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楚人涉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诗词赏析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涉:过,渡。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坠:落。
于:在,到。
遽:急忙,立刻。
契:用刀雕刻,刻。
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
吾:我的。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坠:落下
其:他,代词。
求:找,寻找。
之:剑,代词。
矣:了。
而:然而,表转折。
若:像。
此:这样。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刻舟求剑/楚人涉江》佚名 古诗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刻舟求剑/楚人涉江》佚名 古诗辨析
“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
《刻舟求剑/楚人涉江》佚名 翻译、赏析和诗意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
突然契的船,说:“这是宝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的。
船已经走了,而剑不走,这样寻找宝剑,这不是糊涂吗!*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作者介绍
佚名,隋人。
作者千古名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出自《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先秦] 佚名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先秦] 佚名
才有浅深,无有古今;文有伪真,无有故新。
出自《论衡·卷二十九·案书篇》[先秦] 佚名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出自《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先秦] 佚名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出自《与朱元思书》[先秦] 佚名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出自《琵琶仙·中秋》[先秦] 佚名
好恶不愆,民知所适,事无不济。
出自《左传·昭公·昭公十五年》[先秦] 佚名
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出自《商君书·算地》[先秦] 佚名
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
出自《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先秦] 佚名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
出自《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先秦]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