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
《为农》杜甫 古诗注释
⑴锦里:即指成都。成都号称“锦官城”,故曰锦里。烟尘:古人多用作战火的代名词。如高适诗“汉家烟尘在东北”。这时遍地干戈,惟成都尚无战事,故曰烟尘外。
⑵从兹老:杜甫经过长期流浪,在政治上又碰了多次的壁,故有终老之意。
⑶赊:远也。国:指长安。杜甫始终不能忘怀国事,即此可见。
⑷勾漏令:指晋葛洪。洪年老欲炼丹以求长寿,闻交趾出丹砂,因求为勾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见《晋书·葛洪传》)。杜甫自言不能如葛洪一样弃世求仙,所以说懒。其实是一种姑妄言之的戏词。
《为农》杜甫 古诗简析
这是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当时,天下大乱,而“锦里”(即锦官城成都)不在乱中,故说“烟尘外”。“江村八九家”,是作者身之所在,是个寥落的江村。颔联“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写景,眼前的圆荷小叶,细麦轻花是在居处周围所见,为下文作铺垫。后面四句,表现为国设想渐远渐荒唐,也渐使人明白:那不过是一种极其无奈的自嘲。杜甫不会真下决心“《为农》杜甫 古诗”而“从兹老”,更不会下决心追随葛洪故事去学炼丹砂。这是愤世之言,不可坐实。从“去国赊”可见杜甫始终不能忘怀国事。
此诗是杜甫生活史上一个转变的标志。
《为农》杜甫 翻译、赏析和诗意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小麦花落轻。
占卜家从此老,为农民离开国家远。
远不如勾漏山令,不能问朱砂。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杜甫,唐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相关诗句
《为农》[唐代] 杜甫
去国已为农,忧时但愿丰。
目光牛背上,世呈草庐中。
绝异炰羔恽,聊如艺黍通。
新来诗亦变,稍稍近豳风。
作者千古名句
夭夭园桃,无子空长。
出自《煌煌京洛行》[唐代] 杜甫
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出自《红楼梦·第三回》[唐代] 杜甫
墙有缝,壁有耳。
出自《增广贤文·上集》[唐代] 杜甫
我亦飘零久!
出自《金缕曲二首·其一》[唐代] 杜甫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出自《客夜与故人偶集》[唐代] 杜甫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出自《增广贤文·上集》[唐代] 杜甫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
出自《放言五首·其四》[唐代] 杜甫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出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唐代] 杜甫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出自《忆江南词三首》[唐代] 杜甫
施舍不倦,求善不厌
出自《左传·昭公·昭公十三年》[唐代]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