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记者编辑实习报告1000字
记者编辑实习报告范文1000字
实习对于我们这些即将四年大学生活,即将走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次毕业之前最为重要的励炼。
习惯了四年从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习惯了最为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习惯了简单快乐;习惯了简单的悲伤;习惯了校园中的一切……而这时,我们要离开所有这些我们所熟悉的事物,离开这一切平静的。毕业了,我们,必须去独自面对外面世界的喧嚣。
我的理想,可能说是幻想,是有一天可以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在xx年参加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时候,我也为自己规划这样的职业。记得我当时把我的5年职业发展路径定为3个阶段,而这第一个阶段就是成为一名国内新闻的编译。 范文中国,原创范文乐园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实习工作做是一名产经新闻的实习记者、实习编辑。这样的实习工作虽然让我的英语专业无从用起,虽然,之前的我对产经新闻几乎“闻所不闻,看所不看”,但是,我依然珍惜我的实习机会。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我们在校园不曾接触的东西;任何一位在单位的前辈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亮点。
在3月9日上午结束了我大学期间最后一次,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次考试——英语专业8级的考试之后,我只身来到了北京,来到了这个我的很多同学都向往的,都渴求可以今后工作的地方,来到了这个人多车多,我一直并不喜欢的地方。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看着车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告诉自己:有一种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了我的实习单位《消费日报》社。这是中国轻工业协会下属的一家政府性报纸,我们的文章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是给政府部门、给相关轻工企业看的,我们任务是给他们提供最新的产品信息,提出产业发展趋势,这些都是后来和我同在一个办公室,与我背靠背坐的姐姐告诉我的。
我不知道我其他朋友们实习情况是不是顺利,但是,我的实习生活在最初的阶段,可以用“迷茫”两个字来概括。实习的第二天,单位就给我配备了一台电脑,起初是欣喜,而后便是迷茫了。
除来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前辈们,似乎各有各的事情。报社的工作似乎不同于其它,灵活性和独立性更强。因此,这个时候得我更无助。我就这么无所事事的上上网,聊聊天,把所有网站的新闻看一个遍……这样清闲的日子,让我心慌。我反复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甚至对于所有坐办公室的工作开始排斥,这样的清闲,我会崩溃。
经历了最初的迷茫,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样碌碌无为下去。如果仅仅是为了实习鉴定,如果仅仅是为了几句评语,如果仅仅是想要一个那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只身来到北京。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获。
于是,我开始了一段“痛苦”的经历。为了尽快适应自己所在的部门,我开始了每天查阅各种经济新闻的日子。枯燥,厌倦,概念模糊。以至于那段时间,一见到报纸,我都有种想吐的冲动。满脑子全是什么又涨价了,什么新的劳动法实施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下降……这些之前我绝对不可能去问津的经济新闻,如今成为了我每天的“必修课”。而从前习惯性阅览的文体新闻网站,都转变成了经济网站。
同时,由于并非新闻专业,因而对于各种新闻文体没有明确的概念。什么是消息,什么是通讯,什么又是言论?我真的有点儿一头雾水。于是,我上网搜集有关新闻专业知识的资料,听从前辈的指导,收集不同种类报纸的相关文章,将其分批分类。从最基本的模仿开始。
实习的日子,让我最先明白的是严谨。一篇最简单不过的300字的消息,却也包含着5w____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5个要素缺一不可。
一篇最简单的消息,也不能忽视掉她最起码的格式:要注明“本报讯”,后面紧跟着是记者的名字,而且,记者的名字一定要用括号“括”起来。我在这里阐述这一点,只是想说明,不管一篇新闻稿是大是小,他的严谨性都是不变之处。在学校的时候,经过学生会几年的砺练,让我坚信一句话:没有什么事情小到不值得我们去挥汗,也没有什么事情我们尽了全力还不能做好。
另外,我们作为轻工业联合会下属的,主管轻工行业的政府性报社,经常会应邀出席各类轻工业产品的发布会,论坛等活动。之前,总是觉得可以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出现在某个会议的现场,是无尚的荣耀。而当有一天,我们头走到我面前,交给我一份邀请函和一个写好了地址的信封之后,我的第一次会议到来了。
首先要做的,是从偌大的北京城中找到我要达到的地点。查清查具体的往返乘车路线,避免初来乍到的我“迷失”在这样一座融合古今的城市。然后,整装待发。
第2篇 记者编辑实习报告
记者编辑实习报告
实习对于我们这些即将四年大学生活,即将走入社会的实习报告来说,是一次毕业之前最为重要的励炼。
习惯了四年从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习惯了最为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习惯了简单快乐;习惯了简单的悲伤;习惯了校园中的一切……而这时,我们要离开所有这些我们所熟悉的事物,离开这一切平静的。毕业了,我们,必须去独自面对外面世界的喧嚣。
我的理想,可能说是幻想,是有一天可以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在xx年参加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时候,我也为自己规划这样的职业。记得我当时把我的5年职业发展路径定为3个阶段,而这第一个阶段就是成为一名国内新闻的编译。 范文中国,原创范文乐园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实习工作做是一名产经新闻的实习记者、实习编辑。这样的实习工作虽然让我的英语专业无从用起,虽然,之前的我对产经新闻几乎“闻所不闻,看所不看”,但是,我依然珍惜我的实习机会。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我们在校园不曾接触的东西;任何一位在单位的前辈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亮点。
在3月9日上午结束了我大学期间最后一次,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次考试——英语专业8级的考试之后,我只身来到了北京,来到了这个我的很多同学都向往的,都渴求可以今后工作的地方,来到了这个人多车多,我一直并不喜欢的地方。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看着车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告诉自己:有一种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了我的实习单位《消费日报》社。这是中国轻工业协会下属的一家政府性报纸,我们的文章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是给政府部门、给相关轻工企业看的,我们任务是给他们提供最新的产品信息,提出产业发展趋势,这些都是后来和我同在一个办公室,与我背靠背坐的姐姐告诉我的。
我不知道我其他朋友们实习情况是不是顺利,但是,我的实习生活在最初的阶段,可以用“迷茫”两个字来概括。实习的第二天,单位就给我配备了一台电脑,起初是欣喜,而后便是迷茫了。
除来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前辈们,似乎各有各的事情。报社的工作似乎不同于其它,灵活性和独立性更强。因此,这个时候得我更无助。我就这么无所事事的上上网,聊聊天,把所有网站的新闻看一个遍……这样清闲的日子,让我心慌。我反复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甚至对于所有坐办公室的工作开始排斥,这样的清闲,我会崩溃。
经历了最初的迷茫,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样碌碌无为下去。如果仅仅是为了实习鉴定,如果仅仅是为了几句评语,如果仅仅是想要一个那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只身来到北京。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获。
于是,我开始了一段“痛苦”的经历。为了尽快适应自己所在的部门,我开始了每天查阅各种经济新闻的日子。枯燥,厌倦,概念模糊。以至于那段时间,一见到报纸,我都有种想吐的冲动。满脑子全是什么又涨价了,什么新的劳动法实施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下降……这些之前我绝对不可能去问津的经济新闻,如今成为了我每天的“必修课”。而从前习惯性阅览的文体新闻网站,都转变成了经济网站。
同时,由于并非新闻专业,因而对于各种新闻文体没有明确的概念。什么是消息,什么是通讯,什么又是言论?我真的有点儿一头雾水。于是,我上网搜集有关新闻专业知识的资料,听从前辈的指导,收集不同种类报纸的相关文章,将其分批分类。从最基本的模仿开始。
实习的日子,让我最先明白的是严谨。一篇最简单不过的300字的消息,却也包含着5w____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5个要素缺一不可。
一篇最简单的消息,也不能忽视掉她最起码的格式:要注明“本报讯”,后面紧跟着是记者的名字,而且,记者的名字一定要用括号“括”起来。我在这里阐述这一点,只是想说明,不管一篇新闻稿是大是小,他的严谨性都是不变之处。在学校的时候,经过学生会几年的砺练,让我坚信一句话:没有什么事情小到不值得我们去挥汗,也没有什么事情我们尽了全力还不能做好。
另外,我们作为轻工业联合会下属的,主管轻工行业的政府性报社,经常会应邀出席各类轻工业产品的发布会,等活动。之前,总是觉得可以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出现在某个会议的现场,是无尚的荣耀。而当有一天,我们头走到我面前,交给我一份邀请函和一个写好了地址的信封之后,我的第一次会议到来了。
首先要做的,是从偌大的北京城中找到我要达到的地点。查清查具体的往返乘车路线,避免初来乍到的我“迷失”在这样一座融合古今的城市。然后,整装待发。
我的第一次会议,是新浪房产推出“乐居”理念的一次峰会。在一个商贸中心其中一家5星级酒店举行。一路询问之下,来到会场,有一种“蒙”的感觉。精致的会场,满是西服革履的嘉宾,耀眼的闪光灯……在签到处换取了“媒体”的出入证,掩饰着内心的喜悦,佯装镇定的步入会场,在媒体专区坐下,像模像样的拿出我的“采访本”,却不知道该记录些什么。翻看着在签到处领到的峰会新闻稿,试图从其中找出一些端倪,不至于到会议完全结束我依然处于“混沌”状况。
而这时,开始有人不停地交换名片。我的心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不安。名片?我现在是变不出名片的,
第3篇 记者编辑实习报告参考
记者编辑实习报告参考
实习对于我们这些即将四年大学生活,即将走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次毕业之前最为重要的励炼。
习惯了四年从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习惯了最为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习惯了简单快乐;习惯了简单的悲伤;习惯了校园中的一切……而这时,我们要离开所有这些我们所熟悉的事物,离开这一切平静的。毕业了,我们,必须去独自面对外面世界的喧嚣。
我的理想,可能说是幻想,是有一天可以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在xx年参加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时候,我也为自己规划这样的职业。记得我当时把我的5年职业发展路径定为3个阶段,而这第一个阶段就是成为一名国内新闻的编译。 范文中国,原创范文乐园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实习工作做是一名产经新闻的实习记者、实习编辑。这样的实习工作虽然让我的英语专业无从用起,虽然,之前的我对产经新闻几乎“闻所不闻,看所不看”,但是,我依然珍惜我的实习机会。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我们在校园不曾接触的东西;任何一位在单位的前辈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亮点。
在3月9日上午结束了我大学期间最后一次,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次考试——英语专业8级的考试之后,我只身来到了北京,来到了这个我的很多同学都向往的,都渴求可以今后工作的地方,来到了这个人多车多,我一直并不喜欢的地方。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看着车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告诉自己:有一种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了我的实习单位《消费日报》社。这是中国轻工业协会下属的一家政府性报纸,我们的文章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是给政府部门、给相关轻工企业看的,我们任务是给他们提供最新的产品信息,提出产业发展趋势,这些都是后来和我同在一个办公室,与我背靠背坐的姐姐告诉我的。
我不知道我其他朋友们实习情况是不是顺利,但是,我的实习生活在最初的阶段,可以用“迷茫”两个字来概括。实习的第二天,单位就给我配备了一台电脑,起初是欣喜,而后便是迷茫了。
除来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前辈们,似乎各有各的事情。报社的工作似乎不同于其它,灵活性和独立性更强。因此,这个时候得我更无助。我就这么无所事事的上上网,聊聊天,把所有网站的新闻看一个遍……这样清闲的日子,让我心慌。我反复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甚至对于所有坐办公室的工作开始排斥,这样的清闲,我会崩溃。
经历了最初的迷茫,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样碌碌无为下去。如果仅仅是为了实习鉴定,如果仅仅是为了几句评语,如果仅仅是想要一个那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只身来到北京。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获。
于是,我开始了一段“痛苦”的经历。为了尽快适应自己所在的部门,我开始了每天查阅各种经济新闻的日子。枯燥,厌倦,概念模糊。以至于那段时间,一见到报纸,我都有种想吐的冲动。满脑子全是什么又涨价了,什么新的劳动法实施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下降……这些之前我绝对不可能去问津的经济新闻,如今成为了我每天的“必修课”。而从前习惯性阅览的文体新闻网站,都转变成了经济网站。
同时,由于并非新闻专业,因而对于各种新闻文体没有明确的概念。什么是消息,什么是通讯,什么又是言论?我真的有点儿一头雾水。于是,我上网搜集有关新闻专业知识的资料,听从前辈的指导,收集不同种类报纸的相关文章,将其分批分类。从最基本的模仿开始。
实习的日子,让我最先明白的是严谨。最简单不过的300字的消息,却也包含着5w____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5个要素缺一不可。
最简单的消息,也不能忽视掉她最起码的格式:要注明“本报讯”,后面紧跟着是记者的名字,而且,记者的名字一定要用括号“括”起来。我在这里阐述这一点,只是想说明,不管新闻稿是大是小,他的严谨性都是不变之处。在学校的时候,经过学生会几年的砺练,让我坚信一句话:没有什么事情小到不值得我们去挥汗,也没有什么事情我们尽了全力还不能做好。
另外,我们作为轻工业联合会下属的,主管轻工行业的政府性报社,经常会应邀出席各类轻工业产品的发布会,论坛等活动。之前,总是觉得可以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出现在某个会议的现场,是无尚的荣耀。而当有一天,我们头走到我面前,交给我一份邀请函和一个写好了地址的信封之后,我的第一次会议到来了。
首先要做的,是从偌大的北京城中找到我要达到的地点。查清查具体的往返乘车路线,避免初来乍到的我“迷失”在这样一座融合古今的城市。然后,整装待发。
我的第一次会议,是新浪房产推出“乐居”理念的一次峰会。在一个商贸中心其中一家5酒店举行。一路询问之下,来到会场,有一种“蒙”的感觉。精致的会场,满是西服革履的嘉宾,耀眼的闪光灯……在签到处换取了“媒体”的出入证,掩饰着内心的喜悦,佯装镇定的步入会场,在媒体专区坐下,像模像样的拿出我的“采访本”,却不知道该记录些什么。翻看着在签到处领到的峰会新闻稿,试图从其中找出一些端倪,不至于到会议完全结束我依然处于“混沌”状况。
而这时,开始有人不停地交换名片。我的心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不安。名片?我现在是变不出名片的,可是我总不能说:“不好意思,没有”吧?这样的不安之下,耳边一个声音响起:小姐,请问可以交换一下名片吗?转过头,来不及多想,脱口而出:不好意思,我的名片刚刚发完了……
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当时的反应应该是那样的情境下所能够做出的选择。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才让我明白,灵活应对各种不同的突发状况,也是作为一名记者所应该具备的素质。那次的峰会,政界,商界,房产届的名士着实见了不少。这其中还包括一直以来在中国房地产界“炙手可热“的人物:雅虎中国的总裁潘石屹。当时,正值潘石屹的“拐点论”被炒得火热,而他出现在峰会也可以说是提高网络同步直播收视率的一个举措吧!
会议结束之后,走在那个充满着“高级”气息的贸易中心,心里面的感觉很复杂。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生活,感受这样的生活。身上穿着和那些人一样的职业套装,但是自己清楚,并不是他们。那一天,我一直在问自己,这样的日子,是我想要的日子吗?为了成为可以自由出入这种奢华场所,就是我想要的未来吗?偌大的北京城,我显得那么的渺小。之后,我又去了很多个会场,采访了莫慧兰,可是再也没有了第一次的那么多感触。每次辗转于公交车和地铁站,前往一个个高级会所,观察着身边形形色色的人,都很好奇,他们是否是和我一样的人?
我们副主任说,做产经新闻,起码要半年的时间才能熟悉这一行。很显然,我的实习期没有那么长。可是,我绝对不甘心只是这样默默无闻。每天强迫自己浸泡在“财经网”,“轻工网”,关注的全部都是那些枯燥的轻工新闻。这期间,我确实有过动摇。
因为,面对当初去出版社还是报社的双重选择,我放弃了名气更大、待遇更好的轻工出版社,只因为,不想单纯的坐在办公室,只因为,心中的记者梦。纵然和我大学四年的英语专业没有任何的关系,我依然坚定的来了。但是当我面对所有在学校我没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时,我也确实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尽管,去实习之前,我无数次告诉自己,一次都要从头开始,在这里,没有人认识你,在这里,曾经的荣耀并不属于你。这样的心理暗示却依然没能阻止我最初的心理落差感。这种落差,在当时,带给我的是前所未有孤独感。还好,我的孤独感并没有持续太久。
今天只这样淡淡把那段经历掀过,而那种感觉会让我一直记得。而且我坚信,那样的孤独记忆,一定是我收获的财富。我想,在大学积累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快产生了效果,和办公室的人关系日益亲密,兄弟部门也一样。
我也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别人需要半年做到的事情,一个月不到,我做到了。尽管,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让我清楚的知道,经济新闻并不是我喜欢的。然则,这个时候,这些似乎变得不重要。后来,又做了实习编辑,又有了第文章发表……
我不能肯定自己将来会在哪里,也不确定,未来的职业与理想,与专业有多远,有自己的喜好有多少的差距。但是,两个月不到的实习,给了我一份对未来的期许。纵使自己并不喜欢,纵使自己并不擅长,纵使与专业毫无关联,我依然可以去做。而且,只要我愿意,我依然可以做好。 范文中国,原创范文乐园 .
第4篇 xxxx年最新优秀记者编辑实习报告
实习对于我们这些即将四年大学生活,即将走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次毕业之前最为重要的励炼。
习惯了四年从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习惯了最为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习惯了简单快乐;习惯了简单的悲伤;习惯了校园中的一切……而这时,我们要离开所有这些我们所熟悉的事物,离开这一切平静的。毕业了,我们,必须去独自面对外面世界的喧嚣。
我的理想,可能说是幻想,是有一天可以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在xx年参加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时候,我也为自己规划这样的职业。记得我当时把我的5年职业发展路径定为3个阶段,而这第一个阶段就是成为一名国内新闻的编译。 范文中国,原创范文乐园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实习工作做是一名产经新闻的实习记者、实习编辑。这样的实习工作虽然让我的英语专业无从用起,虽然,之前的我对产经新闻几乎“闻所不闻,看所不看”,但是,我依然珍惜我的实习机会。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我们在校园不曾接触的东西;任何一位在单位的前辈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亮点。
在3月9日上午结束了我大学期间最后一次,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次考试——英语专业8级的考试之后,我只身来到了北京,来到了这个我的很多同学都向往的,都渴求可以今后工作的地方,来到了这个人多车多,我一直并不喜欢的地方。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看着车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告诉自己:有一种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了我的实习单位《消费日报》社。这是中国轻工业协会下属的一家政府性报纸,我们的文章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是给政府部门、给相关轻工企业看的,我们任务是给他们提供最新的产品信息,提出产业发展趋势,这些都是后来和我同在一个办公室,与我背靠背坐的姐姐告诉我的。
我不知道我其他朋友们实习情况是不是顺利,但是,我的实习生活在最初的阶段,可以用“迷茫”两个字来概括。实习的第二天,单位就给我配备了一台电脑,起初是欣喜,而后便是迷茫了。
除来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前辈们,似乎各有各的事情。报社的工作似乎不同于其它,灵活性和独立性更强。因此,这个时候得我更无助。我就这么无所事事的上上网,聊聊天,把所有网站的新闻看一个遍……这样清闲的日子,让我心慌。我反复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甚至对于所有坐办公室的工作开始排斥,这样的清闲,我会崩溃。
经历了最初的迷茫,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样碌碌无为下去。如果仅仅是为了实习鉴定,如果仅仅是为了几句评语,如果仅仅是想要一个那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只身来到北京。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获。
于是,我开始了一段“痛苦”的经历。为了尽快适应自己所在的部门,我开始了每天查阅各种经济新闻的日子。枯燥,厌倦,概念模糊。以至于那段时间,一见到报纸,我都有种想吐的冲动。满脑子全是什么又涨价了,什么新的劳动法实施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下降……这些之前我绝对不可能去问津的经济新闻,如今成为了我每天的“必修课”。而从前习惯性阅览的文体新闻网站,都转变成了经济网站。
同时,由于并非新闻专业,因而对于各种新闻文体没有明确的概念。什么是消息,什么是通讯,什么又是言论?我真的有点儿一头雾水。于是,我上网搜集有关新闻专业知识的资料,听从前辈的指导,收集不同种类报纸的相关文章,将其分批分类。从最基本的模仿开始。
实习的日子,让我最先明白的是严谨。一篇最简单不过的300字的消息,却也包含着5w____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5个要素缺一不可。
一篇最简单的消息,也不能忽视掉她最起码的格式:要注明“本报讯”,后面紧跟着是记者的名字,而且,记者的名字一定要用括号“括”起来。我在这里阐述这一点,只是想说明,不管一篇新闻稿是大是小,他的严谨性都是不变之处。在学校的时候,经过学生会几年的砺练,让我坚信一句话:没有什么事情小到不值得我们去挥汗,也没有什么事情我们尽了全力还不能做好。
另外,我们作为轻工业联合会下属的,主管轻工行业的政府性报社,经常会应邀出席各类轻工业产品的发布会,论坛等活动。之前,总是觉得可以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出现在某个会议的现场,是无尚的荣耀。而当有一天,我们头走到我面前,交给我一份邀请函和一个写好了地址的信封之后,我的第一次会议到来了。
首先要做的,是从偌大的北京城中找到我要达到的地点。查清查具体的往返乘车路线,避免初来乍到的我“迷失”在这样一座融合古今的城市。然后,整装待发。
我的第一次会议,是新浪房产推出“乐居”理念的一次峰会。在一个商贸中心其中一家5酒店举行。一路询问之下,来到会场,有一种“蒙”的感觉。精致的会场,满是西服革履的嘉宾,耀眼的闪光灯……在签到处换取了“媒体”的出入证,掩饰着内心的喜悦,佯装镇定的步入会场,在媒体专区坐下,像模像样的拿出我的“采访本”,却不知道该记录些什么。翻看着在签到处领到的峰会新闻稿,试图从其中找出一些端倪,不至于到会议完全结束我依然处于“混沌”状况。最新优秀记者编辑实习报告
而这时,开始有人不停地交换名片。我的心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不安。名片?我现在是变不出名片的,可是我总不能说:“不好意思,没有”吧?这样的不安之下,耳边一个声音响起:小姐,请问可以交换一下名片吗?转过头,来不及多想,脱口而出:不好意思,我的名片刚刚发完了……
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当时的反应应该是那样的情境下所能够做出的选择。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才让我明白,灵活应对各种不同的突发状况,也是作为一名记者所应该具备的素质。那次的峰会,政界,商界,房产届的名士着实见了不少。这其中还包括一直以来在中国房地产界“炙手可热“的人物:雅虎中国的总裁潘石屹。当时,正值潘石屹的“拐点论”被炒得火热,而他出现在峰会也可以说是提高网络同步直播收视率的一个举措吧!
会议结束之后,走在那个充满着“高级”气息的贸易中心,心里面的感觉很复杂。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生活,感受这样的生活。身上穿着和那些人一样的职业套装,但是自己清楚,并不是他们。那一天,我一直在问自己,这样的日子,是我想要的日子吗?为了成为可以自由出入这种奢华场所,就是我想要的未来吗?偌大的北京城,我显得那么的渺小。之后,我又去了很多个会场,采访了莫慧兰,可是再也没有了第一次的那么多感触。每次辗转于公交车和地铁站,前往一个个高级会所,观察着身边形形色色的人,都很好奇,他们是否是和我一样的人?
我们副主任说,做产经新闻,起码要半年的时间才能熟悉这一行。很显然,我的实习期没有那么长。可是,我绝对不甘心只是这样默默无闻。每天强迫自己浸泡在“财经网”,“轻工网”,关注的全部都是那些枯燥的轻工新闻。这期间,我确实有过动摇。
因为,面对当初去出版社还是报社的双重选择,我放弃了名气更大、待遇更好的轻工出版社,只因为,不想单纯的坐在办公室,只因为,心中的记者梦。纵然和我大学四年的英语专业没有任何的关系,我依然坚定的来了。但是当我面对所有在学校我没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时,我也确实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尽管,去实习之前,我无数次告诉自己,一次都要从头开始,在这里,没有人认识你,在这里,曾经的荣耀并不属于你。这样的心理暗示却依然没能阻止我最初的心理落差感。这种落差,在当时,带给我的是前所未有孤独感。还好,我的孤独感并没有持续太久。
今天只这样淡淡把那段经历掀过,而那种感觉会让我一直记得。而且我坚信,那样的孤独记忆,一定是我收获的财富。我想,在大学积累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快产生了效果,和办公室的人关系日益亲密,兄弟部门也一样。
我也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别人需要半年做到的事情,一个月不到,我做到了。尽管,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让我清楚的知道,经济新闻并不是我喜欢的。然则,这个时候,这些似乎变得不重要。后来,又做了实习编辑,又有了第二篇文章发表……
我不能肯定自己将来会在哪里,也不确定,未来的职业与理想,与专业有多远,有自己的喜好有多少的差距。但是,两个月不到的实习,给了我一份对未来的期许。纵使自己并不喜欢,纵使自己并不擅长,纵使与专业毫无关联,我依然可以去做。而且,只要我愿意,我依然可以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