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浣溪沙·忆旧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收录时间:2023-07-28 10:37:05

长记鸣琴子溅堂。

朱颜绿发映垂杨。

如今秋鬓数茎霜。

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沉闲事莫思量。

仲卿终不避桐乡。

浣溪沙·忆旧

诗词赏析

常常记着宓子贱弹琴治理单父的故事。过往红润颜容和乌黑头发映照着垂柳。如今已有数根鬓发白得就像霜雪一般。

结交朋友的离离合合就如同身在梦中。仕途得失进退这等闲事就别去想它了。朱仲卿终也没离开人民爱戴他的桐乡。

注释

1.鸣琴子贱堂:「子贱」即孔子宓不齐(字子贱),「鸣琴子贱堂」即「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的典故(见《吕氏春秋?论部》卷二十一〈开春论?察贤〉).(也作「鸣琴化洽」、「鸣琴单父」)

2.朱颜:红润美好的颜容,借指青春年少.

3.绿发:「绿」指乌黑,「绿发」即乌黑的头发.

4.秋鬓:苍白的鬓发.

5.聚散:相聚和分离.

6.交游:交际、结交朋友.

7.梦寐:睡梦.

8.升沉:即「升降」,旧时指仕途得失进退.

9.仲卿终不避桐乡:「仲卿」即西汉中叶时人朱邑(字仲卿,官至大司农),「避」指离开,「仲卿终不避桐乡」即「朱邑归葬桐乡」的典故(见《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第五十九,另附相关原文节录如下).(相关原文节录:「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少时为舒桐乡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初邑病且死,嘱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

《浣溪沙·忆旧》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长记鸣琴子溅堂。

红颜绿发映垂杨。

如今年秋天头发有几根霜。

聚散交往如同做梦,升沉闲事不思考。

仲卿也不回避桐乡。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作者千古名句

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

出自《墨子·02章 修身》[宋代] 苏轼

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出自《效古诗》[宋代] 苏轼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出自《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宋代] 苏轼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出自《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宋代] 苏轼

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

出自《感皇恩·寒食不多时》[宋代] 苏轼

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出自《小窗幽记·集醒篇》[宋代] 苏轼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出自《送董元达》[宋代] 苏轼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宋代] 苏轼

守身不敢妄为,恐贻羞于父母

出自《围炉夜话·第三四则》[宋代] 苏轼

得不为喜,去不为恨

出自《》[宋代] 苏轼

浣溪沙·忆旧

长记鸣琴子溅堂。朱颜绿发映垂杨。如今秋鬓数茎霜。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沉闲事莫思量。仲卿终不避桐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