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
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
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
注释
⑴牡丹:著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见于记载。
⑵庭前芍药:喻指宦官、权贵。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毛茛科,初夏开花,形状与牡丹相似。妖无格:妖娆美丽,但缺乏标格。妖:艳丽、妩媚。格:骨格。无格指格调不高。郑虔《胡本草》:“芍药,一名没骨花。”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作者称其“无格”。
⑶芙蕖(qú):荷花的别名。《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郭璞注:“(芙渠)别名芙蓉,江东呼荷。”
⑷国色:倾国之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绝,艳丽高贵。李濬《松窗杂录》:“上颇好诗,因问脩己曰:‘今京邑传唱牡丹花诗,谁为首出?’ 脩己对曰:‘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上闻之,嗟赏移时。”吴钢、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认为此为作者用来喻指革新人士。
⑸“花开”句:说明唐代观《赏牡丹》刘禹锡 古诗风气极盛。李肇《唐国史补》卷中:“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劚去,曰:‘吾岂效儿女子耶!’”白居易《买花》:“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京城:一般认为是指长安,但刘锬编的《咏花古诗欣赏》、鲍思陶等编的《中国名胜诗联精鉴》以及谢明等编的《历代咏物诗选读》认为此诗中的京城是指洛阳。
《赏牡丹》刘禹锡 古诗赏析
此诗乃赞颂牡丹之作,其赞颂之手法,乃用抑彼扬此的反衬之法。诗人没有从正面描写牡丹的姿色,而是从侧面来写牡丹。诗一开始先评赏芍药和芙蕖。芍药与芙蕖本是为人所喜爱的花卉,然而诗人赞颂牡丹,乃用“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芍药”,本来同样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但据说到了唐代武则天以后,“牡丹始盛而芍药之艳衰” (王禹傅《芍药诗序》)。以至有人将牡丹比为“花王”,把芍药比作“近侍”。此处,刘禹锡也怀着主观感情,把芍药说成虽妖娆但格调不高。“芙蕖”,是在诗文中常以清高洁净的面目出现的花卉,但刘禹锡大概因为她亭亭玉立于池面之中,令人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的缘故,说她纯洁而寡情。这里暗示了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
前两句用的是抑彼扬此的手法,为牡丹的出现作铺垫,而第三句笔锋一转,从正面赞颂牡丹。“唯有”一词,突出强调了只有牡丹才配称“真国色”,表明了诗人对牡丹的偏爱。“国色天香”则成了当时对牡丹的定评,也为后人所乐于接受和沿用。牡丹是花中之王,“百般颜色百般香”(邵雍《牡丹吟》)。但此诗却只字未提牡丹的色香,仅说“花开时节动京城”。这句表现了人们倾城而出观《赏牡丹》刘禹锡 古诗的热闹景象,以此赞颂牡丹为人赏爱的倾国之色。牡丹在诗人眼里,她姿色超群,是国中最佳“美人”。由于牡丹具有无与伦比的姿色,竞使得花开时节京城轰动,人们竞相品赏,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时尚,说出了多数人的心声。这里“动”字用得极妙,仿佛使人看到了当时人们为了观《赏牡丹》刘禹锡 古诗而万人空巷、人头攒动的生动场面。
这短短四句诗,写了三种名花,而其中又深含了诗人丰富的审美思想。诗人没有忘记对芍药与荷花美好一面的赞誉,却又突出了牡丹的姿色,令人玩味无穷。作为花木,本来无所谓格调高下和感情的多寡,但诗人用拟人化和烘托的手法,巧妙生动地把自然美变成了艺术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赏牡丹》刘禹锡 古诗创作背景
牡丹是中国特产的名花,春末开花,花大而美。唐代高宗、武后时始从汾晋(今山西汾河流域)移植于京城,玄宗时犹视为珍品。此诗即写唐人《赏牡丹》刘禹锡 古诗的盛况。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与地点,由陶敏、陶红雨校注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根据诗中用李正封“国色”之语推测此诗为大和二年(828年)至五年831年作者在长安所作;瞿蜕园的《刘禹锡集笺证》认为,此诗作于唐大和年间作者重入长安之时;高志忠的《刘禹锡诗编年校注》认为,此诗与《浑侍中宅牡丹》作于同时;吴钢、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疑此诗为永贞革新时所作。
《赏牡丹》刘禹锡 翻译、赏析和诗意
庭前芍药妖没有标准,池塘上芙蕖净少情。
只有牡丹真漂亮,花开时节动京城。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刘禹锡,唐人。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相关诗句
《和李别驾赏牡丹》[唐代] 刘禹锡
绛罗密幄护风沙,莫遣牛酥污落花。
蝶梦不知春已莫,鹤翎还似暖生霞。
诗呈金字怀仙客,手印红脂出内家。
独羡沉香李供奉,清平一曲度韶华。
《风入松 赏牡丹》[唐代] 刘禹锡
寿安新试粲红裳。
珍重异寻常。
群芳落尽呈娇态,倚栏干、独殿春阳。
剩放天香国色,全胜魏紫姚黄。
天时人事正相当。
日日具壶觞。
不妨醉了重教醉,忍孤负、艳质浓芳。
明日再携肴核,还来花底徜徉。
《风入松 赏牡丹》[唐代] 刘禹锡
寿安新试粲红裳。
珍重异寻常。
群芳落尽呈娇态,倚栏干、独殿春阳。
剩放天香国色,全胜魏紫姚黄。
天时人事正相当。
日日具壶觞。
不妨醉了重教醉,忍孤负、艳质浓芳。
明日再携肴核,还来花底徜徉。
《赏牡丹呈席上诸友》[唐代] 刘禹锡
国色天香映画堂,荼蘼芍药避芬芳。
日熏绛幄春酣酒,露洗金盘晓试妆。
三月繁华倾洛下,千年红艳怨沉香。
看花判泥花神醉,莫惹春愁点鬓霜。
《吉祥寺赏牡丹》[唐代] 刘禹锡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雨中明庆赏牡丹》[唐代] 刘禹锡
霏霏雨露作清妍,烁烁明灯照欲然。
明日春阴花未老,故应未忍着酥煎。
《新晴赏牡丹》[唐代] 刘禹锡
杜门睡榻长苍苔,满眼新晴亦乐哉。
小市忽逢蒪菜出,曲栏初见牡丹开。
不嫌雨后泥三尺,且趁春残醉几回。
自揣明年犹健在,东箱更觅茜金栽。
《赏牡丹》[唐代] 刘禹锡
把酒看花绕画栏,病身只得忍轻寒。
主人半醉花微倦,下却珠帘放牡丹。
作者千古名句
涉世无一段圆活的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
出自《菜根谭·概论》[唐代] 刘禹锡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出自《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唐代] 刘禹锡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出自《思黯南墅赏牡丹》[唐代] 刘禹锡
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出自《水仙子·西湖探梅》[唐代] 刘禹锡
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故君子必慎为善。
出自《》[唐代] 刘禹锡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出自《别元九后咏所怀》[唐代] 刘禹锡
满眼风光北固楼。
出自《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唐代] 刘禹锡
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
出自《冬青花》[唐代] 刘禹锡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出自《》[唐代] 刘禹锡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出自《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唐代] 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