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过融上人兰若

作者:綦毋潜 朝代:唐代 收录时间:2024-11-16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水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过融上人兰若

诗词赏析

《过融上人兰若》綦毋潜 古诗鉴赏

这首诗写诗人上山寺访友不遇,却被山中优美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因而尽兴欣赏。过,访问之意;融,是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首句,通过山头禅室里挂着僧衣的细节,既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居处,也巧妙地暗示友人不在禅室里,写得干净利落。

次句紧承首句,指出“窗外无人”,也是静悄悄的。只听见山溪流水潺潺,溪上有各种鸟儿飞来飞去。诗人以溪声、鸟飞的声响和动态,反衬出山寺环境的清静。

接下去,第三句“黄昏半在下山路”,省略了主语,句法简洁。七个字兼有叙事、抒情、写景。“黄昏”,暗示诗人尽管访友不遇却兴致未减,已在山顶佛寺四周流连了大半天。“下山路”,说明此刻诗人正慢慢沿着山路往回走。“半在”,表明山路上景色也很幽美,因此自己把半个黄昏都消磨过去了。

“却听钟声连翠微”,“却”字,不仅起到转折句意的作用,还能使人想象诗人蓦然闻钟、回首驻足的情状。“钟声连翠微”五个字,以景物形象、色彩和声音收束全篇。因为作者凝神聆听着悠扬的晚钟声在深山里荡漾、萦绕,所以他感到钟声同这浮荡山间的青翠岚气连成一片。“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这一句描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深情,就从这幅深山幽景中透露出来。

七绝诗篇幅短小,要求作者笔墨精炼。这首诗四句二十八个字,无一句、一字是多余的。摄取的景物虽不多,却显得丰富多彩。

《过融上人兰若》綦毋潜 翻译、赏析和诗意

山头在房间挂僧人的衣服,窗外无人水鸟飞。

黄昏一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綦毋潜,唐人。

綦毋潜(生卒年不详),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约开元十四年(约726年)前后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右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相关诗句

《过融上人兰若(一作孟浩然诗)》[唐代] 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作者千古名句

修竹多夹路,扁舟皆到门。

出自《与瀼溪邻里》[唐代] 綦毋潜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出自《章台夜思》[唐代] 綦毋潜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出自《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唐代] 綦毋潜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坏之有余。

出自《增广贤文·上集》[唐代] 綦毋潜

五老峰巅望,天涯在目前。

出自《登庐山》[唐代] 綦毋潜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出自《始安秋日》[唐代] 綦毋潜

夫穷高侧危,大满则溢,月盈则缺,日中则移。

出自《后汉书·列传·李杜列传》[唐代] 綦毋潜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出自《莺梭》[唐代] 綦毋潜

夫孝,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

出自《后汉书·列传·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唐代] 綦毋潜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

出自《寒食诗》[唐代] 綦毋潜

过融上人兰若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水鸟飞。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