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2023年上网调查报告
一、调查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上网已在学生中形成了一股热潮,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互联网对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的影响、迷恋网络的原因,我们于***年**月,对学校四--六年级的学生上网情况作抽样调查问卷,测查结果见表1、表2、表3。 表1 四年级学生上网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性别 人数比率 上网主要地点 上网主要目的 网吧 校电脑房 其他 打游戏 聊天交友 资料查询 男生 26% 17% 16.7% 65% 33% 25% 26% 女生 11% 0% 22.2% 76% 11% 11% 37% 表2 五年级学生上网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性别 人数比率 上网主要地点 上网主要目的 网吧 校电脑房 其他 打游戏 聊天交友 资料查询 男生 72% 44% 35% 20% 50% 38.7% 27% 女生 60% 1.2% 50.5% 48% 12% 55% 22% 表3 六年级学生上网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性别 人数比率 上网主要地点 上网主要目的 网吧 校电脑房 其他 打游戏 聊天交友 资料查询 男生 87% 57% 36.7% 25.7% 53.3% 35% 23% 女生 67% 3.2% 34.2% 66% 12.1% 27.1% 21.8% 从抽样调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 1、对于上网,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基本上都会上网,熟练上网的比率也越来越高,且男生多于女生。 2、上网的目的,主要是玩游戏、交朋友、聊天,其次才是阅读或查资料,高年级一部分学生也有意或无意地进入过黄色网站。 3、在网络中迷恋的、家庭氛围过于压抑的那些学生大多选择去网吧上网。 4、学生上网时间,一般选择在双休日、放学回家时,平均每星期上网时间为2-3小时,做到有节制与适度;但有15%的学生痴迷于网络之中,难以自拔,每星期上网时间至少7小时,几乎是天天想去。 5、对于上网的感觉,有85%的学生觉得开心、舒畅、爽、刺激。 6、上网的经济来源,65%的是来自于父母给的零用钱或压岁钱,2.5%的是向同学借的,还有32.5%选择其它,不愿细说。 7、父母懂得网络知识的只有38%;对于孩子上网,持支持、理解态度的不多,仅仅为20.6%,大多家长是见网色变,禁止孩子上网。 二、对策 (一)从学校方面出发 1、加强思想教育 网络带给了少年儿童巨大而无行的积极因素,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严重的消极影响。小学生由于年龄少,辨别能力差,自制力、意志力都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作为教育者,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进行意志力、控制力、责任心的培养,加强自律与他律,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辨别能力。自律,就是让学生从内部向自己施加准则与控制。著名教育家朱智贤教授指出:离开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教育这个外因或外部矛盾是无法起作用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激起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教育。因此,在矫治学生痴迷网络的行为时,让他们自我教育,进行自律是很重要的。但是,要真正让痴迷于网络中的学生自拔却不是一件易事,除了对学生加强自律,进行自我教育外,还必须让他们进行他律,对他们的外部施加准则与控制。 2、把电脑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工具 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还要以活动训练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人物采访、辩论会、资料查询等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他们在活动中说说、看看、查查、写写,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由于活动中学生是以主体活动者的角色出现,而不是旁观者,他们始终参与活动进程。因此,学生有了独特的亲身感受,才会不知不觉中明白了网络所带给他们的精彩,也清楚了上网应有所选择与控制,进而达到自我克制的目的。在学校的网站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书,倡议全体少先队员:①不进网吧玩游戏;②进网吧上网必须征得家长同意;③上网要上健康网。 3、以爱感染学生 学校是塑造学生人格的场所,无论孩子在家庭中有多么特殊,在学校里他们都是平等的,一视同仁的。特别是对于离异家庭的孩子,教师首先应了解他们的现状,拟定教育方案,加强爱的教育,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在生活、学习、同学交往上给他们多加关心和照顾。对于弱势群体,我们组织活动小组,在他们的生日开展祝贺活动,赠送生日礼物;做好家访工作,促进家庭和睦气氛的形成。召开家长会,提高家长素质,科学教育自己的孩子,给孩子多一点儿精神上的爱。因为父母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文化素养和生活方式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转换教师角色 据调查研究,部分学生因为上网影响了学业,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网络,而是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学习中出了问题。网络对人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那些学习上不成功,受老师训斥比较多或缺少朋友的学生,他们很容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而对生活、学习成功的学生则不会有太大影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制不良信息的关键。因此,我们开设了木小论坛,提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平台,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学习的引路人,正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5、转变学习方式 进入新世纪,信息化时代冲击着教育,以前相对简单的讲和答的课堂教学模式日趋失去其主导地位。利用网络,优化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人灌或人机灌,而是可以自由且自主的寻找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更深入地认识世界
,了解世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网络,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内涵,我们教育者积极倡导把网络当作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课程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支持,而不是将网络作为玩游戏、聊天的代名词,应让学生的主体发展、能动发展和综合发展得以实现。 6、丰富课外活动 现在的小学生,除了教室、厕所、食堂,就是家庭,根本没有活动的空间,就连双休日,也不例外,他们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因此,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同学校达成一致意见:拓展了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减轻学业负担,学校的电脑房每星期六对学生开放,有专门老师指导,让学生查查资料,交流体会;另外,学校还组织了许多兴趣组:如学生们喜欢的航模、绘画、书法、弹琴、舞蹈、手工制作等,尽量把学生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起来,用健康有益的活动来抗击不良信息的侵袭,少受网吧的引诱,促进身心健康。 (二)从家庭方面出发 1、正确对待网络 从问卷前测中,我们发现家长对于网络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态度:要么放任不管,要么严加管制,见网色变,其实这两种态度都很极端,很偏面,不易于正确引导孩子上网。作为一个网络时代的家长,要以全新的观念面对网络,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孩子,既要看到网络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在鼓励、支持孩子上网的同时,也要监督、控制孩子上网的内容和时间,因为孩子的鉴别力和自控力是有限的。对此现象,我们特与高年级班主任一起组织一次主题家长会--网络时代中的家庭教育。为了防止少年儿童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安全上网规则: ①善于在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②要诚实友好地和他人交流,不侮辱别人。 ③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不随意相信网友。 ④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浸在虚拟的游戏时空。 ⑤要控制上网时间,有一定的自制力。 ⑥不轻易告诉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与家庭住址 2、做孩子的倾听者、引导者 当今社会,处处充满了竞争,家长、老师都把自己的成功种植在学生身上,希望通过孩子的出息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小小年纪的学生,背负着重压,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样要求孩子,他们有着很大的不满与反抗,他们渴望与人交流、与人倾诉、被人理解、得到真正的关心(包括身体上的与心理上的)。为了正确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家长不管多忙,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了解孩子,做孩子的倾听者、引导者,与孩子建立一种朋友的关系,家长绝不要老以一种我是家长,你必须服从的态度来教育孩子。另外,家长不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 3、掌握网络技术 作为家长,对互联网不应是拒绝而是了解,应从提高自身水平入手,从而进一步引导孩子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7%的家长根本不懂网络的有关知识,只有16%的家长比较熟悉。好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省吃俭用买了电脑,却发现孩子玩游戏入迷,好不痛心。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最好的办法是家长首先要熟悉网络,帮助孩子安全使用网络,这也有助于改变自己的消极形象,消除与孩子的代沟。作为家长,只有熟悉网络知识,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上网,一起探讨网络问题,这样,既可以了解孩子,又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 (三)社会提供环境 社会--少年儿童生活的大环境,应该以育人为主,培养健康一代为主,不妨多提供给他们学习、活动的场所,如青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等。可令人担忧的是现在青少年活动场所越来越少,街头网吧却一家连一家,网吧事件牵动着许多人的心。喜人的是xx总理朱镕基于xx年9月29日签发______xx第363号令,公布《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这个条例共分5章37条,已于xx年11月15 日开始施行了。该条例规定:从11月15日起,网吧、电脑休闲屋等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违者将受到罚款、停业整顿、吊销经营许可证等处罚。条例还规定: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应当在入口处的显著位置悬挂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并要对上网消费者的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进行核对、登记,并记录有关上网信息,供文化行政部门、公安机关依法查询。每日营业时间限于8时至24时。该《条例》的实施,可以说是给青少年一个希望的春天。可是由于现在直接管理部门还没到位,有些混乱,致使一些网吧老板浑水摸鱼,趁机昧着良心赚钱。我们真诚地期望着文化部、公安部与当地管理部门联合起来,加强工作力度,把《条例》落到实处,使网吧管理走上正常化轨道,还孩子一片晴朗的天空。 (四)统一认识,加强管理 对于少年儿童上网问题,家庭、学校、社会首先要统一观点,加强管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家长、教师、网吧老板等大人,统一认识,既要支持、鼓励少年儿童上网,又要承担监督管理的责任、引导疏通的义务,将他们的兴趣引导到对更多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来,让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去摸索互联网上其它异彩纷呈的内容,而不仅仅是游戏和聊天。
中学生上网的调查报告
不到两个月的实习阶段我在。。。初中实习,。。。装备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现场评估系统、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使校园教学设施网络化,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在对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如下。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 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
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网络环境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机遇。___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我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2.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其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考核,使各级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并熟悉网络德育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学会常见的德育课件开发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讲求实效的前提下,改进和充实目前实施的“沙河市中小学教师计算机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如增加教师利用网络开展道德工作的考核内容。
其二,选拔并培训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网上沟通技巧好,具有丰富的网络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网络德育工作者,由他们提供在线指导,帮助上网中学生解决各种心理、思想、学习等问题;同时,注意在网上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德育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3.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自觉筑起心灵的“长城”
一是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品质教育,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
二是加强中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和安全教育。制定“沙河市中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是各校可以组织中学生统一浏览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主页,向他们推荐国内外诸多优秀网站,把中学生们的上网热情转化为自觉学习先进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动力。
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
不到两个月的实习阶段我在。。。初中实习,。。。装备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现场评估系统、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使校园教学设施网络化,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在对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如下。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 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
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网络环境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机遇。xx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我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2.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其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考核,使各级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并熟悉网络德育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学会常见的德育课件开发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讲求实效的前提下,改进和充实目前实施的“沙河市中小学教师计算机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如增加教师利用网络开展道德工作的考核内容。
其二,选拔并培训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网上沟通技巧好,具有丰富的网络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网络德育工作者,由他们提供在线指导,帮助上网中学生解决各种心理、思想、学习等问题;同时,注意在网上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德育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3.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自觉筑起心灵的“长城”
一是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品质教育,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
二是加强中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和安全教育。制定“沙河市中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是各校可以组织中学生统一浏览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主页,向他们推荐国内外诸多优秀网站,把中学生们的上网热情转化为自觉学习先进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动力。
关于”小学生上网”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目的:
了解小学生上网的情况,并提出建议。因为有许多少年儿童沉迷于网络,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我们于 9年 月 日对六年( )班的 个学生作抽样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
上网的目的:我们调查了 人,有 %的人上网时为了玩游戏,有 %的人是为了 聊天,有 %的人是为了查资料。还有一些人是查动漫的资料。有 %的人去听音乐等其它事情。
上网地点:有 %的人是在家里上网,有 %的人在网吧上网。
上网时间:有 . %的人上网半小时,有 . %的人上网一个小时,有 . %的人上网二小时,没有人每天都上网,也没有人上网上到通宵的。有 %的人放学时间上网,有 %的人双休日上网,有 %的人放假期间上网。
调查材料分析:
小学生上网的居然会有这么多,说明网络对于我们的生活的影响是多么重要,能上网的人,一般他的视野比较开阔,知识面比较广。适当上网是好的。但我们也认为不能沉迷于网络,要充分地利用网络为我们学习服务。网路是我们的工具,不能把它当着玩具。如果当成玩具玩的话,学习成绩绝对是直线下降的。此外,小学生上网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对身体不利尤其是电脑看得太久很容易造成眼睛近视。所以我们要注意掌握上网的分寸。
第2篇 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和信息高速公路等要素构成的互联网,将人们带入了全新的网络时代,网络的触角已伸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毫无疑问,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它给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带来了巨大的飞跃。 人们惊奇的发现它无所不能,“网络”已成为当今人们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一扇快捷的窗户。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的中学生一族,首先把电脑引进他们的理想世界,他们痴迷于这虚拟世界,不少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无条件的接受网络提供的信息,接受他们的教育,一“网”情深。然而“网络”在展现一个五彩缤纷世界的同时,也打开了一扇无限巨大的“垃圾场”的大门,对身心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可谓“一半是馅饼,一半是陷阱”。近日,笔者对本校在读的初三年级学生做了一项调查。
一、学生上网基本情况自我剖析
调查对象是在校的初三全体学生。通过发放问卷和个别交谈形式进行,这次共下发问卷135份,返回100份。调查发现经常上网的30%,其中男学生占28.5%,女学生占1.5%;偶尔上网的占51%,从未上过网的只占19%,其中女学生居多。上网费用的主要来源有72%的学生是节省的零用钱。53%的人在网吧上网。家长对学生上网的态度不支持的占35%,有条件支持的占21%,完全支持的占44%。上网的目的有31%的学生是为了聊天,52%的学生是为了玩游戏。而认为上网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只占28%,无帮助的占30%。谈到对网络内容的看法,认为内容丰富、健康的占25%,认为既有健康,也有不健康内容的占37%。所列举熟悉网站的名称几乎都是游戏和歌曲网站。其中qq是他们最熟悉的聊天网站,他们不但聊天,还拥有自己的qq群。
二、中学生上网的利弊分析
案例(一):现担任我校学生会主席的初三(4)班潘静静同学他在谈话中敞开心扉的对我们说了这样的话:我经常上网,但我却没有因上网而影响学习、工作、生活。因为上网,我们能够查找到各种我们所要的资料。学习上碰到了难题,也可以通过在网上查找资料解决。还可以上网浏览各种课外知识,开拓我们的视野,增大我们的知识储备。
因为上网,我们还可以与网友切磋,探讨学习中的问题。在与网友的讨论中,了解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
因为上网,我们还能够接受远程教育,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和缺陷。远程教育,能够使我们中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我们中学生自己喜欢的科目,高高兴兴地自修。例如,我喜欢画画,我可以到中国书画网站,求拜,观赏名作,一饱眼福。
因为上网,我们还能够了解国内国际新闻,知晓国内国际大事。真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因为上网,我们还能便利地购物。上网购物,足不出户,坐在计算机前即可挑选到自己喜欢的衣服款式及其他物品。
从案例(一)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对中学生来说还是有诸多好处的,其主要表现在:首先从学校德育教育的角度讲:(1)网络缩短了时空距离,拓展了德育内容。计算机信息网络不仅为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且提供了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如和传统的德育相比较,(传统的德育主要是利用“两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有限的德育形式。而网络则将世界所有的图书馆的图书搬到每一位学生的面前,供他们分析、整合、吸收、创新。(2)网络的开放性真正拓展了学校德育的途径,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聊天谈心,直接宣泄,释放内心的不平衡,可以从封闭、封锁中走出来。(3)网络的趣味性即集文字、图形、图像、三维动画及影视为一身的多媒体技术给我们的网上课堂带来无穷的乐趣,故而,网络德育也使学生变得轻松起来,这里再也看不到老师严厉的面孔,听不到老师唾沫横飞的说教,学生可以通过德育软件(cia)来感受德育内容,甚至可以通过游戏来体验,使学习更愉快、更自主。其次对于学生个体来说,丰富多彩“网络世界”的出现,使学生的生活空间,从原先相对狭小的物理空间进入了一个完全开放的虚拟空间,扩大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层面;同时大量网络信息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锻炼了社会交际能力,促进了学生甄别现实与虚拟空间真伪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加快了打字速度,经常玩游戏的同学反应速度快,思维敏捷。
案例(二):林小维是我校初三(3)班的一名学生,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他可以在5分钟内记住20多个图例(这是我在教他科学课时亲眼所见,那节课他没有带书,用我的书看了5分钟),可就是这么一个聪明的孩子现在可以说是完全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玩游戏他想尽一切办法,逃过课,欺骗过家长、老师、偷配过教室电脑的钥匙,甚至冒着被父亲打得鼻青脸肿的风险彻夜不归。为此,家长、老师都做过不少工作,和风细雨的教育不少,暴风骤雨的批评也有,家长甚至对他拳脚相加,没用!现在已面临中考,可他没办法让自己进入角色。从案例(二)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由于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中学生上网存在很多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1、从影响思想道德观念方面来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成熟,大量的不良网络信息势必会影响其健康成长,使他们认同西方民主和西方文化,并对自己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
2、从影响学业方面来讲。中学生上网大多是为了打游戏聊天和点歌等,这些娱乐方式对中学生很有吸引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常常身不由己,情不自禁,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业。有的上网时间过长(甚至通宵达旦),不能很好地休息,上课无精打采,精神恍惚;有的即使上课时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有的为了上网甚至旷课、逃学……诸如此类的现象日益增多,浪费了大好的时光,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影响了学生的美好前途。
3、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一方面迷恋网络世界使他们挤占了体育锻炼时间,不利于青少年健康的成长。同时有些网吧环境较差,大量的吸烟导致烟雾缭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有的学生上网时间太长,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和神经衰落,造成视力下降,情绪不振等疾病,影响了身体发育。还有的学生为了上网常常节省午饭费,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引发一系列身体疾病。
4、从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方面来看。“网络上瘾”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一方面大多数中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本来就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如果再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聊天,就会使他们减少和人交流的愿望,甚至患上“电脑自闭症”,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碍,这将给中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无法预计的损失。
5、诱发中学生犯罪。一方面网络是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生存和传播的土壤,据对学生的谈话调查,在上网的学生中有近八成的学生访问过色情网站,这也是校园犯罪的主要源头。另一方面上网费用入不敷出时产生邪念欺骗家长钱财或者抢劫弱小学生钱物。这种现象现在时有发生,笔者以前的一个学生打着学校的旗号从家长手里骗取了好多钱。网上不健康的内容,也会导致中学生的行为道德不规范。
三、建议和意见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吧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家庭上网的也越来越普及,在家上网已成为一种时尚,因此中学生上网的人数也呈不断增多的趋势。这是他们的权利,学校和社会不可能也不应该禁止。但是网络的两面性也使家长惶恐不安,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上网弊端远远大于利,特别是上“不健康上网”给中学生带来了严重危害,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家庭教育,帮助、辅导家长掌握网络基础知识,要求家长对学生的上网行为给予关心、引导和教育,使互联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要加快教育网络建设。作为学校,如果只是强行禁止学生上网,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应该变“堵”为“疏”,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典型事例,加强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使学生彻底认清“不健康上网”的危害,注重引导学生“健康上网”。作为社会,通过各种媒体普及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开设中学生心理咨询热线。作为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不要对孩子放任自流或者强加干涉,配合好学校、社会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2、加强政府管理。政府要加强对网吧审批的手续 ,继续加大对网吧的检查力度和管理力度,尤其是对网站内容、上网时间和身份证等方面要细心检查、严格管理,阻止不健康的进口游戏泛滥,杜绝“不健康上网”情况的发生,保护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不能对非法网吧只是罚款了事,更不能就知道伸手向网吧收钱而疏于管理,使网吧经营出现秩序混乱的情况,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加强网络管理,加大法制力度。首先应当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管理。面对网络上良莠参杂的信息流有必要建立相关的监控机制,控制不良信息源头,为中学生输送科学、正确、健康的信息软件。其次对于境内境外一些非法网站也要加强监控力度,对境内非法网站坚决取缔,对于境外网站进行严格过滤;制定专门法律,继续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保护中学生“健康上网”。
第3篇 大学生上网网购的调查报告
网上购物,就是通过互联网检索商品信息,并通过电子订购单发出购物请求,然后填上私人支票帐号或信用卡的号码,厂商通过邮购的方式发货,或是通过快递公司送货上门。下面有1566范文网整理的大学生上网网购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是新新人类,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为了揭开网购的真实面目,让更多的人了解网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此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青岛理工大学经贸学院(由于调查的困难性,选取了本学院进行调查)
2、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大学生网上购物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关于上网购物基本情形和情况。
3、调查方法:对经贸学院的全部学生(限于三年级以下)进行分层,分成大一,大二,大三三层,在总体中抽取容量为60的样本,在每层中进行系统抽样,根据每层样本量占总体的比重,在三层中分别抽取容量为22,22,16的样本。随机选定某一学号后,间隔10进行抽样,得到样本。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问卷附在最后一页)
四、调查结果分析
以95%的把握推断经贸学院中网购人数比例范围为45.36%~70.44%
2、在没有在网上购物的同学中,有近50%的同学认为网购不安全,而在有过网购行为的同学中有97%的同学觉得网购值得信任。另外,在前者中有92%的人会尝试网上购物。
3、在网购人群中,因为节约费用而选择网购的占网购人数的62%,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出于好奇和寻找新奇商品而选择网购。在众多的购物网站中,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呢?有48.57%的网购者会把网站商品是否齐全作为他们选择购物网站的主要标准。其中,淘宝网名列前茅,有87.3%的同学选择在淘宝购物。
4、大家都在网上买些什么呢?经调查,数码产品位居榜首,占到总消费的37.7%,其次是服装27.87%,在网上买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占到总数的19.67%。相比之下,由于食品的特殊性(保鲜等问题),却几乎无人在网上购买食品。
6、在网购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主要困难是商品描述不清楚,达到45%,其次是商品数目繁多和网站太多,网上市场太杂乱(21%),网购市场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调查结果总结
通过上述的调查报告,说明大学生在网上购物还不是很普及,但潜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阻碍他们开始网购的主要是安全因素,只要他们认为网购值得信任了,网购的方便,省时,商品齐群等优点一定会吸引绝大多数的人开始网购。目前,人们在网上消费的商品种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网购要想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就要优化购物体系,打破这种局限。
购物网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他能让我们实现资源共享,在网上我们可以找到最便宜的,质量最好的,最时尚的商品,坐在家里就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商品,未来网购一定会成为人们的主要购物形式之一。
附件:
2023年大学生网上购物调查问卷
1.您是否听说或接触过网上购物?
说明:如果您选择a或者b选项,请只回答第2、3题
a从来没听说过
b听说过但没有接触过
c偶尔在网上购买物品
d经常在网上购买物品
2.您没有网购经历的原因是什么?
a网购流程太复杂
b网购不安全
c其他
3.如果您没有网购经历,那么您接下来会考虑尝试网购吗?
a会 b可能会 c不会
4.您经常登陆哪个购物网站?
a淘宝 b易趣 c拍拍 d当当 e其他
5.你选择网上购物的理由是?
a节省时间、节约费用
b操作方便
c寻找稀有商品
d出于好奇,有趣
e追求时尚
6.您认为购物网站哪些最吸引您?
a打折优惠
b节日促销
c商品种类齐全
d商品介绍全面
e其他
7.在网上购物你经常选择的产品?
a图书 b服装 c化妆品 d礼品 e数码产品 f食品
8.您平均一次购物金额大约在?
a5000元以上 b1000-5000元 c500-1000元 d100-500元 e100元以下
9.您对网上购物是否信任?
a非常信任 b信任 c一般 d不信任 e非常不信任
10在网上购物过程中,有无受骗经历?
a有 b没有
11.您在网上购物的频率?
a每周一次b平均每月一次c平均每季一次d平均每年一次
12. 您在网上购物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a商品描述不清楚
b品种类和网站数目太多
c面复杂,不易操作
d站速度太慢
e算方式
第4篇 大学生上网调查报告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它不仅仅是人们表现自我的空间,更是人们为学习、工作、生活提取各种有用信息和进行种种交流的工具。网络的能量是巨大的,它带领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它既能为人们创造无限的财富,也能诱使人们掉进痛苦的深渊。对于人类,尤其是对于我们大学生群体,网络到底是虚拟的伊甸园,还是潘多拉的盒子?网络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种种网络现象折射出的又是怎样的深层心态?带着这些疑问,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会近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关于大学生上网及其心态的调查。本次调查报告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样本总量为500份,实获有效样本483份,有效问卷率为96.6%。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1、年龄结构。大一占38.7%,大二占31.1%,大三占18.8%,大四占6.6%,其他占4.8%。
2、性别结构。男生占49.3%,女生占50.7%。
3、消费水平。月消费在400以上的占80.7%,在400以下的占19.3%。
二、网上活动的主要内容
学生网上的主要活动是:看新闻、使用免费信箱、利用网络资源、网上聊天、网上游戏、电子商务、使用免费个人主页等。
三、学生网民的特点
1、随意性大。从上网原因和聊天话题两方面都体现出大学生上网存在较强随意性。10.4%的学生在高兴时上网,8.5%的学生在心烦时上网,27.7%的学生在无聊时上网,53.4%的学生不定时上网;在聊天话题方面;15.7%聊个人情感,16.4%聊兴趣爱好,19.3%聊生
活经历,5.5%进行学术探讨,43.1%毫无重点的聊。
2、网络知识贫乏。许多大学生在网上除了聊天、使用免费电子信箱、看新闻外,就不知道做什么。调查显示:16.4%的学生不知道'搜索引擎'、'bbs'为何物,在知道的人中也分别有25.6%和62.6%的学生没有使用过。使用免费电子信箱除了收发e-mail外,8%学生用于联系工作,34%的学生用于收发电子杂志,2%的学生还用于收发贺卡和手机短信息等其他服务,56%的学生没有其他用途。
3、不成熟性。63.1%的学生曾因上网而耽误过上课。学生们更注重互联网的娱乐、资讯、拓展生活空间的功能而非学习的功能。在谈到网络对学习的影响方面,22.4%的学生认为能从网络获取信息以促进学习;40.7%的学生认为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思维能力;26.3%的学生认为花费太多时间上网娱乐致使成绩下降;10.6%学生认为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会产生不良影响。对于非法和不良信息站点,27.1% 的学生曾误入,31.3%的学生曾好奇进入,17.5%的学生经常接触,24.1%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这些不健康的内容,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虽不是主流,但却是不可忽略的现象。
四、学生上网存在的问题
1、既费钱,又影响身体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在每周上网时间方面,17.7%的学生在2小时以下,20.9%的学生为2-5小时,25.1%的学生为5-10小时,19.5%的学生为10-20小时,16.8%的学生在20小时以上;在上网时段方面,23.2%的学生在白天上网,33.9%的学生在晚间上网,35.2%的学生在周末上网,7.7%的学生还经常上通宵。如果按2元/小时计算,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名大一的男生还反映,自上网后,视力明显下降,肩部、腰部经常疼痛。
2、上网环境差。45.9%的学生在校内上网,44.3%的学生在网吧上网,利用自己电脑上网的仅占9.8%。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网吧,都非常拥挤,且空气相当污浊,尤其是网吧,每台电脑所占面积还不超过1.5平方米。
3、学校的教育不到位。31.9%的学生的网络知识来自于网络,30.2%的学生的网络知识来自于书籍,26.7%的学生的网络知识来自于向同学朋友请教,从学校教育(如计算机课等)获得网络知识的学生仅占11.2%;同时,对于学校举办网络知识讲座,仅有17.4%的学生表示一定去,如果有时间就去的学生占57.9%,不感兴趣的同学占24.7%。由此可见,学校的网络知识教育不到位,学生已对从学校获得网络知识失去信心。
4、沉迷于网络的虚拟化。大学生感兴趣的两个重要主题是网上交友和网上恋爱,这两个主题又是和网上聊天分不开的。调查显示:94.6%的学生在网上聊过天。对于聊天的评价,14%认为是排解现实中压抑不满的重要方式,16%认为是展现另一个自我的途径,33%认为是最好的消遣方式,17%认为是重要的交友途径,仅有20%认为是无聊。虽然多数同学都知道网上的信息未必真实,但由于网上交友可以突破现实生活空间的局限性,而且表现自我时没有思想负担,所以他们还是乐此不疲。5.2%的学生还有过网恋经历,对于网恋的原因,24%学生是为了排遣寂寞,28%的学生是为了寻求刺激,12%的学生是为了追求浪漫,36%的学生是为了赶新潮。除此之外,网上游戏也体现了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化,22.8%的学生认为刺激过瘾,24%的学生认为可以展示自己才能,满足成就感,25.3%的学生没玩 过而无法判断,27.9%的学生认为无聊。
5、影响学习成绩。63.1%的学生曾因上网而耽误过上课,26.3%的学生认为花费太多时间上网致使学习成绩下降。大二的一名女生说她迷上聊天后,脑海里总是惦记网上的蒙面人,推测他的性格、人品,猜想他的语言真实性,甚至还得挤出时间与对方相会,浪费了很多时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五、对调查结果的一些思考
信息时代匆匆的步伐让大学生不能不使用和接受网络,不管它会带来多大的冲击,也这种冲击中夹杂着多少不良的成分。作为主宰新世纪的一代,大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为什么同样是应用网络,大学生就不能挖掘出最实际的意义,而仅仅停留于娱乐和消遣?这恐怕就是一个认识和对待新事物的态度问题了。对于这样一种新事物,既不能视之如洪水猛兽,因为它会带来某些负面的影响而因噎废食;也不能盲目的鼓吹它有怎样的优点。作为大学生,
应该认识到沉溺于网上娱乐的不利,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网络接触社会,提高辨识和思考的能力。
网络提供了大量信息,又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个性化和国际化的空间,给了大学生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台。就在大学生为传统教育那种求同过多,求异过少及封闭式的弊端埋没了个性而叫苦的时候,网络的出现无疑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一块'试验田'。
互联网向大学生展示了各类知识结构,对于知识选择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学习的内容自然大大超出了狭隘的课本范围,这对于大学生能力的提高应是大有裨益的。当然,并不否认网络同时会带来了一些不良的信息,特别对于大学生而言,完整的价值观念还未形成,好奇心又很强,很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网络完全开放和虚拟的空间可以让大学生随心所欲的表现自己,但如果把握得不好,猎奇的心态和过分追求个性张扬的心理也许会把大学生引入歧途。
'e时代'是迅速制造距离的时代,在纷繁的现象背后,仍是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清净的大学校园也是如此,因小看大,不可不戒。
大学生上网情况优秀调查报告
大学生上网情况
导言: 在我国约2650万网民中,18-24岁者占到36.8%,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作为网民主体之一的大学生的上网行为是否健康,直接关系着网络文明和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掌握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对对加强高校的网络阵地建设和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网民都具有重要意义。网络作为一个新兴的信息传播工具,近几年在大学里日趋流行,受到愈来愈多的大学生的青睐。网上聊天、发e-mail给好友、网上浏览新闻……网络对当今大学生的影响已经深入到其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网络存在着诸多优点,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开放性容易令部分同学对其产生过度依赖,从而造成大学生心理不健康,导致人格的发育不健全。那么,网络时代的大学校园,到底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模式存在着怎样的影响,又是怎样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呢?为了具体了解到当前大学生上网情况,我利用这次机会对我们学校的学生做了一个初步的调查。
本次调查以大一的旅游管理专业的40名同学(男女各20名)和大三社会工作的10名男生为调查对象。因为大一相对其他年纪有充裕的课外上网时间,大三受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及考研等原因,对上网的关注度相对淡薄一些。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问卷由15个选择题构成,主要询问了上网的时间和其他人对网络的看法以及上网的内容。本次调查实际发放了50份问卷,实际收回50份,有效问卷49份,有效回收率98%,这么高的回收率对调查来说是比较有利的,反映的情况也比较真实。
根据调查问卷,网络知识的获得有52%的人是通过自学,通过同学获得的占32%。而从学校获得才18%,可以反映出学校网络知识教育的不到位,可能是学校开设的网络教育课程不是很多,对学校网络知识的宣传也没用着重。学生对从学校获得网络知识失去信心。
大学生上网的环境差,在网吧上网占到80%,学校上网占了10%,而自己拥有电脑的才占4%,无论在网吧还是在学校都非常拥挤,且空气是相当污浊,尤其是网吧,每台电脑所占面积还不超过1.5平方米。
对于上网的动机,由于学习需要才占24%,打发时间占了28%,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课外生活非常单调,习惯依赖上网来打发自己的时间,真正利用网络来提高自己的学习的很少。在调查中,大一女生打发时间占了20%,因为大一女生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而且谈恋爱的不多,所以选择上网来度过漫长的课外时间。高中可能接触网络的同学都很少,所以有10%的学生是由于好奇心去上网的。
在上网的费用上,48%的学生每个月都在50-100元,几乎占了生活费的6分之一,不足10元的仅有18%,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很重视上网的。有8%的学生上网费用在100元以上,几乎天天都在网吧。对于这么高的网费的来源零花钱占到了76%,还有2%的同学是跟同学来借钱上网的,那些借钱上网的同学应该好好反省了,在大学生的零花钱的使用上,上网占到了很大的比例。
在工作日中一星期上网的时间在4-10小时占44%,周末或节假日中10小时以下的最多占38%,从这点可以看出在节假日学生还是选择出去到同学拿玩或者旅游回家等,而在平时的工作日大家都把这些分散的时间用来上网,因为上网具有临时性,不需要有很多的准备。所以大学生的平时课余时间分配不合理,课后学习看书的时间太少,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在上网的时间中58%的学生都是不定时的,32%的学生选择在晚上上网。我们学校没用规定上晚自习,而在高中天天上晚自习大家都很厌恶了,到了大学很少人选择自己去上晚自习,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中大家选择了上网。在我上网的经历中,晚上都是排队上网的,学生白天都要上课。
64%的同学认为父母或老师只了解一点点的网络知识,20%的人认为其父母或老师一点点都不了解网络知识,了解的只占了14%。可以看出在对待学生上网的问题上是很片面的,
不具有科学性。家长和老师本身应该加深对网络知识的了解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如何面对网络。在看待学生上网的问题上同意孩子适当可以上网,禁止上网的占8%,任其自然的占24%,没有一个无条件支持上网的,说明了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上网态度还是比较坚决的,都是采取保守的态度,好像怕网络会给学生造成多大的坏影响。这也是家长和老师对网络不了解而造成的。随着学生的长大,特别是高中毕业后上网问题有所放松。但给他们的第一印象是最好不要去上网。家长在反对学生上网的理由中怕学生浪费时间,影响学习的占68%,怕学生易受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误导,影响身心健康的占30%,从这点来看家长更在意学生的学习和课余时间的利用,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可能关心的较小。增加开支的只占了2%,家长在对学生的培养中所花的钱和时间不是太在乎,一般家长认为只要学生能考上什么就是炸锅卖铁也给学生读书。但是只注重学生的时间和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生上网的目的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大概就查找学习资料聊天交友和娱乐音乐。其中最多的是娱乐音乐有72%,其次是聊天交友的是70%,学习只有48%。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网络的利用只局限在娱乐交友方面,而真正的利用网络来获得的知识还是较少,这正好跟学生上网的动机打发时间相吻合,学生在网络上发掘的有用的东西太少。而阅读新闻只有24%,网络信息具有及时,准确,可用性但是学生对这点资源没有很好的利用上。
大学生上网调查报告
导言:在我国约2650万网民中,18-24岁者占到36.8%,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作为网民主体之一的大学生的上网行为是否健康,直接关系着网络文明和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掌握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对对加强高校的网络阵地建设和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网民都具有重要意义。网络作为一个新兴的信息传播工具,近几年在大学里日趋流行,受到愈来愈多的大学生的青睐。网上聊天、发e-mail给好友、网上浏览新闻……网络对当今大学生的影响已经深入到其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网络存在着诸多优点,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开放性容易令部分同学对其产生过度依赖,从而造成大学生心理不健康,导致人格的发育不健全。那么,网络时代的大学校园,到底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模式存在着怎样的影响,又是怎样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呢?为了具体了解到当前大学生上网情况,我利用这次机会对我们学校的学生做了一个初步的调查。
本次调查以大一的旅游管理专业的40名同学(男女各20名)和大三社会工作的10名男生为调查对象。因为大一相对其他年纪有充裕的课外上网时间,大三受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及考研等原因,对上网的关注度相对淡薄一些。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问卷由15个选择题构成,主要询问了上网的时间和其他人对网络的看法以及上网的内容。本次调查实际发放了50份问卷,实际收回50份,有效问卷49份,有效回收率98%,这么高的回收率对调查来说是比较有利的,反映的情况也比较真实。
根据调查问卷,网络知识的获得有52%的人是通过自学,通过同学获得的占32%。而从学校获得才18%,可以反映出学校网络知识教育的不到位,可能是学校开设的网络教育课程不是很多,对学校网络知识的宣传也没用着重。学生对从学校获得网络知识失去信心。
大学生上网的环境差,在网吧上网占到80%,学校上网占了10%,而自己拥有电脑的才占4%,无论在网吧还是在学校都非常拥挤,且空气是相当污浊,尤其是网吧,每台电脑所占面积还不超过1.5平方米。
对于上网的动机,由于学习需要才占24%,打发时间占了28%,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课外生活非常单调,习惯依赖上网来打发自己的时间,真正利用网络来提高自己的学习的很少。在调查中,大一女生打发时间占了20%,因为大一女生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而且谈恋爱的不多,所以选择上网来度过漫长的课外时间。高中可能接触网络的同学都很少,所以有10%的学生是由于好奇心去上网的。
在上网的费用上,48%的学生每个月都在50-100元,几乎占了生活费的6分之一,不足10元的仅有18%,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很重视上网的。有8%的学生上网费用在100元以上,几乎天天都在网吧。对于这么高的网费的来源零花钱占到了76%,还有2%的同学是跟同学来借钱上网的,那些借钱上网的同学应该好好反省了,在大学生的零花钱的使用上,上网占到了很大的比例。
在工作日中一星期上网的时间在4-10小时占44%,周末或节假日中10小时以下的最多占38%,从这点可以看出在节假日学生还是选择出去到同学拿玩或者旅游回家等,而在平时的工作日大家都把这些分散的时间用来上网,因为上网具有临时性,不需要有很多的准备。所以大学生的平时课余时间分配不合理,课后学习看书的时间太少,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在上网的时间中58%的学生都是不定时的,32%的学生选择在晚上上网。我们学校没用规定上晚自习,而在高中天天上晚自习大家都很厌恶了,到了大学很少人选择自己去上晚自习,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中大家选择了上网。在我上网的经历中,晚上都是排队上网的,学生白天都要上课。
64%的同学认为父母或老师只了解一点点的网络知识,20%的人认为其父母或老师一点点都不了解网络知识,了解的只占了14%。可以看出在对待学生上网的问题上是很片面的,
不具有科学性。家长和老师本身应该加深对网络知识的了解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如何面对网络。在看待学生上网的问题上同意孩子适当可以上网,禁止上网的占8%,任其自然的占24%,没有一个无条件支持上网的,说明了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上网态度还是比较坚决的,都是采取保守的态度,好像怕网络会给学生造成多大的坏影响。这也是家长和老师对网络不了解而造成的。随着学生的长大,特别是高中毕业后上网问题有所放松。但给他们的第一印象是最好不要去上网。家长在反对学生上网的理由中怕学生浪费时间,影响学习的占68%,怕学生易受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误导,影响身心健康的占30%,从这点来看家长更在意学生的学习和课余时间的利用,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可能关心的较小。增加开支的只占了2%,家长在对学生的培养中所花的钱和时间不是太在乎,一般家长认为只要学生能考上什么就是炸锅卖铁也给学生读书。但是只注重学生的时间和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生上网的目的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大概就查找学习资料聊天交友和娱乐音乐。其中最多的是娱乐音乐有72%,其次是聊天交友的是70%,学习只有48%。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网络的利用只局限在娱乐交友方面,而真正的利用网络来获得更多的知识还是较少,这正好跟学生上网的动机打发时间相吻合,学生在网络上发掘的有用的东西太少。而阅读新闻只有24%,网络信息具有及时,准确,可用性但是学生对这点资源没有很好的利用上。
上网时间以后分为白天上,还有就是晚上通宵上网了,通宵上相对比较便宜的。但是通宵上网对人的身体健康不利,容易让人神经迷乱,认为可以偶然通宵上网的占68%,坚决反对和很赞同的都一样占16%。学生不但是为了省钱来通宵上,而且通宵可以调节人的生活,所以还是有很多人乐意偶尔去的。现在网络游戏非常盛行,对于游戏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虽然很多人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不可自拔。但是游戏毕竟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开心的一面,所以自制力不好的学生最好不要去玩网络游戏,一旦上瘾后果就严重了。通过调查40%的人认为可以适当去玩,26%的人认为网络游戏毫无意义不应该去玩。但是一般的喜欢上网的人都玩网络游戏,因为其他事情不可能占用很长时间的。
对于身边喜欢上网的人,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呢?62%的人是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适当说服别人少上的只占了22%,因为大家都喜欢上网,而且上网对别人没有很大的影响。大部分人可能会对比较亲近一点的朋友说服,而一般的同学要是那么做可能会遭别人反对。上网对一个人的影响不是太直接,所以大家都没很去重视。
网络能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能更加有效和广泛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情感和了解社会;另一方面,网络空间又以令人眩晕的色彩诱惑着涉世不深的学生,使得部分学生遭遇到一定的迷茫。网络向大学生展示了各类知识结构,对于知识选择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学习的内容自然大大超出了狭隘的课本范围,这对于大学生能力的提高应是大有裨益的。对于网络所带给你的知识跟你想象中的相比哪个多一点呢?40%的人都没考虑过这个问题,36%的人觉得网络带给自己的超出自己的预料,只有24%的人觉得网络没有带来很多能被自己利用的知识。其实这要看我们怎么去利用这个网络资源,也跟我们自身的水平知识相关,不同的人利用网络资源的情况也不同的,小学生跟博士生相比,很明显博士生就能很好的利用网络资源。但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水平都差不多,而且我们对网络知识了解的差不多了,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利用网络知识来充实自己。
通过对这个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上网问题存在这几点不足:
沉迷于网络的虚拟化。大学生感兴趣的两个重要主题是网上交友和网上恋爱,这两个主题又是和网上聊天分不开的。对于聊天的评价,有人认为是排解现实中压抑不满的重要方式,有人认为是展现另一个自我的途径,有人认为是最好的消遣方式,有人认为是重要的交友途径,也有人认为是无聊。
第一, 影响学习成绩。由于大学生的课程比较松,课余时间上网的较多,所以课后复习这一工作作的不够,一旦沉迷网络成绩可能是一落千丈,对学生的成绩有很大害处。
第二, 既费钱,又影响身体健康。上网的环境以及网费的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一小时一块半,一般人一次上网都要5块钱以上。要是喜欢上网的可能要用更多的网费,网吧的空气容易让人头晕目眩,甚至有人不习惯出现欧土等异常反映。
第三, 网络知识贫乏。许多大学生在网上除了聊天、使用免费电子信箱、看新闻外,就不知道做什么。只喜欢玩游戏,聊天交友这类。所以学生在对网络的利用还是比较贫乏的。很少人知道发贺卡,电子邮件等一些网络常用的工具。对网络知识了解更少,更不要说黑客技术等。
第四, 随意性大。从上网原因和聊天话题两方面都体现出大学生上网存在较强随意性。都没有一定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打发时间。更多的人都不知道上网来做什么的。
对此,我们的老师还有学生自己要进行反省,学校进行宣传网络科学知识,以及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还有错误使用网络所带来的后果。正确引导我们学生使用正确网络资源,让我们走在网络知识的前沿,不断的增加就业信息和其他相关知识。充分把握网络带给我们的每一个信息。它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个性化和国际化的空间,给了大学生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台。我们应该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网络接触社会,提高辨识和思考的能力。对网吧的管理也进行改进,限制学生浏览一些非法淫秽网站,做一个有素质的网民。对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同学进行思想教育宣传,努力从游戏中拔出来。正确的利用网络带给我们的信息,才能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网络在对于大学生获取信息、关注社会发展趋势、了解自己专业发展方向及专业动态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若利用网络过度地玩游戏,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大学生接触网络比较濒繁,说明了网络对大学生重要之外,也说明了大学生由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这更显出大学生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的重要性;学校应该开设一些基本的电脑网络课程,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来参加一些的电脑网络知识的培训、选修电脑课程等,用来增加大学生的电脑方面的知识以及提高能力;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上网的引导和管理,针对一部分大学生自律能力不强的特点,学校应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而影响学习,让学生自己明白沉溺于网络对自己是没有好处的,应该把时间充分而合理的利用起来,多学些知识,多参加社会活动。
对于调查结果的思考:信息时代匆匆的步伐让大学生不能不使用和接受网络,不管它会带来多大的冲击,也这种冲击中夹杂着多少不良的成分。大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为什么同样是应用网络,大学生就不能挖掘出最实际的意义,而仅仅停留于娱乐和消遣?这恐怕就是一个认识和对待新事物的态度问题了。对于这样一种新事物,既不能视之如洪水猛兽,因为它会带来某些负面的影响而因噎废食;也不能盲目的鼓吹它有怎样的优点。作为大学生,
应该认识到沉溺于网上娱乐的不利,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网络接触社会,提高辨识和思考的能力。网络提供了大量信息,又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个性化和国际化的空间,给了大学生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台。并不否认网络同时会带来了一些不良的信息,特别对于大学生而言,完整的价值观念还未形成,好奇心又很强,很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网络完全开放和虚拟的空间可以让大学生随心所欲的表现自己,但如果把握得不好,猎奇的心态和过分追求个性张扬的心理也许会把大学生引入歧途。所以在纷繁的现象背后,我们应该有清醒的头脑来看待网络。
大学生上网状况的寒假调查报告
作为新时代的生存方式,网络生活正变得普及,它让我们置身于信息的海洋,随时参与社会的变迁。而作为时代的骄子,未来社会的主人,大学生是如何运用网络,如何在寒假这段时间享受网络生活的呢?这两种新势力的碰撞又将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怎样的希望与担忧呢?了解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状况对于更加准确的把握时代前进的方向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在此将其列为实践报告的主题,调查了寒假期间部分大学生的上网情况。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上网频率和用途的调查
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在寒假期间都会上网。上网频率一般以几天上一次网居多。上网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5小时。看新闻、查信息、收发邮件、下载软件或资料、制作主页、跟帖灌水、交友聊天和娱乐休闲等为大学生进行的常规上网任务。据有关资料显示:前三者的比率较高,分别占到66%、67%和68%;上网目的只为完成上述内容的某个单项或双项者占24%,76%的人上网为完成上述3项以上的多重任务。人均电子邮箱2.46个,每周人均收发邮件3.34封。做过版主和建有个人主页者的比率分别为10%和15%。而在调查的大学生中,男女生的上网情况又有所不同,以下是详细数据:
男生女生上网人数情况百分率差异表
上网频率(天/次) 用途
0 1 2-6 7 30 30以上 了解信息 娱乐 学习 联络
男生 0.00% 17.65% 43.14% 23.53% 1.96% 0.00% 68.63% 80.39% 13.73% 49.02%
女生 0.00% 5.80% 47.10% 42.75% 10.14% 3.62% 68.12% 87.68% 28.99% 74.01%
平均 0.00% 8.99% 46.03% 37.57% 7.94% 2.65% 68.25% 85.71% 24.87% 64.55%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男生上网的频率普遍比女生频繁,大都集中在1-7天一次。而在用途方面,了解信息两者大体相同,虽然女生在娱乐方面比男生还多1.29%,但在学习方面却比男生高15.26%,这似乎体现了女生的自律性更高些,而在联络方面,女生的``爱嚼舌头’’与``重感情’’是众所周知的,因此,百分率比男生高24.99%也在意料之中。此外,调查显示男生和女生中从未上过网的概率是零,而经常接触网络的占半数以上。这说明网络生活在大学生中已经得到相当的普及。
纵观平均百分率,在用途方面,据首位的不是获取信息,也不是学习,而是娱乐。这也难怪,在这个充斥着诱惑的花花世界里,有太多太多吸引人的东西,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还未经历人生百态,世事沧桑,我们所拥有的阅历还不能够使我们在诱惑面前有张有弛,有时宁愿选择娱乐,满足一时的身心放松。但这也不是说我们对娱乐的态度应该一见就嗤之以鼻,适当的娱乐是必要的,毕竟娱乐能放松一个人的身心,它的作用不是其他东西轻易能替代的。但世事万物都遵循着一条不变的道理,那就是过犹不及,娱乐不应该占主导,这就像网络并不是单单为娱乐而发明的,我们始终都得记住网络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方便生活,方便信息交流。
二,关于网上联络的调查
网友个数 少于5 6到10 11到20 20以上
42% 24% 14% 21%
其中16%的人交有同性网友,交异性网友者多达65%;有大龄网友者仅占4%,而同龄网友比率高达79%
聊天工具 qq 聊天室 bbs 其他工具
70% 40% 40% 8%
交流思想感情和相关信息是网聊的经常性话题,分别占到63%和53%,同时也有少量的胡扯和对骂现象,分别为17%和5%
看来上网聊天已成为现代大学生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网络交友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调查显示半数以上大学生有6个以上的网友,而有两成被调查者有多达20以上的网友,可以称这些被调查者已经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建立了一个不简单的人际网络。大家似乎对交异性同龄网友情有独钟,而大龄网友只占4%,非常的稀少。总体上网聊的话题与实际生活中相似,但也存在胡扯与对骂等不文明现象,虽然它们所占比例较少,但反映的问题仍不可被忽视。
三,关于网游态度的调查
1上网与学习 耽误学习 促进学习 不促进学习但增加综合素质
6% 18% 81%
2 网络信息可信度 较高 一般 较底
11% 73% 16%
3 网络黑客 崇拜 明确反对 有机会也想尝试
29% 27% 44%
4 网恋 支持 反对 既不提倡也不反对
11% 13% 77%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大家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可能在我们周围埋下隐患。以上数据表明,大部分大学生是赞成网游的,积极肯定上网对于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或可欣慰的是,这些调查结果意味着网络信息的可信度有所提高,整治网络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毕竟网络是存在风险的。
由于大部分大学生不反对网络黑客,这让人对于网络安全性不免产生担忧。众所周知,电脑一旦感染病毒就不能正常运行,里面的重要资料信息可能被盗取,如遇到病毒泛滥,整个感染的局部网络都有瘫痪的危险,而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将无法估量。
另外,大学生对待网恋的态度比较成熟,只有11%的人相信网恋,多数人持观望态度。
一些看法与思考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对信息时代这个大潮流下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作了初步了解。这其中有意料之外的结果,也有情理之中的答案;有令人担忧的滞后,也有使人欣慰的进展。总体来说,网络生活之于大学生利大于弊,大学生对待网络生活的态度积极向上。网络还在继续的发展与完善,就像当代大学生还在不断的学习和进取。虽然他们都还不够成熟,但他们都在走向成熟。或许现在还看不到他们开出娇艳的花朵,但不久后一定能品尝到他们结出的饱满果实。
有人曾这样反驳那些害怕甚至敌视飞行的人,“不是人人都会碰上空难,乘坐飞机比大多数运动更为安全,汽车和火车也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安全,而是常常只有空难才能‘荣登’媒体的头条”,于是说乘坐飞机其实很安全,那么我至少可以在这里肯定上网比乘飞机更加的安全!调查的结果应该也说服了不少网络威胁论者,此次的调查如果能增加大家对于网络的信心,也是我们所乐于看到
的。
结语
此次大学生网络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到大学生对于网络的关注程度,喜好取向、欣赏程度,总体上勾勒出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状况,发觉某些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规范大学生网络生活。这次活动时间仓促,人手不足,样本带有局域性,且参照了相关数据资料,调查方面具有片面性,而评论难免具有推测性质,见谅。
第5篇 2023年9月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
如今,是不是网民已经成为中学生是否“现代”的重要标志。但是,因特网会给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带来哪些影响?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因特网有利于中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有利于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更能激发其创造潜力。调查显示,中学生网民中,男生的上网率高于女生。上网学生中57.6%的人偶尔上网、40.6%的经常上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上的只有2.3%。有59.2%的中学生网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而两三年网龄的人只有10%,这说明当地中学生上网是近两年的事。
中学生上网多数是在周末或假期,81.2%的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新的信息,23%的学生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6%的人上网是为了玩游戏。
在对网络的基本评价中,有半数以上的中学生认为上网是大势所趋,30.5%的学生对网络表示满意,47.1%的人认为对中学生上网应适当指导。
基于大量调查数据,调查认为,上网激活了现代中学生的思想:
网络让中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和全球眼光;他们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懂得在处理复杂事物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从而改变传统线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网络还使中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大大超出他们所能直接体验的生存世界。85.6%的上网中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增加了信息量。59%的上网者是在上机过程中学习网络知识。
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为中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快捷的电子邮件与他人进行远距离交流,这种“戴面具”的交往方式可使中学生在平等、宽松的社交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调查显示,53%的人上网是为了向外发布信息。
但调查也发现,网络同其他事物一样,除了有利的一面,也给一些中学生带来困扰,如网络容易使少数自控力较差的中学生上瘾、间接和符号化的交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同他人面对面的交往机会和愿望、网络高技术容易使有的中学生对网络技术产生过度崇拜等。
调查认为,因特网的发展使对中学生的教育工作呈现新的特点,学校教育应该是网上育人与网下育人相结合,以促进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6篇 中小学生上网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上网调查报告范文
如今,是不是网民已经成为中学生是否“现代”的重要标志。但是,因特网会给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带来哪些影响?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因特网有利于中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有利于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更能激发其创造潜力。调查显示,中学生网民中,男生的上网率高于女生。上网学生中57.6%的人偶尔上网、40.6%的经常上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上的只有2.3%。有59.2%的中学生网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而两三年网龄的人只有10%,这说明当地中学生上网是近两年的事。
中学生上网多数是在周末或假期,81.2%的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新的信息,23%的学生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6%的人上网是为了玩游戏。
在对网络的基本评价中,有半数以上的中学生认为上网是大势所趋,30.5%的学生对网络表示满意,47.1%的人认为对中学生上网应适当指导。
基于大量调查数据,调查认为,上网激活了现代中学生的思想:
网络让中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和全球眼光;他们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懂得在处理复杂事物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从而改变传统线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网络还使中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大大超出他们所能直接体验的生存世界。85.6%的上网中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增加了信息量。59%的上网者是在上机过程中络知识。
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为中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快捷的电子邮件与他人进行远距离交流,这种“戴面具”的'交往方式可使中学生在平等、宽松的社交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调查显示,53%的人上网是为了向外发布信息。
但调查也发现,网络同其他事物一样,除了有利的一面,也给一些中学生带来困扰,如网络容易使少数自控力较差的中学生上瘾、间接和符号化的交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同他人面对面的交往机会和愿望、网络高技术容易使有的中学生对网络技术产生过度崇拜等。
调查认为,因特网的发展使对中学生的教育工作呈现新的特点,学校教育应该是网上育人与网下育人相结合,以促进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7篇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 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
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网络环境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机遇。xx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我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建议: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第五,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
中学生上网
第8篇 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以大一的旅游管理专业的40名同学(男女各20名)和大三社会工作的10名男生为调查对象。因为大一相对其他年纪有充裕的课外上网时间,大三受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及考研等原因,对上网的关注度相对淡薄一些。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问卷由15个选择题构成,主要询问了上网的时间和其他人对网络的看法以及上网的内容。本次调查实际发放了50份问卷,实际收回50份,有效问卷49份,有效回收率98%,这么高的回收率对调查来说是比较有利的,反映的情况也比较真实。
根据调查问卷,网络知识的获得有52%的人是通过自学,通过同学获得的占32%。而从学校获得才18%,可以反映出学校网络知识教育的不到位,可能是学校开设的网络教育课程不是很多,对学校网络知识的宣传也没用着重。学生对从学校获得网络知识失去信心。
大学生上网的环境差,在网吧上网占到80%,学校上网占了10%,而自己拥有电脑的才占4%,无论在网吧还是在学校都非常拥挤,且空气是相当污浊,尤其是网吧,每台电脑所占面积还不超过1.5平方米。
对于上网的动机,由于学习需要才占24%,打发时间占了28%,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课外生活非常单调,习惯依赖上网来打发自己的时间,真正利用网络来提高自己的学习的很少。在调查中,大一女生打发时间占了20%,因为大一女生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而且谈恋爱的不多,所以选择上网来度过漫长的课外时间。高中可能接触网络的同学都很少,所以有10%的学生是由于好奇心去上网的。
在上网的费用上,48%的学生每个月都在50-100元,几乎占了生活费的6分之一,不足10元的仅有18%,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很重视上网的。有8%的学生上网费用在100元以上,几乎天天都在网吧。对于这么高的网费的来源零花钱占到了76%,还有2%的同学是跟同学来借钱上网的,那些借钱上网的同学应该好好反省了,在大学生的零花钱的使用上,上网占到了很大的比例。
在工作日中一星期上网的时间在4-10小时占44%,周末或节假日中10小时以下的最多占38%,从这点可以看出在节假日学生还是选择出去到同学拿玩或者旅游回家等,而在平时的工作日大家都把这些分散的时间用来上网,因为上网具有临时性,不需要有很多的准备。所以大学生的平时课余时间分配不合理,课后学习看书的时间太少,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在上网的时间中58%的学生都是不定时的,32%的学生选择在晚上上网。我们学校没用规定上晚自习,而在高中天天上晚自习大家都很厌恶了,到了大学很少人选择自己去上晚自习,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中大家选择了上网。在我上网的经历中,晚上都是排队上网的,学生白天都要上课。
64%的同学认为父母或老师只了解一点点的网络知识,20%的人认为其父母或老师一点点都不了解网络知识,了解的只占了14%。可以看出在对待学生上网的问题上是很片面的,
不具有科学性。家长和老师本身应该加深对网络知识的了解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如何面对网络。在看待学生上网的问题上同意孩子适当可以上网,禁止上网的占8%,任其自然的占24%,没有一个无条件支持上网的,说明了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上网态度还是比较坚决的,都是采取保守的态度,好像怕网络会给学生造成多大的坏影响。这也是家长和老师对网络不了解而造成的。随着学生的长大,特别是高中毕业后上网问题有所放松。但给他们的第一印象是最好不要去上网。家长在反对学生上网的理由中怕学生浪费时间,影响学习的占68%,怕学生易受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误导,影响身心健康的占30%,从这点来看家长更在意学生的学习和课余时间的利用,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可能关心的较小。增加开支的只占了2%,家长在对学生的培养中所花的钱和时间不是太在乎,一般家长认为只要学生能考上什么就是炸锅卖铁也给学生读书。但是只注重学生的时间和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生上网的目的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大概就查找学习资料聊天交友和娱乐音乐。其中最多的是娱乐音乐有72%,其次是聊天交友的是70%,学习只有48%。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网络的利用只局限在娱乐交友方面,而真正的利用网络来获得更多的知识还是较少,这正好跟学生上网的动机打发时间相吻合,学生在网络上发掘的有用的东西太少。而阅读新闻只有24%,网络信息具有及时,准确,可用性但是学生对这点资源没有很好的利用上。
第9篇 大学生上网状况的寒假调查报告
作为新时代的生存方式,网络生活正变得普及,它让我们置身于信息的海洋,随时参与社会的变迁。而作为时代的骄子,未来社会的主人,大学生是如何运用网络,如何在寒假这段时间享受网络生活的呢?这两种新势力的碰撞又将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怎样的希望与担忧呢?了解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状况对于更加准确的把握时代前进的方向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在此将其列为实践报告的主题,调查了寒假期间部分大学生的上网情况。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上网频率和用途的调查
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在寒假期间都会上网。上网频率一般以几天上一次网居多。上网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5小时。看新闻、查信息、收发邮件、下载软件或资料、制作主页、跟帖灌水、交友聊天和娱乐休闲等为大学生进行的常规上网任务。据有关资料显示:前三者的比率较高,分别占到66%、67%和68%;上网目的只为完成上述内容的某个单项或双项者占24%,76%的人上网为完成上述3项以上的多重任务。人均电子邮箱2.46个,每周人均收发邮件3.34封。做过版主和建有个人主页者的比率分别为10%和15%。而在调查的大学生中,男女生的上网情况又有所不同,以下是详细数据:
男生女生上网人数情况百分率差异表
上网频率(天/次) 用途
0 1 2-6 7 30 30以上 了解信息 娱乐 学习 联络
男生 0.00% 17.65% 43.14% 23.53% 1.96% 0.00% 68.63% 80.39% 13.73% 49.02%
女生 0.00% 5.80% 47.10% 42.75% 10.14% 3.62% 68.12% 87.68% 28.99% 74.01%
平均 0.00% 8.99% 46.03% 37.57% 7.94% 2.65% 68.25% 85.71% 24.87% 64.55%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男生上网的频率普遍比女生频繁,大都集中在1-7天一次。而在用途方面,了解信息两者大体相同,虽然女生在娱乐方面比男生还多1.29%,但在学习方面却比男生高15.26%,这似乎体现了女生的自律性更高些,而在联络方面,女生的``爱嚼舌头’’与``重感情’’是众所周知的,因此,百分率比男生高24.99%也在意料之中。此外,调查显示男生和女生中从未上过网的概率是零,而经常接触网络的占半数以上。这说明网络生活在大学生中已经得到相当的普及。
纵观平均百分率,在用途方面,据首位的不是获取信息,也不是学习,而是娱乐。这也难怪,在这个充斥着诱惑的花花世界里,有太多太多吸引人的东西,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还未经历人生百态,世事沧桑,我们所拥有的阅历还不能够使我们在诱惑面前有张有弛,有时宁愿选择娱乐,满足一时的身心放松。但这也不是说我们对娱乐的态度应该一见就嗤之以鼻,适当的娱乐是必要的,毕竟娱乐能放松一个人的身心,它的作用不是其他东西轻易能替代的。但世事万物都遵循着一条不变的道理,那就是过犹不及,娱乐不应该占主导,这就像网络并不是单单为娱乐而发明的,我们始终都得记住网络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方便生活,方便信息交流。
二,关于网上联络的调查
网友个数 少于5 6到10 11到20 20以上
42% 24% 14% 21%
其中16%的人交有同性网友,交异性网友者多达65%;有大龄网友者仅占4%,而同龄网友比率高达79%
聊天工具 qq 聊天室 bbs 其他工具
70% 40% 40% 8%
交流思想感情和相关信息是网聊的经常性话题,分别占到63%和53%,同时也有少量的胡扯和对骂现象,分别为17%和5%
看来上网聊天已成为现代大学生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网络交友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调查显示半数以上大学生有6个以上的网友,而有两成被调查者有多达20以上的网友,可以称这些被调查者已经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建立了一个不简单的人际网络。大家似乎对交异性同龄网友情有独钟,而大龄网友只占4%,非常的稀少。总体上网聊的话题与实际生活中相似,但也存在胡扯与对骂等不文明现象,虽然它们所占比例较少,但反映的问题仍不可被忽视。
三,关于网游态度的调查
1上网与学习 耽误学习 促进学习 不促进学习但增加综合素质
6% 18% 81%
2 网络信息可信度 较高 一般 较底
11% 73% 16%
3 网络黑客 崇拜 明确反对 有机会也想尝试
29% 27% 44%
4 网恋 支持 反对 既不提倡也不反对
11% 13% 77%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大家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可能在我们周围埋下隐患。以上数据表明,大部分大学生是赞成网游的,积极肯定上网对于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或可欣慰的是,这些调查结果意味着网络信息的可信度有所提高,整治网络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毕竟网络是存在风险的。
由于大部分大学生不反对网络黑客,这让人对于网络安全性不免产生担忧。众所周知,电脑一旦感染病毒就不能正常运行,里面的重要资料信息可能被盗取,如遇到病毒泛滥,整个感染的局部网络都有瘫痪的危险,而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将无法估量。
另外,大学生对待网恋的态度比较成熟,只有11%的人相信网恋,多数人持观望态度。
一些看法与思考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对信息时代这个大潮流下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作了初步了解。这其中有意料之外的结果,也有情理之中的答案;有令人担忧的滞后,也有使人欣慰的进展。总体来说,网络生活之于大学生利大于弊,大学生对待网络生活的态度积极向上。网络还在继续的发展与完善,就像当代大学生还在不断的学习和进取。虽然他们都还不够成熟,但他们都在走向成熟。或许现在还看不到他们开出娇艳的花朵,但不久后一定能品尝到他们结出的饱满果实。
有人曾这样反驳那些害怕甚至敌视飞行的人,“不是人人都会碰上空难,乘坐飞机比大多数运动更为安全,汽车和火车也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安全,而是常常只有空难才能‘荣登’媒体的头条”,于是说乘坐飞机其实很安全,那么我至少可以在这里肯定上网比乘飞机更加的安全!调查的结果应该也说服了不少网络威胁论者,此次的调查如果能增加大家对于网络的信心,也是我们所乐于看到的。
结语
此次大学生网络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到大学生对于网络的关注程度,喜好取向、欣赏程度,总体上勾勒出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状况,发觉某些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规范大学生网络生活。这次活动时间仓促,人手不足,样本带有局域性,且参照了相关数据资料,调查方面具有片面性,而评论难免具有推测性质,见谅。
第10篇 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
不到两个月的实习阶段我在。。。初中实习,。。。装备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现场评估系统、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使校园教学设施网络化,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在对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如下。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 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
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第11篇 最新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
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现场评估系统、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使校园教学设施网络化,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在对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如下。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网络环境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机遇。___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我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2.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其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考核,使各级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并熟悉网络德育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学会常见的德育课件开发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讲求实效的前提下,改进和充实目前实施的沙河市中小学教师计算机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如增加教师利用网络开展道德工作的考核内容。
其二,选拔并培训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网上沟通技巧好,具有丰富的网络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网络德育工作者,由他们提供在线指导,帮助上网中学生解决各种心理、思想、学习等问题;同时,注意在网上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德育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3.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自觉筑起心灵的长城
一是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品质教育,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
第12篇 关于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如今,是不是网民已经成为中学生是否“现代”的重要标志。但是,因特网会给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带来哪些影响?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因特网有利于中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有利于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更能激发其创造潜力。调查显示,中学生网民中,男生的上网率高于女生。上网学生中57.6%的人偶尔上网、40.6%的经常上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上的只有2.3%。有59.2%的中学生网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而两三年网龄的人只有10%,这说明当地中学生上网是近两年的事。
中学生上网多数是在周末或假期,81.2%的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新的信息,23%的学生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6%的人上网是为了玩游戏。
在对网络的基本评价中,有半数以上的中学生认为上网是大势所趋,30.5%的学生对网络表示满意,47.1%的人认为对中学生上网应适当指导。
基于大量调查数据,调查认为,上网激活了现代中学生的思想:
网络让中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和全球眼光;他们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懂得在处理复杂事物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从而改变传统线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网络还使中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大大超出他们所能直接体验的生存世界。85.6%的上网中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增加了信息量。59%的上网者是在上机过程中络知识。
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为中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快捷的电子邮件与他人进行远距离交流,这种“戴面具”的交往方式可使中学生在平等、宽松的社交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调查显示,53%的人上网是为了向外发布信息。
但调查也发现,网络同其他事物一样,除了有利的一面,也给一些中学生带来困扰,如网络容易使少数自控力较差的中学生上瘾、间接和符号化的交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同他人面对面的交往机会和愿望、网络高技术容易使有的中学生对网络技术产生过度崇拜等。
调查认为,因特网的发展使对中学生的教育工作呈现新的特点,学校教育应该是网上育人与网下育人相结合,以促进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