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2023年抗战胜利70周年假期实践报告
学院的”志愿传承队“于8月3号顺利的完成了此次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寻访活动,但伟大的革命精神永远不会消逝。让我们深入活动的繁枝细节,继续跟随官微君一起感受革命精神吧。
随着海口市内红色革命纪念地寻访活动的结束,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致远传承队”又于7月23日,寻前往海南文昌“张云逸纪念馆”和“陈策将军祖居”进行调研。
走进“张云逸纪念馆”,花团锦簇,绿树掩映,环境优美。纪念馆正门,镌刻着由聂荣臻元帅题写的“张云逸纪念馆”六个金色大字。在里面,矗立着着张云逸将军5米高的铜像,栩栩如生的塑造了张云逸将军的戎马英姿。在后面,穿过扭曲婉转的人工桥,便来到了张云逸将军的生平陈列馆。陈列馆共两楼,里面记叙了张云逸将军从出生到病逝的全部经历,这是烈士的一生,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峥嵘岁月,他带领国民冲锋陷阵,为祖国的成立作出了莫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成为了领导中国人民建造自己家园的核心。张云逸将军一生戎马,赫赫功勋,让后人铭记,值得我们新一代学习,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楷模。
走出“张云逸纪念园”,寻访团一行继续乘坐大巴赶往了位于文昌市会文镇的“陈策将军祖居”。陈策将军同样戎马一生,是一位非常值得我们尊敬的革命先驱,张云逸将军被人们称为独腿将军。革命年代,一位独腿将军,领导了一批又一批的革命烈士,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是多么的光荣啊!
参观学习完张云逸和陈策将军的纪念园,它完整的再现了烈士当年的风采及他们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位当代的青年学生去学习,以此来勉励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并且通过本次活动,有利于我们青年大学生更好的追寻革命历史,传承民族精神;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提高当代学子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强我中华而奋斗!
重庆科技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 ——“为英雄正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九十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社会实践调研团为期两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已圆满结束。团队成员共9人,邓雪梅老师为带队教师。以下为此次“三下乡”活动的总结。
一、完善自我管理,提高团队凝聚力
活动的圆满完成,离不开大家的团结合作,但是以个人的自我管理为前提。作为大学生,参加校外三下乡活动的时候,礼貌和形象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代表了个人,而且还代表了团队和学校。在社区宣传抗战胜利70周年时,团队每个人都积极参与了进来,热情地为社区的居民讲解,让宣传目的得到全面体现,吸引带动了居民参与到活动当中。团队的凝聚力则需要在和谐和愉快的状态下,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提高。
二、开展走访活动,了解历史
开展拜访抗战老兵活动,一方面是为了收集调查问卷中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完成我们的调研报告,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我们真实地了解到那段让人不能忘却的历史,通过直接和抗战老英雄对话,听老英雄讲述那些他们抗战的故事,体会当时战乱生活的艰辛,珍惜现在的生活。
三、拓展工作领域,为人民服务
在拜访过程中,团队为老兵带去了一些慰问品,据了解,抗战老兵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宽裕。团队应该做的是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些情况,保障老英雄的生活。现在幸福的生活都是这些老英雄打下来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团队也会定期去看望他们,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九十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为铭记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关爱抗战老兵、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由在校大学生组成的调研队赶赴铜梁区开展拜访抗战老英雄、参观纪念馆等活动。
7月19日上午,团队来到铜梁区巴川镇陈奎老先生家中,陈老英雄今年91岁高龄,但是身体很硬朗,精神矍铄。他为我们讲述了他当年参加抗日战争的生死故事,老先生讲述时,眼里还泛着泪光。老英雄因日军的轰炸,不幸被弹片击中,导致腹部左侧受伤,当老英雄给我们看他的伤疤时,突然感觉战争离我们这么近又那么远。下午拜访了另一位老战士江伯高,团队为老英雄表演了节目,和老英雄一起合唱了革命歌曲,老英雄被我们的热情所感染,老英雄还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合唱,更显精神抖擞,让大家仿佛看到了当年老英雄上战场奋勇杀敌的风采。他们就是“活历史”,生活在我们身边,为后人讲述着那些老故事。当听到这些故事,了解到战争的残酷,团队成员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应更加珍惜。
7月20日,我们参观了红岩革命纪念馆、邱少云纪念馆和冯玉祥故居,每段故事、每张图片、每件遗物都震撼着团队的每一个人。仿佛大家都置身在那血与火、生与死考验的峥嵘岁月当中,真实地感受了那段历史。
此次活动强烈地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聆听作为“活历史”的两位老先生口述抗战历史,艰苦奋斗,与敌人顽强拼搏的事迹。让记忆永存,让精神永恒。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应该饮水思源,感恩抗战老兵,向抗战老兵致敬。在未来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应该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责任。
第2篇 2023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感恩缅怀革命先辈之旅
xx 年 8 月 1 日,恰逢建军节,也恰逢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在郑州慈善总会的牵引下,在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团委书记吴若旻老师的带领下,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我的抗战”小分队以及管理学院“星火”暑期实践团队再次踏上征程——慰问抗战老兵吴长春老爷爷。
吴长春老爷爷 1944 年参加八路军,那时的他只有 16 岁。在十年军旅生涯中,吴长春爷爷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两广战役、和平解放云南、广西十万大山剿匪等。 1951 年 3 月,他又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的著名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都曾是他的战友。
上午九点半,吴老师及管理学院星火团队全体到达吴老爷子家所在的家属院。未免人多惊吓到吴爷爷,吴老师先打电话说明情况,了解到实际情况后,吴爷爷马上说要到门口接我们。吴爷爷出现后,反倒我们受到了惊吓,年近九十的吴爷爷身体如此硬朗,这也令大家都很欣慰。十分钟后,我们到达吴爷爷家,吴爷爷热情的为我们准备凳子,吴老师也送上了事先准备好的慰问品,并颁发“抗战老兵 民族脊梁”荣誉证书,今天的访问正式开始了。
说到打仗,吴爷爷马上来了兴致。说到第一次参加战斗,吴老爷子印象十分深刻,当时的他还是一名通讯兵,接到连长的命令后,马上赶往通知另一驻地的三连迂回包抄敌人,最后部队成功歼灭敌人,十六岁的他也在返回驻地的途中缴获了一把三八大盖。说到最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儿,吴爷爷显得非常骄傲。当时的一次会议时,突然吴爷爷感觉不对劲,他马上把一旁的政委扑到,并趴在政委的身上,身边响起了炮声,政委毫发未损,弹片落在了吴爷爷身上,所幸没有什么大碍。
当吴爷爷被问及在追随大部队解放全中国时有没有想过亲人时,吴爷爷说:“打仗嘛,有什么好想。”当被问及在打仗时有没有顾忌过自己的生死时,吴爷爷说:“打仗嘛,死就死了嘛。”我被这样的回答深深的震撼,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和气魄。是啊,打仗,这就是当时的爷爷生命中的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却不为自己。战争胜利了,吴爷爷却伤痕累累。
吴爷爷就这样追随部队作战,河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跑遍了全中国,也解放了全中国。在吴长春漫长的戎马生涯中,参加过无数次战役,解放过无数个城市和村庄。然而,这其中与他最有缘分的,还是郑州。在解放了这座城市 31 年之后,他“解甲归田”,来到这里生活,度过生命中最安宁的时光。如今, 80 岁的吴长春在城市西区一套简朴的三居室里安享晚年。他的子孙后代,也在这个城市里成长、学习、工作、生活,成为地地道道的郑州人。说起当年为这个城市浴血奋战的经历,暮年的老人眼中仍有激情在燃烧。
寻红色之花,育红色枝桠。战争结束了,而革命精神并不是尽头。时间可以带走树木森林,带走俊美的风景,却带不走这伟大的精神,这舍己为国,不惧艰险的革命精神。我们这些大学生就是初生的嫩芽,我们能做的事情很少,我们只能做一些微不足道但力所能及的事情,去感恩,去报答所有的为祖国奋斗过的英雄们。“感恩革命先辈,弘扬红色精神”——我们在路上。
范文二】
烽火岁月
抗战胜利终于迎来七十周年,在此之际, 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xx级通信工程专业常州分队在暑假中进行了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探究。在这短短的几天中,揭开了常州地区现存抗战老人生活的神秘面纱。
xx年7月18日,我们来到瞿秋白纪念馆进行参观。这里氤氲着历史文化的气息,从遗迹中透露出来的不屈的力量,仿佛如今还能够真切感受到。
张张照片诉说着曾经或艰苦或甜蜜的日子,让人感慨颇深。
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该忘记像瞿秋白先生这样曾经为了我们如今幸福生活所拼搏过的人们。常州有三杰谓之——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而历史上这样的人们更是不胜枚举。他们牺牲自己为大家换来光明之路,我们当惜之不易。
光明之路
xx年7月22日,我们一行人拜访了常州抗日研究会的秘书长沈一新先生,并来到抗日研究会办公室了解到了常州现存老兵的生活状况。通过一番交流,我们得知现如今的老兵们大多生活的很辛苦,他们将一生的大部分都奉献给了国家,大多没有妻儿,而历史遗留的对他们身份的肯定问题,也迟迟还未解决。但当他们被问起抗战时期事情的时候,面色却都是温柔的平和。
他们虽然活的辛苦,但当时的抗战精神仍然矍铄。沈先生得知我们来访便准备了一件珍贵的老兵笔墨,从这刚劲有力的笔法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当年浴血奋战的日子。
心得总结
溯古探今,历史就是这样充斥着豪情和泪水,让一段段记忆沉淀。历经战争的老兵们,有些已已静静沉睡于天府陵园;有些还守着一座孤房,在漫长的回忆中度过余生;有的坐怀功勋,怀念那些曾经并肩的人们……我们所了解的终究还是太少,无法一一尽知这份记忆背后的故事。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这条由他们为我们创造的光明之路上,做好自己!
第3篇 2023抗战胜利70周年韶山红色景点社会实践报告
___故居中共有房屋18间,1893年12月26日___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直至19xx年的秋天离开这里外出求学。进入室内里面陈列的都是那个时期湖南农村家庭的典型用具和摆设,小木床、煤油灯、 土炉灶、锄犁、水车此外还有猪栏,牛栏和谷仓各室想通,还有好多没见过的稀奇古怪的工具。从室内出来映入眼帘是葱葱郁郁的绿色植物,让人顿感神清气爽。毛主席的故居前面是开满荷花还有好多活泼小鱼的池塘,叫南岸塘。相传毛主席的好水性就是从此练出来的。导游跟我们说,毛主席之所以会在南岸塘里练出好水性,是因为少年时候的他特别调皮,每当主席父亲被他气得要揍他时,就躲到池塘里面。故居后面是高耸的青山,所以故居可谓是“依山傍水”,听导游说这种地理位置属于风水宝地。在附近100米左右的地方,就是___少年时代读书的私塾——南岸,共有10多间房屋。故居里满是圣地的灵气和岁月的记忆,虽然主席已经离开了我们 ,但是他的丰功伟绩会被人民永远铭记和传颂。故居既是主席的诞生地又是主席亲手缔造中国农村最早的韶山党支部的地方,主席时时刻刻教自己的亲人要有“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人民”的博大情怀。在之后的革命战争里主席先后六位至亲牺牲:他的夫人杨开慧被敌人残忍的杀害,并残忍的割下头颅悬挂在城楼门三天三夜,只因她是___的妻子。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堂妹毛泽建相继被害,英勇献身,年仅十九岁的侄子毛楚雄也被反动派活埋。常人怎能忍受失去六位至亲的痛苦,而毛主席却只将痛苦深埋心中,转而转化为悲愤,继续投身革命中。正是主席这种情怀才建立了新中国的千秋功业,才有了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
然后我们来到了毛主席铜像广场 据说立铜像那天上午十点多,天空出现了日月同辉的奇异自然景象,市花杜鹃花也提前三个月傲雪盛开的人间奇景。铜像红褐色大理石基座正面镌刻着“___同志”五个贴金大字。宽阔的毛主席铜像广场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五湖四海的人民都怀着对一代伟人的敬仰和钦佩汇聚于此。我们带着对主席的敬仰、感激之情向主席进献花篮虔诚鞠躬许愿,并且绕着铜像瞻仰一圈。铜像高六米,基座高四点一米,通高十点一米,重三点七吨,四点一象征毛主席执政四十一年,十点一象征“10.1”国庆。铜像面朝东南方,身着中山装,手执文稿,面带微笑,正视前方,魏然挺立,再现人民领袖出席开国大点的风采,铜像下面有五十四棵松树象征五十四个民族。流传许多关于铜像的故事,当年从南京运输来韶山的时候经过江西的井冈山,好好的车子无故抛锚使得铜像在那里待了一个晚上,都说是主席想看看当年自己曾经战斗的地方和自己并肩战斗的战友。站在铜像广场上,感受着伟人的气息,感慨伟人的追求,感叹伟人的思想。主席不仅是救民于水火的大英雄 同时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儿子,一个简单生活的平凡人,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但是主席用他一生为人民战斗成功建立新中国,源于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探究和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以及超乎常人的坚强的毅力 坚毅和博学。
接着就是别墅滴水洞建在两个小山峰之间的沟壑处,一山峰埋葬的是主席的祖父一山峰埋葬的是主席的祖母,环境清幽十分凉爽是个风水极佳的宝地。据说自1932年起国民党曾派特物三次来掘毛主席祖坟,均因当地百姓的保护而未得逞。滴水洞一号楼毛主席因曾隐居于此住了11天而闻名,是一栋青砖青瓦的平方别墅。一号楼有办公室、卧室、会议室、娱乐室还有最厉害的具有防震、防毒、防弹的防空洞。办公室内有一张大办公桌,桌上摆放着文房四宝其中砚台是主席的最爱的,主席特别节俭还留一张竹椅在办公室,据说主席曾坐做下去出不来,因为主席晚年发福了。会议室里有一架大型的放映机,主席偶尔在吃饭的时候用来看电影来放松自己。娱乐室摆放着以前主席打乒乓球的球桌是两张小桌子拼起来的,听导游说毛主席打球从来不捡球,主席以前穿的中山装有四个大口袋每次打球前他会在口袋里装满乒乓球,所有的球打完后主席就不打了,因为主席从不向别人弯腰的。主席其实还是个性情中人他为江青做了很多事,还特意修建了属于她独一无二的浴室用的是江青最喜欢的绿色瓷砖。但江青却从未来过韶山,只因江青曾向毛主席提了要求,其中一个让毛主席把杨开慧的东西全扔了的要求让毛主席震怒,说:“你不去就不去!”由此可见主席对杨的深情。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防空洞,厚厚钢板门还有体现百姓智慧的就地取材的墙等等。
然后我们来到了韶山的___纪念馆。韶山___同志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家系统展示___同志生平业绩的纪念性博物馆,属湖南省直正县级事业单位。座落于韶山冲引凤山下,坐东南朝西北,建筑面积8413.08平方米。1964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辖___故居、___父母墓、___读私塾旧址南岸、毛氏宗祠、毛鉴公祠、毛震公祠以及___遗物馆,共8个景点。馆名为邓小平同志1983年4月题写。韶山___同志纪念馆原名“韶山___同志纪念旧居陈列馆”。1963年,___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提议在韶山建立陈列馆,陈列、宣传___的生平事迹。经___同意后,中共湖南省委即择定距___故居0.5公里的引凤山下为馆址,着手筹建。馆舍建筑工程由中南基建局、广东省建筑设计院、广州市城市建设局、华南工学院建筑系和湖南省建设计院联合设计。湖南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承担施工任务。1964年5月10日破土动工,同年8月20日竣工,建筑面积2707.05平方米。9月15日,陈列布展就绪。馆名“韶山___同志旧居陈列馆”,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郭沫若书。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遗物馆的布展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休息椅的设置满足了年迈观众群体的需求,而且在休息椅旁也可通过电子触摸屏等科技展示设备进一步了解展陈内容。展厅配备升降电梯并设置了自动语音发射系统,观众可通过租赁语音导览器实现自助式参观,也可通过讲解员运用64通道无线讲解播放系统、无干扰讲解系统实现导游讲解。___遗物馆的建成,进一步展示了伟人的人格风范,将更好地发挥___遗物和相关文物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作用,使韶山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宣教水平得到新的提升。
韶山就是一个创造和讲述神话的地方,几乎每个导游都在复述着关于毛主席的种种神话,还有韶山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其灵魂是坚定信念,其核心是敢为人先,其显著特征是合群奋斗,其实质是无私奉献,其活力源泉是开拓进取 ,其内涵就是牺牲、奋斗、奉献、的胸襟。这次红色旅行,不仅看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参观充满历史氛围的古迹,让生活在没有硝烟和平年代的我们去追忆艰难时代的生死考验 血泪洗礼的战争时期。没有英雄先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一座座历史文化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历史风貌 ,以及自然风光会永远的保存下来焕发其光彩,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用鲜血换来的幸福,学习为人民服务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学习争做追求进步的青年,发扬不畏艰辛、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把红色革命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第4篇 2023抗战胜利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铭记历史,圆梦中华
2023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铭记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讴歌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我校之江学院组建了“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暑期社会实践队,24名大学生组成三支小分队,奔赴上海、杭州、衢州、绍兴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21日-22日,之江学院党委负责人在组宣部、离退休党总支、团委等负责人的陪同下,率第一小分队前往杭州、上海,看望慰问了刘玉俭和王纯两位抗战老兵,不仅带去了之江学院领导的关怀和温暖,更送去了全体师生对两位前辈的敬意和问候。
/忆往昔峥嵘岁月,热血青春永不悔/
7月21日,实践队来到了杭州望江山疗养院,88岁高龄的刘玉俭老人正躺在病床上。当队员们走进布置整洁的房间时,老人不顾疲惫的身体,硬是搀扶着起身迎接我们。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刘老的精神状态依然良好。之江学院党委负责人代表之江学院向刘老送上了慰问金和鲜花,队员们则为老人献上了手工折叠的百合花及88只手工千纸鹤,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同时,他们还专门制作了一套印有之江学院校园美景的明信片。当看到熟悉的校园建筑,老人显得十分开心和激动,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谈及当年参加抗战的历史,老人马上心潮澎湃,滔滔不绝地讲述起那一段令人难忘的红色岁月。队员们了解到,由于日本侵略者在刘老的家乡山东横行,当时年仅16岁的他便加入了抗战队伍,后成为鲁中野战所一名看护员,专门照顾破伤风患者,防止他们伤人和自残,协助医生实施截肢手术。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甚至都没有灯光,刘老就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练就了“盲扎技术”。刘老说,他亲历了日军扫荡自己家乡的惨状,最让他痛恨的是日军对妇孺和婴儿的残暴。他还亲眼见证了葛儿庄战役,老百姓和八路军的血夹杂着染红了一条河。说到激动处,刘老眼眶湿润了,他紧紧抓住了队员们的手,并告诫队员们一定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刘老不仅参加了抗日战争,还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随大部队渡过鸭绿江,在四年里没有吃到过蔬菜,也因此患上了“夜盲症”。但比起战争带给自己身体的伤害和与家人离别的痛苦,刘老说,“这都算不上什么,保家卫国是每一位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听完刘老的亲身经历后,队员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好几位同学甚至默默地留下了泪水。酒店管理1301班的房子恒同学说:“刘爷爷变化的是年龄,但是不变的是一名革命军人对国家的赤胆忠心。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青年一代学习”。广电1301班的傅佳莉同学说:“刘爷爷回忆起那段历史时,眼中流露出对日本侵略者残暴行径的痛恨,对普通老百姓不幸遭遇的痛心,我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让我们这些从未经历过的人的内心有些沉甸甸的。虽然我们深处和平年代,但是我们应当居安思危,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爱国、爱校、爱家。”
/永葆军人真本色,虚怀若谷不染尘/
7月22日,实践队马不停蹄地来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看望正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又一位抗战老兵王纯。王老曾是杭州船舶工业学校(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前身)的副校长,今年已93岁高龄。之江学院党委负责人关切地询问了老人的身体情况,并向老人介绍了之江学院的发展情况,还代表之江学院送上了慰问金和鲜花。看到之江学院领导和大学生来,老人十分高兴,当听到之江学院如今所取得的发展成果,王老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由于王老年事已高,加上身体病情较重,队员们没能聆听老人完整的抗战故事。但大家从王老外甥女处得知,王老也是16岁就参加革命了,并在1941年加入了新四军一旅三团东*立团。王老一向生活俭朴,1990年从杭州船舶工业学校退休后,但凡有身体病痛,他都能忍则忍,一般情况下都不愿住院检查,能少开的药他也总是提醒医生要少开、不浪费。若不是这次病情严重,王老执意坚持不住院治疗。作为一名抗战老兵,他一直感恩国家对自己的照顾,也感谢学院对他的关心。令队员们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即使卧病在床,老人的床头上依然堆放着厚厚的一叠报纸,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读书习惯。在与王老交流的一个多小时里,他一直双手合十,不停地说着“谢谢,非常感谢。”队员们了解到,王老一向为人谦虚低调,他从来不在家人面前过多提及那一段抗战的历史,唯有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一直沿袭至今,影响着他们家里的所有人,成为家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王纯老人勤俭、谦虚、好学的品格和魅力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队员,回程的路上,大家不由自主地交流起各自的感受。旅游管理1302班的朱琪同学说:“王爷爷的虚怀若谷让我非常敬佩,虽然没听到他抗战中的经历,可是他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都彰显了一个老兵的铮铮铁骨,他身上的军人本色永不褪色。”广电1401班的周辰璐同学说:“王爷爷教给我的是他‘不言己功’的谦虚品德,还让我更加明白了‘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的真谛。”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的确,人生不是用来消遣的,而是用来奋斗的。让我们每一位90后大学生都向两位老人一样,用无悔的青春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第5篇 2023年抗战胜利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
7月22日,告别连续的阴雨天,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致远传承队”一行12人开始了新一天的寻访活动。本次目的地为“李硕勋烈士纪念亭”。
“李硕勋烈士纪念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100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南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勋亭路39号。
刚到“李硕勋烈士纪念亭”,映入寻访团眼帘的是李硕勋烈士雕像及纪念亭。随后寻访团参观了镌刻有朱德,___等领导同志题词的题词壁,并且跟随着当地管理处解说员的脚步参观李硕勋烈士生平业绩展览。展览室里,讲解员以时间脉络为一行人声情并茂的讲述了当年的事迹。一个世纪的峥嵘岁月,是____领导全国人民不屈不饶,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光辉历程,李硕勋烈士用其短暂的28个春秋,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不朽诗篇。他是我国早期学生运动的杰出领袖,人民军队的卓越指挥官,英勇的共产主义战士,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寻访团在临走前,为“李硕勋烈士纪念亭”周围除草打扫,致以最真诚的敬意。
热血铸丰碑,浩气贯千秋。让我们传承先烈的革命遗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指导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______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第6篇 抗战胜利周年实践报告:寻访老兵,圆梦中华
xx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关怀抗战老兵,重温抗战历史,传承红色文化,7月11日上午,在指导老师汪春劼老师的带领下,江南大学“寻访老兵,圆梦中华”志愿服务行动团队再次启程,前往解放军总装备部无锡第一干休所,开展抗战老兵寻访活动。
干休所位于无锡青山新村,依山傍水,素雅清静,十分适合高龄的抗战老兵们的晚年休养。干休所的抗战老兵均已步入耄耋之年,他们当中有的病痛缠身长期卧床,由专业人员进行护理;有的老当益壮关注时事,提携后辈发挥余热。本次活动,重点走访了施光华和吴凯两位抗战老兵。
一见面,施老和吴老就和每个人亲切地握手问好。温暖厚重而又布满老茧的手掌,布满斑块、写满风雨的脸庞,直挺的后背,坚毅的目光,革命军人的风采瞬间打动了我们。
如今已96岁的施老腰不弯背不驼,目光矍铄而平静,口齿清晰,声音铿锵有力。“现在不是提倡学校里的同学自主选择课程吗?”没想到施老首先谈起的竟是时事新闻,活到老学到老在老前辈的身上得到了真正的践行,也激励着作为后辈的我们;紧接着,配合着团队成员在拜读施老作品后精心准备的问题,施老首先讲述少年成长环境促使他加入新四军,积极抗日;接着分享自己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参与抗战的经历;然后介绍“江抗”(江南抗日义勇军)及新四军的作战环境与具体抗战;最后,施老提到,抗日战争是一场文明与野蛮的斗争,是文明、仁义之师对待凶残的法西斯军队的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施老娓娓道来,思维敏捷,条理清晰。聆听施老的故事,我们感觉灵魂在净化,精神在升华。
1944年参军、1946年入党的吴凯老兵,参与破袭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战役,戎马一生,战功卓著。吴老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家庭背景、个人成长经历、烽火岁月里的动人故事,以及远赴新疆大漠参与研制原子弹、氢弹工作的感人事迹。吴老畅谈今夕,随后谈论对祖国国防事业的看法。我们深切体会革命前辈们为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鞠躬尽瘁,殚精竭虑。
此次活动,使团队成员近距离地感受抗战老兵的峥嵘岁月,领会革命先辈的坚定信仰,聆听风云激荡的抗战故事,深化对抗日战争历史的认识。
第7篇 2023抗战胜利70周年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
作为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之一,沂蒙山被无数革命后代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山精神在被革命后人代代传承的同时,也影响着该地区人民的思想理念,对其经济发展状况同样起着一定的作用。7月24日至28日,我校土建学院赴临沂暑期社会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在牛玉玺老师的带领下在沂蒙山地区瞻仰革命先烈、领略沂蒙精神、调查其经济状况。
厚积薄发,出征前充分准备
7月21日下午,实践队于西院东教二楼会议室举行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土木系辅导员韦宇老师、牛玉玺老师和实践队全体队员参加仪式。
仪式伊始,实践队队长李玉龙向带队导员牛玉玺和其他队员做活动计划报告,计划包括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参观当地龙头企业山东新银麦啤酒厂、走访村民、发放调查问卷等。紧张而又丰富的工作不容出错,队员们认真倾听并记录活动计划。
“社会实践离不开其现实意义,本次社会实践的主题是沂蒙精神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那么这次活动我们该如何得出结论呢?”牛玉玺老师这一实际问题引发了队员之间的讨论。最后,队长李玉龙做出总结:“从旅游业着手,通过实际走访调查、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当地居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同时对当地某些企业进行调查,多种形式结合起来最终得出结论。”
最后,队长李玉龙再次明确了各项分工,提醒队员对自己负责的部分做好准备。牛玉玺导员也认真强调了安全问题:“安全是第一位的,避免一个人单独行动,防止有队员掉队的情况出现。”至此,实践队出征仪式圆满完成。
缅怀先烈,纪念馆偶遇老兵
7月26日上午,实践队一行人来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缅怀为党为国的革命烈士、聆听感人肺腑的支前故事、感受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馆内共分5个展厅,分别为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其中包括粟裕将军与陈毅将军的雕像、当年作战时缴获的坦克等等。展厅参观完毕后,实践队一行人来到粟裕将军墓前祭拜,墓地正中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两侧是2800多名烈士的墓碑,其中还沉睡着很多无名烈士。缅怀结束,实践队恰遇一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于将军墓前深深鞠躬,他虽年岁已高,但是表情庄严,军姿站立。经询问,老人叫石殿久,已86高龄,16岁入军,曾作为孟良崮战役第三道防线支援部队士兵参战。
在石殿久老人的提议下,实践队重回情景体验厅,听老人讲述“过去的故事”。老人认为,情景体验厅较好地重现了战争时的情景,在他的印象里,战时的沂蒙就是这样战火连天却又充满着希望。“那时,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的战死,但是听说沂蒙山区的人民努力支持前线,也让我们燃起了希望。”他看着将军洞和士兵们欢呼“胜利”的雕塑缓缓说道。对于在战役中无私奉献的沂蒙山区人民,他表示,沂蒙人民是真的为了国家为了广大的中国人付出了很多,战争中他们经常为部队送来一些急需的物资,为前线战斗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他们当时的战役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临行之际,他与队员们一一握手,并感谢队员们的祝愿。
上午十一点,实践队结束此次旅程,实践队成员王雪飞说道:“这次孟良崮之行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战争的残酷,但更多的是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感谢,也对烙印在沂蒙人民灵魂深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沂蒙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走进银麦,调研经济发展
沂蒙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人民的就业创业观,为具体了解,7月26日下午,实践队一行来到当地著名企业青岛新银麦啤酒有限公司参观调研。
银麦啤酒厂创始人为几名下岗员工,本着“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沂蒙精神,他们因地制宜,带领啤酒厂大步向前,最终啤酒厂发展为当地的纳税大户。营销部经理公丕顺认为,沂蒙精神在公司的“崛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在每年销售淡季,企业均会展开以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沂蒙精神为主题的军训,届时所有员工均需参与。公经理说:“沂蒙精神是我们建厂初期最艰难的那一段时间支撑我们走下来的动力,正式这种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才可以让我们从当初的月产5000瓶达到今天的日产两千多吨。”作为龙头企业,啤酒厂对周边的一些纸箱包装厂、塑料薄膜厂以及当地金银花种植农户在经济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带动。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讲,企业的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该地的就业率,导致颇多当地人外出务工。
在啤酒厂的帮助下,实践队面向全体员工发放了近100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啤酒厂大部分员工认为沂蒙精神在蒙阴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思想上的引领作用,甚至是该企业的精神文化内涵,但其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小。
探访蒙山,对话当地居民
7月27日上午,实践队全体成员到达蒙阴县蒙山脚下,往日的硝烟弥漫早已被郁郁青青的树木代替,崎岖的山路向队员们诉说着战士们的艰辛。站在山下,队员们禁不住发出感叹,“我们可能无法真正体会到革命战士们的艰辛,但是我们希望能在他们走过的路上领会他们的革命精神。”经过简单的交流队员们正式踏上了“重温革命道路”之旅。
沿着山路走了没多久,队员们便来到了红嫂洞。“送子送郎上前线”,“用乳汁救护伤病员”,“舍弃亲骨肉,养育革命后代”,“摊煎饼、做军鞋”,一群女子用柔弱的肩膀与男人们共同撑起了战争的胜利。
下午,全体实践队在蒙山脚下向村民分发问卷,对村民的经济情况、就业情况以及沂蒙精神进行调查。据了解,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农副产品、农家乐以及亲自挑着东西上山卖。据村民傅先生介绍,自从蒙山开发以后,道路变得通畅了,居民的收入情况相对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
傍晚,实践队成员在牛玉玺老师的带领下举行最后一次总结大会,讲述自己几天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阐述沂蒙精神,对所了解的情况进行总结同时针对当地经济发展提出建议。经过几天的实践学习,实践队成员对沂蒙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革命老区与经济发展之间也有了自己的看法。至此,此次暑期实践圆满完成。
第8篇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暑期专题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内容
参加市内纪念《抗战70周年图片展》、 参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了解沂蒙革命先烈抗战英勇事迹,学习红色沂蒙精神,增强爱国情感,纪念中国抗日战争70周年。
时间
2023年8月1日 周六
实践总结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记得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使中华民族蒙受了空前的奇耻大辱,使中华民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里越陷越深;三十多年后,“九一八事变”打破了沈阳城的宁静;“七七事变”的战火硝烟弥漫在卢沟桥畔。曾经创造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东方大国失去了原有的尊严,整个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
只有挺身而出!只有用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于是____站出来了,互相奔走呼号,带领全民族人民举起愤怒的大刀,浴血奋战,正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沉重而辉煌的一页。
我的家乡山东临沂也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在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在这里播撒革命的火种,领导创立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沂蒙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面对日军疯狂的“扫荡”、“蚕食”和“封锁”,八路军和沂蒙人民紧密团结,同仇敌忾,生死与共,同日寇展开了英勇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中国抗战史上的壮丽诗篇。张元寿、常恩多、沂蒙六姐妹、红嫂明德英等一大批抗日英
雄在沂蒙大地涌现,为保卫家园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实践过程
首先,我先去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其坐落在陵园的中央,为五角亭柱式构筑,凸显出东西方建筑风格的有机结合。塔座为一石质平台周围有石栏环绕,四面各有12级台阶,通向环塔甬道。塔身挺拔雄伟,耸入云霄。正面为___主席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大字,金光闪耀。四周石碑上刻有刘少奇、朱德、刘伯承、陈毅、邓小平、___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以及华东局、山东省人民政府、鲁中南行署的建塔碑文。塔身五个角上各有两条石柱,石柱顶端和亭内五面塔壁上各有一大型浮雕,讴歌了华东军民团结一致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塔身四周以青铜栏杆护围。塔顶缀一大型景泰蓝质红五角星,红光闪映,象征革命烈士功高及天,光照千秋。
参观完烈士陵园,走进了革命烈士纪念馆。耸立在馆前的是名为“永恒”的雕塑,象征着革命英雄永远在我们心中永不泯灭。纪念馆分为抗日战争纪念馆和解放战争纪念馆。抗日战争纪念馆主要展出了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对日作战、日军在山东犯下的暴行、铜墙铁壁等内容。解放战争纪念馆主要展出了华东军民在陈毅、粟裕、谭震林领导下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鲁南、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等重大战役。两馆展出有较高历史价值的革命文物300余件,并运用照片、文字、雕塑、场景及电视、投影等较先进的声光电展示手段,再现了这一重要的历史。
进入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气势恢宏的雕塑,和挂在墙壁上___主席2023年在这里参观,缅怀先烈时的重要讲话。乘扶梯上楼去,进入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厅,可以看见挂在墙上的详细的沂蒙抗日根据地战略地图,从地图中可以清楚的了解沂蒙地区抗日的路线走向。馆内成列着很多抗日浮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革命先烈英勇奋战的战况。展馆内还介绍了沂蒙地区英勇抗战的民众,如 沂蒙六姐妹,以及沂蒙山区人民看日战争时期赖以生活和帮助红军的生活工具。
接着我去了位于市图书馆六楼展览中心的“山东抗战70周年图片展”。
展内已经聚集了不少前来参观的民众,其中最多的是孩子以及带领孩子的家长。承办方市图书馆还派出志愿者和讲解员服务前来参观的民众。
我们不应遗忘“9·3”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作为一名中国人,必须牢记:九月三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抗击法西斯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主要国家。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了。今天,我们追思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纪念那场伟大胜利,我们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吸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刻的智慧、启发,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
第9篇 2023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暑期专题优秀社会实践报告
一、机缘
广西梧州广电大型系列节目《铭记——抗战胜利70周年》联合藤县电视台采访组来到了我的家乡藤县开展探寻抗战遗迹、采访健在老兵活动,我有幸跟随藤县电视台记者前去藤县和平镇,虽然我没有采写、拍摄的任务,但是我能参与到这些记者的探访过程中。
之前藤县电视台已联系好了和平镇抗战老兵的家人,7月29日一早,我们便携带器材设备赶赴和平镇大良村。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廖焕明
走访了文圩镇大明村抗日老兵廖焕明,听取老人讲述和平镇座垌村群众英勇抗日的故事。
其中一名记者查阅了廖焕明老人的日记,详细了解当时战争的艰苦处境。
藤县电视台还特别联合爱心企业给老人送上鲜花、字幅、慰问品,诵读《致老兵的一封信》,组织医护人员给老人作免费体检。
虽然廖焕明老人已93岁高龄,但他讲诉起那段刻骨铭心的抗日经历时,仍然条理清晰、热忱满满。而廖焕明的妻子回忆起抗日战争那段辛酸往事时,也不由得泛起了泪花。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黄祖武
抗日航空烈士黄祖武的女儿向大家展示了其专门为父亲印制的纪念册,讲诉了黄祖武在生前最后时刻为拯救战斗机而拒绝跳伞的英勇瞬间。
二、感悟
原来在我一直生活的熟悉的家乡藤县,也曾发生过战争,我们的先辈用他们的顽强不屈保卫着这一片疆土。我在采访过程中,看到了专为抗战而建造的建筑物,现在看来已十分老旧简陋。老兵走过去,用树枝将门前的蜘蛛网扫去,轻微的举动却触动了我,更加体会到今天美好的生活正是由这些勇士用血与汗换来的。而让这些抗战故事代代相传,也是记者应有的责任和担当。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第10篇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暑期实践报告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今年暑假期间,江南学子寻访抗战老兵,向抗战老兵致敬。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红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辅导员洪筱的带领下走访了无锡市空军干休所的卜仲谟、许映泉、吴辛三位老党员,倾听了老党员的抗战经历。
吴老作为三位老前辈中第一位发言者为同学们讲解了抗战的部分历史,而后向同学们讲述了抗日精神的内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卜老为大家详细讲述了抗战过程中的历史事实和战斗经历。同学们听的特别认真并积极地就抗日战场上国共战场的分布、当代一些青少年不了解抗战历史的现状、现如今中日关系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许老向同学们介绍了三位老党员的事迹,包括他们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并担当学校课外辅导员的经历,并且向我们透露卜老用意念战胜癌症的事迹,同时许老也提出他们在工作向中小学生普及抗日历史知识时中小学生不重视的现状,许老希望当今的不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能够认真回顾抗日历史,珍惜现在的生活。
理学院“铭记”实践团在学院分团书记李勤的带领下,前往七三〇二部队无锡第一干休所,开展“我与抗战老兵”面对面活动。
在学校关工委离退休处蒋老师的帮助下,实践团有幸联系到了许老、林老两位抗战老兵。尽管岁月在两位近90岁的老人脸上留下了纹路,但军人那坚毅而又深邃的目光丝毫不减,静静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许老,1943年加入新四军,主要活动在浙江、江苏一带,参加过长兴、抗美援朝等战役。许老在采访的过程中,充分地展现着老一代革命者如何一步步树立并坚定自己的信念,他所展现的坚定与乐观让在座的所有人为之动容。
林老,1942年在山东加入八路军。他以“信仰,使我前进的动力”为中心,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宝贵经历。尽管他们都已是耄耋老人,记忆力大不如前,但对于抗战的那段历史,始终铭记于心。他们想通过叙述自身经历,向大家还原70年前的历史,“牢记历史,开创未来”便是二老对后辈的期望。
近距离感受抗战老兵的峥嵘岁月,领会革命先辈的坚定信仰,深化对历史的认识,在享受和平年代幸福生活的同时,肩负起历史责任,传承民族精神。
让过去的故事传递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凋零老去的是青葱岁月,永不消逝的是爱国情怀。
第11篇 大学生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
7月20日,告别连续高温,海岛迎来持续雨天。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致远传承队”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寻访活动。
这一站,寻访团来到位于琼山区云龙镇的“琼崖纵队抗日第一枪纪念园”以及事发的潭口渡口。雨中13人寻访团走进云龙,走进村民家中,参观纪念园。屹立着的纪念碑在风雨中默默述说着琼崖人民当年的英雄事迹。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寻访团穿行于杂草丛中,来到了潭口渡口,仿佛看到了当年琼崖纵队战士们的身影,寻访团友们不禁面向大江致敬。寻访团走进附近村民家中,探寻当年那一战的记忆。热情淳朴的村民为我们讲诉了他们所了解的故事,并在寻访团返程前送上了自家种的瓜果。
纪念碑永驻人间,战士们的故事也将永远留存。通过进一步的宣传,希望唤醒当代学子爱国之心。珍爱和平,强我中华,为当年战斗的先辈致敬。
(1)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纪念碑
上午8:00在纪念碑处献花缅怀革命先烈,追忆革命精神,拍照留念。该活动预计持续半个小时。
(2)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管理处
① 纪念园管理人员红色宣传经验丰富,我们将会与管理人员交流红色文化的宣传意见,相信管理人员在这方面的经验会给我们的活动带来很大的便利。
② 向纪念园管理人员了解现在景区内的红色文化保护现状,针对现状,学习景区内保护工作的优良之处并发现不足,以建议的形式提供给管理人员。
③据了解,目前在许多景区存在不文明游览行为。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计划向纪念园中的管理人员咨询纪念园客流情况及游客中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并结合我们对景区的了解,向管理委员会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管理人员共建和谐景区。我们将做景区管理志愿者活动,协助管理人员规劝景区中的不文明现象。 以上两项活动大概会持续三个小时。
(2)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内
据了解,趋近中午纪念园中的游客数量会有所增长,我们将在中午这个时间段会进行随机采访调查活动,调查 “当地人对铁道游击队的了解及看法”,并向游客宣传抗战英雄的英勇事迹以及革命先驱的爱国主义精神、宣传革命旧址的保护等,借此向游客及当地人宣传爱国主义。
该活动大概持续一个小时。
(3)老党员家中或革命前辈经常活动的区域(提前了解)
15:00预约老党员、老革命前辈,与他们进行真诚的交谈,听他们讲述革命故事,并进行记录和收集。该活动大概持续两个小时。
为引导青年大学生主动、自觉地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历史课”,缅怀抗战先烈,传承革命精神,xx年7月18 日,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组建的抗战胜利70周年寻访团一行16人,在学院辅导员崔建兵老师的带领下,赴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开展抗日英雄冯白驹将军事迹寻访活动。
冯尔动老先生(冯白驹将军侄子)极其生动的为寻访团讲述了冯白驹将军带领琼崖纵队孤岛奋战、艰苦卓绝,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故居内以时间为脉络,图文并茂的描绘了冯白驹将军生平事迹,全景式的向世人展示了一名人民的无产阶级忠诚战士、抗击日寇的真英雄的光辉形象。
通过此次寻访,一种激越而凝重的血液在党员的心中流淌,让党员们仿佛回到了那个为革命前赴后继、矢志不渝的年代,看到一种为人民无私奉献、为祖国抛洒热血的伟大情怀,让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强我中华。
xx年7月18日至21日,长安大学“红色心•延安情”研究生“青马”暑期社会实践团在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了为期四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该实践团为红色教育类校级重点资助团队,实践活动以“红色心•延安情”为主题,以学习延安精神为核心,通过参观革命旧址、现场教学、专题讲座和研讨交流等形式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红色历史,学习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用心重温红色历史,实践团先后参观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在张思德广场,实践团队参加了《为人民服务》现场教学,学习英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于全党全军的重要意义;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实践团队参加了《黄土地的儿子》现场教学,学习xx___在陕北插队时为民谋福、坚定人生目标和信念的光荣岁月;在陕西省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名家讲堂,实践团队认真听取了中共党史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杨延虎教授作的《___在延安十三年》专题报告,全面了解党在延安十三年的辉煌业绩,认真学习了延安精神的内容、内涵和现实价值。
用心弘扬青春正能量,实践团积极开展研讨交流、高校联谊和宣传报道,争做延安精神的播种机和宣传队。在张思德广场,队员们对英雄的缅怀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张思德纪念碑前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意义展开了热烈讨论,畅谈对建设服务型研究生会的建议。在陕西省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基地高校联谊会上,队员们集体朗诵了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表达对革命圣地和延安精神的崇敬之情。活动中,队员们边走边拍、边走边思、边走边写、边走边发,实时展示活动照片和个人感悟,研究生会官微“长大微生活”开展“我的红色心•我的延安情”专题宣传,和身边青年一起学习延安精神、一起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第12篇 抗战胜利寻访实践报告2023
近日,江南大学“寻访老兵,圆梦中华”团队来到了总装备部江苏无锡第一干休所,开始了暑期社会实践和采访活动。针对最近网络上一些质疑,甚至抹黑、诋毁英雄人物的言论,团队采访了干休所休养的抗战老兵罗开贵老人,从他的真实经历中还原曾经的烽火岁月。
初见罗开贵,他正由警务员搀扶着走来,上身穿着干净简朴的白衬衣,下身穿着休闲西裤,虽年纪已高却精神矍铄,招呼志愿者的声音十分响亮。寒暄过后,罗开贵老人开始跟大学生们聊起自己的经历。“罗爷爷,在战争时期,像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的事迹会发生在您身边吗?”听了志愿者的问题,罗开贵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种事情很常见。冲锋时、炸碉堡时,(我们)一个接一个地扑上去,前仆后继。打仗哪有怕死的?”
战争十分残酷,在罗开贵看来,能够克服恐惧、保持勇气的秘诀只有信念,“抗日的时候,就憋着一股劲儿,(要)打败侵略者,保家卫国。都说日本人有武士道精神,我们中国士兵打起仗来也是很勇猛的!在那种环境下,看到自己身边的战友陆续倒下,(我)每天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没有心思去想是生是死,就想着抗日。”罗开贵边说边做着手势,目光坚定,脸色严肃。
老人一生经历了很多战役,包括渡江战役、淮海战役、上海战役、抗美援朝等,打仗负伤是不可避免的。令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子弹一瞬间从前到后穿透肩部,他回忆当时的自己根本来不及感觉到疼痛,只是被穿透的地方一阵麻木,但后来痛的时候“感觉真的是离死神不远了”。
听了罗开贵的讲述,大学生们仿佛感受到激烈的战场,听到了冲锋的号角和拼杀的呐喊,看到了那一个个舍生忘死的身影,从而真切地了解到英雄们的事迹是真实的,是不容置疑的,更是需要尊敬的!同学们决心向革命先辈们学习,“(以后要)培养牺牲与奉献精神,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寻访老兵,圆梦中华”团队是“全国大学生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寻访活动”派出到各地寻访抗战老兵调研的数百个团队之一,在记忆的寻找中,大学生志愿者们了解历史,体悟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习和传承抗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