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七夕

作者:李贺 朝代:唐代 收录时间:2023-07-28 08:09:06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七夕

诗词赏析

天河隐隐逢《七夕》李贺 古诗,独处罗帐半夜愁。

乌鹊离去穿线月,萤火飞入晒衣楼。

牛女双星合又分,人世情侣望玉钩。

不见钱塘苏小小,独处寂寞又一秋。

注释

⑴《七夕》李贺 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旧俗妇女于是夜在庭院中进行乞巧活动。

⑵浦:水边。别浦:指天河、银河。王琦云:“以其为牛女二星隔绝之地,故谓之曰别浦。”

⑶罗帷:丝制帷幔。战国楚宋玉《风赋》:“跻于罗帷,经于洞房。”

⑷“鹊辞”句:《七夕》李贺 古诗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事见应劭《风俗通义》。又《七夕》李贺 古诗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除,以乞巧。事见宗懔《荆楚岁时记》。

⑸花:黎简校作“萤”。曝(pù)衣楼:皇宫中帝后于七月七日曝衣之处。唐沈佺期《《七夕》李贺 古诗曝衣篇》诗:“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

⑹金镜:圆月。《七夕》李贺 古诗,月未圆,故云“分金镜”,又借用陈代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分镜的故事(《本事诗》),暗喻自己与所眷恋的女子不能团圆。

⑺玉钩:状新月、缺月,望月而冀其复圆,寓人间别而重逢意。

⑻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苏小小歌〉序》:“《乐府广题》曰:‘苏小小,钱塘名倡也。盖南齐时人。’”这里指自己曾经欢遇的女郎。

⑼更:《全唐诗》校“一作又”。一秋:即一年。

《七夕》李贺 古诗赏析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一写天上《七夕》李贺 古诗,牛郎织女相会;一写人间孤男,夜半怅然怀愁。银河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后重又分手的地方,因此称“别浦”。今夜别浦云水迷茫,星汉闪烁,牛女在鹊桥上还能依相偎珍惜这美好的一瞬,互诉别后一年来的相思深情。虽然匆匆一面,仍不免执手相看泪眼而黯然离去,但他们毕竟是喜得重逢,欢情如旧,悲中有乐。默想自身,一年前此夕定情以后就天各一方,重会无日。此刻已到了夜半,正是牛女情浓时;而诗人则只能怅卧罗帷之中,瞪大了眼,在相思中煎熬,心头的愁云越压越重,何况今后能否再见一面也在未知之天,真是“思牵今夜肠应直”(李贺《秋来》)。相比之下,自己的苦况远远超过了牛女。首联透过对比,宾主分明地对自己的相思苦情作了深一层的刻划,可谓出手不凡。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一夜容易,但在离人的心里却又是那般漫长。新月终于悄悄地挂在天边,喜鹊搭桥的时限也已到来。鹊群无可奈何地辞别了银月照映下的人间穿线乞巧的少女,鼓翅飞离而去。牛女重又陷入痛苦相思岁月之中。天色渐明,拂晓的轻寒,秋花映入诗人的曝衣楼。《七夕》李贺 古诗曝衣,是当时的习俗。“花入曝衣楼”这一凄清的情景,定会勾起诗人对一年前《七夕》李贺 古诗定情的缅怀,曝衣楼或许就是他们定情的场所。本来,诗人长夜不寐,一缕情思时时萦绕着那远去的恋人;如今《七夕》李贺 古诗刚过,只有秋花辉映于曝衣楼上,当年伊人的倩影却已渺如黄鹤,杳不可见。这一颔联借用环境的陪衬和触景生情的手法,表现出时间的推移和诗人难以为怀的悲怆心情。

“天上分金境,人间望玉钩。”天已经大亮了,诗人还痴痴地凝望着碧空的半弯缺月,潸然欲涕。月亮本就像一面明镜,眼下却只剩下半轮,真成了破镜。牛郎织女可能都各自拿了一半,苦苦地隔河相望了。然而人间的破镜却难能重圆。望着望着,他多么想借助天上的玉钩把两颗破碎的心钩连到一起,有情人总该重归于好。颈联又着想天外,运用浪漫主义的妙笔,给这一幕爱情悲剧渲染上几丝美丽的光彩,虽然这毕竟属于幻想。

“钱塘苏小小,又值一年秋。”幻想终于破灭了,诗人又回到了残酷的现实中。他日思夜想的恋人,可能是像南齐钱塘苏小小那样的名妓。年前一别,刻骨铭心,不觉又到了秋风瑟瑟的季节。别时容易见时难,诗人的遭际竟然比牛女还要不幸。面对茫茫的前景,一阵阵难以言说的隐痛又袭上诗人心头。这一貌似平谈的结尾,蕴蓄着无限缠绵的情思,表现出怅恨不尽的意味。

全诗以构思的新奇、抒情的深细以及语言的工整稳贴见胜,与李贺歌诗常见的惊才绝艳、秾丽诡奇多少有些不同。他遣词造句均是生活中的常语,抒情含而不露,味而愈出。特别是章法构思之妙实足令人折服,全诗从夜半写到天明,又以牛女的相会映衬自身的孤处,天上人间,融处生哀,充分显示出作者过人的功力。黎简《李长吉集评》说:“昌谷于章法每不大理会,然亦有井然者,须细心寻绎始见。”此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七夕》李贺 古诗创作背景

朱自清《李贺年谱》提到此诗,但未详作年。从内容看,这首五律当是诗人因《七夕》李贺 古诗而怀念所眷恋的女子的抒情之作。据诗人另作《恼公》所述,他们定情之日,正是前一年的《七夕》李贺 古诗。

《七夕》李贺 翻译、赏析和诗意

另外浦现在朝黑暗,帷幕午夜愁。

鹊拒绝穿线月,花到晒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们希望玉钩。

钱塘江苏小,又碰上一年秋季。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李贺,唐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相关诗句

《秋夕》[唐代] 李贺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鹧鸪天》[唐代] 李贺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七夕》[唐代] 李贺

火流知节换,秋到喜身安。

林鹊真安往,河桥晚未完。

得闲心不厌,求巧老应难。

送酒谁知我,瓢樽昨暮乾。

《七夕醉答君东》[唐代] 李贺

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菩萨蛮》[唐代] 李贺

东风乌鹊西飞燕。

盈盈一水经年见。

急雨洗香车。

天回河汉斜。

离愁千载上。

相远长相望。

终不似人间。

回头万里山。

《七夕诗》[唐代] 李贺

仙车驻七襄。

凤驾出天潢。

月映九微火。

风吹百合香。

来欢暂巧笑。

还泪已沾裳。

依稀如洛汭。

倐忽似高唐。

别离未得语。

河汉渐汤汤。

《七夕》[唐代] 李贺

楼前箫史忆吹箫,雁足西风倍寂寥。

望断支机应化石,愁填乌鹊未成桥。

素毫月冷吟梧叶,纨扇秋回识柳条。

姊妹东邻如乞巧,莫教瓜果浪相招。

《七夕》[唐代] 李贺

世上痴儿女,争趋乞巧筵。

妇鸠甘抱拙,不诌鹊桥仙。

作者千古名句

陷人于危,必同其难

出自《后汉书·列传·刘虞公孙瓚陶谦列传》[唐代] 李贺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出自《寄左省杜拾遗》[唐代] 李贺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出自《水仙子·夜雨》[唐代] 李贺

万理澄彻,则一心愈精而愈谨。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出自《格言联璧·学问类》[唐代] 李贺

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

出自《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唐代] 李贺

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任他酒价高。

出自《增广贤文·上集》[唐代] 李贺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

出自《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唐代] 李贺

喜怒不形于色。

出自《晋书·列传·第十九章》[唐代] 李贺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出自《长安夜雨》[唐代] 李贺

相思只在梦魂中。今宵月,偏照小楼东。

出自《小重山·绿树莺啼春正浓》[唐代] 李贺

七夕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