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
散人出入无町畦,朝游湖北暮淮西。
高安酒官虽未上,两脚垂欲穿尘泥。
与君聚散若云雨,共惜此日相提携。
千摇万兀到樊口,一箭放溜先凫鹥。
层层草木暗西岭,浏浏霜雪鸣寒溪。
空山古寺亦何有,归路万顷青玻璃。
我今漂泊等鸿雁,江南江北无常栖。
幅巾不拟过城市,欲踏径路开新蹊。
(路有直入寒溪不过武昌者。
)却忧别后不忍到,见子行迹空余忄妻。
吾侪流落岂天意,自坐迂阔非人挤。
行逢山水辄羞叹,此去未免勤盐齑。
何当一遇李八百,相哀白发分刀圭。
(李八百宅在筠州,〔相传能拄拐日八百里。
〕)
诗词赏析
《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散人出入无町田畦,早晨在湖北晚上淮西。
高安酒官虽然没有上,两脚垂欲穿过泥浆。
与你聚散像云雨,一起珍惜这一天互相提携。
千摇万兀到樊口,一支箭放溜先野鸭鸥鸟。
层层草木暗西岭,浏览浏览霜雪叫寒溪。
空山古寺也有什么,回家路上万顷青玻璃。
我们漂泊等鸿雁,江南江北的故土没有常栖。
幅巾不准备过城市,想踏路开辟新路。
(路上有直接进入寒溪不过武昌的。
)却担心分手后忍不住到,看到儿子行迹空多凄。
我们流落难道天意,从坐迂阔不是人挤。
周行逢山水总是感到叹息,这是去未免勤盐化。
怎么当一遇到李八百,相哀白发分一匙。
(李八百家在箔州,〔相传能拄着拐一天八百里。
〕)*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作者介绍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作者千古名句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出自《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雁丘词》[宋代] 苏轼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出自《说苑·反质》[宋代] 苏轼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出自《天净沙·夏》[宋代] 苏轼
孔子大圣,不免武叔之毁;子路至贤,犹有伯寮之诉。
出自《后汉书·列传·列女传》[宋代] 苏轼
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
出自《扬州慢·琼花的》[宋代] 苏轼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以发愤矣。
出自《围炉夜话·第三六则》[宋代] 苏轼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出自《柏舟的》[宋代]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出自《花影》[宋代] 苏轼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出自《金错刀行》[宋代] 苏轼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出自《初夏绝句》[宋代]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