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晨雨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收录时间:2023-07-29 11:05:05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晨雨

诗词赏析

《晨雨》杜甫 古诗鉴赏

这首诗摹写的是清晨微雨,与诗人其他咏雨诗“从题外著笔”不同,此诗从正面切题,字字实写小雨。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 先看首联:“小雨晨光闪”是“见”,“初来叶上闻”是“听”。从此诗内容的内在联系来看,“听”应在“见”之前,晨曦微露,诗人尚未出门,正是淅淅沥沥的小雨在窗外树叶上传声,诗人兴致勃发,出门观看,方见雨丝在晨色中泛光。这联是紧扣一个“小”字来状雨。试想,大雨滂沱的话,怎见雨丝反照晨曦?同时,首联将小雨置晨曦、树木的背景中,既切题,又具诗情画意。

颔联转写雨的动态:“雾交才洒地,风折旋随云。”银丝之雨竟弱不禁风,迎风便折,随之向空,只是和着雾略为湿重,才肯飘洒大地。这仍是写雨之细,一个“折”字既显风力,更摹雨微。

颈联写雨润物消暑之功。灌木丛经雨清秀,鸟兽群沐雨安闲,一切都显得恬静且生机盎然。一“暂”一“轻”仍然是着力刻画雨“小”。

尾联,诗人的视觉由近而愈远,“麝香山一半,”濛濛细雨中的麝香山隐隐约约,还是从小雨上着笔。“亭午未全分”照应首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

这首《《晨雨》杜甫 古诗》的笔触由听觉到视觉,由近及远,由晨至午,总在“小”和“晨”二字上落想,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杜甫 古诗图。它既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又于毫发之处显见他对生活强烈的爱。你能希望一个生活悲观,意志消沉的人吟出如此醇美的诗句吗?只有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才具有这样的审美情趣,才能创作出如此迷人的意境,从而拨动读者对大自然纯真之美的爱慕之弦!

《晨雨》杜甫 翻译、赏析和诗意

小雨晨光内,初到叶子上听到。

雾交才洒在地上,风逆旋转随云。

暂时起柴荆颜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正午不全分。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杜甫,唐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相关诗句

《晨雨》[唐代] 杜甫

过云生谷暗,既雨却窗明。

低燕争泥语,浮鱼逆水行。

山川增秀色,草木有奇声。

处处青秧满,长歌乐太平。

《晨雨》[唐代] 杜甫

挥汗驱蚊废夜眠,清晨一雨便翛然。

凉生池阁衣巾爽,润入园林草木鲜。

青蒻云腴开斗茗,翠甖玉液取寒泉。

饭余一枕华胥梦,不怪门生笑腹便。

《十月晨雨》[唐代] 杜甫

昨夕斜阳照墟落,今晨细雨暗檐楹。

田夫荷笠趋田去,织妇连机竞织声。

畏馁但忧瓶粟罄,怕寒聊倚鬓丝明。

古来名士多如此,底事于予亦麽生。

《晨雨》[唐代] 杜甫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作者千古名句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

出自《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唐代] 杜甫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出自《琴台》[唐代] 杜甫

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

出自《管子·白心》[唐代] 杜甫

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符言》[唐代] 杜甫

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出自《女冠子·元夕》[唐代] 杜甫

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

出自《登百丈峰二首》[唐代] 杜甫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出自《满江红·赤壁怀古》[唐代] 杜甫

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

出自《念奴娇·闹红一舸》[唐代] 杜甫

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

出自《忆少年·年时酒伴》[唐代] 杜甫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出自《赠刘景文》[唐代] 杜甫

晨雨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