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霁雪/韩舍人书窗残雪

作者:戎昱 朝代:唐代 收录时间:2024-11-16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霁雪/韩舍人书窗残雪

诗词赏析

大风卷走寒冷的云朵,昨晚虽然下了雪但今天天气晴朗了。江边的烟雾一扫而空,于是柳树的枝条显得更加轻盈。

(诗人目光所及处)屋檐下几片空地的积雪没有人打扫,(诗人挑灯夜读)不经意间,又是一个晚上过去。

《霁雪/韩舍人书窗残雪》戎昱 古诗鉴赏

首句点出残雪产生的背景。

“风卷寒云”既是雪后天晴的征兆,又是次句“江烟洗尽柳条轻”的基础。大风卷走寒云,也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又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轻摆。雪晴在天“暮”之时,为结句“一夜明”作了极好的铺垫。

次句意境清朗,容量很大。雪后天晴,烟云荡尽,江天高朗明净,江边柳条轻盈,随风婀娜摆动。“洗”字,“轻”字,用得极为准确。原来江面上霰雪纷纷,白雾蒸腾;现在一下廓清,纤尘不染,仿佛洗过的一般。原来柳枝低垂,没精打彩,不胜积雪之重压;如今一旦卸下重负,感到特别轻松,显得特别轻盈。如此一来,雪的世界当然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些残余的踪迹了。这么纷繁的意象,仅用了七个字,真是精炼至极。

三句转笔蓄势。目光由远处转向近处,范围从整个江郊转向韩舍人的檐前,景象从壮阔转向细微。“数片”说明雪之残存不多,故只得“一夜明”;“无人扫”突出环境之幽雅清静,故能映雪夜读。如此蓄足笔势,结句的出现便如顺水之舟了。结句“又得书窗一夜明”仍紧扣住“残雪”写想象中之虚景。说明雪还没有融尽,檐前还保留一点洁白的残雪,想象着它的反光映照在书窗上,显得环境格外清幽,可以像晋代孙康那样映雪夜读。但可惜只得一夜享受,明天残雪一化,雪的踪迹全无,就不能再有这种享受了。表达对残雪充满无限喜悦留恋的心情。据《尚友录》载:“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此句暗用其事,还兼有赞美韩舍人刻苦好读之意。如此用典,咸淡自知,却了无痕迹,真是进入了化境。

《霁雪/韩舍人书窗残雪》戎昱 翻译、赏析和诗意

风卷冷云暮雪晴,江烟柳条轻轻洗尽。

檐前几片没人打扫,又得到书窗一夜明。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戎昱,唐人。

戎昱(rongyu)(744年~800年),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一说登进士第。肃宗上元至代宗永泰(760—766)间,来往于长安、洛阳、齐、赵、泾州、陇西等地。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元年(766)入蜀,见岑参于成都。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作者千古名句

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

出自《剑阁赋》[唐代] 戎昱

雷雨窈冥而未半,皦日笼光於绮寮。

出自《三都赋》[唐代] 戎昱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出自《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代] 戎昱

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出自《西游记·第一回》[唐代] 戎昱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出自《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代] 戎昱

敬为千圣授受真源,慎乃百年提撕紧钥。

出自《格言联璧·持躬类》[唐代] 戎昱

倚才高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

出自《小窗幽记·集醒篇》[唐代] 戎昱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出自《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唐代] 戎昱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出自《长恨歌》[唐代] 戎昱

亲履艰难者知下情,备经险易者达物伪。

出自《后汉书·列传·张衡列传》[唐代] 戎昱

霁雪/韩舍人书窗残雪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