪愈切。无可摆脱的迁谪意识,在下句进一步流露出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取自杜牧《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 》,盖有深意。原诗云:“景物登临闲始见,愿为闲客此闲行。”两句之中,“闲字”三见。东坡取其诗意,是整个地融摄,又暗注己意。春日之景物,只因此身已闲,始得从容登临见之真切如此。此句虽是言登临览景,其实已转而省察自身 。“闲”之一字,饱含了自己遭贬谪无可作为的莫大痛苦。“徘徊”二字,也是下片唯一自铸之语,但它所关消息甚大,暗示着词人此时心态由外向转而内向之一过渡。辗转徘徊,反思内心,正是“一寸相思一寸灰”。结笔取李义山《 无题 》“飒飒东风细雨来”诗句,沉痛至极,包孕至广。东坡黄州诗《寒食雨二首》云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 ,死灰吹不起 ”,正是结笔乃至全词的极好注脚。
君门不可通,故国不可还,两般相思,一样寒灰。东坡在黄州,自有人所熟知的旷达一面,可也有心若死灰的另一面,此词反映的就是东坡当时心态中灰色的一个侧面。
此词落墨于酒筵,中间写望乡,结穴于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反思 ,呈现出一个从向外观照而返听收视、反观内心的心灵活动过程。由外向转而内向,是此词特色之一。而此词则证明,东坡词横放杰出风格之外,更有内敛绵邈之一体。若进一步知人论世,则当时东坡之思想蕲向,实已从前期更多的向外用力,转变为更多的向内用力。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元丰三年(1080)谱云 :“到黄(州)无所用心,辄复覃思于《易》、《论语》,端居深念,若有所得。”可见此词呈现反观内心之特色并非偶然。同时,词中取唐人诗句无一而不切合词人当下之现境、命运、心态,既经其灵气融通,遂焕然而为一新篇章,具一新生命。集句为词,信手拈来,浑然天成,如自己出,是此词又一特色。东坡这首集句词之成功 ,足见其博学强识,更足见其思想之自由灵活。
选取前人成句合为一篇叫集句。这本是诗之一体,始见于西晋傅咸《七经诗》。宋代自石延年 、王安石到文天祥,都喜为集句诗,天祥《集杜诗》二百篇最为著名。王安石以集句为词,开词中集句一体。苏轼作有《南乡子·集句》三首,这是其第二首,词中所集皆唐人诗句。详审词意,当作于贬谪黄州时期。
《南乡子 集句》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怅望送春季杯。
渐老苏春能几回。
花满楚城愁远别,伤心。
何况清丝急促催。
吟断望乡台。
万里归心独自上来。
景物登临之间开始出现,徘徊。
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作者千古名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出自《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宋代] 苏轼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 廉蔺列传(节选)》[宋代] 苏轼
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
出自《念奴娇·雪霁夜月中登楼望贺兰山作》[宋代] 苏轼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出自《西施》[宋代] 苏轼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出自《寄内》[宋代] 苏轼
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
出自《黄金缕·妾本钱塘江上住》[宋代] 苏轼
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
出自《三国演义·第一回》[宋代] 苏轼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出自《多丽·咏白菊》[宋代] 苏轼
农,天下之本也。
出自《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八》[宋代] 苏轼
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
出自《自君之出矣》[宋代]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