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作者:岑参 朝代:唐代 收录时间:2023-07-23 07:23:43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诗词赏析

长长的渭水东流不休,什么时候能流到雍州?

请带上我的两行热泪,向着遥远的故乡奔流!

注释

⑴渭州:陇右道有渭州,在今甘肃陇西县西南。渭水:源出渭州鸟鼠山,东流至陕西境入黄河。秦川:今陕西中部地区,此处指长安。

⑵雍州:唐初改隋之京兆郡为雍州,治所在长安。唐代开元元年,复改雍州为京兆府。此处借指长安。

⑶凭:请求。

⑷故园:指诗人在长安的高冠别业。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岑参 古诗创作背景

这首怀乡之作写于天宝八载(749)南京出塞途中。作者在西行经过渭州时看见东流的渭水因而思念起自己的故乡长安,于是有感而作此诗。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岑参 古诗赏析

这首诗中的感情是“思秦川”,即思乡,而触发这种感情的缘由则是“见渭水”。全诗通过写渭水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诗的一开始就以“渭水东流去”点出题目“见渭水”;而“东流”又暗含诗人“西行”之意。因渭水东流,经过自己的家乡秦川一带,对于远离家乡的诗人来说,自然要触动对家乡的思念,故有第二句“思秦川”——“何时到雍州”。这句不直写自己思乡,而是通过流水来写,不直说自己何时归故乡,而说渭水“何时到雍州”,语意极委婉。而且,这里不用直陈语气,却用反问语气,与白居易《亿江南》词中“何时更重游”,与韦庄《浣溪沙》词中“几时携手入长安”等等诗句一样,都表现出一种痴情的期待和盼望,从而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为深沉。通过这种委婉深沉的含蓄的语气把“思秦川”的“思”传达出来。“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两句承接上文,以自己的所为写“思”。诗人本不能返回故乡,却将两行热泪洒向河水,让河水带回故乡。寄去的是热泪,寄托的却是深情。如果说“渭水东流去”的“流”,仅仅是水流,是诗人之所见,是触起乡思的一个外界因素,那么,“寄向故园流”的“流”就不只是水流,它所流去的已不只是河从而是诗人的一片深情,因而就已不只是所“见”,而是所“思”了。诗人急切地询问“何时到雍州”的原因在这里也就找到了答案,即诗人要让河水带去自己对故乡的怀念。

全诗写西行途中因“见”而“思”的一个片断,看来很偶然,但出于诗人内心情思十分深厚,任何事物部可以触发它;而每经触发,它都会十分强烈地奔泻出来,因而又是必然的。诗中就是通过这一刹那所思表现了对故因的一片深情。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不假修饰,是从诗人心中流出,显得极为真挚深沉。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岑参 翻译、赏析和诗意

渭水往东流去,什么时候到雍州?

凭添两行泪,寄到故园流。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岑参,唐人。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作者千古名句

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出自《淮南子·说山训》[唐代] 岑参

败叶填溪水已冰,夕阳犹照短长亭。

出自《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冰》[唐代] 岑参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出自《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代] 岑参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出自《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代] 岑参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出自《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唐代] 岑参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出自《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唐代] 岑参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谿口。

出自《新晴野望》[唐代] 岑参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出自《》[唐代] 岑参

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唐代] 岑参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出自《喜外弟卢纶见宿》[唐代] 岑参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