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2023年老年人调查报告
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的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发展趋势,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会衍生出老人的生活许多问题。曾经的他们意气风发,岁月是无情的,在他们身上留下岁月的痕迹。他们年迈体弱,敌不住疾病的侵袭。他们体力上的退化及感情上越感孤独,年轻的我们要承担起我们的责任为生养我们的父母及众多的老人付出我们的一片孝心。给予一片阳光,绿树就会成长。我们付出一份关心,他们就会温暖。
(博士教育网)
在今年的暑假中我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走访我家周围的老人,倾听他们的故事,畅谈心中的琐事。我想了一些贴近老年人的问题,进行调查发现一些问题实实在在却我们常常忽视,我们需要思考很多问题。
我调查的老人一般是在接近退休年龄的,有的已经在家享福,有的还依旧没日没夜地奔波忙碌。有的为他们感到幸福,有的心中又泛起层层辛酸。同样的年龄不一样的生活处境。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文明进步的社会中,创造一个和谐社会,老年人也是我们社会的一部分,我们的将来。他们养育过我们,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理想社会。我们是他们的希望也是他们的依靠,付出一份心,让他们燃起生活的热情。
题目大体包括每月的生活费在多少元左右?有没有觉的经济上有问题?子女都在工作吗?他们大概多长时间回一次家?回来都干一些什么事情?会不会有一些不开心的争吵?他们是怎样处理事情?等。结果发现有经济问题的只有少部分,一般200就够用了。但受调查老人一般都感到比较孤单,孩子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事业生活家庭,因为工作的关系很少回家,只有逢年过节才有时间回家一次看望父母,带去一声问候,这么小小的一个行为却是众多老人唯一的心愿。更有甚者节假日都很繁忙,过年也很少回家,不知道作为子女的他们是怎样想的,因该不会是厌恶自己的父母,他们也经常寄钱回家来表孝心。这些老人一般没有金钱上的困难,两个或一个老人只能平常以打牌或聊天或看电视来结束每天的生活,贫乏活着。其次是比较不幸的,他们的子女没有工作,没有职业,也没有心思去干活,有的在家靠父母,有的在社会上游手好闲。他们没有尽他们的义务还不停的拖累父母,父母为他们操了心,晚年不得安心,起早贪黑直至终老。第三种就比较幸福,家庭和睦,子孙绕膝越活越年轻。
出现以上三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是这样的:
1缺乏正确孝敬老人的知识,想到了敬老,还要想到如何敬老,更要想到如何才更善于敬老。很多老人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思想上产生了很多的困惑和畏难情绪,为了让老人能够尽快融入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需要子女们以更大的耐心和爱心帮助父母再学习,需要付出精力来教育父母掌握新信息,学习新技能,接受新事物,只有这样,老人们才有信心热爱新生活,找到更多的新乐趣。钱虽然能解决很多生活上的问题,但是老年人缺的并不是钱,他们一向生活简朴,只要能满足自身的需求,再多的对他们来说也是浪费,人老了需要年轻一辈的关心,只要能经常得到子女的关怀比起其它一切都更有价值。当老人生病或是发生意外的时候就算是再忙也会回家照顾父母,跟父母聊聊天才发下现自己对父母的想法一无所知,而那时就有点晚了。“子欲孝而亲不在”,老人们的纷纷离去肯定会让人感到了落寞和空白,曾经的种种历历在目,不要错过机会,让他们颐养天年。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述说千万子女心中的遗憾,告诉我们失去了才后悔是来不及的。听听妈妈的唠叨,工作的事同爸爸谈谈,这是一种幸福。能够孝敬老人,有机会孝敬老人,的确是人生极大的满足和幸福。我们能够在孝敬老人时享受那美妙的过程和动人的时光,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无论你穷也罢,富也罢,只要用心去感受,你会真实而美丽地发现:孝敬老人其实是一种永不磨灭的幸福和感动。
2 缺乏教育是主要的,我觉得思想品德教育在我这里是不被重视的,学校老师在猛抓考试成绩的同时忽了学生在思想上的发展,思想被抑制,正确的行为方式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思想上有了误区,行为上有了偏差。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典故都没有让他们体会到其中的道理。还有父母本身没有一个好的榜样也就缺乏了教育。所以要进一步发展教育的力度,普及义务教育,增强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的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
(博士教育网)
3 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家庭生活其乐融融。大家相互努力,创建和谐生活人人有责。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敬老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孝敬老人是社会公德,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就是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社会和谐的发展,老人有一个阳光的晚年共同努力。
英语0512班 陈 金虹
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农村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和老年人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高龄老年人和老年空巢家庭比例的较快增长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及农村老龄问题的综合解决。为了解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发展情况及其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xx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了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调查运用国家统计局批准,中国老龄科研中心xx年和xx年实施的两次中国老年人口状况调查数据,结合北京、河北、江苏、浙江、黑龙江、江西、河南、安徽、重庆、甘肃等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典型调查,调查对象为农村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的老年人,即老年人无子女(包括儿媳、女婿),或有子女但不同吃同住者。
老年空巢家庭包括两类:1、独居户;2、夫妻户。
老年类空巢家庭包括三类:
1、隔代户(老年人与未成年孙子女或外孙子女同住,多称“留守家庭”);
2、两代老人户(老年人与父母同住);
3、与其他人同住户(老年人与其兄弟姐妹或照料者等同住)。
xx年,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年人家庭总户数的48.9%,比xx年的44.9%提高了4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08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9%。其中,空巢家庭老年人占38.3%,类空巢家庭老年人占5.6%。除隔代户从xx年的4.4%下降到xx年的3.7%外,其余几类家庭户的比例均有所上升。独居户从13.3%提高到14.7%,夫妻户从26.7%提高到27.7%,与其他人同住户从0.5%提高到2.1%,两代老人户从0.4%提高到0.7%。
空巢、类空巢家庭分布呈现较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和中部省份空巢比例相对较高,如山东、河北、江苏的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的比例超过了60%,北京、河南、浙江、安徽、辽宁等也超过了50%。西部一些省份如陕西、广西、云南不足30%。各省份内部的分布差异也较明显。严重的地方,村外出青壮年比例达到90%,留在家里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
随老年人年龄提高空巢、类空巢家庭比例呈减少趋势。农村60至69岁的低龄老年人中有50.2%居住在空巢、类空巢家庭中,在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中减少到40.5%。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以有配偶同住为主占64.9%,丧偶的占28.8%。
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内部差异明显。约有2/5的老年人自愿与子女分开居住。这类家庭以夫妻户多见,低龄老年人为主,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相对较好。有48.3%的老年人被迫与子女分开居住。其中,有30.7%的老年人想与子女同住,但因子女不孝,婆媳关系紧张,或子女外出发展等原因而不得不独守空巢。有17.6%的老年人愿意入养老院,但因经济条件不允许加之不是收住对象,或当地没有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中的问题既有作为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有因子女“缺位”带来的特殊问题。
(一)养老保障不稳定问题。
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从事生产劳动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近5个百分点,占47.4%,得到子女经济帮助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低6.6个百分点,占59.5%。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年人均收入2373元,约为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4/5。受自我养老能力以及子女自身经济状况和养老意识淡薄等影响,39.6%的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感到经济困难,49%的人认为经济上缺乏保障,得到政府和集体救助的只占13.6%。
(二)基本医疗缺乏保障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中健康状况差的占27.2%,患慢性病的占65.5%。57.8%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多数反映合作医疗报销起付线高,报销比例低,报销程序过于复杂,门诊取药花费多但不能报销,住院治疗又需要先垫付大笔押金。因为上述原因,有70%的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患病后不去就医,“拖”病现象比较普遍。
(三)照料服务供求矛盾突出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占20%,约948万人。7.5%的老年人需要照料,其中11.3%的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8.4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靠配偶,占52.3%,国家、集体、养老机构上门服务合计仅占2.9%。与此相对,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依靠子女,占64.1%。
(四)独居老年人面临高生活风险问题。
独居老年人(包括散居“五保”老人)约1004万人。其中,觉得经济困难的占52.4%,需要照料但无人照料的占18.4%,经常感到孤独的占53.6%,感到不幸福的占21.0%,有过自杀念头的占7.5%,这些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老年人。统计分析显示,有60%的农村独居老年人生活中面临着经济非常困难、健康状况极差、需要照料和孤独寂寞中的至少一种问题,近19%的独居老年人面临两种以上的上述生活风险。
(五)隔代户和两代户老年人生活压力大问题。
子女外出务工,留下祖孙在家的“留守”老年人占农村老年总人口的3.7%,接近400万人。他们既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又要照看孙子女,身心压力很大,健康状况也最差,54.7%的老年人认为健康状况较前一年变差,69.3%的人患有慢性病,41.7%的人在调查前两周处于带病状态,这些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空巢、类空巢家庭。两代户老年人既要自养还要赡养其高龄父母,他们参与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得到子女经济支持的只占44.3%,医疗费开支最大,年人均住院费支出达到1827元,远高于其他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1068元。
三、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现象及问题成因分析
(一)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态势仍将持续。
造成农村老年人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的原因一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人口,同时也是70年代以来实施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相继进入老年,老龄化加快发展。二是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长,同时两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三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年人增加。四是随着居住条件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两代人愿意分开居住的家庭增多。上述因素的持续存在,必将推动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的继续发展,空巢、类空巢将成为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一种重要居住形态。
(二)子女“缺位”削弱了家庭养老的作用。
老年人劳动自养、夫妇互相扶养和子女赡养是传统家庭养老的三大支柱,由于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缺位”,丧失了支撑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出地表现为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同时加重了老年人劳动自养的负担。独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养,与孙辈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抚育负担,两代老年人户则是“以老养老”,困难相对更多。
(三)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发展滞后导致部分老年人养老和照料服务的“真空”。
家庭养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窄,水平低,社会福利服务基础设施短缺,社会养老服务不发达,使老年人的养老特别是服务需求得不到保障。调查发现,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需要上门家务服务的占32.8%,而当地有此服务的仅占7.0%,需要上门护理的占35.4%,能提供上门护理的仅占6.3%,需要入住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的占17.6%,离老年人的需求差距很大。
(四)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主要表现为一是政策“缺位”。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较少。二是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养老”上,对农村老年人“空巢”问题重视不够。三是缺少有力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很不发育,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难度很大。基于以上原因,老年空巢家庭增加带来的照料服务等问题在许多地方没有摆上议事日程。
(五)敬老意识和赡养观念淡化。
农村“重小轻老”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子女视老年人为累赘,一些多子女家庭互相推诿赡养义务。婆媳关系紧张,“媳妇当家,养儿防不了老”。外出务工子女忽视家中老年人的生活安排,与老年人缺少联系。还有“外嫁女儿不养娘”的传统习俗,等等。这些因素导致部分老年人的赡养得不到落实。
四、对策与建议
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在城镇化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因素影响下,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依靠老年人劳动自养、子女赡养和土地保障的传统养老模式受到进一步挑战,需要从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的建构上综合考虑和应对。在继续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障和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是新时期保障包括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在内的广大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服务需求,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生活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对贫困老年人降低门槛,提高补助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考虑免除70岁以上老年人的参合费用,并对参加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在个人账户计入金额及报销比例等方面予以优惠,适当扩大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门诊报销的病种。医疗卫生机构应为急重病贫困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对于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农村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可采取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要。
(二)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在服务好“三无”老人等传统服务对象的基础上,把服务对象扩展到高龄、病残、独居、生活不能自理的社会老年人。
施院0托老年群众i 在农村社区建设综合性养老服务活动设施,以此为依托为老年人就地就近提供生活照料、文体娱乐、法律服务和宣传教育服务,逐步形成住养、定点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村集体要积极出资设立养老服务公益岗位,同时积极倡导邻里互助、志愿者帮扶和老年人互助,以独居户、隔代户、两代老人户特别是高龄、贫困、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为重点,建立联系和帮扶制度,制定紧急事件的有效应对办法,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三)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
进一步推进农村家庭赡养协议书签订工作,巩固家庭赡养,督促外出务工子女妥善安排好留守老年人的生活和生产。加强涉老法制教育和敬老道德宣传,把敬老孝亲纳入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镇的评选表彰内容,转变不良习俗,和谐家庭关系。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帮助老年人加强生活安全的自我保护,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提高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农村老龄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和解决。要制定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发展规划和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将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发展农村为老服务纳入部门工作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护、权益维护、活跃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责任。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作用。在农村基层,要普遍建立起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积极调解涉老纠纷,维护老年人权益,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
暑期“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对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分析和思考
xx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对xx市范围内的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分析和思考
班别:xx 姓名:xx 学号:xx
摘要:通过对xx市范围内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取老年人口腔健康现状信息。并分析信息,浅谈老年人口腔健康的影响因素,老年人口腔保健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知识宣传措施,为相关部门往后的口腔医疗卫生提供相应的信息和数据。关爱老人,感谢他们为国家,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在辛亥革命100周年,建党90周年之际,以实际行动向国家和社会以及曾经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老年人献礼。
关键词:老年人,口腔,保健,护理
炙热的七月,骄阳似火。我们暂别象牙塔,怀揣着火一般的热情来到武鸣县开展以“弘扬医学精神,奉献服务社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正值辛亥革命100周年,建党90周年及我校建校55周年,赋予了此次社会时间更深刻的意义。忆往昔峥嵘岁月,传当代革命精神。
本次社会实践围绕xxxx市老年人这一群体,从老年人对口腔护理的认知程度及口腔健康教育需求状况出发,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xx市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常见口腔疾病的防治措施、口腔护理的认知程度及口腔健康教育的需求,分析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从而将得出的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以利于加快并逐步完善当地的口腔医疗卫生的建设,促进当地的平衡发展,并以此向曾经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老年人献礼。
一.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简析
世界卫生组织给“口腔健康的标准”下的定义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色泽正常,无出血现象。然而,调查显示xx市范围内的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堪忧。在曾经患有或目前患有的口腔疾病调查中,41.96%的受调查者患有蛀牙;65.50%的受调查者有牙齿松动、缺损现象;51.28%的受调查者存在牙疼现象;24.71%的受调查者有牙龈出血现象;30.30%的受调查者出现牙齿发黄现象 ;18.41%的受调查者存在口腔异味现象21.68%的受调查者患有牙周炎;6.06%的受调查者患有牙髓炎;仅有13.05%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没有口腔疾病。许多老人牙齿缺损严重以至影响进食,只能依赖假牙。
以小见大,可见我国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普遍没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口腔健康的标准”,情况不容乐观。
二.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因素
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好坏不是天生注定的,口腔健康的保护和破坏也非一朝一夕之事。调查显示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
1. 个人因素
第一,生活习惯。保持口腔的健康离不开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老年人唾液分泌量减少,使口腔内的生理冲刷、自洁作用减弱,造成抵抗力下降,应坚持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在本次调查中做到早晚刷牙的受调查者占总人数的50.12%, 52.45%的受调查者有饭后漱口的习惯。另外,还有将近半数的受访者没有达到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要求。
第二,饮食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对老年人保持口腔的健康尤为重要。人到老年牙釉质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其中磨损严重者,牙本质暴露,可出现对冷、热、酸和机械性刺激敏感。这时候就应该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应少食或不食过硬、过冷、过热、过酸或甜的食物。本次对受调查者饮食喜好的调查中,喜好甜食者占55.71%;喜食酸食者占34.03%;喜好坚硬食物者占 18.41% ;喜好辛辣食物者占 26.81%喜好冷冻食品者占 21.68%(可多选)。可见老年人的饮食习惯没有达到保健要求。
第三,口腔保护意识。健康的牙齿是幸福晚年的保证。老年人应该树立正确的口腔保护意识。口腔保健意识包括常见口腔疾病预防紧迫性,定期检查与早防早治的必要性,口腔卫生保健的重要性。然而在本次调查中81.35%的受调查者认为口腔健康很重要,却只有17.02%的受调查者在口腔出现问题后选择立即就医。另外有78.55%的受调查者从没做过口腔检查。可见,当前老年人对口腔保护的意识还比较薄弱。
2.社会因素
第一,家庭经济因素。辛劳了一辈子的老人,他们的晚年可能不再那么能干,有时候更像是个孩子,这时候的他们更多的是依赖子女。然而,在我们进行调查的村子里,绝大部分老人是留守老人,xx市内的两个养老院里的老人多数也是子女不在身边。子女甚少主动带他们检查身体,他们常年得不到家人的关心和照顾,甚至存在悲观心态,不再关心身体健康状态,而口腔问题就是最容易被疏忽的健康隐患之一。另外,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影响了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的主动就医。
第二,社会环境因素。口腔健康知识需要社会的宣传和推广。我国日趋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作为社会一个大的群体,其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本次调查显示,69.23%的受调查者从没听说过口腔护理,另外34.97% 的受调查者表示不清楚从什么途径获取口腔护理知识。同时,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46.39%的受调查者非常希望获得口腔护理知识,23.31%的受调查者一般希望获得相关知识。可见当前有关老年人口腔护理知识的宣传力度过去薄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分析和思考老年人口腔健康的现状,有利于更好地解决这一社会难题。面对不容忽视的现状,我们首先要明确老年人口腔保健的重要性。
三.老年人口腔保健的重要性
口腔健康是反映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一面镜子,口腔疾病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口腔疾病会引起其他疾病
第一,心脏疾病。口腔疾病的致病菌及其毒素可侵入血液,加重或引起心脏疾病。研究证实,牙周炎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与急性发作或总死亡率显著相关。
第二,呼吸道疾病。口腔疾病与各种吸入性肺炎相关性较强。肺炎80%的诱因是吸入口腔、咽部含有细菌的分泌物。
第三,糖尿病。糖尿病与牙周病发病存在共同危险因素,且互为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常并发不同程度的口腔病变,牙周病发病率高,病变损害严重且进展更迅速。伴有重度牙周炎的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明显差于无牙周疾病的患者。
第四,胃肠道疾病。消化道溃疡是幽门螺旋杆菌引起,口腔中存在大量这种细菌,肠胃中的幽门螺旋杆菌通过药物很容易清除,而牙菌斑中的却难以清除。
第五,脑血管疾病。牙周炎作为脑卒中的危险因子大于吸烟,而且独立于其他已知的危险因子。有报道表明,25%的脑卒中患者有口腔感染,而对照组中只有2.5%。
正所谓“病从口入”,口腔疾病不容忽视,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寿命。
2. 口腔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第一,影响面容。口腔颌面部在人体美学方面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起着窗口作用,是最能代表人形象的特征之一。健康的口腔可以让人拥有健康的微笑,在社交场合更自信。然而,口腔疾病导致的面部不对称、各种牙颌畸形、牙周炎及牙齿缺失等,影响了面部的协调和美观。
第二,影响发音。老年人牙齿缺损是当今社会的常见现象,这给老年人的生活也带来了不便。牙齿是发音最主要的辅助器官,一旦牙齿存在缺损,特别是前牙缺损时,不仅说话费力,而且发声也不清楚。这是因为舌尖失去了原有的发音定位标志,气流经过的路线中少了一道控制的关口,所以说话听起来就像漏风一样。影响了老年人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
第三,影响心理。口腔疾病还常常会引发一些心理乃至社会问题,有些口腔疾病所造成的问题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口腔疾病引起的面部问题常常让患者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牙齿缺损,口臭等问题经常造成一些人的社交障碍,久而久之变得封闭自卑,影响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社交能力。另外,一些老人常常因为疼痛难忍无法进食而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由此可见,老年人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老年人有必要重视口腔健康,而我们社会也有必要为老年人口腔健康做出贡献。
四.浅谈推广老年人口腔护理知识的措施
调查显示,老年人的口腔护理知识严重匮乏,我们的老年人口腔护理知识宣传工作做得远远不够。改善老年人口腔健康现状刻不容缓,在人群中推广和宣传老年人口腔护理知识势在必行。
老年人口腔护理知识宣传重在目标细化,确保适宜措施针对老年人这一特定人群制定特定的目标。随着现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以间接方式传播传播老年人口腔护理知识应得到广泛的应用。
1.大众媒介
通过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等传播口腔保健信息,反复强化公众已有的口腔卫生知识,大众传播渠道其优点是覆盖面广,能较快地吸引公众注意力,使之集中到有待解决的口腔健康问题方面。大众媒介是口腔健康教育的强有力的工具。其目标人群数量多,信息完整且影响巨大。
2.视听手段
包括光盘、幻灯片、挂图、电影、录像等。视听手段常局限在小群体内,环境空间远不如大众媒介大,但其针对性和时效性较强,可反复来回播放。适用于教授某种技能,对其他健康教育活动如课堂教育、讲演、小组讨论、游戏等,起重要的补充、强化作用。
3.多元化手段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尝试多元化的宣传教育方法,如:利用就诊时的个别交谈;制作口腔保健知识宣传小册;小型专题讨论会;举办讲座,围绕具体问题进行现场示范,让听者亲自练习加深理解并掌握具体的技能……[3]
最美不过夕阳红,最美的花是老人脸上绽放的菊;最美的笑容是夕阳下老人安详慈爱的微笑;最美的画面是老人开怀的大笑……
健康的牙齿是老年人幸福晚年的保证,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庭……承载着太多老人的贡献,社会的和谐离不开老年人群这一庞大的群体。辛亥革命100周年,建党90周年之际,正是我们社会回报这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老功臣之时。发展健康老年人群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黄慧玲 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需求与护理工作思路
《中国民康医学》xx年14期
黎昌政 口腔疾病对全身健康有重要影响 库尔勒晚报 xx年07月03日
[3]口腔健康教育在社区中老年人口腔保健中的实施进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 r78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xx)-11-267-02
对延津县魏邱乡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的优秀调查报告
作者:黄连富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一、社会实践背景
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2亿,占目前总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续增长,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已完全迈进了老龄社会的门槛。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老年人问题层出不穷,尤其在农村,生活条件不适,医疗疾病困扰,精神文化缺失等问题显得较为突出。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而农村老年人的问题关系到农村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坏。所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中老年人问题,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农村养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我们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通过对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平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习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子女经济条件,子女是否有尊老爱老意识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条件,需要评选过程客观公正。
目前,农民的花销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产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沼气,自来水,电费等。用于生产消费的主要是粮种,花费,机械,农药等的购置。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方面的花销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据调查发现,村中一家小诊所,村民有头痛发烧小感冒一类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这家小诊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发展。另外农户家中也有常备药,因此,小病对村民的负担影响尚轻。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农民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二)健康状况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仍然适用。身体健康。血压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医疗组成员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血压计为村民进行了免费测量。在几天的测血压活动中,他们共测量了238人(其中有复测者)。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血压比率不断攀升,依次为12.6%(≤50岁)、16.3%(50——60岁)、23.8%(60——70岁)、54.8%(≥70岁)。由此可见,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当然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尽力确保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但从这一数据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此外,通过走访发现中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身体还是健康的,人的寿命大约在75——80岁(该村有一93岁高龄的老人),但以上所反应的问题仍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第2篇 老年人健康的调查报告
老年人健康的调查报告
为了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做进一步的调查和了解,我们团队于2023年7月20日下午在唐山市会展广场,采用随即抽样的方式对广场上的部分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因为老年人会在傍晚来广场上散步、乘凉,所以我们团队下午经过精心的准备,在五点左右来到广场,首先我们分成两队,安排两队各自负责的区域进行调查,然后我们开始了调查。在调查采访过程中我们随即对不同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既有退休前担任领导的也有退休之前是普通工人的,既有现在领取退休金的也有靠做小生意赚钱的。
我们的第一位采访者是一个退休的领导,之前在某局担任重要职位,现在退休和老伴在一起居住,因为有四千的退休金,所以生活比较富裕,两个子女已经工作,每逢周末都会看望老人,老人感到很幸福,对于现在的养老体制,有一定的.了解,虽然养老体制还尚不健全,但已经有所进步,并在不断完善,老人现在最担心的是身体健康问题,因为参加工作中过度劳累,颈椎不太好,老伴也有心脏病,所以比较多的时间用在疗养上,现在有了医疗保险补助,所以看病买药的压力也有所减轻,对于现在的生活总体上比较满意。之后还采访到一位老奶奶,现在正买水和饮料做点小生意,退休前在某公司是普通职工,退休了不愿意在家闲着,就和老伴在广场上卖饮料,一来打发时间,二来挣点钱,有四个子女,一个女儿和儿子在外地工作,两个在唐山本地上班,平日里在唐山的子女可以照顾老人,外地的子女只能年底回来一次,因为子女工作比较忙,所以现在和老人在一起的时间变少了,偶尔会感到一点孤独,因为自己的退休金比较少,所以生活比较简朴,因为身体不太好,高昂的药费对于他们来说是最担心的事情,感觉生活比原来有所改善,对当下生活评价一般。最后的一位采访者是从农村来的老人,因为儿子在唐山市里生活,老人在农闲的时候过来,正好赶上孙子放暑假,可以帮孙子做饭,照顾一下孙子,虽然老人已经年迈但身子还很硬朗,还有力气干活,所以不想在家休息,他说只要身体还干得动就自己挣钱,加上子女的帮助,生活还过得去,以后不打算进养老院,比较希望是居家养老,对于现在的生活比较满意。
通过今天的调查发现,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退休金和医疗保险的保障能使老年人的生活保持稳定,子女的照顾和身体健康问题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为今天调查的地点是广场,所以大多是被采访者心态很好,他们大多是在闲暇之余来散步聊天,有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总体上对生活比较满意。
老年人健康的调查报告
第3篇 老年人消费市场状况调查报告
随着我省老龄人口规模的扩大和老年化进程加快,老年消费需求在社会总需求的比重逐步上升,老年人的消费在整个社会消费中的份额也逐步加大,做好老年人消费品市场工作,既是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迫切需要,也是商务主管部门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
一、我省老年人口的现状
_____省辖14个
市州122个区县,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800万,人均gdp2000美元左右。我省人口年龄结构从1998年进入老龄化,至2023年末,全省60岁以上人口866.1万,较上年增长2.6%,超过我省总人口1%的增长速度,占全部总人口的比重为12.7%,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其中男性433.8万人,女性432.3万人。我省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省份,老年人是我省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老年人消费习惯和特点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和生理条件变化,基本退出社会经济活动圈,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家庭和城市休闲场所。由于老年人阅历丰富,理性思维特色浓厚,因而决定了他们的日常消费需求和精神消费需求与其他群体不同。消费稳重,注重实用,讲求实惠是他们消费最大的特点。具体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注重实用。老年人与其他群体消费的最大区别在于实用,他们购买商品不再以追求时髦、追赶时尚为主,而是注重实用、能用、好用,往往相信自己的购买经验,购买的商品不是用来收藏,或未来若干时期才使用,当前使用不上的商品往往很难购买。
2、讲求价位。由于老年人群体消费理性,购买商品时十分稳重,商品不合适,价格不合算不会轻易购买。他们购买商品时喜欢货比三家,发现商品合适,价格相对较低时才会最后购买,因而,他们较多光顾降价、折扣、低价促销类商品。
3、注重经久耐用。老年人购买消费品不以高档、时尚、功能多和技术先进为首选条件,而是看重商品是否经久耐用,注重商品是否能迅速方便地使用。他们对购买的商品往往有长期使用的打算,而且希望在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维修和维护,尽力避免售后维修麻烦。
4、注重安全保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老年人对健康长寿的渴望比较强烈,喜欢看一些保健、营养、延年益寿方面的报刊,增加健康消费知识。安全卫生是决定老年消费者购买日常消费必需品的主要因素。他们注重商品的保健和营养功能,如食品,特别喜欢购买粗粮、精纤维等保健食品和营养食品。
5、早晨购物居多。老年人由于生理方面的特点,他们一般晚上睡得早,早晨起得早。现在,城市里的老人一般清晨就起床外出锻炼身体,然后到早市、超市采购一天的生活必需品,成为早晨消费的主体。
6、文化休闲商品逐步成为热点。由于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不再为生计、子女、家庭等所困,他们更加向往健康、丰富、充实的养老生活,特别是随着城市“空巢老人”和农村“留守老人”的增加,他们更加渴望精神消费和服务性消费,对能满足自身精神文化、娱乐休闲需求的商品感兴趣,因而与老年人精神娱乐活动相关的商品成为消费热点。
三、老年人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
老年人消费品市场是整个社会消费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老年人消费品市场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1、老年人商品供应不丰富。从整体看,无论是消费品生产企业还是经营企业,生产经营青年和儿童用品的企业要多于生产经营老年人用品的企业。如绝大多数大超市、百货商店出售给儿童、年轻人的商品要多于老年人消费的商品。
2、老年人消费品购买场所不集中。现在城市商场、超市多,但很难找到老年人专门商场。我省绝大多数中、小城市没有专门的老年人用品商场,甚至有的大型超市也没有老年人用品专柜,即使有经营,也被商家当作附加品来出售,摆设在市场不起眼的位置,老年消费者要花很大的精力才找得到。
3、老年人用品花样少。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提高,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在改变,不少老年人也追求爱美和时尚,消费的多样性正日益显现。大多数商家经营老年人用品,也是零星的、某一项用途的商品,而且商品的式样、种类单调,可供老年消费者挑选的余地小,许多商品只能勉强购买。
4、老年人用品设计太复杂。由于生理和身体变化,老年人一般反映较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现在许多商品功能多,操作复杂,使用不简便,使许多老年消费者想消费,但由于使用麻烦或不会操作,只好望而生畏。
四、扩大老年人消费市场的建议
我国整体上早已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群体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作为消费者,衣食住行是基本要求。针对老年人消费特点和消费中存在的不方便、不放心的问题,我们建议:
1、大力开展便利消费进社区、进街道活动。由于老年人受年龄、体力限制,活动区域较小,时间相对固定,我们建议以社区、街道为依托,开展便利消费、便民服务,特别是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服务性消费进社区、进街道活动,如美发、保健、休闲,修建便民商店、娱乐室、茶室和休闲吧等,在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满足精神消费需求。
2、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合理布局老年消费者购物场所。目前,我省绝大部分市州没有专门的老年人用品商店,个别市州仅有的老年人专用商店的商品品种单一、不齐全,激不起老年人的消费欲望。为缓解老年人消费不方便的困难,建议合理布局老年人专用商店,同时在大超市内开辟老年人用品专柜,满足老年消费者购买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需要,缓解老年人消费不方便难题。
3、加强供应,组织丰富商品应市。老年人消费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厂家和商家要研究老年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和消费特点,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商品供应市场。如穿的方面,针对老年人的体型、体质和审美需求,开发不同花色、品种、款式和颜色的服装鞋帽,适合不同层次老年消费者的需要。吃的方面,针对老年人对保健的需要,开发多品种的低糖、低盐、低脂、低油的食品和保健品,满足老年人健康长寿的需要。用的方面,开发功能简单、操作方便、标识清晰的保健器材、手机、耐用小家电等,让老年人安享科技进步的成果。商务部门应该加大对老年人专用商品的供应工作,确保老年人消费需求。
4、确保安全放心食品上市,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由于老年消费者每天与日常生活打交道较多,对食品安全和物价上涨较其他消费群体敏感。因此政府要大力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肉、蛋、奶、菜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的安全检测,确保放心合格的商品上市。
5、规范媒体广告,保障老年人消费权益。一些不法广告商、厂家抓住老年人期盼健康长寿的心理,夸大或虚假宣传保健用品和食品的功效,欺骗老年消费者。建议有关部门规范媒体广告,合理引导老年消费,保障老年消费者的消费权益。
第4篇 老年人调查报告
实践目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由于有些老人的子女工作繁忙,无暇照顾
老人,有的是子女常年出门在外,很少回家,老人们孤独寂寞,行动不便,又无人照顾,即使住进了敬老院,内心也感受不到很多温暖,他们渴望得到家人和社会的更多的关怀。因此,通过实践,希望可以呼吁社会关注这群被遗忘的人,关爱这些老人,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一声问候,一个笑脸,一份爱心,让我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温暖老人们的心窝,使他们爱的天空不再是灰色,而是充满了欢言笑语。开展献爱心活动,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实践过程:
1、送出爱的礼,走进爱的心
一大早,阳光明媚,我和几个同学就一起带着爱心礼物来到了敬老院,我们把小小的礼物送到他们手里,却把大大的温暖送到了他们心里。老人们都很感动,和蔼可亲的,有的还和我们谈起心来!
穿着大红棉袄的李奶奶非常健谈,她曾经是一名英语教师,爱好唱歌跳舞,她饶有兴趣地跟我们探讨着英语的语法,时不时从嘴里蹦出几句怀旧版的英语对白,那举手投足之间让我们全然忘记了她是一位老人。
刘爷爷是位退伍军人,老伴很早就过世了,他告诉我们,他的儿女常年在外,自己一个人很孤独,所以来敬老院找找朋友,找点安慰,让自己不再那么寂寞!老人和我们谈起了他参军的情况时,很是感动,慷慨激昂,仿佛又回到了部队,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兴奋与不舍,但可以看出其中夹杂着这么多年来的辛酸泪,一个人的寂寞生活让他的面容更显憔悴了!
2、拉着爱的手,唱着爱的歌
让人难以忘怀的是80高龄的陈奶奶,老奶奶常年坐在轮椅上,尽管行动不便,但她每个星期都会坚持写写,听听老歌!她还教我们唱起了《五“不老”歌》,人老心不老,勤动手足脑;人老神不老,乐观精神好;人老气不老,烦愁被吓跑;人老志不老,奉献不能少;人老情不老,相伴乐陶陶;人老不服老,生活有目标;人老不摆老,学习永不骄;人老不怕老,困难吓不倒……伴着动人的歌声,手着拉手,老奶奶露出了久违的笑,我们也笑了,笑得有点心疼,那一刻,真的很快乐。
3、将爱付出行动
和老人们谈谈心之后,我们开始帮他们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把爱付诸了实际行动,大家都热火朝天地动手干了起来。每个人都带着关爱的心,做着关爱的事,如给老人们晾衣服,晒被子,倒垃圾……有的给老人轻轻按摩,有的还帮老人剪指甲,看着小手拉大手,心中有说不出的温暖。到了午饭时间,我们主动给一些老人喂起饭来,一口,两口……此刻的他们就像婴儿般渴望得到捧在手心里关怀,那幸福的笑脸,感动的泪水,看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丰富老人们的娱乐生活,我们还带来了一些欢笑。有讲笑话的,有跳舞的,有吹笛子的,每个人都希望给小小的院子,带来大大的温暖。身体硬朗的张爷爷干脆还给我们伴起奏来,他拿出了搁置很久了的二胡。拉着二胡,哼着小调,别有一番风味,老人们的脸上都露出的久违的笑,很甜很美。
4、进行深入调查
最后,我们找到了敬老院的院长赵伯伯,聊起了敬老院的近况。他告诉我们:“院里的老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还是有保障,也还算丰富,但精神生活就太贫乏了。老人们的内心其实也和孩子们一样,他们更加害怕孤独,更加渴望得到温暖!有的老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开朗,但他们内心的那扇门却把自己关了起来,最痛苦的是,当想到亲人时,只能自己独自一人在黑夜里默默流泪。”
正如,有的老人拉着你的手,滔滔不绝地诉说着坎坷的经历和家事,情到深处时,泪如雨下。落寞惆怅衰飒,似乎充斥着他们的整个生命。连容纳幸福快乐的空间都挤不进去,鹿鸣思长草,愁人思故乡。我想他们一定很思恋那个自己曾经住过大半辈子的家,因为在这里,幸福快乐并不是会蔓延到每一个角落,也并不惠及每一位老人。走出大门时,我看出了大家的依依不舍,也看到了有的人在偷偷擦眼泪。
实践结果: 通过这次的关爱老人活动,可以看出老人们其实很怕孤独,一点点的关爱都可以让他们冰封的心融化,感受到人间的温情,要多陪他们聊聊天,多关爱他们。当子女不在身边的时候,老人们最需要的是一份温暖的关怀和问候。我们应该从各方面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调查报告范文(2)
xx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对xx市范围内的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分析和思考
班别:xx 姓名:xx 学号:xx
摘要:通过对xx市范围内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取老年人口腔健康现状信息。并分析信息,浅谈老年人口腔健康的影响因素,老年人口腔保健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知识宣传措施,为相关部门往后的口腔医疗卫生提供相应的信息和数据。关爱老人,感谢他们为国家,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在辛亥革命100周年,建党90周年之际,以实际行动向国家和社会以及曾经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老年人献礼。
关键词:老年人,口腔,保健,护理
炙热的七月,骄阳似火。我们暂别象牙塔,怀揣着火一般的热情来到武鸣县开展以“弘扬医学精神,奉献服务社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正值辛亥革命100周年,建党90周年及我校建校55周年,赋予了此次社会时间更深刻的意义。忆往昔峥嵘岁月,传当代革命精神。
本次社会实践围绕xxxx市老年人这一群体,从老年人对口腔护理的认知程度及口腔健康教育需求状况出发,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xx市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常见口腔疾病的防治措施、口腔护理的认知程度及口腔健康教育的需求,分析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从而将得出的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以利于加快并逐步完善当地的口腔医疗卫生的建设,促进当地的平衡发展,并以此向曾经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老年人献礼。
一.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简析
世界卫生组织给“口腔健康的标准”下的定义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色泽正常,无出血现象。然而,调查显示xx市范围内的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堪忧。在曾经患有或目前患有的口腔疾病调查中,41.96%的受调查者患有蛀牙;65.50%的受调查者有牙齿松动、缺损现象;51.28%的受调查者存在牙疼现象;24.71%的受调查者有牙龈出血现象;30.30%的受调查者出现牙齿发黄现象 ;18.41%的受调查者存在口腔异味现象21.68%的受调查者患有牙周炎;6.06%的受调查者患有牙髓炎;仅有13.05%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没有口腔疾病。许多老人牙齿缺损严重以至影响进食,只能依赖假牙。
以小见大,可见我国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普遍没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口腔健康的标准”,情况不容乐观。
二.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因素
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好坏不是天生注定的,口腔健康的保护和破坏也非一朝一夕之事。调查显示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
1. 个人因素
第一,生活习惯。保持口腔的健康离不开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老年人唾液分泌量减少,使口腔内的生理冲刷、自洁作用减弱,造成抵抗力下降,应坚持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在本次调查中做到早晚刷牙的受调查者占总人数的50.12%, 52.45%的受调查者有饭后漱口的习惯。另外,还有将近半数的受访者没有达到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要求。
第二,饮食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对老年人保持口腔的健康尤为重要。人到老年牙釉质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其中磨损严重者,牙本质暴露,可出现对冷、热、酸和机械性刺激敏感。这时候就应该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应少食或不食过硬、过冷、过热、过酸或甜的食物。本次对受调查者饮食喜好的调查中,喜好甜食者占55.71%;喜食酸食者占34.03%;喜好坚硬食物者占 18.41% ;喜好辛辣食物者占 26.81%喜好冷冻食品者占 21.68%(可多选)。可见老年人的饮食习惯没有达到保健要求。
第三,口腔保护意识。健康的牙齿是幸福晚年的保证。老年人应该树立正确的口腔保护意识。口腔保健意识包括常见口腔疾病预防紧迫性,定期检查与早防早治的必要性,口腔卫生保健的重要性。[1]然而在本次调查中81.35%的受调查者认为口腔健康很重要,却只有17.02%的受调查者在口腔出现问题后选择立即就医。另外有78.55%的受调查者从没做过口腔检查。可见,当前老年人对口腔保护的意识还比较薄弱。
2.社会因素
第一,家庭经济因素。辛劳了一辈子的老人,他们的晚年可能不再那么能干,有时候更像是个孩子,这时候的他们更多的是依赖子女。然而,在我们进行调查的村子里,绝大部分老人是留守老人,xx市内的两个养老院里的老人多数也是子女不在身边。子女甚少主动带他们检查身体,他们常年得不到家人的关心和照顾,甚至存在悲观心态,不再关心身体健康状态,而口腔问题就是最容易被疏忽的健康隐患之一。另外,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影响了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的主动就医。
第二,社会环境因素。口腔健康知识需要社会的宣传和推广。我国日趋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作为社会一个大的群体,其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本次调查显示,69.23%的受调查者从没听说过口腔护理,另外34.97% 的受调查者表示不清楚从什么途径获取口腔护理知识。同时,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46.39%的受调查者非常希望获得口腔护理知识,23.31%的受调查者一般希望获得相关知识。可见当前有关老年人口腔护理知识的宣传力度过去薄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分析和思考老年人口腔健康的现状,有利于更好地解决这一社会难题。面对不容忽视的现状,我们首先要明确老年人口腔保健的重要性。
三.老年人口腔保健的重要性
口腔健康是反映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一面镜子,口腔疾病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口腔疾病会引起其他疾病
第一,心脏疾病。口腔疾病的致病菌及其毒素可侵入血液,加重或引起心脏疾病。研究证实,牙周炎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与急性发作或总死亡率显著相关。
第二,呼吸道疾病。口腔疾病与各种吸入性肺炎相关性较强。肺炎80%的诱因是吸入口腔、咽部含有细菌的分泌物。
第三,糖尿病。糖尿病与牙周病发病存在共同危险因素,且互为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常并发不同程度的口腔病变,牙周病发病率高,病变损害严重且进展更迅速。伴有重度牙周炎的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明显差于无牙周疾病的患者。
第四,胃肠道疾病。消化道溃疡是幽门螺旋杆菌引起,口腔中存在大量这种细菌,肠胃中的幽门螺旋杆菌通过药物很容易清除,而牙菌斑中的却难以清除。
第五,脑血管疾病。牙周炎作为脑卒中的危险因子大于吸烟,而且独立于其他已知的危险因子。有报道表明,25%的脑卒中患者有口腔感染,而对照组中只有2.5%。[2]
正所谓“病从口入”,口腔疾病不容忽视,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寿命。
2. 口腔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第一,影响面容。口腔颌面部在人体美学方面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起着窗口作用,是最能代表人形象的特征之一。健康的口腔可以让人拥有健康的微笑,在社交场合更自信。然而,口腔疾病导致的面部不对称、各种牙颌畸形、牙周炎及牙齿缺失等,影响了面部的协调和美观。
第二,影响发音。老年人牙齿缺损是当今社会的常见现象,这给老年人的生活也带来了不便。牙齿是发音最主要的辅助器官,一旦牙齿存在缺损,特别是前牙缺损时,不仅说话费力,而且发声也不清楚。这是因为舌尖失去了原有的发音定位标志,气流经过的路线中少了一道控制的关口,所以说话听起来就像漏风一样。影响了老年人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
第三,影响心理。口腔疾病还常常会引发一些心理乃至社会问题,有些口腔疾病所造成的问题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口腔疾病引起的面部问题常常让患者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牙齿缺损,口臭等问题经常造成一些人的社交障碍,久而久之变得封闭自卑,影响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社交能力。另外,一些老人常常因为疼痛难忍无法进食而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由此可见,老年人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老年人有必要重视口腔健康,而我们社会也有必要为老年人口腔健康做出贡献。
四.浅谈推广老年人口腔护理知识的措施
调查显示,老年人的口腔护理知识严重匮乏,我们的老年人口腔护理知识宣传工作做得远远不够。改善老年人口腔健康现状刻不容缓,在人群中推广和宣传老年人口腔护理知识势在必行。
老年人口腔护理知识宣传重在目标细化,确保适宜措施针对老年人这一特定人群制定特定的目标。随着现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以间接方式传播传播老年人口腔护理知识应得到广泛的应用。
1.大众媒介
通过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等传播口腔保健信息,反复强化公众已有的口腔卫生知识,大众传播渠道其优点是覆盖面广,能较快地吸引公众注意力,使之集中到有待解决的口腔健康问题方面。大众媒介是口腔健康教育的强有力的工具。其目标人群数量多,信息完整且影响巨大。
2.视听手段
包括光盘、幻灯片、挂图、电影、录像等。视听手段常局限在小群体内,环境空间远不如大众媒介大,但其针对性和时效性较强,可反复来回播放。适用于教授某种技能,对其他健康教育活动如课堂教育、讲演、小组讨论、游戏等,起重要的补充、强化作用。
3.多元化手段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尝试多元化的宣传教育方法,如:利用就诊时的个别交谈;制作口腔保健知识宣传小册;小型专题讨论会;举办讲座,围绕具体问题进行现场示范,让听者亲自练习加深理解并掌握具体的技能……[3]
最美不过夕阳红,最美的花是老人脸上绽放的菊;最美的笑容是夕阳下老人安详慈爱的微笑;最美的画面是老人开怀的大笑……
健康的牙齿是老年人幸福晚年的保证,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庭……承载着太多老人的贡献,社会的和谐离不开老年人群这一庞大的群体。辛亥革命100周年,建党90周年之际,正是我们社会回报这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老功臣之时。发展健康老年人群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黄慧玲 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需求与护理工作思路
《中国民康医学》xx年14期
[2]黎昌政 口腔疾病对全身健康有重要影响 库尔勒晚报 xx年07月03日
[3]口腔健康教育在社区中老年人口腔保健中的实施进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 r78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xx)-11-267-02
老年人调查报告范文(3)
一、调查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情况,让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对老年事业有所关注,使老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健康医疗等方面得到充分保障,我们对连云港市老年人进行了整体生活状况的抽样调查分析。
二、调查背景
1、调查对象
连云港市老年人(包括各个街道、小区、路边、敬老院等)
2、调查方法
大多数情况,我们调查小组自设问卷,但考虑到多数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有限,无法动手完成问卷调查,因此,在随机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对能清楚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老年人做一对一的谈心调查,即访谈式调查,我们以和老人聊天的方式将问卷中所涉及的问题在此过程中问及,调查员同时记录下谈话的大体内容,回到学校后进行整理归纳。对于那些不能清除表达思想观点的老人,我们则采取询问其监护人的方法,例如在走访敬老院时,我们主要是对敬老院的负责人(院长)询问,从其口中了解敬老院每位老年人的整体生活状况。
3、调查样本分布
此次调查样本总量35份,汇总显示:被调查样本涉及各个阶层、各个文化水平老年人,年龄段介于60岁至90岁,其中老爷爷占62.9%,老奶奶占37.1%,
三、发现问题
在老人饮食生活方面,院长告诉我们,工作人员会经常变动饭菜类型,会给老人买水果或其他休闲类食品。过年过节都会做相应的饭菜和他们一起过节,而且平时自己也和老人生活在一起。今年物价上涨对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饮食方面自然会有所下降,但总体还是保持的很好。
关于老人生活费问题,大部分老人是有儿女供给的,还有部分是靠自己的退休或者离休工资,还有孤寡老人是靠政府补贴和自己的资助来生活的。
其他方面:从院长那我们了解到在这儿的老人凡是有儿女的,儿女都算是孝顺的,拥有不同文化水平的老人给人的总体感觉也是不同的,老人们随人都老了,但有很多时候他们还是在意自己的一些比如形象、生活环境、饮食等方面的东西。老人彼此之间有相互照顾的,也有彼此看不顺眼的,就像大家说的像小孩,有时候会很固执的坚持一个想法。
四、 原因分析
对于敬老院里的老人,他们大多数在自己生活上不能自理,而家里人又都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而且现在生活条件好的家里都装修的很精致,怕有老人在家麻烦;另外还有历史造成的原因,比如来自台湾的那位老人;最后可能真的犹豫本身已是孤寡老人,只能把敬老院当成自己的家。但住在这家敬老院的老人大多身体或者心智在存在问题,所以他们的业余生活相对而言也比较枯燥无味。
对于住在小区里的老人们,他们的公共娱乐场所就比较多,适合老年人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也不少,这些老年人因为生活很富足,空余时间较多,所以他们平时的业余生活也比较丰富,生活很满足。
最后,对于那些还在劳作的的老人们,他们的子女固然孝顺的居多,大多尽了赡养义务,却仅仅满足于维持老人生活的温饱水平,老人们在精神上缺少慰藉,没有什么心思玩乐,令可在劳作中充实自己。
五、 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敬老院,我想我们可以呼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个老年群体,引起全社会的关心,使得老龄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从而进一步了解和改善敬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状况,对养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出建议,进一步实行规范化管理,提出相应管理办法及改革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使得敬老院的老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对于那些生活条件相对而言较好的老人群体,我们仍然需要呼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温暖,不会觉得孤独.
对于那些生活在底层的老人们,我们则更需要时时刻刻都关爱他们,在每一个瞬间,在每一个路口,每一个拐角处,哪怕是报以一个微笑.让他们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关爱他们的人无处不在。
六、 结论
通过此次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调查,从整体上说,我们的收获还是有的,我们看到,连云港市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状态还是比较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老有所终,而且连云港市养老保障能力,医疗保障能力,老年活动场所、设施建设,社区老年服务建设等均有比较大的改善,然而,当中仍就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老年人整体文化程度不算最高,健康状况偏差,老年人社会参与热情以及愿意给他人提供帮助方面表现相对较差。大部分老年人都替子女着想,在家庭关系、自我权益方面,老年人家庭都比较和睦,子女孝顺。在护理照料方面,都以家庭成员提供照料为主。总之,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优势和劣势,让连云港市的老年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老年人调查报告范文(4)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一、社会实践背景
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2亿,占目前总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续增长,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已完全迈进了老龄社会的门槛。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老年人问题层出不穷,尤其在农村,生活条件不适,医疗疾病困扰,精神文化缺失等问题显得较为突出。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而农村老年人的问题关系到农村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坏。所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中老年人问题,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农村养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我们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通过对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
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平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习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子女经济条件,子女是否有尊老爱老意识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条件,需要评选过程客观公正。
目前,农民的花销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产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沼气,自来水,电费等。用于生产消费的主要是粮种,花费,机械,农药等的购置。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方面的花销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据调查发现,村中一家小诊所,村民有头痛发烧小感冒一类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这家小诊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发展。另外农户家中也有常备药,因此,小病对村民的负担影响尚轻。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农民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二)健康状况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仍然适用。
1、身体健康。血压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医疗组成员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血压计为村民进行了免费测量。在几天的测血压活动中,他们共测量了238人(其中有复测者)。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血压比率不断攀升,依次为12.6%(≤50岁)、16.3%(50——60岁)、23.8%(60——70岁)、54.8%(≥70岁)。由此可见,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当然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尽力确保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但从这一数据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此外,通过走访发现中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身体还是健康的,人的寿命大约在75——80岁(该村有一93岁高龄的老人),但以上所反应的问题仍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3、饮食健康
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饮食并不科学,这对老年人的健康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影响。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吃的蔬菜大多是自己种的。虽然食品安全上有保证,但基本上是种啥吃啥,而不注重食物的广泛搭配。肉制品由于物价上涨,物源减少,农民对其望而却步,加之农民生活较为俭朴,经常改善生活的相对较少。据调查分析,一月改善一次的约占50%,每周一次的约为25%,约14%的人平时很少或根本不改善生活,食品搭配缺乏多样化,很难保证营养的供应。水果方面,村民平时水果的摄入量比较少,有3.4%的人天天吃,经常吃的占34.4%,偶尔吃的占24.1%,37.9%的人一般不吃,经常补充水果在农村尚未真正实现。另外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平常吃饭盐味过重,这长期以往,易形成高血压,危害身体健康。
4、生活方式
通过走访发现,该村村民的生活方式相对较为科学,但也有一些不科学的习惯充斥其中,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从睡眠来看,村民一般都有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大部分村民能保证每天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晚11点——早6点),个别能哟8个小时,睡眠较为充足。其原因一是白天干活较累,二是无事可做。在体育锻炼方面,有70%的村民能进行体育活动(多为年轻人),而剩下的30%多为老人,他们很少锻炼或从不锻炼。在于外界交流方面,村民大多保持着住宅——农田——住宅的生活路线,于外界交流仅限于本组内部,邻居之间二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基本在家而不外出。不好的主要表现在饮食不卫生和在饮酒、吸烟上。由于农村生活条件相对有限,蝇虫较多,很难保证饮食卫生。在走访的男性人群中,50%的人抽烟,且烟龄较长,抽烟量较大,这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对身体造成危害。饮酒方面不太严重,约60%的人不饮酒,在量上把握适当。这些习惯不利于健康,但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和经济因素,健康观念等的制约,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还需要很长时间,需要积极的引导。
(三)文化娱乐条件
由于农村物质生活条件、村民思想观念、政府组织扶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农村文化娱乐,尤其是老年人文化娱乐精神生活相对枯燥,条件较好的地方尚有能力去改善。朱寨村属于后者,但仍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
1、现状
从硬件设施来看,该村建无文化大院和文化舞台,乒乓球台,篮球架,体育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从软件来看,通过村民反映,本村过去有腰鼓队,舞狮队等文艺队伍,从中有一些具有唱戏、扭秧歌等才能的人,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文艺队处于解散状态,器械已不知去向,加之无人引导,村里文化活动并不活跃丰富。农闲时,住的较近的人(尤其是老人和妇女)一般会聚集在一起聊天,打麻将,打牌,这些活动虽无大害,但浪费了大量时间,且长时间坐着对身体也不利,另外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还有一些人整天呆在家里,不愿参与任何娱乐活动,这极易造成思想封闭。
2、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该村文艺活动之所以行不起来,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缺少合理引导。作为政府,对村民文化活动这一块重视相对不够,在资金、技术、人才开发与培养等方面做的不太好,未能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据村民反映,文艺队解散后器材归个人所有(而其不能调动村民),村民对此意见较大。作为村民,对公益事业的热情消减,人们顾及经济利益,加之村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没有人愿意出面组织出面开展活动,即便有,也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另外有些时候内容不健康(麻将、纸牌,甚至有封建迷信宗教活动)。
②人才断层。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多数为老年人。他们有原文艺队成员,有的会唱戏、扭秧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能再重现年轻时的辉煌,他们不能再进行腰鼓,舞狮等剧烈活动。而年轻一代对这些传统活动不感兴趣,不愿去学习,且大多数在外务工,很少在家,因而即便有人组织也没人会参加这些活动。
③精力有限。该村一种植业为主,玉米、花生等种植需要人力精力,农活较多,没时间和精力去组织参与于学习文艺活动。对于老人,多在家看孩子,也无精力去做。
④认知和条件的限制。生活在农村的人信息相对闭塞,封建的传统文化道德观念长期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村民特别是老年人对新事物、新文化的接受和认识程度,或多或少地给农村文娱事业带来阻力。
三、农村养老模式探析(以朱寨村为例)
(一)理论分析
农村养老是人口老龄化之后中国凸现的问题之一,目前,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有: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社会化养老(农村养老保险养老)等。
家庭养老作为传统养老的主要形式,是以家族成员对其上一辈老人提供衣、食、住、行、医直到死后安葬等一系列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行为的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社区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是一种以社会救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指我国农村的非城镇户口人员(包括乡镇企业职工)支付一定的劳动所得,在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取得帮助,享受养老金,以保障衣、食等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模式。
分析这几种形式的不同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是大多数学者的共同目标。
由于中国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还相对处于落后贫困的状态下,家庭养老模式的地位很坚固。结合朱寨村实际,我认为家庭养老是适合该村的养老方式。这主要由于现阶段,农村养老的人力资源丰富,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制定并且贯彻多年,但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在农村,多子女家庭仍是主流。同时,中国农村老人的晚年在精神照顾方面很欠缺,而社会化养老很难实现这一目标,所以,家庭养老成为首选。此外,由于资金的限制,中国农村养老机构大多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得到与家庭养老一样的精细照料。家庭养老仍然是为中国农村老年人提供经济来源、补偿精神空缺的最佳办法。此外,老年人大多数会选择在家中养老的原因既有受传统文化影响,即“家”的观念,又有在精神慰籍及生活照料方面的追求。所以,在客观上,家庭养老在中国农村是优于社会化养老的。
当然,家庭养老对有子女家庭是比较合适的,但对于那些孤寡老人,就需要大家的力量,进行社区养老了(即由政府出面给与关怀,如建养老院等)。
(二)实际操作
从理论上找到了答案,在具体操作中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村两委,一要加大宣传,形成氛围。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尤其是村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小品、相声等形式加大对村民的教育,在全村形成一种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使村民形成一种尊老爱老意识。要加大对尊老爱老典型的宣传,树立典型。该村的“好公婆”、“好媳妇”暨“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要继续开展下去,但要更加公开公正公平,使其效果真正发挥出来。二要真说实干,做出成效。要加强对关爱老年人这一块的资金、技术投入,成立老年人组织(如刚刚建立的老年人协会,还可以建立一些其他组织)配置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器具,书籍,使各种设施充分利用起来,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如有可能,继续把老年人艺术队扶持下去,培养扭秧歌,铜器,舞狮,旱船,太极拳等民间艺术继承人,给村民进行培训。鼓励村民开展文娱活动。三要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要加强对孤寡老人,五保户,低保户的关爱,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经常性的走访慰问,使之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要对家庭不和谐的进行批评教育。
其次,作为村民,一要努力树立感恩意识,养成尊老爱老习惯,在生活当中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二要合理安排每日三餐,细致关心四时冷暖 ,为老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要精心侍奉日常起居,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努力解决老人生活和精神中的困难。三要充分尊重秉性特点,不急躁,细心倾听老人心声多和老人交流。 四要全力丰富精神生活,陪老人聊天,鼓励老人参加娱乐活动等,力求做到老有所乐。五要与村民和睦相处,见到老人热情主动,帮助老人,正确处理与老人的关系,不能嫌弃老人。六要相互学习,向先进典型看齐。
当然,这只是个人的看法,具体实施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老年人的生活不再困难,年轻人合老年人的关系将会有所改善,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一定会得到合理解决。
第5篇 关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报告
现年82岁家住上海北京西路1565弄的顾久震是个电脑迷,1998年,花9100元捧回奔腾100电脑,又添置了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等,1999年将原有电脑更换成奔腾3,并增加了硬盘和内存。他担任上海老年大学静安分校电脑提高班班长,一个礼拜老年大学要去好几次。
顾久震只是静安区老年人中的一个影子。静安区户籍总人口为309762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2247人,占总人口的23.32%,静安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排名全上海第一。近日,在交通大学的支持下,静安区老龄委办公室开展了有关“静安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大型问卷调查,对xx年的千名接受过调查的老年人进行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有偶的人数比例占近三分之二,三分之一的老人为单身。在无偶的354名老年人中,女性占80.6%,男性占19.4%,其中只有3人表示想结婚,占所有无偶老人总人数的0.8%。
◎真正用于文化娱乐的只有每月30.57元/人
在950名退(离)休人员中,退休金在1000元以下的有509人,占53.6%。除退休金外的其它收入水平。退休后继续工作的老年人有3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4%。老年人其他收入的来源:104位老年人的其他经济收入来源最多的为“子女、亲属补贴”,其次是“再工作报酬”和“投资收入”。
被调查老人的平均每月消费支出为970.33元。饮食仍然是日常生活中消费比重最高的部分。被调查老人家庭所拥有的电视机、冰箱、电话的拥有率都超过了90%。
调查显示,1000位被调查老人的平均每月消费支出主要用于饮食、医疗和公用事业费,难以积蓄。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以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一般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调查中计算出1000名老人每月消费支出之和为964656元,饮食消费之和为438858元,两者相除得到恩格尔系数为45.5%,据此,静安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处于小康标准,但是这样的计算方法具有较大的缺陷,由于恩格尔系数没有把医疗费用计算进,所以就算在表面上看来老年人的生活已达到小康水平,但是实际上老年人除了饮食以外的其他支出也是主要花费在医疗保健和公用事业费等方面,真正用于文化娱乐的只有每月30.57元/人,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不高。
本次调查的老年人大多数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退休,退休金较少,虽然近年来上海市多次为退休职工加工资,但是由于退休金基数太小,加退休金并没有显示出明显改善他们生活的优点,只是起到一个拉平退休金的作用,老年人的收入相对于全社会来说仍然处于中低阶层。
◎纯老人家庭目前生活中最大困难是什么?
调查中,纯老人家庭的老人对目前生活中最大困难是什么进行了选择?选择“寂寞”32人,选择“看病”119人,选择“购物”42人,选择“烧饭”63人,选择“洗衣服”69人,选择“打扫卫生”164人,选择“维修”110人,选择“收入少”49人,选择“邻里不和睦”6人。
调查中,知道街道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的老年人占大多数达到63.7%。在回答是否需要得到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的帮助时,仅有50.4%的老年人回答希望。
在397名希望得到小时工性质的家庭服务员入户服务的老年人中,其中希望得到吃饭服务的有88人,洗衣服服务的264人,打扫卫生服务的348人,护理服务的85人,洗澡服务的73人,陪送看病服务的106人,购物服务的64人,聊天、读书报服务的30人,其他服务的35人。大部分老年人每天需要的服务时间在1-2小时之间,占到需要帮助老年人总数的80.1%。能承受每小时6元的占69.3%,每小时8元的占4.3%,每小时10元的占2.2%。有24.2%希望得到服务的人没有经济承受能力。
在297名希望得到社区站点形式的日间照料服务的老年人中,其中希望得到吃饭服务的有192人,洗衣服服务的178人,洗澡服务的127人,理发服务的166人,购物服务的71人,维修服务的201人,聊天、读书报服务的80人,文化娱乐活动服务的60人,日托服务的43人,其他服务的33人。在经济承受能力方面,有56名老年人表示可以按照市场价格接受有偿服务,占18.8%,196名老年人表示希望按成本价格接受低偿服务,占66%,45名老年人没有能力,希望无偿服务,占15.2%。
在207名希望得到邻里志愿性质服务的老年人中,需要安装求助电铃19人,需要聊天、读书报的106人,需要定期上门探望的74人,需要代购物品的43人,需要陪送看病的69人,需要其他服务的64人。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仅有158名老年人即占到本次调查15.8%的老年人接受了社区提供的服务,而其他绝大多数老年人没有能够享受到社区提供的服务。本次调查的1000位老年人中,仅有17位老人享受居家养老补贴,2人享受百岁老人补贴,4人享受95岁以上长寿补贴,总体来说接受补贴的老年人比例很低,补贴面非常狭窄。
负责这次问卷上门访谈的人员在他们的上门访谈过程中,遇到一些事例证明有相当部分的老年人由于生大病等原因实际生活非常困难,但是他们的退休金收入超过了政府规定的范围,就无法享受到政府的补贴,使他们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事例是:四平居委会有一对夫妇,没有子女,男主人60多岁,患有癌症,女主人50多岁,先天性心脏病,他们两个退休工资加起来超过xx元,不符合政府的补贴条件。但是由于女主人整日要卧床,一动都不能动,所以必须要请全天的保姆。这样一来,他们的退休金收入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此类不符合补贴条件但是又实实在在存在困难的空巢家庭或孤老在静安区并不鲜见。
这次调查显示,空巢户老人占四成。随着住宅建设的发展,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发展。这些老人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家庭成员的帮助,特别是高龄老人和健康状况欠佳的老人,生活将陷入困境。
◎千名老人中有201人愿意进养老机构养老
调查显示,千名老人中有201人愿意进养老机构养老,其中家中无人照料是愿意进养老机构养老的主要原因。
愿意进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经济上能承受的水平在600元以下的占9.5%,600-799元的占20.9%,800-999元的占38.8%,1000元以上的占30.8%。
在不愿意进养老机构养老的251名中,有18.7%是因为经济负担不了。此外,有7.9%老年人认为不适应集体生活,32.6%老年人认为家里养老能更享受天伦之乐,26.6%老年人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环境,还有其他原因的13.9%。
对“以房养老”认同度。在关于老年人是否愿意通过房屋倒按揭或出租的形式来以房养老的调查中发现,仅有7.7%的老年人愿意采用这种方式,18.1%的老年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而绝大多数占74.2%的老年人表示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说明这种新型的观念没有得到很多老年人的认同,而老年人对此的熟悉度也相当低。
在354名拥有住房产权的老年人中,有9%的老年人愿意“以房养老”,可见是否拥有住房产权对于老年人选择“以房养老”会有一定的影响,老年人不愿意采用“以房养老”的原因较为多样,其中最多的原因是没有个人产权证和家里有人照顾。
全区愿意进养老机构养老的老人超过一万五千人,这对静安区机构养老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养老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全区床位数不足老年人的1%。而地处市中心的静安区,地价房价居高不下,也很难大面积的发展养老机构。
◎老人普遍反映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费
调查显示,参加医保的占90.3%,没有参加医保的占9.7%。1000名老年人中有876人参加了退休职工互助医保,占总人数的87.6%,另外124人没有参加,占总人数的12.4%。没有参加医保的原因是:不是退(离)休职工50.5%,外地单位40.2%,其他9.3%。
千名老年人中有36%的老年人感到医疗费用支出有困难。一年个人医疗费用支出500元以下的32.1%,500-999元的14.4%,1000-1499元的18.0%,1500-1999元的7.5%,xx-2499元的9.1%,2500-7000元的16.2%,7000元以上2.7%。xx年一年人均个人医疗费支出为1708.8元。最高个人承担数额为60000元。
调查中老年人普遍反映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一年人均个人医疗费支出为1708.8元。有36.0%的老年人感到医疗费用支出有困难。在座谈中大家也谈到,由于医保规定的报销费用过低,很多老年人都需要自己支付相当部分的医药费,加上现在医院将许多药都被归为自费药,使得老年人更感到负担有困难。很多实际的事例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一些老年人收入处于中等,不够政府的补助条件,因此怕生大病,所以平时也不敢在其他方面多花钱,都要留着负担医疗的开支。特别是一些从外地退休回来的老年人,在医疗费用支出和医疗报销方面的困难明显。
三里坊居委有一位从外地退休回来的孤老,由于退休前是教师,所以退休金在外地相对来说算比较高,超过1000元,不符合上海市和静安区规定的补贴标准,但是该老人由于身体不好,所以确实存在钱不够用的情况,并且由于老人没有上海的医保,生了病要去外地报销,报销周期长报销金额又少,更为老人造成了经济上的压力和生活上的不便。调查中老人普遍呼吁能够得到政府社会的更多帮助和照顾,在医疗费用方面再给予更多的优惠措施。
◎老年人每天时间分配首位是看电视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老年人都有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前五位的项目是,看电视电影、看书看报、闲聊、体育运动、戏曲。
除睡眠休息和吃饭时间外,老年人每天时间分配首位是看电视,其次是做家务。各类活动时间安排与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基本一致,每天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最多。
参加老年大学状况。调查显示,17%的老人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参加老年大学的学员在性别、年龄、文化上有一定差异,女性高于男性,女性为63.5%,男性为36.5%;文化程度高的多于文化程度低的,大专及以上参加的为49.1%,文盲参加的为8.1%;年龄越低参加的人越多,70岁以下的为47.4%,71-80岁的为35.7%,81-89岁的为10.2%。
老年人不参加老
第6篇 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与文化和卫生水平的标志。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一
一、关于社区的各类概况
(1)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老年人大多数愿意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有部分老人有退休金,有部分老人依靠子女,还有的老人还在外工作,部分老年人生活靠养老金不够,多数老年人认为医疗保障方面不够完善,不过大家基本都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持有满意态度。
2)社区居住条件方面
我们调查了几个小区,科教新村小区则属于比较老的建筑,范围比较小,阳光100则是比较高档,并且设施建筑都比较新,建筑范围较大,桃花坪小区则是普通化小区,况且我们组成员认为个小区内垃圾站点设置不够多,因为老年人走路比较费力,所以应该多建些垃圾点,我们调查的三个社区能够更明显的反映出给类问题。
(3)老年人社区的设施方面
从所调查的社区来看,科教新村的基础设施基本没有,而阳光100社区基础设施完备,桃花坪校区基础设施基本还行,基本可以满足老人的需要,我组成员认为老年人社区应当设有室内基础设施,设些能够让老年人在下雨天也能的到锻炼,最好室内的地面设置防滑地面,以免防止老人摔跤,还有社区内部设置休息的地方太少,因为老年人有时候走累了需要休息,并且社区在规划时应当多设些锻炼器材,这样能够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得到锻炼。
(4)社区绿化方面
从所调查的社区看,科教新村的绿化太少,几乎没有,阳光100绿化比较晚上,也很符合那里老年人对空气清新度的需求,桃花坪社区基本还行,老年人也持满意态度,不过我组成员认为绿化是一个社区规划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使社区看起来美观,而且能够给老年人晨炼时带来清新的空气,让老年人的身体更加健康。
(5)社区交通体系方面
从所调查的社区看,周围各类交通体系较好,都比较符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去各个地方,比如医疗点,超市购物,需要乘坐的公交都比较方便能够乘到,但有些道路比较拥挤,这样很容易挤到老人导致摔倒,所以建议规划时尽量路宽些,但对此老年人都较满意。
(6)社区周围建筑类型
从所调查的小区看,每个小区周围环境过于吵闹,经常半夜还有鞭炮声,这样就很影响老人的睡眠质量,建筑类型多样,桃花坪校区周围则有学校,而科教新村比较靠近闹市区。
建立分析图表如下
二、社区规划存在的问题
(1)从我们调查的小区来看,各个小区缺乏生活配套设施,老年人也需要有娱乐场所,室内娱乐健身设施缺乏,使老年人身体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2)路面防滑设施不够,在基础设施旁应该更多的铺设防滑路面,这样能使下雨天老人也不用担心出门会摔跤。
(3)从我们调查的小区看,科教新村房子较老,由于建房年代较久远,房子的朝向不太好,朝阳性较差,并且周围建筑楼房过高挡住阳光,这样有害老年人身体健康。
(4)卫生方面,新建后,垃圾桶减少了,我们认为有必要增加垃圾桶的数量,这样能使老人更加方便的丢垃圾,而不用走太远,因为老年人身体虚弱,行动缓慢。
(5)绿化方面,各个小区应加大对各种花草的种植,使绿化更加明显,而且颜色搭配上需要让人看着舒服,这样有更多的绿化能够让老人感受到浓郁的气息生活。
三、老年人的需求
(1)有些老人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而且需要更加的完善,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充实自己的老年生活。
(2)有些老人需要更多的绿化,这样能够让他们呼吸新鲜的空气,使得身心更加健康。
(3)有些老人需要小区内的路线能够多些,能够让车和人走不同的路线,这样能够使他们出行更加安全,便利。
(4)有些老年人需要社区内设有他们自己活动的场所,以便于他们互相交友,并且能够在晚上也能活动,使得一天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现在老年人口越来越多,我们需要加大对老年人照看的步伐,给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在居住方面给他们更好的环境,关爱老年人,从他们生活的社区着手进行改善,应该更多的为老年人着想,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生活居住条件,在社区各类基础设施规划上尽量做到让老年人能更好的得到身体锻炼,让老年人能安享晚年。
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二
摘要:本文是关于就当前社会,老年人对自身常见疾病的不自知,通过开展讲座的形式以解决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为目的的健康知识宣讲活动,普及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的运动方式、营养知识,如耳鸣、眼花、膝关节疼痛等 。
关键词:老年人 常见疾病:耳鸣,眼花 知识宣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饿需求也越来越多,再加之中国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中老年人问题备受关注。我们团队为积极响应关注民生的号召,开展了以解决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为目的的健康知识宣讲活动,普及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的运动方式、营养知识,如耳鸣、眼花、膝关节疼痛等,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增强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就医频率,并且这次实践我们想通过去社区及疗养院用宣讲与表演的形式 ,在让老年人接受我们的健康知识的同时,带去欢乐,我们在笑语中带去健康。
一、健康知识宣讲
(一)以知识结合舞台表演形式进行演讲
以往都是专业人士(教师、教授、医生等)开展健康讲座,这次事由学生团队宣讲,充满活力,热情洋溢,可以传递更多积极的正能量;
1、中老年人常见疾病
(1)耳鸣
(2)眼花
(3)膝关节疼痛
(4)颈椎病
以往的健康宣讲都是以“讲”为主,形式比较单调,我们的宣讲则是演讲与表演、实操结合,通俗易懂;
1、经典歌曲演绎
(1)红歌串烧:《闪闪的红星》、《映山红》
(2)经典电视剧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
2、游戏互动环节
(1)、你画我猜,送奖品游戏互动
二、探访社区
(一)与老年人艺术团文艺互动
赴临安文昌阁社区与文昌阁老年文艺团的成员们进行了一次文艺表演的互动交流。
1、文艺互动节目
(1)学生跳唱类节目《幸福拍手歌》
(2)老年人艺术团经典越剧演绎
(二)社区志愿者活动
帮助文昌阁社区绘制一份心愿树的海报和4块黑板报。
2、活动主题
(1)心愿树主题:写下老年人的微小心愿,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他们的心愿变成现实。
(2)黑板报主题:军旅题材以及防火防灾。
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三
一、老年保健食品消费需求旺盛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花钱买健康”似乎成了老年人深信不疑的观念,保健品被老年人捧为“保健祛病”良药,吸引无数老年人纷至沓来寻求“保命药”。被调查的30位老年人中,有18人购买过保健品,占总人数的60%,其中目前仍在购买或食用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40%;8人明确表示不会购买保健品,4人持观望态度。购买保健品的18人中,六成老年人对目前食用的保健品疗效不太满意,三成老年人持中立态度,一成老年人认为治病效果较明显。在购买保品的18人中,花销过万元的8人,花销过千的6人,花销百元以上至千元以下的4人。被调查的30人中,九成老年人认为保健品市场管理混乱,亟待规范整治,确保保健品消费市场良性运转。
保健品市场混乱,负面效应强烈,为什么老年人仍然对此热度不减呢?究其主要原因为:
一是多数老年人对保健品广告宣传深信不疑。保健品生产商和推销商会借助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租场地、街道宣传栏、闹市撒广告等多平台全方面广泛宣传,利用名人效应、专家讲座、优惠促销、亲情服务等手段吸引消费者。在这种“狂轰乱炸”的广告氛围中,一些老年人的心态由不信任转变为怀疑,再由怀疑转变到深信不疑。被调查的30位老年人中,八成以上的老年人定时收看地方卫视营养专家保健品讲堂,九成老年人知晓黑龙江省广播电台某频道宋某、于某专家养生讲堂。六成以上的老年人表示会继续收听收看营养保健节目,会按照专家建议继续购买保健品,但只有一成老年人认为保健品疗效明显。
二是老年人痴迷保健品源于满足其多重心理需求。一是保健治病心切。多数老年人经过大半生的辛苦劳作,在步入老年后身体机能老化,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购买保健品来辅助治疗,缓解心理压力。二是从众、攀比心理。老年人一般对于新生事物的辨别能力不是特别强,比较容易接受别人的心理暗示和受周围同伴行为的干扰,产生盲目从众和攀比心理,大家都买我就得买,你买多少钱的,我不能比你买少,结果购买的保健品多数很难达到厂商宣传的效果。三是排解心中孤独。很多家庭,老人和子女之间关系独立,因子女们正处在事业爬坡阶段,生活负担重、工作责任大,他们有什么苦恼也不便向子女倾诉,常以听听保健节目、参加保健产品讲座会或到保健品店体验等来排解内心孤独或寻找温暖,经过厂商的进一步“洗脑”,他们会无意识地购买一些保健品。
二、保健品市场乱象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
我国于1997年实施的《保健品食品管理办法》明确界定,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一类食品。而多数商人都要擅自夸大保健品的食用效果,抬高销售价格,这不仅严重地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还让老人付出高额代价,耽误了病情,危害老人们的身心健康。
(一)保健品市场混乱,老年消费者上当受骗屡见不鲜。据被调查者反映,近些年常有保健品推销商来黑河,在市区中心位置租用临时场地搞促销活动,他们会借助广告宣传、现场推介、名医义诊和赠药等活动,博得老年人的信任,诱导老年人购买其价格不菲的保健品,获取高额利润。被调查者中,有10人曾经买过此类保健品,其中6人购买了千元以上的保健品,4人一次性购买上万元的保健品,因购买的保健品堆积如山,不得不用三轮车等工具运回家中。调查的10人中,只有1人认为购买的保健品有疗效,5人服用期间因身体感觉不适而停用,4人认为完全没有效果,只有10%的人认为有效果。之前他们多数人购买过广播、电视、网络上宣传的其他保健品,虽然反映平平,但还是屡试不爽。
(二)保健品价格昂贵,掏空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金。保健品总体价格昂贵,少则几百元,动辄上千,个别的上万,甚至几万元,远远超出了本身所应有的价值。被调查者中有一位是退休环保工人,月收入不足20xx元,平日里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不舍得浪费一分钱,但对购买保健品却从不吝啬,几乎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先后三次购买了近万元的保健品,服用一段时间后治疗效果不明显,感觉受骗了,对保健品疗效产生一些怀疑,但心里仍渴望遇到真正管用的保健品。另一位被调查的老年人介绍,为了达到保健品治疗效果,在服用保健品的期间,厂商会向他推荐了一套有辅助治疗功能的保健器械,配合治疗,这套器械花费近三万元,使用了近两个月,没有感觉到任何疗效。
(三)盲目信任保健食品易耽误病情,还会影响家庭和谐。多数老年人对保健品市场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习惯性将保健品等同于药品,厂商正是利用老年人相信保健品可以治病这一盲区,故意夸大宣传疗效,欺骗老年人陷入消费误区。被调查者中,八成以上的老年人只信商家的宣传内容,并不知道真正的保健食品有标志(蓝帽子图样)、批准文号及食用方法,个别以治病为目的的老年人,由于长期盲目服用不适宜的保健品,往往会加重病情,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三成老年人反映在服用某品牌的保健品后明显感觉身体不适,老病没治好却又添新病,让他们苦不堪言,有的老年人因购买时怕儿女阻挠,没有告知他们,服用后效果差又怕儿女埋怨,为了避免家庭矛盾,他们多数会保持沉默。
三、规范保健品市场刻不容缓
(一)各职能部门应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消协应加大辖区内保健品广告宣传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临时租用公共场所搞专家讲座、街道散发传单、随处张贴小广告等厂商加强监管,对虚假、夸大宣传保健品功效的商家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严肃查处,以绝后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加大保健品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制售假劣保健品等违法行为,并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给予曝光,公布假冒保健品名单,提高消费者警觉性;及时受理老年消费者举报投诉案件,帮助老年消费者对提高保健品的认识和识别能力,以防上当受骗。
(二)严厉打击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虚假宣传。严格审查涉及老年保健品广告宣传内容,尤其是以医生、专家、患者等形象做疗效说明的违规宣传,对存在夸大夸张宣传效果,误导公众消费的虚假宣传应立即责令停播或屏蔽,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三)提高老年人的识别能力,学会自保。引导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应读懂保健品的标签和说明书,认清该产品的保健功能,并依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对症下药”;一定要到正规、有证照、信誉好的商家购买保健品,注意保健品的外包装上是否有批准文号、生产日期等;平时还要多了解健康知识,参加由正规医院组织的活动,对于保健品厂商组织的保健讲座,应谨慎参加。
(四)给老年人营造一个舒心的生活环境。老年人更需要家人的理解和社会的关爱,作为子女应该多关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尽可能抽出时间常回家看望老人或致电问候老人。社区是离老年人生活最近的基层组织,应积极协调政府尽力为老年群体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开办健康知识讲座,引导老年人选择正确的健康消费,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幸福。
(五)新保健品管理办法应尽早出台。我国1997年6月出台的《保健品食品管理办法》一直沿用至今,已经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保健品消费市场发展需要,国家应尽早出台新保健品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管理细则,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提高职能部门执法能力,更有效地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人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第7篇 关心老年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实践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由于有些老人的子女工作繁忙,无暇照顾
老人,有的是子女常年出门在外,很少回家,老人们孤独寂寞,行动不便,又无人照顾,即使住进了敬老院,内心也感受不到很多温暖,他们渴望得到家人和社会的更多的关怀。因此,通过实践,希望可以呼吁社会关注这群被遗忘的人,关爱这些老人,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一声问候,一个笑脸,一份爱心,让我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温暖老人们的心窝,使他们爱的天空不再是灰色,而是充满了欢言笑语。开展献爱心活动,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实践过程:
1、送出爱的礼,走进爱的心
一大早,阳光明媚,我和几个同学就一起带着爱心礼物来到了敬老院,我们把小小的礼物送到他们手里,却把大大的温暖送到了他们心里。老人们都很感动,和蔼可亲的,有的还和我们谈起心来!
穿着大红棉袄的李奶奶非常健谈,她曾经是一名英语教师,爱好唱歌跳舞,她饶有兴趣地跟我们探讨着英语的语法,时不时从嘴里蹦出几句怀旧版的英语对白,那举手投足之间让我们全然忘记了她是一位老人。
刘爷爷是位退伍军人,老伴很早就过世了,他告诉我们,他的儿女常年在外,自己一个人很孤独,所以来敬老院找找朋友,找点安慰,让自己不再那么寂寞!老人和我们谈起了他参军的情况时,很是感动,慷慨激昂,仿佛又回到了部队,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兴奋与不舍,但可以看出其中夹杂着这么多年来的辛酸泪,一个人的寂寞生活让他的面容更显憔悴了!
2、拉着爱的手,唱着爱的歌
让人难以忘怀的是80高龄的陈奶奶,老奶奶常年坐在轮椅上,尽管行动不便,但她每个星期都会坚持写写字,听听老歌!她还教我们唱起了《五字“不老”歌》,人老心不老,勤动手足脑;人老神不老,乐观精神好;人老气不老,烦愁被吓跑;人老志不老,奉献不能少;人老情不老,相伴乐陶陶;人老不服老,生活有目标;人老不摆老,学习永不骄;人老不怕老,困难吓不倒……伴着动人的歌声,手着拉手,老奶奶露出了久违的笑,我们也笑了,笑得有点心疼,那一刻,真的很快乐。
3、将爱付出行动
和老人们谈谈心之后,我们开始帮他们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把爱付诸了实际行动,大家都热火朝天地动手干了起来。每个人都带着关爱的心,做着关爱的事,如给老人们晾衣服,晒被子,倒垃圾……有的给老人轻轻按摩,有的还帮老人剪指甲,看着小手拉大手,心中有说不出的温暖。到了午饭时间,我们主动给一些老人喂起饭来,一口,两口……此刻的他们就像婴儿般渴望得到捧在手心里关怀,那幸福的笑脸,感动的泪水,看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丰富老人们的娱乐生活,我们还带来了一些欢笑。有讲笑话的,有跳舞的,有吹笛子的,每个人都希望给小小的院子,带来大大的温暖。身体硬朗的张爷爷干脆还给我们伴起奏来,他拿出了搁置很久了的二胡。拉着二胡,哼着小调,别有一番风味,老人们的脸上都露出的久违的笑,很甜很美。
4、进行深入调查
最后,我们找到了敬老院的院长赵伯伯,聊起了敬老院的近况。他告诉我们:“院里的老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还是有保障,也还算丰富,但精神生活就太贫乏了。老人们的内心其实也和孩子们一样,他们更加害怕孤独,更加渴望得到温暖!有的老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开朗,但他们内心的那扇门却把自己关了起来,最痛苦的是,当想到亲人时,只能自己独自一人在黑夜里默默流泪。”
正如,有的老人拉着你的手,滔滔不绝地诉说着坎坷的经历和家事,情到深处时,泪如雨下。落寞惆怅衰飒,似乎充斥着他们的整个生命。连容纳幸福快乐的空间都挤不进去,鹿鸣思长草,愁人思故乡。我想他们一定很思恋那个自己曾经住过大半辈子的家,因为在这里,幸福快乐并不是会蔓延到每一个角落,也并不惠及每一位老人。走出大门时,我看出了大家的依依不舍,也看到了有的人在偷偷擦眼泪。
实践结果:通过这次的关爱老人活动,可以看出老人们其实很怕孤独,一点点的关爱都可以让他们冰封的心融化,感受到人间的温情,要多陪他们聊聊天,多关爱他们。当子女不在身边的时候,老人们最需要的是一份温暖的关怀和问候。我们应该从各方面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第8篇 暑期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之对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分析和思考
摘要:通过对xx市范围内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取老年人口腔健康现状信息。并分析信息,浅谈老年人口腔健康的影响因素,老年人口腔保健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知识宣传措施,为相关部门往后的口腔医疗卫生提供相应的信息和数据。关爱老人,感谢他们为国家,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在辛亥革命100周年,建党90周年之际,以实际行动向国家和社会以及曾经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老年人献礼。
关键词:老年人,口腔,保健,护理
炙热的七月,骄阳似火。我们暂别象牙塔,怀揣着火一般的热情来到武鸣县开展以“弘扬医学精神,奉献服务社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正值辛亥革命100周年,建党90周年及我校建校55周年,赋予了此次社会时间更深刻的意义。忆往昔峥嵘岁月,传当代革命精神。
本次社会实践围绕xxxx市老年人这一群体,从老年人对口腔护理的认知程度及口腔健康教育需求状况出发,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xx市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常见口腔疾病的防治措施、口腔护理的认知程度及口腔健康教育的需求,分析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从而将得出的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以利于加快并逐步完善当地的口腔医疗卫生的建设,促进当地的平衡发展,并以此向曾经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老年人献礼。
一.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简析
世界卫生组织给“口腔健康的标准”下的定义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色泽正常,无出血现象。然而,调查显示xx市范围内的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堪忧。在曾经患有或目前患有的口腔疾病调查中,41.96%的受调查者患有蛀牙;65.50%的受调查者有牙齿松动、缺损现象;51.28%的受调查者存在牙疼现象;24.71%的受调查者有牙龈出血现象;30.30%的受调查者出现牙齿发黄现象 ;18.41%的受调查者存在口腔异味现象21.68%的受调查者患有牙周炎;6.06%的受调查者患有牙髓炎;仅有13.05%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没有口腔疾病。许多老人牙齿缺损严重以至影响进食,只能依赖假牙。
以小见大,可见我国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普遍没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口腔健康的标准”,情况不容乐观。
二.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因素
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好坏不是天生注定的,口腔健康的保护和破坏也非一朝一夕之事。调查显示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
1. 个人因素
第一,生活习惯。保持口腔的健康离不开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老年人唾液分泌量减少,使口腔内的生理冲刷、自洁作用减弱,造成抵抗力下降,应坚持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在本次调查中做到早晚刷牙的受调查者占总人数的50.12%, 52.45%的受调查者有饭后漱口的习惯。另外,还有将近半数的受访者没有达到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要求。
第二,饮食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对老年人保持口腔的健康尤为重要。人到老年牙釉质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其中磨损严重者,牙本质暴露,可出现对冷、热、酸和机械性刺激敏感。这时候就应该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应少食或不食过硬、过冷、过热、过酸或甜的食物。本次对受调查者饮食喜好的调查中,喜好甜食者占55.71%;喜食酸食者占34.03%;喜好坚硬食物者占 18.41% ;喜好辛辣食物者占 26.81%喜好冷冻食品者占 21.68%(可多选)。可见老年人的饮食习惯没有达到保健要求。
第三,口腔保护意识。健康的牙齿是幸福晚年的保证。老年人应该树立正确的口腔保护意识。口腔保健意识包括常见口腔疾病预防紧迫性,定期检查与早防早治的必要性,口腔卫生保健的重要性。然而在本次调查中81.35%的受调查者认为口腔健康很重要,却只有17.02%的受调查者在口腔出现问题后选择立即就医。另外有78.55%的受调查者从没做过口腔检查。可见,当前老年人对口腔保护的意识还比较薄弱。
2.社会因素
第一,家庭经济因素。辛劳了一辈子的老人,他们的晚年可能不再那么能干,有时候更像是个孩子,这时候的他们更多的是依赖子女。然而,在我们进行调查的村子里,绝大部分老人是留守老人,xx市内的两个养老院里的老人多数也是子女不在身边。子女甚少主动带他们检查身体,他们常年得不到家人的关心和照顾,甚至存在悲观心态,不再关心身体健康状态,而口腔问题就是最容易被疏忽的健康隐患之一。另外,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影响了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的主动就医。
第二,社会环境因素。口腔健康知识需要社会的宣传和推广。我国日趋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作为社会一个大的群体,其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本次调查显示,69.23%的受调查者从没听说过口腔护理,另外34.97% 的受调查者表示不清楚从什么途径获取口腔护理知识。同时,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46.39%的受调查者非常希望获得口腔护理知识,23.31%的受调查者一般希望获得相关知识。可见当前有关老年人口腔护理知识的宣传力度过去薄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分析和思考老年人口腔健康的现状,有利于更好地解决这一社会难题。面对不容忽视的现状,我们首先要明确老年人口腔保健的重要性。
三.老年人口腔保健的重要性
口腔健康是反映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一面镜子,口腔疾病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口腔疾病会引起其他疾病
第一,心脏疾病。口腔疾病的致病菌及其毒素可侵入血液,加重或引起心脏疾病。研究证实,牙周炎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与急性发作或总死亡率显著相关。
第二,呼吸道疾病。口腔疾病与各种吸入性肺炎相关性较强。肺炎80%的诱因是吸入口腔、咽部含有细菌的分泌物。
第三,糖尿病。糖尿病与牙周病发病存在共同危险因素,且互为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常并发不同程度的口腔病变,牙周病发病率高,病变损害严重且进展更迅速。伴有重度牙周炎的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明显差于无牙周疾病的患者。
第四,胃肠道疾病。消化道溃疡是幽门螺旋杆菌引起,口腔中存在大量这种细菌,肠胃中的幽门螺旋杆菌通过药物很容易清除,而牙菌斑中的却难以清除。
第五,脑血管疾病。牙周炎作为脑卒中的危险因子大于吸烟,而且独立于其他已知的危险因子。有报道表明,25%的脑卒中患者有口腔感染,而对照组中只有2.5%。
正所谓“病从口入”,口腔疾病不容忽视,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寿命。
2. 口腔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第一,影响面容。口腔颌面部在人体美学方面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起着窗口作用,是最能代表人形象的特征之一。健康的口腔可以让人拥有健康的微笑,在社交场合更自信。然而,口腔疾病导致的面部不对称、各种牙颌畸形、牙周炎及牙齿缺失等,影响了面部的协调和美观。
第二,影响发音。老年人牙齿缺损是当今社会的常见现象,这给老年人的生活也带来了不便。牙齿是发音最主要的辅助器官,一旦牙齿存在缺损,特别是前牙缺损时,不仅说话费力,而且发声也不清楚。这是因为舌尖失去了原有的发音定位标志,气流经过的路线中少了一道控制的关口,所以说话听起来就像漏风一样。影响了老年人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
第三,影响心理。口腔疾病还常常会引发一些心理乃至社会问题,有些口腔疾病所造成的问题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口腔疾病引起的面部问题常常让患者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牙齿缺损,口臭等问题经常造成一些人的社交障碍,久而久之变得封闭自卑,影响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社交能力。另外,一些老人常常因为疼痛难忍无法进食而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由此可见,老年人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老年人有必要重视口腔健康,而我们社会也有必要为老年人口腔健康做出贡献。
四.浅谈推广老年人口腔护理知识的措施
调查显示,老年人的口腔护理知识严重匮乏,我们的老年人口腔护理知识宣传工作做得远远不够。改善老年人口腔健康现状刻不容缓,在人群中推广和宣传老年人口腔护理知识势在必行。
老年人口腔护理知识宣传重在目标细化,确保适宜措施针对老年人这一特定人群制定特定的目标。随着现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以间接方式传播传播老年人口腔护理知识应得到广泛的应用。
1.大众媒介
通过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等传播口腔保健信息,反复强化公众已有的口腔卫生知识,大众传播渠道其优点是覆盖面广,能较快地吸引公众注意力,使之集中到有待解决的口腔健康问题方面。大众媒介是口腔健康教育的强有力的工具。其目标人群数量多,信息完整且影响巨大。
2.视听手段
包括光盘、幻灯片、挂图、电影、录像等。视听手段常局限在小群体内,环境空间远不如大众媒介大,但其针对性和时效性较强,可反复来回播放。适用于教授某种技能,对其他健康教育活动如课堂教育、讲演、小组讨论、游戏等,起重要的补充、强化作用。
3.多元化手段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尝试多元化的宣传教育方法,如:利用就诊时的个别交谈;制作口腔保健知识宣传小册;小型专题讨论会;举办讲座,围绕具体问题进行现场示范,让听者亲自练习加深理解并掌握具体的技能……[3]
最美不过夕阳红,最美的花是老人脸上绽放的菊;最美的笑容是夕阳下老人安详慈爱的微笑;最美的画面是老人开怀的大笑……
健康的牙齿是老年人幸福晚年的保证,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庭……承载着太多老人的贡献,社会的和谐离不开老年人群这一庞大的群体。辛亥革命100周年,建党90周年之际,正是我们社会回报这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老功臣之时。发展健康老年人群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黄慧玲 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需求与护理工作思路
《中国民康医学》2023年14期
黎昌政 口腔疾病对全身健康有重要影响 库尔勒晚报 2023年07月03日
[3]口腔健康教育在社区中老年人口腔保健中的实施进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 r78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22)-11-267-02
第9篇 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一、社会实践背景
2023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2亿,占目前总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续增长,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已完全迈进了老龄社会的门槛。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老年人问题层出不穷,尤其在农村,生活条件不适,医疗疾病困扰,精神文化缺失等问题显得较为突出。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而农村老年人的问题关系到农村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坏。所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中老年人问题,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农村养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我们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通过对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
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平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习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子女经济条件,子女是否有尊老爱老意识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条件,需要评选过程客观公正。
目前,农民的花销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产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沼气,自来水,电费等。用于生产消费的主要是粮种,花费,机械,农药等的购置。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方面的花销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据调查发现,村中一家小诊所,村民有头痛发烧小感冒一类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这家小诊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发展。另外农户家中也有常备药,因此,小病对村民的负担影响尚轻。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农民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二)健康状况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仍然适用。
1、身体健康。血压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医疗组成员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血压计为村民进行了免费测量。在几天的测血压活动中,他们共测量了238人(其中有复测者)。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血压比率不断攀升,依次为12.6%(≤50岁)、16.3%(50——60岁)、23.8%(60——70岁)、54.8%(≥70岁)。由此可见,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当然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尽力确保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但从这一数据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此外,通过走访发现中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身体还是健康的,人的寿命大约在75——80岁(该村有一93岁高龄的老人),但以上所反应的问题仍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3、饮食健康
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饮食并不科学,这对老年人的健康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影响。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吃的蔬菜大多是自己种的。虽然食品安全上有保证,但基本上是种啥吃啥,而不注重食物的广泛搭配。肉制品由于物价上涨,物源减少,农民对其望而却步,加之农民生活较为俭朴,经常改善生活的相对较少。据调查分析,一月改善一次的约占50%,每周一次的约为25%,约14%的人平时很少或根本不改善生活,食品搭配缺乏多样化,很难保证营养的供应。水果方面,村民平时水果的摄入量比较少,有3.4%的人天天吃,经常吃的占34.4%,偶尔吃的占24.1%,37.9%的人一般不吃,经常补充水果在农村尚未真正实现。另外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平常吃饭盐味过重,这长期以往,易形成高血压,危害身体健康。
4、生活方式
通过走访发现,该村村民的生活方式相对较为科学,但也有一些不科学的习惯充斥其中,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从睡眠来看,村民一般都有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大部分村民能保证每天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晚11点——早6点),个别能哟8个小时,睡眠较为充足。其原因一是白天干活较累,二是无事可做。在体育锻炼方面,有70%的村民能进行体育活动(多为年轻人),而剩下的30%多为老人,他们很少锻炼或从不锻炼。在于外界交流方面,村民大多保持着住宅——农田——住宅的生活路线,于外界交流仅限于本组内部,邻居之间二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基本在家而不外出。不好的主要表现在饮食不卫生和在饮酒、吸烟上。由于农村生活条件相对有限,蝇虫较多,很难保证饮食卫生。在走访的男性人群中,50%的人抽烟,且烟龄较长,抽烟量较大,这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对身体造成危害。饮酒方面不太严重,约60%的人不饮酒,在量上把握适当。这些习惯不利于健康,但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和经济因素,健康观念等的制约,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还需要很长时间,需要积极的引导。
(三)文化娱乐条件
由于农村物质生活条件、村民思想观念、政府组织扶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农村文化娱乐,尤其是老年人文化娱乐精神生活相对枯燥,条件较好的地方尚有能力去改善。朱寨村属于后者,但仍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
1、现状
从硬件设施来看,该村建无文化大院和文化舞台,乒乓球台,篮球架,体育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从软件来看,通过村民反映,本村过去有腰鼓队,舞狮队等文艺队伍,从中有一些具有唱戏、扭秧歌等才能的人,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文艺队处于解散状态,器械已不知去向,加之无人引导,村里文化活动并不活跃丰富。农闲时,住的较近的人(尤其是老人和妇女)一般会聚集在一起聊天,打麻将,打牌,这些活动虽无大害,但浪费了大量时间,且长时间坐着对身体也不利,另外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还有一些人整天呆在家里,不愿参与任何娱乐活动,这极易造成思想封闭。
2、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该村文艺活动之所以行不起来,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缺少合理引导。作为政府,对村民文化活动这一块重视相对不够,在资金、技术、人才开发与培养等方面做的不太好,未能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据村民反映,文艺队解散后器材归个人所有(而其不能调动村民),村民对此意见较大。作为村民,对公益事业的热情消减,人们顾及经济利益,加之村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没有人愿意出面组织出面开展活动,即便有,也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另外有些时候内容不健康(麻将、纸牌,甚至有封建迷信宗教活动)。
②人才断层。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多数为老年人。他们有原文艺队成员,有的会唱戏、扭秧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能再重现年轻时的辉煌,他们不能再进行腰鼓,舞狮等剧烈活动。而年轻一代对这些传统活动不感兴趣,不愿去学习,且大多数在外务工,很少在家,因而即便有人组织也没人会参加这些活动。
③精力有限。该村一种植业为主,玉米、花生等种植需要人力精力,农活较多,没时间和精力去组织参与于学习文艺活动。对于老人,多在家看孩子,也无精力去做。
④认知和条件的限制。生活在农村的人信息相对闭塞,封建的传统文化道德观念长期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村民特别是老年人对新事物、新文化的接受和认识程度,或多或少地给农村文娱事业带来阻力。
三、农村养老模式探析(以朱寨村为例)
(一)理论分析
农村养老是人口老龄化之后中国凸现的问题之一,目前,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有: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社会化养老(农村养老保险养老)等。
家庭养老作为传统养老的主要形式,是以家族成员对其上一辈老人提供衣、食、住、行、医直到死后安葬等一系列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行为的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社区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是一种以社会救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指我国农村的非城镇户口人员(包括乡镇企业职工)支付一定的劳动所得,在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取得帮助,享受养老金,以保障衣、食等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模式。
分析这几种形式的不同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是大多数学者的共同目标。
由于中国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还相对处于落后贫困的状态下,家庭养老模式的地位很坚固。结合朱寨村实际,我认为家庭养老是适合该村的养老方式。这主要由于现阶段,农村养老的人力资源丰富,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制定并且贯彻多年,但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在农村,多子女家庭仍是主流。同时,中国农村老人的晚年在精神照顾方面很欠缺,而社会化养老很难实现这一目标,所以,家庭养老成为首选。此外,由于资金的限制,中国农村养老机构大多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得到与家庭养老一样的精细照料。家庭养老仍然是为中国农村老年人提供经济来源、补偿精神空缺的办法。此外,老年人大多数会选择在家中养老的原因既有受传统文化影响,即“家”的观念,又有在精神慰籍及生活照料方面的追求。所以,在客观上,家庭养老在中国农村是优于社会化养老的。
当然,家庭养老对有子女家庭是比较合适的,但对于那些孤寡老人,就需要大家的力量,进行社区养老了(即由政府出面给与关怀,如建养老院等)。
(二)实际操作
从理论上找到了答案,在具体操作中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村两委,一要加大宣传,形成氛围。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尤其是村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小品、相声等形式加大对村民的教育,在全村形成一种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使村民形成一种尊老爱老意识。要加大对尊老爱老典型的宣传,树立典型。该村的“好公婆”、“好媳妇”暨“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要继续开展下去,但要更加公开公正公平,使其效果真正发挥出来。二要真说实干,做出成效。要加强对关爱老年人这一块的资金、技术投入,成立老年人组织(如刚刚建立的老年人协会,还可以建立一些其他组织)配置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器具,书籍,使各种设施充分利用起来,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如有可能,继续把老年人艺术队扶持下去,培养扭秧歌,铜器,舞狮,旱船,太极拳等民间艺术继承人,给村民进行培训。鼓励村民开展文娱活动。三要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要加强对孤寡老人,五保户,低保户的关爱,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经常性的走访慰问,使之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要对家庭不和谐的进行批评教育。
其次,作为村民,一要努力树立感恩意识,养成尊老爱老习惯,在生活当中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二要合理安排每日三餐,细致关心四时冷暖 ,为老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要精心侍奉日常起居,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努力解决老人生活和精神中的困难。三要充分尊重秉性特点,不急躁,细心倾听老人心声多和老人交流。 四要全力丰富精神生活,陪老人聊天,鼓励老人参加娱乐活动等,力求做到老有所乐。五要与村民和睦相处,见到老人热情主动,帮助老人,正确处理与老人的关系,不能嫌弃老人。六要相互学习,向先进典型看齐。
第10篇 2023年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农村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和老年人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高龄老年人和老年空巢家庭比例的较快增长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及农村老龄问题的综合解决。为了解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发展情况及其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xx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了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调查运用国家统计局批准,中国老龄科研中心xx年和xx年实施的两次中国老年人口状况调查数据,结合北京、河北、江苏、浙江、黑龙江、江西、河南、安徽、重庆、甘肃等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典型调查,调查对象为农村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的老年人,即老年人无子女(包括儿媳、女婿),或有子女但不同吃同住者。
老年空巢家庭包括两类:1、独居户;2、夫妻户。
老年类空巢家庭包括三类:
1、隔代户(老年人与未成年孙子女或外孙子女同住,多称“留守家庭”);
2、两代老人户(老年人与父母同住);
3、与其他人同住户(老年人与其兄弟姐妹或照料者等同住)。
xx年,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年人家庭总户数的48.9%,比xx年的44.9%提高了4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08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9%。其中,空巢家庭老年人占38.3%,类空巢家庭老年人占5.6%。除隔代户从xx年的4.4%下降到xx年的3.7%外,其余几类家庭户的比例均有所上升。独居户从13.3%提高到14.7%,夫妻户从26.7%提高到27.7%,与其他人同住户从0.5%提高到2.1%,两代老人户从0.4%提高到0.7%。
空巢、类空巢家庭分布呈现较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和中部省份空巢比例相对较高,如山东、河北、江苏的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的比例超过了60%,北京、河南、浙江、安徽、辽宁等也超过了50%。西部一些省份如陕西、广西、云南不足30%。各省份内部的分布差异也较明显。严重的地方,村外出青壮年比例达到90%,留在家里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
随老年人年龄提高空巢、类空巢家庭比例呈减少趋势。农村60至69岁的低龄老年人中有50.2%居住在空巢、类空巢家庭中,在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中减少到40.5%。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以有配偶同住为主占64.9%,丧偶的占28.8%。
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内部差异明显。约有2/5的老年人自愿与子女分开居住。这类家庭以夫妻户多见,低龄老年人为主,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相对较好。有48.3%的老年人被迫与子女分开居住。其中,有30.7%的老年人想与子女同住,但因子女不孝,婆媳关系紧张,或子女外出发展等原因而不得不独守空巢。有17.6%的老年人愿意入养老院,但因经济条件不允许加之不是收住对象,或当地没有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中的问题既有作为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有因子女“缺位”带来的特殊问题。
(一)养老保障不稳定问题。
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从事生产劳动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近5个百分点,占47.4%,得到子女经济帮助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低6.6个百分点,占59.5%。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年人均收入2373元,约为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4/5。受自我养老能力以及子女自身经济状况和养老意识淡薄等影响,39.6%的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感到经济困难,49%的人认为经济上缺乏保障,得到政府和集体救助的只占13.6%。
(二)基本医疗缺乏保障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中健康状况差的占27.2%,患慢性病的占65.5%。57.8%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多数反映合作医疗报销起付线高,报销比例低,报销程序过于复杂,门诊取药花费多但不能报销,住院治疗又需要先垫付大笔押金。因为上述原因,有70%的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患病后不去就医,“拖”病现象比较普遍。
(三)照料服务供求矛盾突出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占20%,约948万人。7.5%的老年人需要照料,其中11.3%的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8.4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靠配偶,占52.3%,国家、集体、养老机构上门服务合计仅占2.9%。与此相对,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依靠子女,占64.1%。
(四)独居老年人面临高生活风险问题。
独居老年人(包括散居“五保”老人)约1004万人。其中,觉得经济困难的占52.4%,需要照料但无人照料的占18.4%,经常感到孤独的占53.6%,感到不幸福的占21.0%,有过自杀念头的占7.5%,这些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老年人。统计分析显示,有60%的农村独居老年人生活中面临着经济非常困难、健康状况极差、需要照料和孤独寂寞中的至少一种问题,近19%的独居老年人面临两种以上的上述生活风险。
(五)隔代户和两代户老年人生活压力大问题。
子女外出务工,留下祖孙在家的“留守”老年人占农村老年总人口的3.7%,接近400万人。他们既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又要照看孙子女,身心压力很大,健康状况也最差,54.7%的老年人认为健康状况较前一年变差,69.3%的人患有慢性病,41.7%的人在调查前两周处于带病状态,这些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空巢、类空巢家庭。两代户老年人既要自养还要赡养其高龄父母,他们参与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得到子女经济支持的只占44.3%,医疗费开支最大,年人均住院费支出达到1827元,远高于其他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1068元。
三、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现象及问题成因分析
(一)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态势仍将持续。
造成农村老年人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的原因一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人口,同时也是70年代以来实施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相继进入老年,老龄化加快发展。二是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长,同时两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三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年人增加。四是随着居住条件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两代人愿意分开居住的家庭增多。上述因素的持续存在,必将推动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的继续发展,空巢、类空巢将成为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一种重要居住形态。
(二)子女“缺位”削弱了家庭养老的作用。
老年人劳动自养、夫妇互相扶养和子女赡养是传统家庭养老的三大支柱,由于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缺位”,丧失了支撑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出地表现为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同时加重了老年人劳动自养的负担。独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养,与孙辈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抚育负担,两代老年人户则是“以老养老”,困难相对更多。
(三)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发展滞后导致部分老年人养老和照料服务的“真空”。
家庭养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窄,水平低,社会福利服务基础设施短缺,社会养老服务不发达,使老年人的养老特别是服务需求得不到保障。调查发现,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需要上门家务服务的占32.8%,而当地有此服务的仅占7.0%,需要上门护理的占35.4%,能提供上门护理的仅占6.3%,需要入住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的占17.6%,离老年人的需求差距很大。
(四)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主要表现为一是政策“缺位”。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较少。二是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养老”上,对农村老年人“空巢”问题重视不够。三是缺少有力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很不发育,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难度很大。基于以上原因,老年空巢家庭增加带来的照料服务等问题在许多地方没有摆上议事日程。
(五)敬老意识和赡养观念淡化。
农村“重小轻老”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子女视老年人为累赘,一些多子女家庭互相推诿赡养义务。婆媳关系紧张,“媳妇当家,养儿防不了老”。外出务工子女忽视家中老年人的生活安排,与老年人缺少联系。还有“外嫁女儿不养娘”的传统习俗,等等。这些因素导致部分老年人的赡养得不到落实。
四、对策与建议
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在城镇化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因素影响下,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依靠老年人劳动自养、子女赡养和土地保障的传统养老模式受到进一步挑战,需要从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的建构上综合考虑和应对。在继续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障和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是新时期保障包括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在内的广大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服务需求,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生活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对贫困老年人降低门槛,提高补助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考虑免除70岁以上老年人的参合费用,并对参加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在个人账户计入金额及报销比例等方面予以优惠,适当扩大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门诊报销的病种。医疗卫生机构应为急重病贫困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对于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农村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可采取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要。
(二)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在服务好“三无”老人等传统服务对象的基础上,把服务对象扩展到高龄、病残、独居、生活不能自理的社会老年人。
施院0托老年群众i 在农村社区建设综合性养老服务活动设施,以此为依托为老年人就地就近提供生活照料、文体娱乐、法律服务和宣传教育服务,逐步形成住养、定点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村集体要积极出资设立养老服务公益岗位,同时积极倡导邻里互助、志愿者帮扶和老年人互助,以独居户、隔代户、两代老人户特别是高龄、贫困、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为重点,建立联系和帮扶制度,制定紧急事件的有效应对办法,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三)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
进一步推进农村家庭赡养协议书签订工作,巩固家庭赡养,督促外出务工子女妥善安排好留守老年人的生活和生产。加强涉老法制教育和敬老道德宣传,把敬老孝亲纳入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镇的评选表彰内容,转变不良习俗,和谐家庭关系。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帮助老年人加强生活安全的自我保护,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提高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农村老龄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和解决。要制定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发展规划和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将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发展农村为老服务纳入部门工作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护、权益维护、活跃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责任。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作用。在农村基层,要普遍建立起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积极调解涉老纠纷,维护老年人权益,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
第11篇 社区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报告
xx社区老龄人口较多。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父母与子女共同生活动家庭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到底怎么样安享晚年?面临 困难问题怎样解决?2023年6月25日拱辰街道xx社区青年汇同xx大学共同开展针对“老年人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活动工作人员5人,活动志愿者3人,被访老年50余人。
本次调查数据中最为突出的三个问题: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老年人的年龄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龄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难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同分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果,而日益成为贫困阶层。除个别子女条件特别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仅仅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们收入的低,成为直接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主因。二、老年人的思念:因为思念不能常来探望的儿女成了许多老年人的心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亲情。尽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强,但不管是独居,还是与子女合住,老人们大都不愿意请保姆,更想让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质上的东西我们并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孤独!”三、老年人的出行问题:当城市的高楼大厦将人与人彻底阻隔开时,一些年过七旬的老人也因这高大的建筑,失去了在阳光下散步的机会。因为出行的不便也导致了许多生活必备物品不能及时填补。
针对老年人生活现状和面临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作为社会工作者、敬老志愿服务团队的工作者我们应多方面入手,大力倡导和宣传共同营造爱老敬老的氛围。要提倡在广阔的空间交流,帮助老人走出家门,加强与年轻人接触。老龄社会不仅是人口类型转变的标志,也是社会、经济、科技、医疗卫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老年问题既是家庭问题更是目前的社会问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质上的关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关注。我们应该都来关心、爱护他们。关爱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视老年人,为他们创造一个幸福愉快的生活氛围。
第12篇 高龄特困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在老龄委的高度重视下,老龄办对此项工作进行层层动员布置,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整个工作经过基层申报,入户调查,填写登记表,建立档案,分类汇总,较为详实地反映出我县高龄老人的生活现状。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高龄老人正在成为老年人群中增长最快的群体,由此带来对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等需求越来越强烈。我县是有名的孝子之乡,古代就有“孟宗哭竹冬生笋”的孝老故事广为流传,当代又有“孝养八老”的刘青枝等孝子的不断涌现,给世人以道德与伦理标杆的提示。但是,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孝老文化的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养老的弱化,人口流动的日趋频繁,高龄特困老人的实际困难的确值得党委、政府和全社会认真思考。
一、基本情况:
孝昌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2023年底已达8.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6%,每年还在以占老年人口3.3%的比例递增。其中,60岁以上特困老人有3087人,占老年人口的3.5%;80岁以上特困老人有1845人,占老年人口的2.1%;从困难角度上看,高龄困难老人主要体现在养老与护理上。高龄特困老人按城乡分,城镇有特困老人103人,占总数的5.6%,农村有1742人,占94.6%;高龄特困老人大多数分布在农村,农村养老设施的严重滞后,也给高龄困难老人走出困境增加了困难。按性别分,男性高龄特困老年人占33%,女性高龄特困老年人占67%。高龄特困老人中,有1367人享有最低生活保障金,182人享有遗属、优抚补助。
二、导致高龄特困老人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
1、收入来源窄。农村高龄老年人除人平55元养老金外,一部分高龄老人还享有低保金。由于养老金、低保金相对固定,与物价上涨的幅度不成比例,在目前消费水平节节攀升的情况下,老人的养老金、低保金仅能购买一些必需的食物,生活中的其它基本开销根本无从谈起,更别说购买养老服务。这种原因的特困老人数量最多,占特困老人总数的53%。
2、赡养人赡养差。高龄特困老人子女中,有的自身体弱多病,有的已进入老年行列,还有的已进入古稀之年;他们无固定收入来源,或自身依靠子女赡养,家庭经济条件差,对于赡养父母有心而无力。这种“老养老”、“病养老”的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高龄老人往往健康状况较差,其中生活不能自理的比重大幅度上升,一旦高龄子女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在照顾高龄老人时的状况就可想而知。这类老人占占高龄困难老人总数的43%。
3、因病致贫比较普遍。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已经步入人生的最后阶段,身体机能逐渐衰竭,与医院打交道的频率越来越多,80%以上常年患有慢性疾病,由于治疗周期长,医疗费用高,而导致债台高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沦为特困;也有因家庭成员中有残疾、精神病、痴呆傻子女的,拖累老人成特困。这类老人约占到特困总数的四成以上。
三、高龄特困老人的现状分析:
1、在地域分布上,农村远远高于城镇。全县高龄特困老年人有1845人,农村为1742人,占94.6%,城镇为103人,占5.4%,这固然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更直接原因是城镇居民中享受退休金人数远远高于农村有退休待遇的人数,加上农村老年人没有积蓄或积蓄少,手中可支配的现金依赖于子女赡养及其它政策性扶持。农村老年人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国家的政策一直在扶持城市建设,农业支持工业,城乡差距不断被放大,农村现在老年人也正是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没有足够的积蓄养老看似偶然,其实必然。
2、高龄特困老年人绝大多数为单独居住生活。目前,我县空巢老人总数约3.5万,空巢和孤寡老人已接近老年人总数的40%。近年来,不论城镇盖高楼,还是农村建新房,基本上是年轻人住新居,老年人守旧宅,再加上相当数量的年轻人出外打工,闯事业,不论城镇、农村,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单独居住的老年人数直线上升。中国有句俗语,少年夫妻老来伴,一旦人生伴侣走掉一个,剩下的一个老人生活特别孤单,无论有儿有女都一样。年轻劳动力大量对外输出,年轻人即便有孝敬老人之心,却无照顾老人之便,相比普通老年人,高龄特困老人面临的困难就是生活照料问题。
3、最低生活保障线、高龄老人津补贴等政策在解决高龄特困老年人的基本温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孝昌县低保政策在全县已经实现了应保尽保,但在边远山区还有个别遗漏,其原因是一部分高龄老人行动不便,子女长期不在身边,户籍信息的录入出现混乱,村委会干部责任心不强等因素所导致。再就是农村低保金的计算标准依据当地生活平均标准和每位老人家庭的实际财产收入来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有一定误差,造成老人实际享受的低保金远远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高龄老人津补贴只是覆盖到90岁以上老人,且补助标准不高,发挥出制度的作用不大。这也是大部分农村老年人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4、贫困老年人数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现状有密切关系。孝昌县是一个贫困县,又是一个集山区、库区、老区为一体的农业县,建县时间短,工业、商业基础薄弱,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年轻人在本地无论是打工、创业都难以同在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创业的前景广泛,导致年轻人大量外出。如王店镇港边村,全村有人口1759人,每年春节一过,留守在家的只有四五百人,且以老人、儿童、妇女为主。在传统孝道美德逐渐谈化的今天,年轻人重子女轻老人、重小家轻大家的现象十分严重,有的子女成了家忘记了爹娘,只顾小家生活红红火火,而忘记了生他养他的父母;有的子女因财产分配不公,对老人有意见不供养;还有的是兄弟姐妹多,相互推诿,从而使老人生活“落空”失去信心。
5、高龄老人生活照顾机制没有跟进。因为年龄偏大,疾病、伤残导致高龄老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比例高达80%,他们日常生活缺乏应有的照料,根本无力雇请他人照顾自己,日常生活照料、医疗问题成为高龄特困老人目前急需解决的困难。政府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高龄老人购买养老服务的政策还在研究探讨之中。尽管我县从2023年就开展农村互助养老试点工作,但由于资金筹集的渠道不畅,政府在支持此项工作的力度有限,没有保证其运作的长效机制。怎么让农村互助养老这一贴近农村实际的好事办好;怎么让低龄老人主动照顾高龄老人,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差的,发挥老年人自身的特长和能量,温暖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老年人在互助、自助中获得快乐,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里党委和政府应该很好研究的课题。
四、改善高龄特困老年人状况的对策建议:
1、政府应加大对特困老年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应划拨出专款支持高龄津补贴制度建立,提高高龄津贴的补助标准,让高龄津贴制度发挥其应有的制度作用,并将覆盖面扩大到80岁以上高龄老人人群。制定针对高龄特困老年人的救助政策,使救助成为一项长期制度得以坚持。对于高龄老人除享受低保、高龄津贴后,生活还在贫困线下的老人,重点给予临时救助,让高龄特困老人不因失力而贫困,不因无钱而拒医。通过为高龄特困老年人提供特殊保护性措施,建立政府救济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制度来保证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根据国家《老年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增加老年人的社会福利。国家鼓励地方建立八十周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资金的来源除政府划拨经费外,还要发动社会各界捐助,用于高龄特困老人因病、因灾等救助,解决特困老人的暂时与长期困难。
2、重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老年人渴望有健康多彩的文化生活,有着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内心不希望因老而被社会忽视,不因体衰而被视为脑衰。高龄老人也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也希望融入社会,因此,政府要重视老年文化建设。一是加快老年人活动设施网络化建设,切实改变一些社区没有老年人活动场所、老年大学不足、老年人运动器械太少的现状,为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创造必要条件;二是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保健与疾病预防工作,促进健康老龄化。要通过健康教育提醒高龄老人及家属,老人身体只要达到一个平衡就够了,很多生理指标是无法和健康人相比的这一理念,老年人疾病常常无法达到治愈效果,保存平常心态,维持身体平衡最关键;三是加大对老龄协会的经费补助力度,可根据社区老人协会规模和活动项目按一定标准或比例给予经费补助,以满足老人协会的正常运转,引导老年人参与各类积极健康的社会活动。
3、运用典型加大宣传《老年法》的力度。把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大力开展市级、省级和“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让家庭每一位成员认识到赡养老人既是道德义务也是法定责任,形成全体公民关心家庭每一位老人的自觉意识;同时,对拒不赡养老年人的子女,要严肃批评教育,构成遗弃的,要诉诸法律。孝昌县有很好的孝文化积淀,要用古今孝子的典型事例,运用新闻媒体、城乡各种文化阵地,广泛宣传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运用春节、重阳节等节日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高峰期,大力弘扬孝亲敬老氛围,让全社会所有人牢记“老吾老人之老,幼吾幼人之幼”的古训。
4、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和农村互助养老。建立针对空巢、孤寡、高龄特困老年人的居家养老帮扶体系,不断完善社区、农村互助养老的服务内容,在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障、精神慰藉方面,形成一整套规范的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宣传提倡志愿者服务,为高龄特困老人提供无偿、低偿服务。尤其要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定期走访、慰问、为老年人献爱心,帮扶救助,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和农村互助养老的建设投入,对已经开始运行的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和农村互助养老中心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保证中心的正常运行;积极引导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养老建设中来,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发展养老服务业,兴办老人公寓、托老所、老人食堂等老年福利设施,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发展社区康复、家政料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项目,满足老年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