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赐房玄龄

作者:李世民 朝代:唐代 收录时间:2023-07-30 17:06:06

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

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赐房玄龄

诗词赏析

《赐房玄龄》李世民 古诗鉴赏

此诗的主旨,是颂扬、勉励房玄龄为国求贤。首句从反面落墨,用一“迥”字,表明房玄龄与“大液仙舟”距离甚远,其无暇游乐、无意求仙之意已见于言外。次句从正面着笔,点明他止忙于“引上才”,而“仙舟”之所以“迥”,也由此得到解释。三、四两句,以形象而有象征意味的笔墨写“引上才”的措施及其效果。唐王朝的京城长安四面都有“关”。如果闭关拒才,谁能进来?可是如今呢,天未破晓,不远千里而来的英雄豪杰已经驱车入关,向长安进发。这因为:雄鸡初唱,关门就早已为他们打开;而贤明的宰相,正在“西园”忙于援引他们呢!四句诗,写得兴会淋漓,其求贤望治之意,溢于言表。第四句,可能用了《史记·孟尝君传》函谷关鸡鸣始开的典故,但其中的“关”并不限于函谷关。从泛指的、象征的意义上理解,会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全诗的意境美。

《赐房玄龄》李世民 翻译、赏析和诗意

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能。

不知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李世民,唐人。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相关诗句

《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唐代] 李世民

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

参差丽双阙,照耀满重闱。

仙驭随轮转,灵乌带影飞。

临波无定彩,入隙有圆晖。

还当葵藿志,倾叶自相依。

作者千古名句

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

出自《扫花游·九日怀归》[唐代] 李世民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出自《长安秋望》[唐代] 李世民

饱饫宴游祸将生焉。

出自《小窗幽记·集灵篇》[唐代] 李世民

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出自《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唐代] 李世民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出自《春寒》[唐代] 李世民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出自《》[唐代] 李世民

茄子也让三分老。

出自《醒世恒言·卷三十四》[唐代] 李世民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出自《九歌·湘夫人》[唐代] 李世民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出自《柏学士茅屋》[唐代] 李世民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出自《击鼓的》[唐代] 李世民

赐房玄龄

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