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规范基层法律服务执业调研报告
规范和发展基层法律服务,是司法行政机关一项需要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围绕襄阳市司法局“规范、发展”要求,本人依据多年从事基层工作的经验并通过深入基层实地调研,深感规范法律服务行为,加强法律服务行业市场监管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基层法律服务制度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其设立主要为弥补当时律师、公证人员不足。设立伊始,基层法律服务便定位于立足农村乡镇和城市街道,为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接受基层政府、企事业单位或公民委托,提供一定范围的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活动。20多年来,我区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始终坚持立足基层、贴近群众的服务宗旨,在推动全区改革开放,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满足基层广大群众法律服务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变革不断深入和国家政策调整不及时,当前我区基层法律服务,尤其是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小窥的问题,本文试图以襄州区为例在对这些问题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合理化发展建议,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我区基层法律服务发展概况
xx年前,我区法律服务所均挂靠镇司法所,与司法所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合署办公,为镇政府内设机构,按事业法人组织列编,除开展法律服务业务外,还承担基层司法行政职责,负责指导人民调解、进行法制宣传等工作。xx年,依照司法部和省司法厅的文件精神,我区法律服务所全部与司法所脱钩,改制为自收自支的社会中介组织。法律服务所由初期的28个、发展到最高峰的30个、随着襄州区的乡镇合并到现在整顿保留为16个。法律服务执业人员从最高峰的130多人整顿保留到现在的76人。
近三年来,全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共计担任法律顾问2100家,调解各类民间纠纷案件3650件,代写各类法律文书 9800份,代理各类法律诉讼10600件,解答法律咨询89676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05件,避免和挽回各类经济损失达3000万元。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共办理农民工维权案件86件,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近150万元。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了区委、政府及人民群众的好评。
二、当前法律服务执业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执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和律师还有很大差距。我区现有的76名法律服务工作者中,学历层次方面,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28人,占37%,具有法律大专及以下文凭的48人,占63%,;年龄结构方面,45周岁以下46人,占61%,45周岁以上30人,占39%;业务开展方面,xx年度全区法律服务工作者(76人)办理诉讼业务总量1300件,业务总收入146万元,人均1.9万元。无论从人员构成状况,还是从业务拓展方面,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律师都相差甚远。主要原因一是学历层次普遍较低。法律工作者本科以上学历只占三成左右,其余都是大专或高中学历,律师则都是本科学历以上。二是服务不及时。部分执业者在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往往因为服务意识、交通工具等因素影响,服务不够及时,工作效能偏低。三是业务水平滞后。基层法律服务行业培训交流机会少,农村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对新兴领域不敏感,不少法律工作者只能开展一般性代理业务,对农村深化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的法律服务需求不能快速反应。
(二)法律服务所内部管理不健全、不规范。一些法律服务所制度虽然挂在墙上,却没有得到执行。从受理案件到立案、代理、收费、取证等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制度建设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力,内部监督不到位,财务管理不规范,案件卷宗材料不齐全,办理完毕后没有将办理情况归档备查。如:办案材料都在承办人手里,没有由法律服务机构统一保管;办案上还存在小作坊模式,单兵作战、个人主义比较突出。
(三)行业面临竞争和挑战加剧,业务拓展影响因素渐趋复杂。一是业务层次低端化,服务对象多为基层单位和群众。xx年,全区法律服务工作者共代理诉讼案件1300件,其中90%以上都是一审民事案件;代理非诉讼案件3000件,其中85%以上都是一般合同审查或代书;担任法律顾问260家,无区直单位或大中型企业;业务种类主要涉及征地、土地承包、家庭邻里纠纷和劳动、工伤、交通事故纠纷以及农民工、下岗工事项,其中85%以上仍为传统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和一般伤害赔偿案件,只有不到15%的案件发生在土地流转、合同审查、征地补偿、劳动用工等新兴领域。二是业务收费低廉化,城乡所收入剪刀差不断拉大。xx年,全区76名法律服务工作者共代理业务4300件,单个案件平均收费不足400元。农村所收入境况普遍比城区所偏低。三是业务范围边缘化,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发展空间渐趋缩小。xx年,13个农村所共代理诉讼、非诉讼案件1400件,占全区法律服务所代理案件的30%,且人均收入普遍低于城区执业人员。主要原因一是律师队伍增长迅速,分享法律服务市场“蛋糕”的人员增多,自然影响到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在市场中的份额减少,基层法律服务队伍不注重自身宣传,社会知名度不高,许多群众对法律服务所的职能、业务范围不很了解,个别所工作局面打不开。二是法制政策不稳定,前景不明朗,部分法律服务执业人员看不到希望,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和“小富即安”的思想,业务拓展不积极,加之行业内部不正当竞争,个别法律服务工作者偏离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违规执业,在社会上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使本就不成熟的基层法律服务市场倍受损害。三是脱钩改制后,部分服务所与当地司法所在工作上很少往来,失缺了当地党委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四)法律服务监管乏力、市场混乱。xx年以来,基层法律服务管理主要依据司法部两个《管理办法》(即59和60号令)。xx年,国务院取消服务所机构设立核准行政许可事项,至今未出台新的法规规章。现行规章对违法违纪处罚规定的不具体,操作性不强,司法局在管理上放不开手脚,对行业发展放任自流,监管疲软。一些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不按程序办案,乱收费、乱办案。收费之前包打官司,收费之后什么都不做。在调查取证上,不取证、乱取证、甚至诱导当事人做假证、伪造证据,在服务上不是让当事人满意,而是将“打官司”变为“打关系”。有的私自收案收费,收费打白条,向当事人做虚假承诺,收费不做事、乱做事。办案作风态度生硬、办案粗糙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业务发展,败坏了法律服务形象。
三、规范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对策建议
基层法律服务行业要自觉按照市场规律来运行和发展,自觉融入社会管理创新发展格局,不断深化服务所体制机制改革,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以城市街区和乡镇农村为服务重点,整合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加强行政、行业、自律管理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努力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搞好服务。
(一)实施人才战略,强化教育培训,全面强化队伍建设
一是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建立选人、用人、育人新机制,把好入口关,按照业务精、能力强、素质好、文化层次高的标准来选用人才,把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和优秀品格的人员充实到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中来,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对那些业绩突出的法律服务工作者给予大张旗鼓的宣扬,使他们成为业内的领头雁,激励他们更好地开展业务。同时将那些群众不满意,职业道德、执业纪律差的执业者清除出队伍。二是培训和教育常态化。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加强对基层法律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业务知识教育,及时更新和丰富法律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其服务技能、服务质量,鼓励广大法律工作者积极参加自主学习教育,考取法律职业资格。三是提高管理者素质。实行等级化管理,探索所主任竞岗制度,在法律服务所内部形成良性循环,确保把懂法律、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推到所主任岗位,以选好配强一把手来推进法律服务所内部管理、人员队伍等各方面建设,促进服务理念不断更新,团队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二)依托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重点突出社会效益
一是通过参与政府工作的作为获得新地位。针对当前基层工作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如计划生育、土地纠纷等,积极开展法律服务,把镇街政府列为主要服务对象,协助政府实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成为基层人民政府法律上的得力参谋和助手,提高自身在民众心中的地位。二是通过加大服务民生力度开拓服务新领域。着力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法律服务,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法律问题的研究,将工作触角向与农民密切相关的项目和新型服务领域延伸,及时主动热情做好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服务进村庄、工业园区活动,推出为普通群众做好“法律顾问”活动,全力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积极参与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建设,及时切入农村法律援助工作,创新服务方式,对“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法律援助。三是通过着力服务经济发展提升服务新层次。要把服务“三农”放在突出位置,围绕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区域经济等工作,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围绕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建立与有关部门的经常性沟通机制,及时掌握重大工程项目信息,超前参与乡镇政府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和“对外”经济活动,充分发挥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动作用。灵活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科学进行市场定位,以构建防范体系为主,帮助村庄、企事业单位修改完善各类经济合同,不断提高企事业单位和村庄法律顾问量。
(三)强化监督机制,规范管理办法,推动管理制度创新
一是尽快配套相应的管理办法。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是基层法律服务继续发展的动力保障,要在大政策体系框架下,以利于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利于法律服务所自身发展壮大为前提,尽快制定出台管理规范,解决目前管理制度缺失的问题,改革、完善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考试、考核和执业登记制度。二是切实加强管理完善监督。加强行政、行业、内部和社会四个层面的管理和监督,形成合力,相互促进,构建执业行为职业道德联合评价机制、执业纠纷联合化解机制和违规违纪案件联合防控机制,不断提高监管效率,加强对法律服务所和执业法律工作者的年度检查和考评,对年度检查和考评不合格的法律服务工作者予以辞退,促进基层法律服务行业逐步走向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三是重点推动内部管理创新。引导法律服务所在机构、财务、业务、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逐步提高服务所公共发展基金和福利金提取比例,明晰产权制度,改革分配制度,使报酬直接和效益挂钩、和劳动成果挂钩,建立公正的评价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执业人员的内心稳定感、职业荣誉感和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服务质量,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
一是实施品牌战略。合理确定并培养法律服务所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自已独特的优势,着力服务形象塑造,打响诚信服务品牌。二是推进新型合作模式。坚持“两所分离,合署办公”,整合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资源,从大局工作出发,本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服务社会的目标,努力实现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健康格局。我区13个基层法律服务所均实现了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格局,服务所每年由镇政府给予10000元补贴,在正常开展代理业务的同时,也帮助完成司法所分配的工作任务。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除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以外,可探讨分片集中采用送法下乡、开展专项咨询或建立法律援助联系点等形式,近距离向农民宣传法律服务知识,提高农民对就近获得法律服务的知晓率。
第2篇 商务局规范基层执法工作自查报告
(一)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增强商务执法意识
(二)大力开展普法学习教育,提高执法水平
一是搞好试点带动全局。为了配合市依法治市办和自己摸索出普法经验,我们先后三次前去市直5家限上企业和2家外贸企业开展调研,协商讨论推进普法工作的有效措施。三是结合政务公开,规范和完善学法执法制度。主要是公开本局行政处罚和依法治理市场秩序方面的责任制、监督方式、过错追究制度,公示成品油经营、进出口经营资格、商业网点布局及其他涉及审核报批等管理权限、运作程序,接受全社会监督。四是结合工作实际专门学习相关法律,如在接触到做原红旗饭店旧城改造征收与补偿工作时,我们就组织干职工系统学习了国务院新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偿条例》,以此增强广大干职工的法律意识,做到知法懂法,依法办事,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政策水平,提高执法水平。五是邀请市依法治市办公室领导来我局安装无纸化普法考试软件,指定本局电脑技术过硬的年轻同志专人管理,并及时统计上报本局机关人员考试成绩,综合科督办;本局在平安创建活动中,写出了参赛征文,派出了一名执法大队的年轻同志参加了演讲比赛,机关人员参加平安创建考试参考率达100%,平均考试分数80分,最高分数为满分。
(三)大力加强执法宣传
结合'12.4’’法制宣传日,联合物价、监察、财政、审计、法院等部门,散发商贸法律法规复印材料或问答式宣传传单,还会同司法部门,聘请专业律师咨询答复讲解。有针对性学习《行政许可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学习《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条例》、《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行政处罚法》、《外资企业审批法》以及上级新出台的一些关于商务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学习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执法水平
(四)全面加强执法制度建设
一是严格执法制度。每个执法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全面完成执法事项,转变工作作风,杜绝行政不作为。二是健全执法制度。建立健全了本局40多项执法制度,包括执法过错追究制、公示制、限时办结制、处罚听证制等,做到按制度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三是健全督促检查制度。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对执法过程进行跟踪督查,及时发现、协调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认真总结好做法,推广好经验。四是健全行为约束制度。做好局内民主监督,重点围绕执法廉政等进行群众评议,接受社会监督。五是不断完善考评制度。完善定期评比、总结表彰、教育惩诫、督促整改等评价制度,让优秀和先进执法人员受到表彰奖励,让职责不履行、任务不落实、群众满意度低的执法人员及时得到教育惩诫,限期整改到位。
(五)完善执法体制机制
(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八)扎实开展执法活动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增强商务执法意识。及时制定了学法规划,规划详细规定了本局机关及商务系统重点商贸企业学法、用法、执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成立并及时调整了'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利用每周集中学习时间传达各级关于法律法规的会议精神,讲解各种法律法规。局领导班子成员全年先后四次参加中心组学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覃传发同志以调整局行政执法大队队伍为契机,要求全局干部职工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执法水平,倡导文明执法。
第3篇 乡镇政府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调研报告
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层组织建设现状
我乡现有xx个基层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xx个,机关支部xx个,现有党员xxx名。近几年来,乡党委在旗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乡党务工作者和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明显改进和加强,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村级班子建设成效显著。xxxx年,按“选举程序合法、班子结构合理、当选成员合格”目标,采取以点带面、公推直选的方式,全面完成了行政村的村两委换届,总的看,平均年龄与上届相比有所降低,高中学历以上干部也有所增加,就我乡而言,村两委班子xx岁以下的占xx%,高中以上学历占xx%。与此同时,加大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力度,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素质。
(二)党员管理不断规范。全面实行发展党员预审制、公示制和票决制,发展党员工作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积极发展党员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党员的管理,通过对党员的设岗定则和党员自己承诺进一步明确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
(三)活动阵地得到巩固。近几年来,对村级阵地建设旗委组织部高度重视,尤其是去年以来几乎对没有活动阵地的行政村全部覆盖,仅我乡就新建活动阵地xx处,最大的建筑面积达到xxx平米,解决了以往党员活动没有场所的问题。同时强化了远程教育站点的建设,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培训奠定了基础。
(四)干部作风明显优化。通过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促动了干部作风转变,由原来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面向群众发放 “便民服务卡”,在便民卡上注明工作队姓名,职务及联系电话和监督电话。群众若遇到急事、难事、法律法规咨询,可直接拨打便民卡上的电话,工作人员将竭诚为群众服务。这样既监督了干部的服务行为,也畅通了信访渠道。
(五)村级事务管理不断规范。通过我旗近几年实施的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使各村的村级事务逐步走上规范化,村民和村委会之间自觉的按照契约办事,化解了以往因村级事务处理不公,而引发的各种矛盾。
(六)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活动中,突出实践特色和典型培树,完善承诺践诺机制,全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共承诺事项xxxx件,已兑现承诺xxx件,xx村党支部《契约管理惠民生 引领村民奔富路》这一典型案例被xx日报、xx电视台、xx电台三家媒体采用。
二、基层组织存在问题及成因
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说主要是“两委”班子不协调,支部作用得不到发挥、党员队伍建设落后等三大问题。
(一)“两委”班子不协调、不配合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体制方面,从中央人民政府到乡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产生是同一模式,而村委会主任是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只要选民不罢免,村级党组织及上级党组织没有任免权,导致村委会主任在实际工作中我行我素,特别是新上任的,不懂工作规则,也不讲工作规则。
2、在素质方面,不少村级支委素质较差,不能掌握局势。主要表现:一是开不了会,外出打工党员较多,党员年龄大、身体多病参加不了会议,少数素质较低党员不参加会议,导致开会时党员数量不符合要求。二是定不了砣,议事能力差,能说点道路的走不了路,能走路的说不出什么(主要是由于支部书记为了稳固地位,发展一部分素质较低或亲属类的党员)。
3、在政策方面,村级党组织对村委会没有约束力,如倡导什么样的人进入村委会,只能处于引导层次,再如村委会签订了不合理的合同,党支部无权处理,长此下去,矛盾频发,导致派性之争,引发不稳定因素。
4、在资金方面,多数村集体经济薄弱,全乡xx个行政村,有xx个村是“空壳村”,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举步艰难,“两委”班子无钱办事,就会变得无所事事,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各种矛盾 。
(二)村级党组织的作用不能发挥的主要原因。
1、从学习上看:我们现在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知识爆炸的时代,一方面要求人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学到的知识很快过时。而部分基层组织特别是支部书记不善于学习,对新的知识、理论知之甚少,群众获取的信息量大和基层组织孤陋寡闻形成对比。
2、从思想上看,大部分基层党组织书记无创新意识,思想因循守旧,缺乏机遇意识,领导发展和创新能力不强,增加农民收入思路不清,点子不多,安于现状,没有摆脱过去的惯性思维和工作方式。
3、从作风上看,工作拖沓懒散,处理问题简单粗暴,还是老一套,工作方法陈旧,总感到老办法不能用,狠办法不敢用,新办法又不会用。
4、从现状看,部分村级干部年龄偏大,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缺乏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有些村出现班子“不调整不行,调整又无合适人选”的现象。
(三)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党员队伍老化,加上近年来,农村大多数青年外出务工,发展年轻党员难,发展党员数量少,年轻人少;二是部分党员素质差,这些年支部书记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发展的党
员大部分是自己亲属或素质一般的群众。三是外出流动党员多,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不健全,党员管理难度大;四是党员缺乏责任意识、先锋意识、服务意识。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今后我乡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全乡中心工作和乡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坚持务实高效,与时俱进、服务全局、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工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概括起来就是围绕一条主线(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抓住两个重点(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把握三个定位(强基础、促规范、求创新),推进四项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具体讲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一)以拓展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为抓手,做好强管理这篇文章。
农村基层组织虽然是最基层的单位,但所涉及到的事务繁杂,要想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就必须加强管理 。
1、加强村级事务的管理。以契约化管理为手段,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四议三提两签一报告”程序,完善村级事务提议、监督管理和违约排查化解三项制度。将契约化管理向村级产业项目建设、集体资产处置、社会事务管理、公益事业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拓展延伸,使村级的各项事务逐步纳入到契约管理之中,村里对外形成的的合同实行司法介入鉴证制度,没有司法所人员签字,收支不得入账,同时村里召开相关会议要提前邀请驻村工作队员列席会议,并在会议记录上签字。
2、加强村级两委班子的管理。在制度上,一是制定请假互批制,支部书记(村主任)外出三天以上要拿着村主任(支部书记)同意外出的签字到乡里请假;二是会议邀请制,党支部召开会议时,要请不是党员的村主任列席,村委会召开会议时必须邀请支部书记参加;在项目申报上,没有支部意见,乡里不予立项和上报;教育管理上,加强对新支部书记、主任的教育引导,要求其严格依法办事,按程序操作,按制度要求约束自己,使其识大体、顾大局、想长远 。
3、加强对党员的管理。一要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只有党员素质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最大瓶颈。在具体工作中要采取讨论交流、巡回辅导、结对帮扶、参观启发等多种学习形式,全力加强党员教育培训;二要严把党员入口关,疏通出口。要严格按照“两推两制一审核”的发展程序发展党员,注重将那些文化素质高,参政议事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年轻有为的优秀分子发展成党员;三要建立从严治党机制,对不按时交纳党费、多次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履行党员义务的党员建立劝诫、警示、劝退和除名机制,按照党章要求和各村实际,每年确定一定比例的不合格党员,加大处置力度,保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以创建服务型政府和落实干部服务责任制为抓手,做好强服务这篇文章
要做好“双服务”工作,就必须紧紧围绕全乡工作重点,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社会和谐等四个方面入手,切实为基层党组织和全乡人民开展好基本服务。在具体工作中实现三个突破:
1、在构建干部服务责任制上实现新突破。围绕群众的实际困难,通过征集服务需求、确定服务项目、公开服务承诺、开展服务实践、加强过程管理和做好服务评价六个环节的实施,切实建立起承诺、述职、评议、奖惩“四位一体”的干部服务群众责任体系,确保干部服务项目落实到事、服务责任落实到人、激励奖惩落实到位。
2、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上实现新突破。继续加强乡设便民服务大厅、村设便民服务代办点和户设党员服务中心户的建设,进一步规范健全以便民服务大厅为主体、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为延伸、党员服务中心户为触角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体系,形成上下衔接、立体覆盖、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便捷的民生服务网络。
3、在建立干部服务考评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建立健全责任跟踪机制、群众监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将过程管理和结果评估、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有机的结合起来,层层落实责任制,严格实行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推进各项工作规范化管理、程序化运转。
(三)以加强基层组织“带头人”建设为抓手,做好强队伍这篇文章。
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在于党支部,因此要加强基层组织“带头人”建设,以此来带动队伍建设。
1、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把那些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有知识、有见识、思路宽、点子多,懂经营、会管理,办事公道、善做群众工作,真心实意为党员群众服务先进分子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提高选用村党组织书记的公信度。同时积极探索选派机关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强化监督管理机制,着力整顿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村党组织领导班子,通过挂钩、帮扶,促进贫困落后的村发展。
2、加大村级党组书记的教育培训力度,提升村干部的素质能力,贯彻政策能力、民主决策能力、依法办事能力、维护稳定能力。通过外出参观考察,聘请专家讲课、自学等培训方式,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解决好党组织书记认识、认知、认同问题,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好解放思想、观念更新方面的学习教育。要从一切保守、陈旧、落后封闭的解放出来,树立眼前吃亏、长远发展的大局意识;树立借助外力,谋求突破的发展意识;树立锯响就有沫,铁杵磨成针的进取意识,树立敢闯、敢试、敢担风险的创新意识;开展好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培训。市场规律、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是一样的,有高山也有低谷,峰谷交错,有山重水尽,之后便是柳暗花明。作为带头人一定要懂得经济规律并加以利用,坚决防止“高买低卖”、“越贱越卖”、“越贵越不卖”的问题;开展好实用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教育,达到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目的。
3、管好用好大学生村官。近几年来大学生村官为村级两委班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整体作用发挥不大,要使其真正的发挥作用要解决四个难题。
一要解决好大学生村官心理适应难的问题。大学生村官从学校到农村,对农村情况普遍不熟悉,加上农村生活环境相对较差,生活条件相对艰苦,部分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窍不通,再加上大学生村官也存在着“过渡或把到村任职当跳板”的思想,面对生活和工作的不适应,有的甚至会产生恐慌,不能、不愿主动融入农村环境。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村官在思想上扎根,是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中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要建立岗前培训制度,让大学生村官尽早做好思想上和工作上的准备。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引导大学生村官端正心态、做好工作;要建立人文关怀机制,在大学生村官工作遇到挫折、思想遇到疙瘩、生活遇到困难、家庭遇到变化时进行主动谈心、谈话,有效疏导大学生村官因工作生活带来的各种不良心理。
二要解决好大学生村官工作融入难的问题。当前,大学生村官的职务一般是村支部副书记或者村委会主任助理,虽在农村,但又不是村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发展建设中很难融入,在开展工作时也可能受到其它村干部的干扰和村民的抵触。对于到任的大学生村官,要尽快对其明确职责,而不能一直让其从事琐碎的杂务工作而置之不理,必须给大学生村官明确的身份定位,在明确职务的同时,必须进一步细化明确工作职责和内容,让大学生村官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让其它村干部明白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内容,让村民明了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另外,要健全扶持村官创业的长效机制,探索试行大学生村官带项目下乡的办法,扶持他们创办农业科技示范项目,让大学生村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带头创业、主动创业,以实际行动影响农民,促进农民致富观念的转变。
三要解决好大学生村官能力提升难的问题。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与工作实践结合点不多,一些大学生村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与班子其它成员合作的能力、与群众沟通的能力、创业示范的能力比较欠缺,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难以对接,呈现出“有理论用不上、有知识道不出”的尴尬。要有计划地组织定期培训,针对问题进行专题培训,弥补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提高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的能力。要建立引导帮带机制,通过优秀基层干部的及时传授工作方法、经验,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工作难题。要建立经验交流体制, 让大学生村官在相互借鉴、相互帮助中成长。
四要解决好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难的问题。大学生村官在初到农村任职时,一般热情高涨,但一遇困难和挫折,往往容易心灰意冷、心生退意,要让大学生村官安心在基层工作,留得住,干得好,必须完善几套机制:要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出勤和请销假、工作日志、工作例会、工作月报、信息报送等日常工作制度,在严格管理中保证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要建立完善保障激励机制,提高工资待遇,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尝试绩效与工资的挂钩制度,有效激励大学生村官投入农村的稳定发展中;要建立督查制度,对大学生村官履岗尽责情况进行定期督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入村查访与电话查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常性督查,定期通报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以成绩激励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要建立完善进退流转机制,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奖励,特别优秀的予以提拔重用,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村民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实行动态管理,保持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活力。
(四)以加快后进村转化为抓手,做好强基础这篇文章。
由于个别班子软弱涣散、民主管理混乱、经济发展滞后、社会矛盾突出等原因,而影响了基层组织的基础不牢,导致各项工作开展举步维艰,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强基础,从相对后劲的村级组织入手,逐步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1、成立组织,专项推进。成立后进村帮扶团队,由包片领导带队,按照“一个村庄、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措施组团帮扶抓好转化工作,建立后进转化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专门听取后进村工作汇报,交流经验,分析问题,布置工作。同时,召开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座谈会,征求后进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了解村班子成员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等方面情况,摸准情况,找准症结,及时指导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
2、捆绑项目,整体推进。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相对后进村整顿转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项目集中到一个村,逐步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例如,我们今年在xx村用退耕后续资金建设棚圈xxx栋,用扶贫资金购置基础母羊和种公羊xxxx只,用农业新能源项目搞xxx户沼气建设,用一事一议项目建设防护堤,实施项目整体推进,有效的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3、订立规矩,契约化推进。对帮扶单位、帮扶领导、帮扶村层层签订契约,根据整顿转化工作目标要求,制定验收标准和考核办法,年终集中进行拉链验收。对相对后进村整顿转化组织领导不到位,整顿措施不得力、整顿效果不理想的进行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4篇 乡镇基层信访工作规范化建设情况自查报告
谢家集区信访局:
为将基层信访工作规范化建设落到实处,更好地促进信访稳定工作的开展,乡党委政府在按照具体要求,抓好落实的基础上一直在不断地抓巩固、抓完善、抓提高,但不足之处依然存在。具体情况如下:
一、 规范化建设情况的成果
1、 两室建设标准符合要求。在乡主要负责人的高度重视,亲自布置安排,多方努力争取下,克服了乡政府办公地点紧张,经费不足等诸多困难,安排了二间信访接待室和听证调解室。两室内的办公设备及工作制度等均分别按照“八有”和“五有”的建设标准全部到位,符合建设要求。
2、 不断总结完善,巩固提高。为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信访稳定工作,乡党委政府在认真按照规范化建设标准进行落实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了总结巩固,完善提高。紧紧围绕如何抓信访,保稳定,促发展狠抓了条例的贯彻实施和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落实。特别是在如何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具体规定和长期坚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以及如何按照政策、法规的规定及具体秩序要求处理信访事件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完善,巩固提高。收效显著。使我乡严峻的信访形势有了实质性的好转。
3、 与上年同期相比,上访率大幅下降。我乡2023年上半年(止6月30日),共发生信访事件21起,95人次,其中集体访9起,81人次。止2023年6月30日,发生信访事件12起,43人次,其中集体访2起,22人次。上访率较上年同期下降43%,其中集体访下降率为78%,信访稳定状况较上年大有好转,实现了“三无”的管理目标。
二、 不足之处
我乡基层信访工作规范化建设的不足之处,主要是部份村干部对信访稳定的重要性及责任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具体工作行为还需进一步改进和规范。部份群众利用信访谋取不该得到的利益和达到某种个人目的现象仍有发生。其它方面按规范建设标准的要求也还存在有需改进、完善、提高的地方。今后将针对不足,进一步完善提高,力争永葆“三无”。
孙庙乡信访办
2023年7月12日
第5篇 基层应急规范化建设自查报告
基层应急规范化建设自查报告
我乡的应急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抓基层、打基础,抓落实、求发展”的思路,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机构网络和预案体系,做好统筹规划,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开展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领导,分级负责,建立高效快捷运转机制。乡党委、乡政府成立了xx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担任第一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负责研究制定全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决定和部署全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协调辖区内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应急保障、应急救援等工作,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应对工作。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乡党政办,负责乡应急工作的日常事务。同时,我乡还成立了地质灾害、重大动物疫情、地震、森林火灾、粮食、卫生、信访、道路交通、食品安全等专项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处置各类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各村明确专人为应急管理协管信息员。
2.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乡应急办深入组织开展应急体系建设调研,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xx乡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了各部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职责和应急程序,完善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工作机制。根据《xx乡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专项应急领导小组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制定和完善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xx乡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防洪抗旱工作预案及重点工程防洪抢险预案》、《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一系列既符合客观实际,又具操作性的专项应急预案,各村也制定了村级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加强值守,整合资源,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各部门做好突发公共事件隐患的排查,建立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强化应急值守机制,认真落实应急值班制度,初步形成了以乡党政办值班电话为主线,各村和乡直各有关单位值班单位为依托的应急信息网络系统。加强应急资源保障建设,根据“整合资源、统一调度”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储备防汛抗旱、防火等应急专用物资。
4.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好隐患排查。社会矛盾纠纷是引发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主要内因,为了切实防控公共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我乡针对重点工程土地征用拆迁、地质灾害治理等突出问题,指派乡村干部深入群众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建立了风险隐患台帐,制作了风险隐患分布图和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流程图,建立健全了各类矛盾隐患排查监控机制,及时落实解决整改及处置责任,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把问题好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5.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通过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栏。宣传条幅。广播等载体,向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人民群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努力做到应急常识进村组、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形成全社会共同正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良好局面。注重加强对中小学生应急知识教育,通过组织观看应急防灾影像资料、专家授课、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应急知识和自我救助的理解与运用,通过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活动,进一步扩大宣传面。
6.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队伍建设。一是抓好骨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防化员等在应急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加强公安机关应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应急队伍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抓好专业队伍建设,立足于现有的应急救援队伍,整合各类专业救援力量,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三是抓好共青团等志愿者队伍建设,广泛动员社会青年力量,加强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指导各地、各部门和有关单位根据区域特点、部门职责、行业特点,开展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招募、培训等鼓掌哦。
7.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根据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我乡有计划地聘请了专业人员,先后组织开展森林火灾、重大动物疫情、道路安全,学校师生防震演练等各类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提高了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处置能力。按照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实战要求,我乡高度重视应急演练工作,在演练中落实预案,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预案。全乡有计划、有组织、分层次地组织开展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防火防灾应急疏散演练、抗洪救援演练、突发交通事故应急演练等各类演练活动。通过演练,检验了预案,有效地提高了各部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实战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及村级应急预案有待进一步完善。
2.应急经费和后勤保障不足。
3.应急队伍建设好农村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整改措施
1.进一步完善全乡应急预案体系。
进一步抓好全乡各类应急预案的修订、发布和实施工作。按照“内容合法、程序规范、政务公开”的原则,认真做好应急预案的发布和宣传,组织力量抓好预案的组织实施,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
2.进一步加强应急机构和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全乡应急管理的各类工作机构,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重点抓好骨干队伍、专业队伍(防化营)建设,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健全救灾物资的储备制度。对一些重点部位、重点工作项目,建立完善预防和应急管理措施,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3.进一步推进预测预警系统、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
建立完善我乡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体系,对于一些可以预测的突发公共事件,逐步建立完善预测预警的工作体系。加快应急信息平台建设,以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建设为基础,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加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同步建设,实现业务系统与技术体系的高度融合,提高信息平台的整体效益。
4.进一步扩大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教育。
做好我乡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限度地预防突发公共事件并减少损失,保障公众合法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
第6篇 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层组织建设现状
我乡现有30个基层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25个,机关支部5个,现有党员923名。近几年来,乡党委在旗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乡党务工作者和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明显改进和加强,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村级班子建设成效显著。xx年,按“选举程序合法、班子结构合理、当选成员合格”目标,采取以点带面、公推直选的方式,全面完成了行政村的村两委换届,总的看,平均年龄与上届相比有所降低,高中学历以上干部也有所增加,就我乡而言,村两委班子40岁以下的占80%,高中以上学历占60%。与此同时,加大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力度,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素质。
(二)党员管理不断规范。全面实行发展党员预审制、公示制和票决制,发展党员工作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积极发展党员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党员的管理,通过对党员的设岗定则和党员自己承诺进一步明确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
(三)活动阵地得到巩固。近几年来,对村级阵地建设旗委组织部高度重视,尤其是去年以来几乎对没有活动阵地的行政村全部覆盖,仅我乡就新建活动阵地14处,最大的建筑面积达到200平米,解决了以往党员活动没有场所的问题。同时强化了远程教育站点的建设,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培训奠定了基础。
(四)干部作风明显优化。通过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促动了干部作风转变,由原来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面向群众发放 “便民服务卡”,在便民卡上注明工作队姓名,职务及联系电话和监督电话。群众若遇到急事、难事、法律法规咨询,可直接拨打便民卡上的电话,工作人员将竭诚为群众服务。这样既监督了干部的服务行为,也畅通了信访渠道。
(五)村级事务管理不断规范。通过我旗近几年实施的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使各村的村级事务逐步走上规范化,村民和村委会之间自觉的按照契约办事,化解了以往因村级事务处理不公,而引发的各种矛盾。
(六)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活动中,突出实践特色和典型培树,完善承诺践诺机制,全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共承诺事项1124件,已兑现承诺924件,xx村党支部《契约管理惠民生 引领村民奔富路》这一典型案例被xx日报、xx电视台、xx电台三家媒体采用。
二、基层组织存在问题及成因
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说主要是“两委”班子不协调,支部作用得不到发挥、党员队伍建设落后等三大问题。
(一)“两委”班子不协调、不配合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体制方面,从中央人民政府到乡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产生是同一模式,而村委会主任是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只要选民不罢免,村级党组织及上级党组织没有任免权,导致村委会主任在实际工作中我行我素,特别是新上任的,不懂工作规则,也不讲工作规则。
2、在素质方面,不少村级支委素质较差,不能掌握局势。主要表现:一是开不了会,外出打工党员较多,党员年龄大、身体多病参加不了会议,少数素质较低党员不参加会议,导致开会时党员数量不符合要求。二是定不了砣,议事能力差,能说点道路的走不了路,能走路的说不出什么(主要是由于支部书记为了稳固地位,发展一部分素质较低或亲属类的党员)。
3、在政策方面,村级党组织对村委会没有约束力,如倡导什么样的人进入村委会,只能处于引导层次,再如村委会签订了不合理的合同,党支部无权处理,长此下去,矛盾频发,导致派性之争,引发不稳定因素。
4、在资金方面,多数村集体经济薄弱,全乡25个行政村,有23个村是“空壳村”,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举步艰难,“两委”班子无钱办事,就会变得无所事事,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各种矛盾 。
(二)村级党组织的作用不能发挥的主要原因。
1、从学习上看:我们现在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知识爆炸的时代,一方面要求人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学到的知识很快过时。而部分基层组织特别是支部书记不善于学习,对新的知识、理论知之甚少,群众获取的信息量大和基层组织孤陋寡闻形成对比。
2、从思想上看,大部分基层党组织书记无创新意识,思想因循守旧,缺乏机遇意识,领导发展和创新能力不强,增加农民收入思路不清,点子不多,安于现状,没有摆脱过去的惯性思维和工作方式。
3、从作风上看,工作拖沓懒散,处理问题简单粗暴,还是老一套,工作方法陈旧,总感到老办法不能用,狠办法不敢用,新办法又不会用。
4、从现状看,部分村级干部年龄偏大,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缺乏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有些村出现班子“不调整不行,调整又无合适人选”的现象。
(三)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党员队伍老化,加上近年来,农村大多数青年外出务工,发展年轻党员难,发展党员数量少,年轻人少;二是部分党员素质差,这些年支部书记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发展的党员大部分是自己亲属或素质一般的群众。三是外出流动党员多,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不健全,党员管理难度大;四是党员缺乏责任意识、先锋意识、服务意识。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今后我乡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全乡中心工作和乡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坚持务实高效,与时俱进、服务全局、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工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概括起来就是围绕一条主线(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抓住两个重点(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把握三个定位(强基础、促规范、求创新),推进四项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具体讲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一)以拓展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为抓手,做好强管理这篇文章。
农村基层组织虽然是最基层的单位,但所涉及到的事务繁杂,要想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就必须加强管理 。
1、加强村级事务的管理。以契约化管理为手段,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四议三提两签一报告”程序,完善村级事务提议、监督管理和违约排查化解三项制度。将契约化管理向村级产业项目建设、集体资产处置、社会事务管理、公益事业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拓展延伸,使村级的各项事务逐步纳入到契约管理之中,村里对外形成的的合同实行司法介入鉴证制度,没有司法所人员签字,收支不得入账,同时村里召开相关会议要提前邀请驻村工作队员列席会议,并在会议记录上签字。
2、加强村级两委班子的管理。在制度上,一是制定请假互批制,支部书记(村主任)外出三天以上要拿着村主任(支部书记)同意外出的签字到乡里请假;二是会议邀请制,党支部召开会议时,要请不是党员的村主任列席,村委会召开会议时必须邀请支部书记参加;在项目申报上,没有支部意见,乡里不予立项和上报;教育管理上,加强对新支部书记、主任的教育引导,要求其严格依法办事,按程序操作,按制度要求约束自己,使其识大体、顾大局、想长远 。
3、加强对党员的管理。一要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只有党员素质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最大瓶颈。在具体工作中要采取讨论交流、巡回辅导、结对帮扶、参观启发等多种学习形式,全力加强党员教育培训;二要严把党员入口关,疏通出口。要严格按照“两推两制一审核”的发展程序发展党员,注重将那些文化素质高,参政议事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年轻有为的优秀分子发展成党员;三要建立从严治党机制,对不按时交纳党费、多次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履行党员义务的党员建立劝诫、警示、劝退和除名机制,按照党章要求和各村实际,每年确定一定比例的不合格党员,加大处置力度,保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以创建服务型政府和落实干部服务责任制为抓手,做好强服务这篇文章
要做好“双服务”工作,就必须紧紧围绕全乡工作重点,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社会和谐等四个方面入手,切实为基层党组织和全乡人民开展好基本服务。在具体工作中实现三个突破:
1、在构建干部服务责任制上实现新突破。围绕群众的实际困难,通过征集服务需求、确定服务项目、公开服务承诺、开展服务实践、加强过程管理和做好服务评价六个环节的实施,切实建立起承诺、述职、评议、奖惩“四位一体”的干部服务群众责任体系,确保干部服务项目落实到事、服务责任落实到人、激励奖惩落实到位。
2、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上实现新突破。继续加强乡设便民服务大厅、村设便民服务代办点和户设党员服务中心户的建设,进一步规范健全以便民服务大厅为主体、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为延伸、党员服务中心户为触角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体系,形成上下衔接、立体覆盖、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便捷的民生服务网络。
3、在建立干部服务考评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建立健全责任跟踪机制、群众监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将过程管理和结果评估、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有机的结合起来,层层落实责任制,严格实行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推进各项工作规范化管理、程序化运转。
(三)以加强基层组织“带头人”建设为抓手,做好强队伍这篇文章。
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在于党支部,因此要加强基层组织“带头人”建设,以此来带动队伍建设。
1、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把那些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有知识、有见识、思路宽、点子多,懂经营、会管理,办事公道、善做群众工作,真心实意为党员群众服务先进分子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提高选用村党组织书记的公信度。同时积极探索选派机关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强化监督管理机制,着力整顿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村党组织领导班子,通过挂钩、帮扶,促进贫困落后的村发展。
2、加大村级党组书记的教育培训力度,提升村干部的素质能力,贯彻政策能力、民主决策能力、依法办事能力、维护稳定能力。通过外出参观考察,聘请专家讲课、自学等培训方式,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解决好党组织书记认识、认知、认同问题,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好解放思想、观念更新方面的学习教育。要从一切保守、陈旧、落后封闭的解放出来,树立眼前吃亏、长远发展的大局意识;树立借助外力,谋求突破的发展意识;树立锯响就有沫,铁杵磨成针的进取意识,树立敢闯、敢试、敢担风险的创新意识;开展好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培训。市场规律、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是一样的,有高山也有低谷,峰谷交错,有山重水尽,之后便是柳暗花明。作为带头人一定要懂得经济规律并加以利用,坚决防止“高买低卖”、“越贱越卖”、“越贵越不卖”的问题;开展好实用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教育,达到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目的。
3、管好用好大学生村官。近几年来大学生村官为村级两委班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整体作用发挥不大,要使其真正的发挥作用要解决四个难题。
一要解决好大学生村官心理适应难的问题。大学生村官从学校到农村,对农村情况普遍不熟悉,加上农村生活环境相对较差,生活条件相对艰苦,部分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窍不通,再加上大学生村官也存在着“过渡或把到村任职当跳板”的思想,面对生活和工作的不适应,有的甚至会产生恐慌,不能、不愿主动融入农村环境。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村官在思想上扎根,是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中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要建立岗前培训制度,让大学生村官尽早做好思想上和工作上的准备。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引导大学生村官端正心态、做好工作;要建立人文关怀机制,在大学生村官工作遇到挫折、思想遇到疙瘩、生活遇到困难、家庭遇到变化时进行主动谈心、谈话,有效疏导大学生村官因工作生活带来的各种不良心理。
二要解决好大学生村官工作融入难的问题。当前,大学生村官的职务一般是村支部副书记或者村委会主任助理,虽在农村,但又不是村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发展建设中很难融入,在开展工作时也可能受到其它村干部的干扰和村民的抵触。对于到任的大学生村官,要尽快对其明确职责,而不能一直让其从事琐碎的杂务工作而置之不理,必须给大学生村官明确的身份定位,在明确职务的同时,必须进一步细化明确工作职责和内容,让大学生村官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让其它村干部明白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内容,让村民明了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另外,要健全扶持村官创业的长效机制,探索试行大学生村官带项目下乡的办法,扶持他们创办农业科技示范项目,让大学生村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带头创业、主动创业,以实际行动影响农民,促进农民致富观念的转变。
三要解决好大学生村官能力提升难的问题。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与工作实践结合点不多,一些大学生村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与班子其它成员合作的能力、与群众沟通的能力、创业示范的能力比较欠缺,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难以对接,呈现出“有理论用不上、有知识道不出”的尴尬。要有计划地组织定期培训,针对问题进行专题培训,弥补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提高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的能力。要建立引导帮带机制,通过优秀基层干部的及时传授工作方法、经验,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工作难题。要建立经验交流体制, 让大学生村官在相互借鉴、相互帮助中成长。
四要解决好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难的问题。大学生村官在初到农村任职时,一般热情高涨,但一遇困难和挫折,往往容易心灰意冷、心生退意,要让大学生村官安心在基层工作,留得住,干得好,必须完善几套机制:要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出勤和请销假、工作日志、工作例会、工作月报、信息报送等日常工作制度,在严格管理中保证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要建立完善保障激励机制,提高工资待遇,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尝试绩效与工资的挂钩制度,有效激励大学生村官投入农村的稳定发展中;要建立督查制度,对大学生村官履岗尽责情况进行定期督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入村查访与电话查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常性督查,定期通报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以成绩激励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要建立完善进退流转机制,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奖励,特别优秀的予以提拔重用,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村民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实行动态管理,保持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活力。
(四)以加快后进村转化为抓手,做好强基础这篇文章。
由于个别班子软弱涣散、民主管理混乱、经济发展滞后、社会矛盾突出等原因,而影响了基层组织的基础不牢,导致各项工作开展举步维艰,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强基础,从相对后劲的村级组织入手,逐步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1、成立组织,专项推进。成立后进村帮扶团队,由包片领导带队,按照“一个村庄、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措施组团帮扶抓好转化工作,建立后进转化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专门听取后进村工作汇报,交流经验,分析问题,布置工作。同时,召开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座谈会,征求后进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了解村班子成员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等方面情况,摸准情况,找准症结,及时指导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
2、捆绑项目,整体推进。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相对后进村整顿转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项目集中到一个村,逐步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例如,我们今年在xx村用退耕后续资金建设棚圈110栋,用扶贫资金购置基础母羊和种公羊2500只,用农业新能源项目搞300户沼气建设,用一事一议项目建设防护堤,实施项目整体推进,有效的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3、订立规矩,契约化推进。对帮扶单位、帮扶领导、帮扶村层层签订契约,根据整顿转化工作目标要求,制定验收标准和考核办法,年终集中进行拉链验收。对相对后进村整顿转化组织领导不到位,整顿措施不得力、整顿效果不理想的进行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7篇 2023移民局基层执法规范自查报告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局以加快建设法治移民为目标,以规范行政执法为重点,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评议考核、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逐步健全,移民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为全区移民工作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主要做法是:
(一)认真开展思想教育
以“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反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十个全覆盖”工作、“党务政务公开”等活动为抓手,以教育和预防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和反腐__工作制度,强化约束机制,组织机关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各级各部门会议精神,结合移民工作实际讲体会、谈思路、表态度。局党组认真召开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针对执法过程中领导成员的问题,真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分管领导对科室人员均一一作出客观、公正而全面的评议,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
(二)大力加强执法宣传。一是结合“12.4”法制宣传日,散发移民后扶政策复印材料或问答式宣传传单3000余份,组成3个工作专班到坝区乡镇讲解。二是统一征订《全国财政“xx”普法统一读本》供职工自学。二是举办了《宪法》、《预防职务犯罪》、《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制培训班。四是严格审查执法资格,全局30名移民执法人员均持有省政府统一颁发的《省行政执法证》。
(三)全面加强执法制度建设。一是严格执法制度。每个执法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全面完成执法事项,转变工作作风,杜绝行政不作为。二是健全执法制度。建立健全了本局40多项执法制度,包括执法过错追究制、公示制、限时办结制、处罚听证制等,做到按制度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三是健全督促检查制度。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对执法过程进行跟踪督查,及时发现、协调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认真总结好做法,推广好经验。四是健全行为约束制度。做好局内民主监督,重点围绕执法廉政等进行群众评议,接受社会监督。五是不断完善考评制度。完善定期评比、总结表彰、教育惩诫、督促整改等评价制度,让优秀和先进执法人员受到表彰奖励,让职责不履行、任务不落实、群众满意度低的执法人员及时得到教育惩诫,限期整改到位。
(四)扎实开展执法活动。一是实行政务公开,对涉及移民政策等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公开。二是按相关法定程序认真组织实施移民工程项目。三是深入基层,开展下访及大接访活动,及时解决和答复移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移民稳定。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规范开展移民执法工作,全体移民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得到加强,移民执法水平明显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个别同志学习不深入,缺乏用法律手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二是工学矛盾还比较突出,少数同志执法培训的时间不能充分保障。
三、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强化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牢固树立依法行政观念。按照区委区政府依法治区总体部署,经常开展执法培训,切实加强财政干部依法行政意识,不断提高其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移民执法再上新台阶。结合实际,进一步理顺行政执法体制、规范执法程序、创新工作措施,促进全区移民执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