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中秋月二首·其二

作者:李峤 朝代:唐代 收录时间:2023-08-01 19:36:06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中秋月二首·其二

诗词赏析

天上升起一轮明月,

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

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注释

1.圆魄:指中秋圆月。

2.安知:哪里知道。

《中秋月二首·其二》李峤 古诗鉴赏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中秋月二首·其二》李峤 翻译、赏析和诗意

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怎么知道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作者介绍

李峤,唐人。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

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他在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但他历仕五朝,先是依附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继而又追随韦氏一党,其人品多受诟病。史家评价,贬抑居多。

作者千古名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出自《满江红·写怀》[唐代] 李峤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出自《围炉夜话·第六四则》[唐代] 李峤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出自《立春日感怀》[唐代] 李峤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出自《曲池荷》[唐代] 李峤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出自《折杨柳歌辞五首的》[唐代] 李峤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出自《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唐代] 李峤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唐代] 李峤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出自《己酉端午》[唐代] 李峤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出自《溱洧的》[唐代] 李峤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出自《咏春笋》[唐代] 李峤

中秋月二首·其二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