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农村青年调研报告
农村青年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我国青年的主体。他们的生存、生活及发展状况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就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农村青年的优势和作用,凝聚广大农村青年的智慧和力量。为全面深入地了解xx乡农村青年工作和共青团工作的现状,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青年工作发展的新思路。通过座谈、走访、征求意见等形式对农村青年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对我乡农村青年工作现状和未来发展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认识。
一、 农村青年基本现状
(一)青年发展状况
1、受教育程度
在调查的50人中,有初中学历的17人,占总人数的34%,有高中学历的23人,占总人数的45%,高中以上学历的只有10人,占总人数的21%,近80%的青年从事农业种植、养殖、零售、建筑业等体力工作。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学历层次偏低,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较差,大多数只能从事体力型、收入低的工作。知识水平的限制,直接影响了农村青年的就业。
2、家庭情况
在被调查对象中,年龄在20至35岁之间共占87.13%,已婚占66.21%,明显多于未婚和离婚,家庭成员在3人及以上的占93.11%。这组数据表明,我乡农村青年绝大多数已经组成家庭,并承担着生儿育女和赡养老人的重任,导致生活压力大,家庭负担沉重。
(二)青年发展中的能力培养
1、找工作的渠道
调查发现,农村青年通过亲戚朋友或同乡介绍找工作的占34% , 自己寻找到的占30%,通过政府或中介组织介绍的占11%,所占比例较少。农村青年找工作的渠道不畅,限制了他们自身的发展。
2、生活目标
调查显示,80%的农村青年对当前的工作生活比较满意。但对于将来的生活目标以及规划,25%的农村青年对将来没有打算,只是边走边看,20%的青年选择学技术然后回家乡发展,有55%的青年打算到城市发展。在工作目的调查中,有54%的青年认为挣钱过日子是其工作的主要目的,23%的青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11%的是为社会做贡献而工作。在对农村青年有无创业打算的调查中,有41%的青年经常有创业的打算,也在摸索当中,28%的青年有创业的想法,但还没有反映在行动中,23%的青年偶尔有创业的想法,8%的青年没有创业想法。这说明我乡农村青年创业的积极性较高,但普遍显得很迷茫,对自己的将来没有多大期望,农村青年迫切需要就业创业的指导和扶持。
3、政治参与状况
调查表明,对“基层干部和爱国宗教人士哪个威信更高”这个问题时,选择基层干部的比例略高于爱国宗教人士,但是在维吾尔族以及蒙古族等少数民族青年中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了爱国宗教人士。而对于“是否认同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问题,100%的人选择了认同。由此可见,农村青年具有较强的集体认同感,但是少数民族群体中基层干部的威信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是否经常关注国家及地方的时政新闻,主要关注哪些内容”这一问题,很多少数民族青年朋友选择了很少关注,汇总之后发现农村青年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改革。调查显示,农村青年比较关注民生问题,参与社会建设的意愿比较强烈。但少数民族同胞的积极性仍有待提高。
4、对新农村建设的参与
在调查中发现,有40%的农村青年表示在新农村建设中可以无条件地尽自己的义务,有50%的青年则要看情况为新农村建设尽义务, 有10%的青年表示给钱才干。43%的人担心新农村建设会不尊重农民的意愿,搞“形象工程”,21%的人担心会加重农民的负担,15%的人认为不是实事求是,会搞一刀切,13%的人担心只是刮一阵风。农村青年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度高,但参与度不高,担心效果不明显。
5、对团的基本态度
调查显示,团的活动与青年需求脱节,动员力和凝聚力下降。近60%的农村青年表示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内容老套、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农村青年盼望的科技培训、外出务工等项目因经费和团干部素质问题不能普遍开展。调查结果表明,团员意识淡漠,难以管理。农村团员青年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崇尚务实,追求个人成功、致富的意识增强,组织观念、集体主义观念淡漠,同时由于多种思潮冲击,信仰多元化现象明显,难以教育管理。
二、当前影响农村青年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影响农村青年发展的基础条件
1、农村基础教育薄弱
农村基础教育存在师资水平不高、管理力量薄弱,办学模式单一,教育条件落后等问题,特别是农村学校在施教的过程中普遍只重视文化知识的教授,没有在学生的基础教育与学生的从业需要和社会需要之间建立起联系,没有在学生的短期需要和长远需要之间、地方需要和社会普遍需要之间建立起平衡,从而使走向社会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工作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青年素质的提高及个人发展。
3、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不明显
当代青年所处的是一个开放式的生存环境,形形色色的思潮冲击着农村,一些不良风气和不健康思想,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封建迷信等思想对青年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工作方式和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青少年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较为普遍,思想道德教育缺乏丰富多样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强,无法发挥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教育效能。
4、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难度加大
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薄弱,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主要表现为团的吸引力下降,农村大量青年外出务工,团的工作很难找到工作对象。在农村出现的各种“两新”组织中,团建工作相对滞后,甚至存在空白地带,未能有效地覆盖青年。农村团干部基本上是兼职从事团的工作,年龄普遍偏大,并带有义务性质,工作热情不高,再加上经费严重不足、活动场地缺乏,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开展非常困难。
5、农村青年文化建设滞后
目前农村青年文化状况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农村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文化生活单调是农村青年文化生活现状的显著特征。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缺乏,面向青年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很少,农村青年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不高,农村民间文化缺少青年传承,农村普法教育力度不够,从而使求神拜佛、卜卦算命、赌博等封建迷信活动和不良习气有所抬头。
(二)影响农村青年发展机会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综合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农村青年的就业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相对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产业单一,人均水平低。农民增收的难度依然很大,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年劳动力选择了离开土地进城务工。
2、农村青年就业创业难度大
整个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农村青年中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突出。受就业观念、教育培训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能力普遍较弱,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多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型职业。初、高中毕业的“两后生”,缺少职业技能,职业定位“高不成、低不就”,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促进农村青年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和基础责任,应该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要通过政府行为调整教育政策,追求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支持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发展基础教育,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确保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增加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青年务工需要的教育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为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二)增强农村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职能部门及有关团体的支持和配合。要以农村青年的理想教育、现代文明意识教育为重点,针对青少年群体各成长阶段的特点,进行分层教育,合理确定由低到高的阶段性目标、内容和方法,努力做到目标切实可行、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重视思想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改变过去思想教育就是说教、读报纸的教育方式,以影响大局和青年关切的问题作为工作的突破口,把思想教育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当中、融入到青年群体性活动当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实实在在地进入到青年的思想、工作和生活。
(三)加强农村共青团工作
进一步履行好团的基本职能,发挥好组织、引导、服务、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作用,是加强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根本所在。要按照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社会的要求,针对薄弱环节,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聚焦点,大力整合和配置资源,选树农村带头致富青年典型,打造重点工作项目和活动品牌,关心和扶持农村特殊和困难青年群体,整体化推进农村团的工作。加强农村团建,一方面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创新团建模式,努力实现对农村团员跨区域、跨行业多重覆盖,另一方面要建立流动团员管理的长效机制,构建农村青年动态管理的新格局。
(四)大力加强农村青年文化建设
文化对于农村青年,最重要的作用是青年主体意识的启蒙。文化可以启迪青年人的理想,拓宽青年人的视野,增长青年人的才干。农村青年文化建设要以服务农村青年成长成才、就业创业为主线,创新载体、加大投入、重在建设、引导参与、寓教于乐,用先进文化塑造农村青年,充分发挥青年在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大力加强农村青少年文化阵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年文化活动,推动农村青年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五)引导农村青年参与和谐社会建设
农村青年的社会化要通过他们在社会参与实践中来实现和推进。要不断增强农村青年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意识,积极引导农村青年科学规范、合理有序、务实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通过党团组织覆盖拓宽参与途径,通过加强指导、规范管理,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青年社团组织,通过培训和劳务基地建设,为青年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通过法律手段和合理渠道,维护青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时,要热情鼓励农村青年参与青年志愿者行动,使他们在奉献中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大力发展农村青年积极入党的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组织部通知要求,大邢庄乡党委对乡21个农村党支部5年来的党员发展特别是农村青年培养及入党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xx年至每年党员、新发展党员、培养党员积极性分子年龄结构及党支部书记年龄结构情况。
(一)xx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xx年农村党员428名,35岁及以下48名,36至59岁244名,60岁及以上136名;新发展党员7名,25岁及以下3 名,占43%,36岁至59岁4名,占57%;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36至55岁4名,占13.3%。
(二)xx 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xx年农村党员462名,35岁及以下68名,36至59岁258名,60岁及以上136名;新发展党员34 名,25岁及以下3名,占8.8%,26岁至35岁8名,占23.5%;36岁至59岁23名,占68.7%;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36至55岁4名,占13.3%。
(三)xx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xx年农村党员437名,35岁及以下 50名,36至59岁231名,60岁及以上156名;新发展党员12名,25岁及以下7名,占58.3%,26岁至35岁1名,占8.4%;36岁至 59岁4名,占33.3%;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74.3%。
(四)xx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 xx年农村党员444名,35岁及以下51名,36至59岁283名,60岁及以上156名;新发展党员25岁及以下1名,占50%, 36岁至59岁1名,占50%;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
(五)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 农村党员485名,35岁及以下82名,36至59岁255名,60岁及以上148名;新发展党员35岁及以下23名,占65.7%, 36岁至59岁12名,占34.3%;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
(六)农村支部书记年龄结构:21名支部书记,35岁及以下2名,占9.5%;36至45岁6名,占28.6%;46至59岁12名,占57%;60岁及以上1名,占4.8%。
二、有效做法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来,乡党委对农村党员发展问题做了大量工作,要求各村支部注重培养那些品性好、素质高、有知识、拥有一技之长、有致富门路的青年农民入党,各基层支部吸收了一批年轻的农村青年入党,但我乡的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年轻党员占比例较少,35岁及以下只占17%,党员队伍存在老龄化问题,党支部书记年龄结构也不合理,老龄比例偏大,35岁及以下只占9.5%。主要原因是:(一)青年外出打工人员多,绝大多数青年长年外出,在家的时间非常短,给培养和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二)有些青年人缺乏学习,对党的认识不足,入党积极性不高;(三)个别支部对培养农村青年入党不够重视;(四)青年党员流动较多,务工经商的多,年轻有为思想上进的党员留家务农的很少,给培养年轻支部书记造成了一定困难。
三、意见与建议
(一)提高党员的致富能力,使大多数党员先富起来,带领群众致富,跟上时代节拍,增强作为一个党员的自豪感与荣誉感。
(二)注重从务工返乡人员及在家乡有致富项目的青年人中培养发展党员,从中选拔培养年轻支部书记。
(三)在条件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提高行政村主要干部的待遇,从而提高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第2篇 发展农村青年入党工作调研报告总结示例
按照县委组织部通知要求了解到,大邢庄乡党委对乡21个农村党支部5年来的党员发展特别是农村青年培养及相关入党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有效做法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来,乡党委对农村党员发展问题做了大量工作,要求各村支部注重培养那些品性好、素质高、有知识、拥有一技之长、有致富门路的青年农民入党,各基层支部吸收了一批年轻的农村青年入党,但我乡的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年轻党员占比例较少,35岁及以下只占17%,党员队伍存在老龄化问题,党支部书记年龄结构也不合理,老龄比例偏大,35岁及以下只占9.5%。主要原因是:(一)青年外出打工人员多,绝大多数青年长年外出,在家的时间非常短,给培养和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二)有些青年人缺乏学习,对党的认识不足,入党积极性不高;(三)个别支部对培养农村青年入党不够重视;(四)青年党员流动较多,务工经商的多,年轻有为思想上进的党员留家务农的很少,给培养年轻支部书记造成了一定困难。
二、意见与建议
(一)提高党员的致富能力,使大多数党员先富起来,带领群众致富,跟上时代节拍,增强作为一个党员的自豪感与荣誉感。
(二)注重从务工返乡人员及在家乡有致富项目的青年人中培养发展党员,从中选拔培养年轻支部书记。
(三)在条件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提高行政村主要干部的待遇,从而提高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一、2023年至2023年每年党员、新发展党员、培养党员积极性分子年龄结构及2023年党支部书记年龄结构情况。
(一)2023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2003年农村党员428名,35岁及以下48名,36至59岁244名,60岁及以上136名;新发展党员7名,25岁及以下3名,占43%,36岁至59岁4名,占57%;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36至55岁4名,占13.3%。
(二)2023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2023年农村党员462名,35岁及以下68名,36至59岁258名,60岁及以上136名;新发展党员34名,25岁及以下3名,占8.8%,26岁至35岁8名,占23.5%;36岁至59岁23名,占68.7%;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36至55岁4名,占13.3%。
(三)2023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2023年农村党员437名,35岁及以下50名,36至59岁231名,60岁及以上156名;新发展党员12名,25岁及以下7名,占58.3%,26岁至35岁1名,占8.4%;36岁至59岁4名,占33.3%;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74.3%。
(四)2023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2023年农村党员444名,35岁及以下51名,36至59岁283名,60岁及以上156名;新发展党员25岁及以下1名,占50%, 36岁至59岁1名,占50%;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
(五)2023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2023年农村党员485名,35岁及以下82名,36至59岁255名,60岁及以上148名;新发展党员35岁及以下23名,占65.7%, 36岁至59岁12名,占34.3%;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
(六)2023年农村支部书记年龄结构:21名支部书记,35岁及以下2名,占9.5%;36至45岁6名,占28.6%;46至59岁12名,占57%;60岁及以上1名,占4.8%。
2023年5月16日
第3篇 农村青年创业调研报告2023
实践证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是农村的全面小康,必然需要大量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青年农民,不断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一、xx街道农村青年创业现实情况
为了更加真实、全面了解街道青年创业的特点和发展态势,八月底,xx街道团工委联合街道妇联、工会共同组成了“农村青年创业致富”专题调研小组,集中走访了28个村,采取创业青年摸底、召开代表座谈会、实地考察项目等综合形式,初步梳理了当前xx街道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特点,基本廓清了我市农村青年创业的现实情况。
1、从创业主体年龄阶段来看:20-35周岁有201人,35-40周岁有147人,40周岁以上有77人。由此可见,80后、90后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愿望日益强烈,已经发展成了街道农村创业创富的“主力军”。
2、从创业主体性别比例来看:425名创业青年抽样中,男性314人,女性112人。男性创业青年明显多于女性。
3、从创业主体类别来看:农村创业青年中,大学生占7.2%(其中,大学生村官占1.2%),返乡青年占33.3%,本土“草根”占55.3%,下岗青年占2.1%,其他占2.1%。由此可见,返乡青年、大学生等创业青年逐渐成为农村创业的重要力量。
4、从创业行业分布来看:从事种植业的有77人,从事养殖业的有26人,同时从事种养殖业的有25人,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有14人,从事农产品服务业的有65人,从事其他行业(如建筑矿业、服装贸易、运输等)有218人。由此可见,青年创业门类更加广泛,但从事种养殖业的创业青年还不是很多。
二、我市农村青年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调研中发现,虽然我街道农村青年创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从以上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创业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
1、传统观念影响创业“选择率”。一方面,本土人才尤其是高学历、高素质青年大都喜欢在市、区中心等地就业,回乡创业并不是他们首选,尤其是回到农村创业更是少之又少,青年人才外流现象严重。另一方面,传统学而优则仕、获取稳定职业等观念影响青年创业抉择,即便是大学生村官在1―2年后参考公务员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再则,农业项目大多是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风险高,项目成效难以“立竿见影”,导致很多创业青年“望而却步”或中途放弃。
2、社会环境影响创业“关注率”。一方面,目前主流媒体在营造创业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还不够,参与创业和政策的宣传推广、创业典型挖掘报道还不多。另一方面,部分人对回农村创业青年均表示不同程度的不理解,甚至有的认为是因为在外地无法生存,被迫回乡。而大多数创业成功人士,社会责任意识并不强烈,不愿参与创业帮扶行列中来,创业青年缺少传、帮、带。
3、政策服务影响创业“成活率”。一是贷款融资难。青年创业者大都是“白手起家”,创业投入“先天不足”,初始资金是创业的第一“拦路虎”。青年“贷款难”、银行“放贷难”的“两难”局面尤为突出,集中表现为创业信用体系不健全,既无抵押物、也无人担保;中小企业贷款的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过高。二是享受政策帮扶难。由于普遍受年龄、学历、身份、项目类别等限制,以及对政策了解度不高、各地相关政策落地差异,真正享受到政策扶持的创业青年并不多。三是获取技能培训、市场准确信息支持难。农村创业青年普遍接受专业、正规的培训指导十分有限,获取信息和技术支持的也不多,更缺乏横向和纵向的沟通交流。
第4篇 设立发展农村青年创业基地调研报告
设立发展农村青年创业基地调研报告
为整合青年创业资源,健全青年创业体系,解决青年创业融资难。共青团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建立农村青年创业基地,通过提供就业导航、信息服务、技能培训、资金支持等,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发展。那么,这种集信息平台、项目平台、培训平台、资金平台为一体的成长平台,是否能有效解决青年创业难题,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
一、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重要性
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广大青年是创业就业的主体力量,推动青年创业就业是青年最具体、最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共青团组织团结凝聚青年、引导青年有效的载体和途径。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立,不仅为青年创业提供融资、培训、项目等,更重要的还是为青年创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
目前,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在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业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得到了全面发展,它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搭建创建平台,引导自主就业。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设,最____理念一是教育青年人自食其力,针对不同群体定制不同的培训内容,引导青年树立自主择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二是有利于创业人才和项目库的建设,为创业工作搭建一个丰富的资源平台,基地能把具有创意的项目和掌握一定创业技能的人纳入到这两个资源库中,争取造就一批符合地方产业模式的新项目。
2、争取财政支持,解决融资难题。创业能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现阶段国务院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立,能为创业青年提供有效支持,这其中包括政府拨款、税收减免、siyb创业培训。特别是青年融资难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关注,建立基地有利于金融机构全面系统的了解辖内青年创业情况和资信等级,针对性地做好创业贷款的发放工作。
3、实现优势互补,获得资源共享。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以乡镇为单位筹建,实现辖内不同行业集中管理,使青年创业者共同拥有一个创业致富平台。该种模式的运用,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一方面有利于创业青年分享经验、汲取教训,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创业青年及时获得市场信息,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从而实现辖内青年自主创业、以老带新,做好传、帮、带,引领地方百姓共同致富。
二、制约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作为解决农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成果,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诸多优势和机遇,也必须遭遇各种条件的制约。
1、管理成本较高,经营存在风险。尽管有不少部门表示,他们会响应团组织号召,积极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筹建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但是企业在重视社会效应同时,也时刻关注着成本支出。由于农村地域广阔,有创业需求的青年较为分散,要将他们实现集中管理,必须要有一个固定的经营场所,这期间涉及水费、电费、场地租赁、办公经费等各项费用支出,这些费用由谁来承担,以及今后维系基地正常运转的资金由谁提供,这都是事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融资渠道单一,授信额度偏低。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发放贷款往往要求提供住房等抵押物,农村青年虽有创业热情,但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财富积累,加上部分青年家庭实力有限,又难以提供有效担保。虽然在信贷支农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因地制宜推出了农村青年创业贷款这一专项金融产品,但是授信额度相对偏低,5万元信贷资金虽能解决简单种养业需求,倘若遇到科技创新型项目,则也只能杯水车薪。
3、存在惧贷心理,影响基地建设。银行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信贷资金投放以风险可控为前提,但是一些基层信贷人员指出,在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大学生创业贷款项目的风险程度是最高的,一缺有效抵押物,二缺实践能力,一旦产生风险,吃亏的肯定是银行。另外,大多数信贷人员又实行的是模拟利润考核,对小额农业贷款实行包收、包放、包管理,绩效薪酬直接与资产质量挂钩,这也使得他们存在惧贷心理,从而影响基地建设。
4、政策支持不足,制约规模扩张。农村就业问题是国务院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如何发挥基地作用,凝聚团员青年力量,引领新时代农民致富、奔小康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这不仅仅是团组织和金融部门的工作任务,它的成长更离不开政府及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目前,基地部分产业项目虽获不少优惠政策,但是多数以部门为单位针对项目设定,缺少对整个创业基地的专项扶持政策。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优秀青年创业项目难以落户,基地抗风险能力不足。
5、人才难以引进,缺少科技支撑。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作为一种新型的创业模式,不仅需要在摸索中发展完善,更需要有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参与。但是多数基地地处农村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且创业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如何能够引入优秀产业项目,留住那些具有专业技能和执业经验的人才,也是关系基地建设成败的一项因素。
三、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成败事关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对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发展初期也同样面临着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那么如何实现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呢?
1、统一思想认识,落实筹建资金。创业就业是民生问题,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设对于引导青年自主就业,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此,政府各级部门应从构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来正确对待基地建设。关于基地资金的筹集,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种途径:一是企业冠名。邀请县域优质企业出资冠名,由其承担基地首期资金投入,配合乡镇团组织做好基地筹建,或能引进项目、解决销售。二是政府出资。由地方政府部门或所在行政村在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同时,对部分资金予以留成,用于维系基地正常运作。三是青年缴纳。基地对青年创业者的作用显而易见,作为基地创业主体的青年理应分摊一部分基地费用,确保其有序运作。
2、创新担保模式,解决融资难题。创业难,难点更在融资。农村青年创业者由于缺少财富积累,初期阶段大多缺少资金,又无有效抵押物,借贷肯定碰壁。因此,如何解决贷款担保难问题是基地创建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予以解决:
(1)设立农村青年创业担保基金。基金资金来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政府财政拨款、企业或成功人士出资冠名赞助、县农业担保中心划出专项资金、农村创业青年共同筹集。担保基金可按1∶5比例承担风险责任,由县农业担保中心负责具体事项运作,但考虑农村青年经济承受能力,建议担保中心免费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担保。
(2)建立农村青年创业联保贷款。青年创业联保贷款可由5名以内员工组成,采用集中授信、随用随贷原则,由乡镇团组织根据基地青年资信等级情况推荐,并完成初评估。由于创业项目在基地内实行集中管理,辖内创业者的生产经营情况相互了解,采用互保模式,大大增强了风险可控性。同时,不同行业联合重组,允许种植户、贩销户和养殖户相互担保,也降低了因季节性因素而导致的经营风险,增强了风险抵御能力。
(3)推进丰收小额贷款卡业务。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主力军,在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信用社必须创新流程、简化手续,特别是对10万元以下的支农项目,可以通过发行丰收小额贷款卡等形式,实行“额度一次核定,担保、抵押一次落实,贷款分次发放使用”,真正做到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主动为青年创业者提供资金服务。
3、实现支农倾斜,支持基地发展。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事关农民增收、农村长效发展,对解决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农村信用社应从构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认识农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重要意义。关于基地青年贷款担保方式可以通过上述基金或联保等方式予以解决,在客户经理的薪酬考核中要视同抵押贷款,促使客户经理转变经营理念,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农村信用社还不应过份强调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而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反哺农村发展,主动下调基地创业贷款利率,以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入驻创业。
4、加强政策引导,做好典型推进。农村青年创业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只有将金融保障和多方综合服务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农村青年创业中遇到的各项困难和问题。因此,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应当受到政府部门关注,农口等政府职能部门应为基地引进专家、学者做好技术指导、技能培训等;人行、信用社应在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通过基地全程了解农村青年的生产经营情况,根据资信评估数据建立对农村青年的信用档案;各级团组织应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建立基地专项扶持政策,包括税收减免、财政支持、工商登记等,引导农村青年落户创业。
5、加强自身建设,做好对外宣传。各级团组织应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公众宣传设立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意义和目的,介绍基地开展的相关业务,正面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以现代化手段和优质服务吸引优秀人才加盟,以带动青年创业致富。
第5篇 发展农村青年入党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组织部通知要求,大邢庄乡党委对乡21个农村党支部5年来的党员发展特别是农村青年培养及入党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xx年至2023年每年党员、新发展党员、培养党员积极性分子年龄结构及2023年党支部书记年龄结构情况。
(一)xx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xx年农村党员428名,35岁及以下48名,36至59岁244名,60岁及以上136名;新发展党员7名,25岁及以下3 名,占43%,36岁至59岁4名,占57%;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36至55岁4名,占13。3%。
(二)xx 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xx年农村党员462名,35岁及以下68名,36至59岁258名,60岁及以上136名;新发展党员34 名,25岁及以下3名,占8。8%,26岁至35岁8名,占23。5%;36岁至59岁23名,占68。7%;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36至55岁4名,占13。3%。
(三)xx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xx年农村党员437名,35岁及以下 50名,36至59岁231名,60岁及以上156名;新发展党员12名,25岁及以下7名,占58。3%,26岁至35岁1名,占8。4%;36岁至 59岁4名,占33。3%;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74。3%。
(四)xx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 xx年农村党员444名,35岁及以下51名,36至59岁283名,60岁及以上156名;新发展党员25岁及以下1名,占50%, 36岁至59岁1名,占50%;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
(五)2023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 2023年农村党员485名,35岁及以下82名,36至59岁255名,60岁及以上148名;新发展党员35岁及以下23名,占65。7%, 36岁至59岁12名,占34。3%;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
(六)2023年农村支部书记年龄结构:21名支部书记,35岁及以下2名,占9。5%;36至45岁6名,占28。6%;46至59岁12名,占57%;60岁及以上1名,占4。8%。
二、有效做法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来,乡党委对农村党员发展问题做了大量工作,要求各村支部注重培养那些品性好、素质高、有知识、拥有一技之长、有致富门路的青年农民入党,各基层支部吸收了一批年轻的农村青年入党,但我乡的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年轻党员占比例较少,35岁及以下只占17%,党员队伍存在老龄化问题,党支部书记年龄结构也不合理,老龄比例偏大,35岁及以下只占9。5%。主要原因是:(一)青年外出打工人员多,绝大多数青年长年外出,在家的时间非常短,给培养和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二)有些青年人缺乏学习,对党的认识不足,入党积极性不高;(三)个别支部对培养农村青年入党不够重视;(四)青年党员流动较多,务工经商的多,年轻有为思想上进的党员留家务农的很少,给培养年轻支部书记造成了一定困难。
三、意见与建议
(一)提高党员的致富能力,使大多数党员先富起来,带领群众致富,跟上时代节拍,增强作为一个党员的自豪感与荣誉感。
(二)注重从务工返乡人员及在家乡有致富项目的青年人中培养发展党员,从中选拔培养年轻支部书记。
(三)在条件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提高行政村主要干部的待遇,从而提高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第6篇 大力发展农村青年积极入党的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组织部通知要求,大邢庄乡党委对乡21个农村党支部5年来的党员发展特别是农村青年培养及入党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xx年至2023年每年党员、新发展党员、培养党员积极性分子年龄结构及2023年党支部书记年龄结构情况。
(一)xx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xx年农村党员428名,35岁及以下48名,36至59岁244名,60岁及以上136名;新发展党员7名,25岁及以下3 名,占43%,36岁至59岁4名,占57%;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36至55岁4名,占13.3%。
(二)xx 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xx年农村党员462名,35岁及以下68名,36至59岁258名,60岁及以上136名;新发展党员34 名,25岁及以下3名,占8.8%,26岁至35岁8名,占23.5%;36岁至59岁23名,占68.7%;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36至55岁4名,占13.3%。
(三)xx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xx年农村党员437名,35岁及以下 50名,36至59岁231名,60岁及以上156名;新发展党员12名,25岁及以下7名,占58.3%,26岁至35岁1名,占8.4%;36岁至 59岁4名,占33.3%;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74.3%。
(四)xx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 xx年农村党员444名,35岁及以下51名,36至59岁283名,60岁及以上156名;新发展党员25岁及以下1名,占50%, 36岁至59岁1名,占50%;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
(五)2023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 2023年农村党员485名,35岁及以下82名,36至59岁255名,60岁及以上148名;新发展党员35岁及以下23名,占65.7%, 36岁至59岁12名,占34.3%;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
(六)2023年农村支部书记年龄结构:21名支部书记,35岁及以下2名,占9.5%;36至45岁6名,占28.6%;46至59岁12名,占57%;60岁及以上1名,占4.8%。
二、有效做法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来,乡党委对农村党员发展问题做了大量工作,要求各村支部注重培养那些品性好、素质高、有知识、拥有一技之长、有致富门路的青年农民入党,各基层支部吸收了一批年轻的农村青年入党,但我乡的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年轻党员占比例较少,35岁及以下只占17%,党员队伍存在老龄化问题,党支部书记年龄结构也不合理,老龄比例偏大,35岁及以下只占9.5%。主要原因是:(一)青年外出打工人员多,绝大多数青年长年外出,在家的时间非常短,给培养和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二)有些青年人缺乏学习,对党的认识不足,入党积极性不高;(三)个别支部对培养农村青年入党不够重视;(四)青年党员流动较多,务工经商的多,年轻有为思想上进的党员留家务农的很少,给培养年轻支部书记造成了一定困难。
三、意见与建议
(一)提高党员的致富能力,使大多数党员先富起来,带领群众致富,跟上时代节拍,增强作为一个党员的自豪感与荣誉感。
(二)注重从务工返乡人员及在家乡有致富项目的青年人中培养发展党员,从中选拔培养年轻支部书记。
(三)在条件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提高行政村主要干部的待遇,从而提高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好地为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