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三首
下马古战场,四顾但茫然。
风悲浮云去,黄叶坠我前。
朽骨穴蝼蚁,又为蔓草缠。
故老行叹息,今人尚开边。
汉虏互胜负,封疆不常全。
安得廉耻将,三军同晏眠。
高秋登塞山,南望马邑州。
降虏东击胡,壮健尽不留。
穹庐莽牢落,上有行云愁。
老弱哭道路,愿闻甲兵休。
邺中事反覆,死人积如丘。
诸将已茅土,载驱谁与谋。
丰年孰云迟,甘泽不在早。
耕田秋雨足,禾黍已映道。
春苗九月交,颜色同日老。
劝汝衡门士,忽悲尚枯槁。
时来展材力,先后无丑好。
但讶鹿皮翁,忘机对芳草。
诗词赏析
《遣兴三首》杜甫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下马古战场,环顾四周,我只是茫然。
风悲浮云了,黄叶从我面前。
朽骨穴蚁,又被蔓草缠绕。
老行叹息,现在人们还开边。
汉俘虏互有胜负,疆界不常完全。
怎能廉耻将,三军同晏眠。
高秋登上边塞山,南望马邑州。
投降的俘虏向东攻打胡,健壮都不留。
帐篷王莽牢落,上有行云愁。
老弱哭道路,希望听到士兵休息。
邺中事反复无常,死人堆堆积如山。
诸将已封土,载驱和谁商量。
丰年谁说慢,甘雨不在早。
耕地秋雨足,庄稼已映道。
春苗九月交,同一个颜色。
劝你衡门士,忽然悲还干枯。
时来展示能力,先后没有美丑。
只是惊讶鹿皮翁,忘记手机对着芳草。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杜甫,唐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相关诗句
《遣兴三首》[唐代] 杜甫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
送客东郊道,遨游宿南山。
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
回首载酒地,岂无一日还?
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
《初春遣兴三首始於志退休而终於惓惓许国之忠》[唐代] 杜甫
白发凄凉故史官,十年身不到长安。
即今天末吊形影,何日上前倾肺肝。
孤愤书成词激烈,五噫歌罢意卒酸。
此怀欲说无人共,安得相携素所欢。
《初春遣兴三首始於志退休而终於惓惓许国之忠》[唐代] 杜甫
大隐悠悠未弃官,俸钱虽薄却心安。
人方得意矜蜗角,天岂使予为鼠肝。
佳日剧棋志旅恨,短衣驰射压儒酸。
小桃杨柳争时节,载酒江头罄一欢。
《初春遣兴三首始於志退休而终於惓惓许国之忠》[唐代] 杜甫
烂熟思来怕热官,退飞心地喜轻安。
舍鱼正可取熊掌,食肉何须知马肝。
放眼柳梢初暗动,褪花梅子已微酸。
典衣剩作江头醉,莫谓天涯苦鲜欢。
《永宁遣兴三首》[唐代] 杜甫
花县春曾到,人家幽谷间。
市门犹碍石,耕垄尽依山。
地僻荆榛秀,人稀鱼鸟闲。
赖逢贤令尹,沉醉不知还。
《永宁遣兴三首》[唐代] 杜甫
朱颜潘令尹,不肯事轻肥。
笋径青无地,苔墙绿有衣。
书勤枯简断,诗疾紫毫飞。
应笑疏慵尉,朝游暮醉归。
《永宁遣兴三首》[唐代] 杜甫
国破空陵墓,时移改要冲。
人随幽谷路,县隐乱山峰。
零落荒祠树,悠扬晚寺钟。
犹传仙旧隐,跨鹿有遗踪。
《遣兴三首》[唐代] 杜甫
运阴不肯解,山雾尝霏霏。
积润日已滋,厌浥沾人衣。
展转厌早起,隔窗问晴晖。
幸闻太阳出,身体轻欲飞。
作者千古名句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出自《过苏州》[唐代] 杜甫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出自《塞下曲四首》[唐代] 杜甫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出自《梅花》[唐代] 杜甫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出自《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唐代] 杜甫
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出自《中秋月·中秋月》[唐代] 杜甫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出自《春山夜月》[唐代] 杜甫
尧不能独成,乌获之不能自举
出自《韩非子·观行》[唐代] 杜甫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出自《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唐代] 杜甫
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出自《蝶恋花·和漱玉词》[唐代] 杜甫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出自《资治通鉴·梁纪·梁纪十六》[唐代]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