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
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
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
非是白蘋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
诗词赏析
你处在临蒸,也用不着叹息身处在炎热的南方,秋天到来时还有几行大雁到你那里栖息。
真正的南方,像林邑,曲折的山势像剑戟般高耸;像牂牁,南流的水像开水一样滚烫。
正是淅沥的芦苇含着秋雾的时候,也正是玲珑的橘柚透着夕阳的色泽之际。
我虽然不是江南白苹洲般的游客,仍然寄上这首诗,来表达对潇湘水边的你的遥远祝福。
注释
卢衡州:名字不详,当为出守衡州刺史的卢姓友人。衡州,今湖南衡阳市。
临蒸:衡阳旧名,县城东傍湘江,北背蒸水。
炎方:南方炎热之地。
雁几行:衡阳有回雁峰,相传每年秋天大雁南飞至此不再南去,到第二年春天再往北飞。这里一则劝慰卢衡州莫叹南方之炎热,一则询问秋来大雁来衡的景况。
林邑:古地名,治所北临骥州,在今越南境内。
戟(jǐ):古兵嚣的一种,长杆顶端装有月牙形的利刃。
牂牁(zāng kē):古郡名,辖境约当今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广西西北部。又,水名,即牂牁江,流经广西,至广州入海。
汤:热水。
蒹葭(jiān jiā):一名荻,即芦苇。
渐沥(xī lì),风吹芦苇的声响。
柚,橘类果木,即柚子。
白蘋洲畔客:指南朝诗人柳恽,柳恽字文畅,河东人,工诗善琴,后贬吴兴太守,作《江南曲》云:”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潇湘:湖南境内的两条水名,这里代指在湖南为官的卢衡州。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柳宗元 古诗鉴赏
首联点出友人在之前的来信中讲了很多有关衡阳这个地方不好的牢骚话,表示难以忍受衡阳这个地方。诗人回信后告诉他不要这样悲观地想。秋来雁至,正好可借雁寄语。
颔联写出柳州地形复杂,气候炎热,若拿柳州与衡阳相比,环境更难以忍受,然而诗人自己都已经适应了,那么友人就不应该再有不满的情绪了。
颈联写衡阳一带美好的景色,对偶工整,色泽明丽,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尾联诗人引用典故,劝勉友人,回应了前文,让人顿感诗意浑成。
此诗内含悲情而意悠境远,首联的“为报秋亲雁几行”和尾联的“还将远意问潇湘”,均有高朗舒畅、风情摇曳之致。前四句是接来书后对柳州居地的“报”,后四句是因思念友人而对衡州一地的“问”,一“报”一“问”,正好将全诗绾合起来,最能见出作者的作意及其在句法、结构安排上的技巧。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柳宗元 古诗创作背景
据宋人韩醇《诂训柳集》卷四十二考证,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秋。当过衡州刺史的卢姓友人写信给柳宗元,抱怨所在的衡阳气候炎热难耐,诗人在答诗中以柳州之恶劣劝慰身在潇湘的友人知足常乐。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柳宗元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临蒸并且没有叹息炎方,为报答秋来雁几行。
林邑东方山像戟,粳南下的水像汤。
芦苇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含秋雾,橘柚玲珑剔透夕阳。
是浮萍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柳宗元,唐人。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作者千古名句
一人之所需,百工斯为备。
出自《幼学琼林·卷三·器用》[唐代] 柳宗元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出自《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的》[唐代] 柳宗元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出自《》[唐代] 柳宗元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出自《春梦》[唐代] 柳宗元
冷红叶叶下塘秋。长与行云共一舟。
出自《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唐代] 柳宗元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出自《红楼梦·第七十回》[唐代] 柳宗元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出自《卜算子·咏梅》[唐代] 柳宗元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
出自《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唐代] 柳宗元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出自《村居》[唐代] 柳宗元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出自《鹿柴》[唐代] 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