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鱼藻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收录时间:2024-11-16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

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

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鱼在在藻,依于其蒲。

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鱼藻

诗词赏析

鱼在哪儿在水藻,肥肥大大头儿摆。王在哪儿在京镐,欢饮美酒真自在。

鱼在哪儿在水藻,悠悠长长尾巴摇。王在哪儿在京镐,欢饮美酒真逍遥。

鱼在哪儿在水藻,贴着蒲草多安详。王在哪儿在京镐,所居安乐好地方。

注释

⑴颁(fén):头大的样子。

⑵镐:西周都城,在今陕西西安。

⑶岂(kǎi)乐:欢乐。

⑷莘(申):尾巴长的样子。

⑸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长而尖,多长在河滩上。

⑹那(nuó):安闲的样子。

《鱼藻》佚名 古诗鉴赏

这是一首赞美君贤民乐的诗歌。《毛诗序》以为“刺幽王也。言万物失其性,王居镐京,将不能以自乐,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是以用为意,于诗文本无稽。

诵读诗文,朴实中寓新奇,无论是语言技巧还是结构方式甚或是总体风格都与民谣相近,陈子展以为“全篇以问答为之,自问自答,口讲指画,颇似民谣风格”(《诗经直解》),可谓贴切之论。以此反观诗原文,那种根植于民间的新鲜活泼和摇曳多姿的诗风在雅诗中独显风韵。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每章前两句以“鱼在在藻”起兴,出语奇崛。一句四字而“在”字两见,颇具特点,对它的理解是正确诠释全诗的关键。若以冬烘之论视之,以为是凑足音节之举,不但在用法上显得笨拙,而且不合《诗经》语体。吴闿生《诗义会通》将“鱼在在藻”释为“鱼何在,在乎藻”,这样两个“在”字实为自问自答,全诗节奏以此为基调,欢快跳跃,收放有致。三章中每章第二句对鱼的形态描写,酷似现代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依于其蒲”则是鱼在藻中摇头摆尾,得其所需的全景式展示。三章并提,由特写至全景,构成了一组极具情节性和象征意味的《鱼藻》佚名 古诗情趣图。而诗的每章后两句则是写王,“王在在镐”、“饮酒乐岂”,形式上只是语序颠倒,实则暗含活动顺序和因果。春秋时代,酒是富足后的奢侈品,因而也是欢乐的象征。若无“岂乐”的心绪则不会去“饮酒”。而在酒过三巡之后,那欢乐的气氛在酒香弥漫中显得更为浓烈。宴饮之景、欢乐之情跃然纸上。第三章的“有那其居”既是对大王居所的无限赞叹,也是对前两章因果关系上的照应。从视觉效果上看,也正是点和面、局部和全景的关系,与观鱼的空间转换一致,这样整首诗比兴和铺排和谐无间,浑然一体。

通观全诗,“鱼”和“王”,“藻”和“镐”在意象和结构上严格对应,起兴之意昭然。但若止于此,则了无新意。先贤以为此诗“以在藻依蒲为鱼之得所,兴武王之时民亦得所”(郑笺)。虽然武王之说无以确证,但此说为读者揭示了《鱼藻》佚名 古诗的另一层映射关系。诗人歌咏鱼得其所之乐,实则借喻百姓安居乐业的和谐气氛。正是有了这一层借喻关系,全诗在欢快热烈的语言中充分展现了君民同乐的主题。因此,从形式和内容结合的完美程度来考察,这首诗在雅诗中是较优秀之作。

《鱼藻》佚名 翻译、赏析和诗意

鱼在在藻,有颁发给他的头。

王在在镐京,难道喜欢喝酒。

鱼在在藻,有莘的尾巴。

王在在镐京,喝酒喝哪。

鱼在在藻,依附于他的蒲。

王在在镐京,他们住的地方有那。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佚名,隋人。

相关诗句

《鱼藻》[先秦] 佚名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作者千古名句

言不信者行不果。

出自《墨子·02章 修身》[先秦] 佚名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出自《宰予昼寝》[先秦] 佚名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

出自《》[先秦] 佚名

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出自《咏院中丛竹》[先秦] 佚名

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出自《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先秦] 佚名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出自《卖花声·怀古》[先秦] 佚名

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

出自《贞观政要·卷三·论择官》[先秦] 佚名

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

出自《文心雕龙·原道》[先秦] 佚名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

出自《阳春歌》[先秦] 佚名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出自《古从军行》[先秦] 佚名

鱼藻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