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
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
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诗词赏析
外湖长满了莲蓬,望去参差错落,颇有韵致。天已放晴,雨后青山格外翠绿,在湖山掩映的绿阴深处,有一起起雪白的鸥鸟儿在蓝天碧水间飞翔,极其鲜明悦目。俯仰上下天光水色,只见水天相连,蓝天荡漾于碧波之中,绿水漾入云天之上,广袤天际,蔚为奇观。游人为饱览湖光山色,听任画船在水上缓缓行进。湖水明澈,波平如镜,游人坐在船上,人影映在水中,宛如在明镜中移动,别是一番幽美的境界。
船上歌女双双唱起《桃叶歌》来,轻柔婉转的歌声,久久在空问回荡。歌女所着的杏红衫子,在青山、绿水、蓝天的交相映衬下,更加加深了它的鲜艳色彩。偏西的阳光照射到游船上面,歌女们都采了一枝荷叶用来遮面,以躲避斜晖,直到游船归去时,自己还感到分得了一份绿荷扇子带来的凉意呢。
注释
⑴参差:高低不齐。
⑵霁(jì)山:雨后山色。
⑶溶漾(róng yàng):水波荡漾的样子。
⑷画桡(ráo):船桨,这里指画船。
⑸迟:缓缓。
⑹鉴:镜子。
⑺桃叶:晋王献之有妾名“桃叶”,善歌。此处借指歌女。
⑻浅声:轻婉歌声。
⑼双唱:双双唱起。
⑽深色:加深颜色。
⑾轻衣:形容极薄的夏装。
⑿障面:遮面。
⒀斜晖(huī):偏西的阳光。
⒁翠:指绿荷。
⒂阴:阴凉。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张先 赏析
这首词既写江南夏日湖山之美,又写歌女容貌和性灵之美。全词融自然美与女性美于一境,写出了歌女天光水色之间的清歌妙发,表现出湖山和人物纯真自然的性灵。
上片起句开门见山,直写湖中美景。江南湖泊往往是重重相连。当外湖长满莲篷的时候,远远望去,高低参差,错落有致,比起荷花盛开,又是别有一番风味,此时正是游湖的好时光。下句展开远景:“霁山青处鸥飞”,是写天放晴了,雨洗过后的青山,格外的青,而那青山映衬之间,几点翩飞的白鸥,显得格外的白。“水天溶漾画桡迟。”词人俯仰上下,只见水涵着天,天连着水,水天溶溶漾漾,融而为一。游湖之人陶醉了,于是,任由船只鉴中缓缓地行。画桡,指画船。迟,谓缓行。这样美好的大自然里,人有时会忘却自己,有时却又以为自己是江山风月的主人。清莹的湖面正好是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存。“人影鉴中移。”人船中,船行水上,水面如镜,人影镜里移动。
下片由写景转为写人,重点描写歌女容貌之美和性灵之美。“桃叶浅声双唱”与“杏红深色轻衣”两句为对仗,一写其歌声,一写其衫色。桃叶,本是晋代王献之妾之名。献之笃爱桃叶,曾作《桃叶歌》歌之,传其辞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南朝陈时,江南盛歌之,见《乐府诗集》卷四十五《桃叶歌》题解。词上句以“桃叶浅声”写所唱,此“桃叶”即《桃叶歌》,非指人而言。歌声轻婉,故曰“浅声”,女伴同唱,故曰“双唱”。此句写船上的一对歌女双双唱起了轻柔宛转的歌声。“杏红深色轻衣”则写青山绿水,上下天光之间,歌女杏红的衣色,显得格外深。深,亦是词人印象之深。词人写歌女之印象,不写其容貌而写其衣著,正是韵高脱俗的体现。这时正当暑天,故著轻衣。然而,词人印象更深的是:“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暑天斜晖犹热,故而歌女采得一枝荷叶遮面。荷叶虽小,可是当乘船一路归去时,词人却感觉到,好象自己也分得了她手持荷叶的一份绿阴凉意。小荷障面之姿态,很美;分得翠阴之感受,虽为错觉,但更美。
此词游湖这一赏心乐事中,表现了自然风光和人物容貌、性灵之美,体现出词人高雅、清旷的审美意趣,抒写了词人对于大自然和生活的无限热爱。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张先 赏析二
此词写乘船游湖之美。时间是夏天,地点在江南。江南风景如画,集天地灵气,素来是文人争相歌咏的对象。张先《画堂春》同样以江南为寄情对象,对江南的湖山风光和人物风物予以讴歌和盛赞。
上片主写湖山之美。“外湖莲子长参差”,起句开门见山,直入湖景。词人站在岸上,观望湖景,外湖长满莲蓬的时候,远远望去,高低参差,错落有致,比起荷花盛开,那光景又别有一番风味,正是游湖的好时光。下句展开远景。“霁山青处鸥飞。”中的“青”字润色,色彩明晰,光鲜灵动。“水天溶漾画桡迟。”词人俯仰上下,上下天光。水涵着天,天连着水,水天溶溶漾漾,融而为一。于是,任画船在水中缓缓地行。在这样美好的大自然里,人有时忘却自己,有时却又以自己为中心,是江山风月的主人。清莹的湖面正好是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存在。“人影鉴中移。”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面如镜,人影在镜里移动,好一派光明澄澈的境界。一个“移”字写出人随船动的情状,悠然自得于此尽县。
上阕词人着墨于江南湖光山色,下阕转景入人,天人合一,在这大自然的美景里添了一抹人气和人情。写歌女之美不是描写其容貌之美,而是描写其性灵之美。宋词中女性形象演进成为词体文学之优势意象,中国文化重视女性美,尤重视其内美。如果此时不是这样,便俗。此句六字再现了两位歌女双声共和,浅吟低诉,轻柔婉转、曼妙婀娜。听其歌,见其人,“杏红深色轻衣”。“杏红”色在“水天溶漾”中更显浓艳,更为“深”,此“深”字一方面写歌女衣色彩浓深,另一方面也是歌女身形在词人心中的影射。“轻衣”轻盈灵动,羽化成仙之境尽在其中。“小荷障面避斜晖”,这一动作显人物的稚嫩可爱,让人心生怜惜。“小荷障面”虽未能尽“避斜晖”,却能带来丝丝凉意,词人于此中“分得翠阴归”。斜晖映日,词人与歌女未同乘一舟,在歌女“小荷障面”下,词人其实未必能“分得翠阴”,但是绿荫翠凉、美人在旁,作者心中愉悦,归途更感清凉。
“莲子参差”、“霁山青处”、“水天溶漾”、“人影鉴中”,这是一派安宁祥和的自然景观;“桃叶浅声”、“杏红深色”、“小荷障面”、“分得翠阴”,又是一派静谧逍遥的人文景观。自然与美人并举,融天地于人情,杂人景于自然,天人合一的情景遁入眼帘,交相呼应。将女性的美放置于天地之美中,使自然景色更通透,使人物的美更纯净。,实在中肯贴切。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张先 创作背景
词人张先是江南湖州人,又在江南作过官,晚年归宿也在江南。这首词是词人夏日游江南湖山所作。
《画堂春》张先 翻译、赏析和诗意
外湖莲子长参差不齐,晴山青处鸥飞。
水天微波荡漾画桡慢,个人影鉴中移动。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色深颜色轻衣。
小荷叶遮住脸避开斜晖,分别得到翠阴回家。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张先,宋人。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相关诗句
《画堂春》[宋代] 张先
连朝檐溜几曾乾。
韶华一似衰颜。
牡丹开尽木香残。
忆家山,愁倚危阑。
《画堂春》[宋代] 张先
东风吹柳日初长。
雨馀芳草斜阳。
杏花零落燕泥香。
睡损红妆。
香篆暗消鸾凤,画屏萦绕潇湘。
暮寒轻透薄罗裳。
无限思量。
《画堂春》[宋代] 张先
东风吹柳日初长。
雨馀芳草斜阳。
杏花零乱燕泥香。
睡损红妆。
宝篆烟消龙凤,画屏云锁潇湘。
夜寒微透薄罗裳。
无限思量。
《画堂春》[宋代] 张先
云水王三悟悟。
甘河镇、祖师遇遇。
元本灵明,便惺惺也,真个诗词做做。
丹药内中频顾顾。
逍遥处、三光觑觑。
全得当时害风风,真个神仙
《画堂春》[宋代] 张先
摩围小隐枕蛮江。
蛛丝闲锁晴窗。
水风山影上修廊。
不到晚来凉。
相伴蝶穿花径,独飞鸥舞春光。
不因送客下绳床。
添火炷炉香。
《画堂春》[宋代] 张先
东堂西畔有池塘。
使君扉几明窗。
日西人吏散东廊。
蒲苇送轻凉。
翠管细通岩溜,小峰重叠山光。
近池催置琵琶床。
衣带水风香。
《画堂春(春思)》[宋代] 张先
暖风和雨暗楼台。
余寒巧作愁媒。
半春怀抱向谁开。
忍泪千回。
断梦已随烟篆,醉魂空殢琼杯。
小窗瞥见一枝梅。
疑误君来。
《画堂春(大圣乐令赠小妓)》[宋代] 张先
豆蔻梢头春正早。
敛修眉、未经重扫。
湖山清远,几年牢落,风韵初好。
慢绾垂螺最娇小。
是谁家、舞腰袅袅。
而今莫谓,春归等闲,分付
作者千古名句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出自《立冬》[宋代] 张先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
出自《文心雕龙·附会》[宋代] 张先
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
出自《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宋代] 张先
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出自《归国遥·春欲晚》[宋代] 张先
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
出自《左传·闵公·闵公元年》[宋代] 张先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自《咏柳 / 柳枝词》[宋代] 张先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出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代] 张先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出自《乌衣巷》[宋代] 张先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出自《江楼夕望招客》[宋代] 张先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出自《减字木兰花·春怨》[宋代] 张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