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孙权答曹操书
权白孟德足下:辱书开示祸福,使之内杀子布,外擒刘备以自效。
书辞勤款,若出至诚,虽三尺童子,亦晓然知利害所在矣。
然仆怀固陋,敢略布。
昔田横,齐之遗虏,汉高祖释郦生之憾,遣使海岛,谓横来大者王,小者侯,犹能以刀自刭,不肯以身辱于刘氏。
韩信以全齐之地,束手于汉,而不能死于牖下。
自古同功一体之人,英雄豪杰之士,世乱则藉以剪伐,承平则理必猜疑,与其受韩信之诛,岂若死田横之节也哉!仆先将军破虏,遭汉陵夷,董卓僭乱,焚烧宗庙,发掘陵寝,故依袁术以举义师,所指城邑响应,天下思得董卓而食之不厌。
不幸此志未遂,而无禄早世。
先兄伯符嗣命,驰驱锋镝,周旋江汉,岂有他哉?上以雪天子之耻,下以毕先将军之志耳。
不意袁术亦僭位号,污辱义师,又闻诸君各盗名字,伯符提偏师,进无所归,退无所守,故资江东为之业耳,不幸有荆轲、舞阳之变。
不以权不肖,使统部曲,以卒先臣之志。
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
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汉自桓、灵以来,上失其道,政出多门,宦官之乱才息,董卓之祸复兴,傕、汜未诛,袁、刘割据,天下所恃,惟权与公及刘备三人耳。
比闻卓已鲸鲵,天子反正,仆意公当扫除余孽,同奖王室,上助天子,与宗庙社稷之灵,退守藩国,无失春秋朝觐之节。
而足下乃有欺孤之志,威挟天子,以令天下,妄引历数,阴构符命,昔笑王莽之愚,今窃叹足下蹈覆车也。
仆与公有婚姻之旧,加之同好相求,然自闻求九锡,纳椒房,不唯同志失望,天下甚籍籍也。
刘备之兵虽少,然仆观其为人,雄才大略,宽而有容,拙于攻取,巧于驭人,有汉高祖之余风,辅以孔明,未可量也,且以忠义不替曩昔,仆以为今海内所望,惟我二人耳。
仆之有张昭,正如备之孔明,左提右挈,以就大事,国中文武之事,尽以委之,而见教杀昭与备,仆岂病狂也哉。
古谚有之:“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仆与刘备,实有唇齿相须之势。
足下所以不能取武昌,又不能到成都者,吴、蜀皆存也。
今使仆取蜀,是吴不得独存也。
蜀亡,吴亦随之矣。
晋以垂棘屈产,假道于虞以伐虢,夫灭虢是所以取虞,虞以不知,故及祸。
足下意何以异此。
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倾盖如故”。
言以身托人,必择所安。
孟德视仆,岂惜此尺寸之土者哉,特以公非所托故也。
荀文若与公共起艰危,一旦劝公让九锡,意便憾,使卒忧死。
矧仆与公有赤壁之隙,虽复尽释前憾,然岂敢必公不食斯言乎?今日归朝,一匹夫耳,何能为哉。
纵公不见害,交锋两阵之间,所杀过当,今其父兄子弟,实在公侧,怨仇多矣,其能安乎?季布数窘汉王,及即位,犹下三族之令,矧足下记人之过,忘人之功,不肯忘文若于九锡,其肯赦仆于赤壁乎?孔文举与杨德祖,海内奇士,足下杀之如皂隶,岂复有爱于权!天下之才在公右者,即害之矣,一失江东,岂容复悔耶?甘言重币,幸勿复再。
诗词赏析
《拟孙权答曹操书》苏轼 古诗赏析
文章围绕曹操「同尊汉室」有无诚意的「诚」上做文章,针对来书要孙权「内取子布,外击刘备,以效赤心,同复前好」的胁迫,予以严正的驳斥。文章通过征引史实和现实,逐一辨析,剥尽其试图以诈迫谋取江东的野心。
文章劈起就引汉高祖田横、韩信事,以「死」字领起全篇,与其如韩信拱手待毙,尚不如田横全节自刭。这里的全节指扶助汉天子,以正名声,其实表示了君子不怕死,还有何死可畏,敢于决一雌雄的强硬态度。这个论断斩钉截铁,气势压人,打了曹操的一切妄想,彷佛突兀高山敌挡万乘来犯。这一段叙中有论,以论为驳。为全文蓄势,为下文驳论伏笔。
下文叙事述理,驳在其中。曹书言「以效赤心」。这是个政治问题。文章历数父兄业绩,自陈「上以雪天子之耻,下以毕先将军之志」,只欲求义师,「同奖王室,上助天子」。而「退守藩国,无失春秋朝觐之节」则言明,决不失地称臣。紧接着指斥曹操「威挟天子,以令天下」,重蹈王莽覆辙。那么「以效赤心」的究竟应该是谁呢?妙在下一句却又拉回感情,叙婚姻之旧,以「同好」之情而婉诫之。措词严正却又婉而有节。
第二层,甚赞刘备「雄才大略」,拙于攻长于守,是东吴的唇齿之邦;夸张昭(子布)有孔明之才,是国家重臣。曹书教杀此二人,使内失谋士,外失明军,岂不叫孙权束手待毙吗?这儿照应了韩信拱土待毙的开头。文章藉引证春秋时假道虞国的典故,点出曹操险恶居心。
至此所谓「同复前好」的谎言已不破自现了。第三层,孙权问:杀士失土,以一匹夫托身于如此居心的人可靠吗?赤壁之仇记忆犹新,一个记过忘功,滥杀自己贤才的人还会放过一个赤手空拳的仇敌?
文章像剥笋般层层深入,使其狼心暴露无遣。在谋篇上,撒得开收得拢,挥洒自如。说理时,广征事例驳斥有力,其锋芒却深蓄其中,文中又常用被动语气,用缓和的方法表达严厉的指责,如:「见教杀昭与备,仆岂病狂也哉。」符合书信这种语体的特点,又显出孙权胸中自有百万雄兵从容不迫的大度。也体现了作者精研史事,善于审时度势和词令政治家风度。
《拟孙权答曹操书》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孙权向曹操脚下:完成书指明祸福,使用的内杀了子布,外面活捉刘备以效力。
书言辞诚恳,如果出于至诚,虽然三尺童子,也明白利害所在了。
但是我怀浅陋的意见,我大致分布。
从前田横,齐国的残余的敌人,汉高祖把郦食其的遗憾,派遣使者海岛,对横来大的王,小的诸侯国,还能用刀自杀,不肯让自己光临刘氏。
韩信因为全齐的地方,束手在汉,而不能死在窗下。
自古功劳相同类型的人,英雄豪杰之士,世道混乱就藉用剪伐,太平就必然猜疑,与那些接受韩信被杀的,还不如死田横的节制吗!我先破虏将军,正赶上汉朝衰落,董卓错乱,焚烧宗庙,挖掘陵墓,所以依附袁术因为举义师,所指城邑响应,天下想得到董卓而吃不饱。
不幸这志不遂,但不幸早逝。
先兄伯符嗣命令,奔驰锋镝,旋转江汉,难道还有别的吗?上以雪天子的耻辱,下面以毕先将军的志向罢了。
想不到袁术也僭越名号,污辱起义,又听说你们各自盗贼名字,伯符提偏师,进没有归宿,退无所守,因此,凭借江东为的事业而已,不幸的是有荆轲、舞阳的变化。
不以权势不贤,让他统领部曲,以最终先臣的志向。
我接受遗命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的流逝,而慨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我没有报告的忠诚,下愧伯符知人之明。
暂且先代以德显在吴,权力如果仿效各位有不寻常的想法,即使不被杀戮,难道不失其家族的名声吗??汉桓帝、灵以来自,上失其道,政出多门,宦官的混乱才停,董卓的灾难恢复,李雇、郭汜不杀,袁粲、刘秉割据,天下所依靠,只有权力和公到刘备三人罢了。
近来听说卓已鲸鲵,天子复位,我意你应当扫除残余,共同辅助王室,上帮助天子,与宗庙社稷之灵,退守藩国,不要错过春秋朝见的礼节。,您就有欺骗我的志向,威挟持天子,以令天下,我引用数,暗中编造符命,从前王莽的愚蠢笑话,现在我赞叹您蹈覆车啊。
我和您有婚姻的过去,加上他同爱好相求,然而自从听说求九锡,纳椒房,不只是同志失望,天下很喧腾的。
刘备的军队虽然少,然而,我看他的为人,雄才大略,宽而有容,拙在进攻,巧在驾车的人,有汉高祖的残留的影响,辅之以孔明,不可估量,并且以忠义不止从前,我认为现在国内所望,只有我们二人罢了。
我有张昭,正如刘备的孔明,左右夹击,以成就大事,国内文武之事,全部交托给他,而被教杀昭与准备,我难道精神失常呢。
古代有句谚语的:“辅车相依,嘴唇唇亡齿寒。
”我与刘备,实际上有唇齿相需要的形势。
足下之所以不能取武昌,又不能到成都的,吴、蜀两国都存在的。
现在让我取蜀,这是吴国不能单独存在的。
蜀国灭亡,吴也跟着他了。
晋国用垂棘屈产,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如果灭掉了虢国是用来取虞,虞因为不知道,所以当灾祸。
您心里有什么区别这。
古人说:“白首到新,倒是依旧”。
说把自己托付人,一定要选择合适的。
曹操看我,怎么珍惜这一寸土地的呢,只是因为你不是有所请托的缘故。
荀文若府上与公共发生危难,一旦鼓励公推辞九锡,意就遗憾,让死忧死。
何况我和您有赤壁的矛盾,虽然又全部释放前遗憾,但是难道敢肯定你不吃这句话吗?今天返回朝廷,一个普通人罢了,能做些什么呢。
纵公不被杀害,交战双方之间,杀害过当,现在他们的父兄子弟,其实在你身旁,怨恨多了,他能安心吗?季布多次窘困汉王,等到即位,还下三族的命令,况且您记别人的过失,忘记别人的功劳,不肯忘记文若于九锡,他愿意赦免我在赤壁吗?孔文举和杨德祖,天下奇才,您杀了他像奴隶,难道又有爱在权力!天下的才能在你右边的人,就害了他了,一个失去江东,哪能再后悔吗??甜言蜜语重金,请不要再再。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作者千古名句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出自《又呈吴郎》[宋代] 苏轼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出自《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宋代] 苏轼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出自《山村咏怀》[宋代] 苏轼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出自《贼退示官吏》[宋代] 苏轼
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出自《墨子·02章 修身》[宋代] 苏轼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出自《终南山》[宋代] 苏轼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出自《荀子·荣辱》[宋代] 苏轼
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
出自《管子·形势解》[宋代] 苏轼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出自《庭中有奇树的》[宋代] 苏轼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出自《绝句二首》[宋代]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