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琴诗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收录时间:2024-11-16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琴诗

诗词赏析

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

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

注释

若:如果。

何:为何。

《琴诗》苏轼 古诗道理

文学意义

这首诗讲了一个弹琴的道理: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琴不难掌握,指头人人有,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弹琴技术的差异很大,演奏出来的乐曲是否悦耳可就大不一样了。诗里用了两个提问,让读者去思考。其实这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产生艺术美的主客观关系

物理意义

声音的音质与介质的材料不同有异.音高一般与物体的大小,粗细,厚薄,长短,松紧有关.大,粗,厚,长,松的东西振动慢,频率低;反之频率高.响度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琴诗》苏轼 古诗赏析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谓“四大”,《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一段阐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也就是说,“浊”是尘土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苏轼的诗简直就是这段话的形象化。

从字面上看是说,如果说琴可以自己发声,那么为什么把它放在盒子里就没了乐声?如果说声音是由手指头发出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凑过耳朵靠近指头直接听到乐声呢?

苏轼在这首诗中思考是:琴是如何发出声音的?根据科学依据可知,其实,琴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这不光需要靠琴,还要靠人的指头弹动、敲击钢丝 ,产生振动发出,人的手指和琴同时存在是发出琴音的物质基础,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

由于钢丝的粗细不同,所以按不同的键,木槌就会敲击相应的钢, 发出不同的声音。

该诗哲理性很强,富有禅机。佛教视有为无,视生为灭,追求无声无形不生不减,音乐的真实即虚无,所以音乐无所谓真实与否,要以“谐无声之乐,以自得为和”、“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通过内心的感受而自得、反悟禅道。《题沈君琴》否定了琴、指两者和音乐之声的关系,其思想和《楞言经》“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两圆离,是则常真实”相通。

《琴诗》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如果说琴上有弹琴的声音,放在匣子里为什么不叫?

如果说话的声音在指头上,为什么不在你手指上听?*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作者介绍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相关诗句

《题道士张湛然弹琴诗卷》[宋代] 苏轼

峄山白桐千年枝,金星烂烂蛇蚹皮。

文光七轸蓝田玉,冰弦细绕吴蚕丝。

丹山云暖凤皇语,露草寒蛩诉秋雨。

娥英泣洒湘筠斑,迁客相逢话羁旅。

翠岩悬瀑锵琼瑶,雷霆霹雳轰层霄。

瞥波细萍浮荡漾,劈空轻絮飞飘飖。

仙林唳鹤惊离别,老龙湫底吟寒月。

海门送上子胥潮,澎湃奔腾卷残雪。

羽人潇洒颜如仙,冯虚来往黄山巅。

古音净洗筝琶耳,何须更濯丹砂泉?

《破琴诗(并引)》[宋代] 苏轼

旧说,房琯开元中尝宰卢氏,与道士邢和璞出游,过夏口村,入废佛寺,坐古松下。

和璞使人凿地,得瓮中所藏娄师德与永禅师书,笑谓琯曰:“颇忆此耶?”琯因怅然,悟前生之为永师也。

故人柳子玉宝此画,云是唐本,宋复古所临者。

元祐六年三月十九日,予自杭州还朝,宿吴淞江,梦长老仲殊挟琴过予,弹之有异声,就视,琴颇损,而有十三弦。

予方叹惜不已,殊曰:“虽损,尚可修。

”曰:“奈十三弦何?”殊不答,诵诗云:“度数形名本偶然,破琴今有十三弦。

此生若遇邢和璞,方信秦筝是响泉。

”予梦中了然识其所谓,既觉而忘之。

明日昼寝复梦,殊来理前语,再诵其诗,方惊觉而殊适至,意其非梦也。

问之殊,盖不知。

是岁六月,见子玉之子子文京师,求得其画,乃作诗并书所梦其上。

子玉名瑾,善作诗及行草书。

复古名迪,画山水草木,盖妙绝一时。

仲殊本书生,弃家学佛,通脱无所著,皆奇士也。

破琴虽未修,中有琴意足。

谁云十三弦,音节如佩玉。

新琴空高张,弦声不附木。

宛然七弦筝,动与世好逐。

陋矣房次律,因循堕流俗。

悬知董庭兰,不识无弦曲。

《书破琴诗後》[宋代] 苏轼

此身何物不堪为,逆旅浮云自不知。

偶见一张闲故纸,便疑身是永禅师。

《寄仗锡平老借用其听琴诗韵》[宋代] 苏轼

放翁久矣无此客,闯户儿童皆动色。

寒泉不食人喝死,素绠银瓶我心恻。

千金易得一士难,晚途淹泊眼愈寒。

岂知一旦乃见子,杰语豪笔无僧酸。

门前清溪天作底,细细风吹縠纹起。

倚栏一笑谁得知,爱子数诗如此水。

江湖安得常相从,浩歌相踏卧短篷。

功名渠自有人了,留我镜中双颊红。

《蒋莲店有书柳子厚寄吴武陵琴诗三读敬哦五言》[宋代] 苏轼

秋晴得凉行,壁阅遇佳读。

巳咽犹余滋,将烬忽剩馥。

语妙古未多,听难今良独。

追诵惜去眼,信步遑拟足。

惊心一鸟鸣,隔溪两峰绿。

《弄琴诗 一》[宋代] 苏轼

雉飞催晚别。

乌啼惊夜眠。

若交新曲变。

惟须促一弦。

《弄琴诗 二》[宋代] 苏轼

不见石城乐。

惟闻乌噪林。

新声逐弦转。

应得动春心。

《和叔以琴诗见贻因成一篇奉答》[宋代] 苏轼

制就七弦器,斲残千古桐。

正声希世出,群耳此时聋。

徽暗列星隐,意存流水空。

凭君莫轻抚,留取和薰风。

作者千古名句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出自《满江红·小住京华的》[宋代] 苏轼

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

出自《战国策·秦三·范子因王稽入秦》[宋代] 苏轼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出自《荀子·荣辱》[宋代] 苏轼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出自《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宋代] 苏轼

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出自《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宋代] 苏轼

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出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宋代] 苏轼

神仙何处,烧丹傍井,试墨临池。

出自《人月圆·会稽怀古》[宋代] 苏轼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出自《始安秋日》[宋代] 苏轼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出自《古意》[宋代] 苏轼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出自《》[宋代] 苏轼

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