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
《柳絮》雍裕之 古诗赏析
翻开《全唐诗》,咏杨花、《柳絮》雍裕之 古诗的篇章甚多,但雍裕之的这首《《柳絮》雍裕之 古诗》却与众不同:它既没有刻意描摹《柳絮》雍裕之 古诗的形态,也没有借《柳絮》雍裕之 古诗抒写惜别伤春之情,而是以凝炼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柳絮》雍裕之 古诗最主要的特征,求神似而不重形似,简洁鲜明,富有风趣。
《柳絮》雍裕之 古诗“似花还似非花”,极为纤细、轻灵,无风时慢悠悠地落到地面,一遇上风,那怕是和煦的微风,也会漫天飞舞起来。它的这种性状是很难描述的。薛陶说:“二月杨花轻复微”,并没说清是怎么个轻法。雍裕之从风和《柳絮》雍裕之 古诗的关系上落笔,并对比了《柳絮》雍裕之 古诗在“无风”和“有风”时两种不同的状态,只十个字,就将《柳絮》雍裕之 古诗的特征给具体地描绘出来了,这不能不说是状物的高手。
诗的第三句写《柳絮》雍裕之 古诗的颜色。《柳絮》雍裕之 古诗不仅其轻飞乱舞之状象雪,而且其色也似雪。所以东晋谢道韫早就以《柳絮》雍裕之 古诗喻雪花,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可见要描绘《柳絮》雍裕之 古诗的颜色,还是以白雪为喻最为恰切。但如果仅指出其“偏似雪”,那就是重复前人早就用过的比喻,显得淡而无味,所以诗人紧接着补上第四句:“莫近鬓毛生”。这一笔补得出人意料,十分俏皮。自来人们多以霜雪喻白发,这里因为《柳絮》雍裕之 古诗似雪,遂径以《柳絮》雍裕之 古诗隐喻白发,这已不落窠臼;不仅如此,诗人又从咏物进而表现人的情思:人们总是希望青春永驻,华发迟生,而《柳絮》雍裕之 古诗似雪,雪又象白发,所以尽管《柳絮》雍裕之 古诗轻盈可爱,谁也不希望它粘上自己的头发。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也可以说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又一格吧。
这首诗通篇无一字提及《柳絮》雍裕之 古诗,但读完全诗,那又轻又白的《柳絮》雍裕之 古诗,似乎就在我们眼前飞舞,它是那样具体,那样鲜明,似乎一伸手就可捉摸。全诗二十个字,如同一个精心编制的谜语。由于准确地道出了《柳絮》雍裕之 古诗的特征,那谜底叫人一猜就着。于此可见诗人体察事物之细,艺术提炼功夫之深。
《柳絮》雍裕之 翻译、赏析和诗意
没有风才能到地,有风回满空。
沿渠偏似雪,不要靠近鬓毛生。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雍裕之,唐人。
雍裕之雍裕之:唐朝人(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蜀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有诗名。工乐府,极有情致。贞元后,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裕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相关诗句
《柳絮》[唐代] 雍裕之
晴栏看尽柳花飞,一段风情不自持。
若使化为萍逐水,不如且作絮沾泥。
《柳絮》[唐代] 雍裕之
絮雪纷纷不自持,乱愁萦困满春晖。
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
《柳絮》[唐代] 雍裕之
惯恼东风不定家,高楼长陌奈无涯。
一春情绪空撩乱,不是天生稳重花。
《柳絮》[唐代] 雍裕之
宫柳垂垂拂苑墙,啼莺惊梦暗心伤。
起来羞见空中絮,也得随风入御床。
《柳絮》[唐代] 雍裕之
寒勒花迟却速残,暖将絮过忽吹还。
雪翻霁日光风急,球衮回廊曲榭闲。
万里云天皆去处,群飞踪迹恣中间。
道渠催得春阑著,春不缘渠独不阑。
《柳絮》[唐代] 雍裕之
万缕金长暖絮萦,雪乾云困遍春城。
冲风力尽飞应怯,试与鸿毛较重轻。
《暇日六咏其三{柳絮}》[唐代] 雍裕之
零乱委空风,悠扬点芳草。
却为身最轻,华堂等闲到。
《柳絮》[唐代] 雍裕之
轻盈易飘泊,思逐春云乱。
已拂武昌门,还萦灞陵岸。
沙头雀啄堕,水面鱼吹散。
官树晓茫茫,哀歌肠欲断。
作者千古名句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
出自《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唐代] 雍裕之
人皆欲多积财,石崇乃因多积财而丧命。
出自《围炉夜话·第七则》[唐代] 雍裕之
登泰山而小天下。
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四节》[唐代] 雍裕之
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
出自《登大伾山诗》[唐代] 雍裕之
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
出自《了凡四训·立命之学》[唐代] 雍裕之
何须论得丧?
出自《鹤冲天·黄金榜上》[唐代] 雍裕之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出自《送杨氏女》[唐代] 雍裕之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出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章》[唐代] 雍裕之
小过不生,大罪不至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唐代] 雍裕之
登鸾车,侍轩辕,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
出自《飞龙引二首·其一》[唐代] 雍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