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次蒲类津/晚泊蒲类
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
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
诗词赏析
《夕次蒲类津/晚泊蒲类》骆宾王 古诗鉴赏
公元670年(咸亨元年),吐蕃入侵,薛仁贵任逻娑道行君大总管出征西域,骆宾王也加入军队并任奉礼郎。
在军中,他创作了许多边塞诗,既描写了艰苦的边地战争生活,壮丽的边塞风光;又抒写了爱国报君的热忱和望乡思归的情愫。
这首诗大约作于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以后,骆宾王随军征战到蒲类津(今新疆巴里坤湖东南岸),夜晚就地宿营时有感而发,将眼前景、心中情诉诸笔端,真实地记录了当时辗转征战的境况。
诗歌以低沉的慨叹开头:“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说明此次战争进展的不顺利,未能旗开得胜,不能凯旋;归期遥遥,不能不令人哀愁。这里的“愁”不仅仅是个人的思亲念友恋乡,更主要是战争的发展形势无法令人乐观。敏感而富有侠气的诗人,不能不为国家和民族而担忧哀愁。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并不完全是状物写景,而兼有比兴之意,内涵极其丰富复杂。自南来的山路还条条连着中原土地,通往京城。而离家万里的征人,眼望着归路不能归,却还要像北去的流水一样不断向前开拔。此其一。另一方面黄河源头的水流千里,据说还潜行地下,但终归流向了中国的腹地。征人们的心也如同这流水一般,不论奔赴哪里,始终系念着祖国家园,这是天性使然。诗人浮想联翩,构思奇特,措词朴实自然。
“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抒写的是征人眼中的景色:秋夜里北风清冷,故乡的明月照临朔漠,渲染出一种边塞战场特有的悲凄、肃杀气氛。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这里利用细节描写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行军的路上,灶火连成一片,营垒相接,声势浩大。此处没有直接写人的活动,但千军万马已跃然纸上。传递战报的烽烟直逼戍楼,一个“上”字,战火之紧急不言而喻。这两句诗照应题目,描绘出蒲类津宿营的真实状况。
“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写交战前夜诗人的情感。汉班超曾在蒲类津打过仗,在西域立下不朽的功勋。诗人渴望能出现班超式的英勇人物,克敌制胜,赢得功名利禄。
结尾“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是借汉李陵战败投敌之事表示宁死不屈的气概。按《旧唐书·薛仁贵传》记载,将军郭待封尝为鄯城镇守,但为耻居薛仁贵之下,不听从薛仁贵指挥,以致贻误战机,一败涂地。这首诗也有影射此事之意。
这首五言诗,以其积极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历来被诗论家所称道。其次诗人善于用典,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崇尚勇武、渴望建功、不耻降低职务等复杂而丰富的思想感情。
《夕次蒲类津/晚泊蒲类》骆宾王 翻译、赏析和诗意
二庭回盼望,万里客心中愁苦。
山路还是南属,河源自北面流。
晚上风连朔气,新月照亮边秋季。
灶火通军壁,烽火上戍楼。
龙庭只苦战,燕颔会封侯。
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耻。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骆宾王,唐人。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他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又名李敬业)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敬业败,王那相斩其首降。
作者千古名句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出自《题寒江钓雪图》[唐代] 骆宾王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出自《长恨歌》[唐代] 骆宾王
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出自《红楼梦·第三回》[唐代] 骆宾王
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出自《水龙吟·西湖怀古》[唐代] 骆宾王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出自《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唐代] 骆宾王
利害之相似者,唯智者知之而已。
出自《战国策·韩三·或谓韩公仲》[唐代] 骆宾王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出自《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唐代] 骆宾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唐代] 骆宾王
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
出自《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唐代] 骆宾王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
出自《商君书·更法》[唐代] 骆宾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