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芭蕉
湘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
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绣床金缕。
芳心一束浑难展,清泪裹、隔年愁聚。
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
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难绪。
缬被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双杵。
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得、绿阴如许。
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
诗词赏析
《疏影·芭蕉》纳兰性德 注释
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长而宽大,花白色,果实类香蕉,但不可食。古人有以其叶题诗者,如唐韦应物《闲居寄诸弟》:“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湘帘:用湘妃竹编织的帘子。
离披:摇动、晃动貌。
春慵:以春天的到来而生徽散意绪。
绣床金缕:绣床,装饰华丽的床。多指女子的睡床。金缕,指金属制成的穗状物,或谓金丝所织之物。此处指绣床上装饰得极其华美。
芳心:花心。亦喻女子之情怀。
空阶:空寂的台阶。
无据:谓无所依凭。宋谢懋《蓦山溪》:“飞云无据,化作冥蒙雨。”
缬被:染有彩色花纹的丝被。
乱蛩双杵:谓杂乱的蟋蟀声和交叠的砧杵声。 蛩,蟋蟀之别称。
玉人:美貌之女子。此为对所爱之人的爱称。
《疏影·芭蕉》纳兰性德 简析
此篇咏的是芭蕉,而寓托的却是怀人之意。词之上片侧重写芭蕉的形貌。先描绘帘外摇动的翠影遮檐,又转写其掩映帘内之人和物,而后再写芭蕉之“芳心”裹泪,暗喻人心之愁聚,最后以空阶夜雨,梦回无眠烘衬愁情。下片侧重写怀人之思。过片承上片结处而来,写雨打芭蕉,声声铸怨,接以蚤鸣杆捣之声,更托出离愁别恨,再以梧叶落尽,芭蕉依旧,落到借叶题诗,以寄相思,抒离愁之旨。全篇曲折迭宕,婉约细密。
《疏影·芭蕉》纳兰性德 翻译、赏析和诗意
湘帘卷处,很散乱翠影,绕过屋檐遮住。
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在绣床金丝。
芳心里一束浑难展,清泪包、隔年愁聚。
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见回没有根据。
正是秋天来寂寞,一声声点点,帮助别人难绪。
缬被初寒,宿酒全醒了,搅碎乱蛩双杵。
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下、绿阴如许。
想必玉工、和露折来,曾经写断肠句。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清人。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作者千古名句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清代] 纳兰性德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出自《夜下征虏亭》[清代] 纳兰性德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出自《梦游天姥吟留别》[清代] 纳兰性德
砧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
出自《秋思》[清代] 纳兰性德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
出自《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清代] 纳兰性德
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出自《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清代] 纳兰性德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出自《赤壁》[清代] 纳兰性德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出自《氓的》[清代] 纳兰性德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出自《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清代] 纳兰性德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出自《格言联璧·存养类》[清代] 纳兰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