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 收录时间:2023-07-26 19:51:06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诗词赏析

多年沦落的生涯,谁知竟得到天子的厚恩。世间万事我都已参破,只想学醉饮狂歌的古人。

江上的月色分外清明,胡雁从夜空飞掠而过。秋风吹起,淮南已树木凋尽,楚地山头的落叶想必更多。

且喜暂时可以寄身的地方,在那沧海近旁。对着明镜来回照影,萧萧白发徒然地令人心伤。

如今你们同我都已经老去,都一样是这般步履龙钟。你们还叮嘱我要留意风波险恶,真叫我深深惭愧无限感动。

注释

1.江州:今江西九江市。

2.薛六、柳八:名未详。六、八,是他们的排行。

3.员外:员外郎的简称。原指正额的成员以外郎官,为中央各司次官。

4.生涯:犹生计。

5.优诏:优厚待遇的诏书。根据上下文,此当为反语。

6.醉歌:醉饮歌唱。

7.胡雁:指从北方来的雁。

8.“淮南”句:江州在淮南,其地又在古代楚国境。楚山多,木叶零落,所见之山也多了。

9.沧洲:滨海的地方,也用以指隐士居处。

10.顾:回看。

11.无如:无奈。

12.龙钟:指老态迟钝貌。

13.老:一作“弃”。

14.遣:使,这里是叮咛之意。

15.慎风波:慎于宦海风波。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 古诗赏析

失州入幕,年岁已垂垂老矣;虽然寄身有地,但心情不能不是感伤多于慰藉。这首诗即写这种帐触之情。

首联写诗人奉诏内移沿海的感受。起句字面上称美皇恩浩荡,实际止用春秋笔法,以微言而寄讽意。诗人曾被贬南巴,此次奉诏内移,也是一种贬滴,只不过是由极远的南巴内移到较近的近海之睦州罢了。所以“承优诏”云云,实是反说,愤激不平才是其真意。对句则由止句之婉讽陡然转为无可奈何的一声浩叹,是真情的淋漓尽致的倾吐,也将上句隐含的讽意明朗化了。醉歌,它常常是作为古之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刘长卿两次被贬在其心灵上留下创伤,借“醉歌”以排遣,已属无奈,前面冠以“空知”二字,则更进一层透出诗人徒知如此的深沉感慨,这就将苦清暗暗向深推进了一步。首联二句已点出诗人情绪,次联则以江州景色而染之,诗脉顺势而下。

颔联所写即眼前之景——江水、明月、北雁、落木、楚山,渲染清秋气氛,借以抒写宦海浮沉的深沉感慨。浩荡江水,凄清明月,一群北来南去的大雁掠空而过;江州一带万木凋零,落叶飒飒,原先被树木遮蔽的古楚地的山岭突然裸露出来,似乎比往日增加了许多。二句写景,一天上,一地下,一写水,一写山,一近一远,一动一静,上下俯抑,参差交互,成就了二幅水天空寂、江山寥落的江州秋色图。而作者的真正用意则在于通过这貌似孤立的景物画面,来抒写孤寂凄凉的心境和贬滴天涯的感恨。北雁南飞,暗寓诗人迁播;落术飒飒,隐含诗人晚景萧条,且与尾联“老”字遥相呼应;楚山之多亦正好反衬出作者的一己之微。所以,此联妙在以景传情,情从景出,情景相为珀芥,二者互藏其宅。

颈联的感喟即由此种氛围中生发。“寄身且喜沧洲近”,努力想从萧瑟感中振起,但下句“顾影无如白发多”又跌落到感伤中。这一联的脉理很细腻,寄身沧洲,自然是从上联将往淮南引起的悬想,而“沧洲近”,就离自己北国的家乡更远了,其意又隐隐上应领联上句的“胡雁过”。“沧洲近”又有悬想此后得遂闲适初志之意,但忽见明镜里,白发已多多,“白发”又隐隐与颔联下句萧瑟的“楚山多”在意象上相呼应。生涯如同一年将尽的深秋,遥远的故乡更回归无日,因此这“喜”只能是“且”喜,而白发缘愁长,却是“无如”其“何”的严酷的现实。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狄遣慎风波。”以感愧友人情谊作结,并隐隐透出前路上尚有风波之险。在关合诗题“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的同时,以“慎风波”暗暗反挑首联的“生涯”、“世事”之叹。分别之际,诗人感愧万端地说:如今我和你们都已老态龙钟,多亏二位旧识还叮嘱我警惕旅途风波。在此之前,刘长卿因“刚而犯上”被贬到遥远的南巴,此次奉诏内移,薛柳二人担心他再次得罪皇帝,故有“慎风波”之劝。对此,诗人深深地为之感愧。“风波”一词,语意双关,既指江上风波,又暗指宦海风波。这样一结,既写出了薛柳二人对诗人的殷殷叮嘱之情,又传出了诗人感愧友人的神态。

综观全诗,或委婉托讽,或直抒胸臆,或借景言情,运用多种笔墨,向友人倾诉了因犯土而遭贬滴的痛苦情怀。语言看似质实,却不乏风流文采。前人评对长卿七言律诗云:“工绝秀绝。”当不为溢美之词。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 古诗创作背景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李希烈叛军占据随州(今安徽随县),刘长卿正为随州刺史,失州而流落江州(今江西九江),后应辟入淮南节度使幕。行前先有五律《江州留别薛六柳八又二员外》,故这首诗题作“重别”。

一说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三载(758),时诗人贬南巴尉,中间曾移往洪州暂住,路过江州时作。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 翻译、赏析和诗意

平生那料还会承受优惠的诏书,世事茫然我只知学唱沉醉的歌。

江上明胡雁过,淮南木叶零落一重重楚山真多。

寄自己将会喜欢沧州靠近,顾影自怜白发丛生也无可奈何。

今天老态龙钟人唾弃,愧对你呵我再被遣要小心风波。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刘长卿,唐人。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相关诗句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唐代] 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作者千古名句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出自《》[唐代] 刘长卿

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

出自《悼亡诗三首》[唐代] 刘长卿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出自《贼退示官吏》[唐代] 刘长卿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出自《虽有嘉肴》[唐代] 刘长卿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自《咏柳 / 柳枝词》[唐代] 刘长卿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出自《荀子·礼论》[唐代] 刘长卿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出自《清明》[唐代] 刘长卿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出自《田园乐七首·其五》[唐代] 刘长卿

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出自《》[唐代] 刘长卿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

出自《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唐代] 刘长卿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