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地质学认识的实习报告
1.目的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
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
①实习前学生应认真学习实习知道书,以明确实习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②实习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⑵.实习的组织形式及实习过程
实习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习,
过程由实习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
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
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3)实习任务完成情况
通过实习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通过在各实习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习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还提高了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学会了野外纪录,基本达到学校预期的目标。
二.各实习点地质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区
①地层: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该岩石为灰色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面为灰黑色,呈刀砍状。
2.石碳系下统大塘组(c1d):该岩石为灰色、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厚层状灰岩,角砾大小混杂,为钙质胶结,较紧密,含珊化石,底部办翠绿色页岩与宰格组呈假整合接触。
3.石碳系中统威宁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粉晶结构,块状构造中部夹角砾岩,含珊瑚、腕足化石,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等,风化面为灰白色,局部有铁质侵染,与大塘组整合接触。
4.二迭系下统——(1)倒石头组(p1d):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中部呈黑色页岩夹薄层沙岩,含植物化石,下部为杂色黏土、黄铁矿及煤线,与威宁组呈假整合接触(2)栖震组(p1x):为浅灰色厚至块状细晶白云岩,风化面为灰黑色白云质灰岩。风化后成团块状小虎斑,成分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逐渐增多。含丰富珊瑚化石,与倒石头组整合接触。(3)茅口组(p1m):上部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色厚状灰岩与灰色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互层,岩性较纯,层理不发育,表面有雨蚀沟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为灰色厚状不规则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与栖震组整合接触。
5.二迭系上统蛾眉山组(p2b):上部为黑色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块状玄武岩,部分地段见柱状节理或球状风化;中部为紫色、紫红色凝灰岩,可见由粗细的韵律变化层理,下部为玄武质灿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
②构造:普渡河----西山(滇池)大断裂
大断裂为昆明地区南北向的主干断裂。西山龙门一带,断面向东倾斜,产状较陡,近于直立,东盘下降形成昆明断陷盆地,西盘上升形成观音山、西山及龙门等地貌景观。该断层控制了昆明地区的地层、构造、矿产及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③岩浆岩:该地区有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及块状玄武岩,玄武质火山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
④地貌:西山大断裂西盘上升形成了观音山西山龙门,东盘下降止水形成滇池山及龙门(断层崖)等地貌景观。滇池为断陷湖泊,西岸多为半岛、海湾,地形起伏较大;北岸、南岸、东岸地形起伏较小,有八条较大的河流注入,形成河口三角洲,冲积扇等沉积。
西山小石林,由二迭系栖霞和茅口组的灰岩、白云质灰岩构成。地表岩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风化、容蚀形成岩溶地貌(又称kast地貌)。石笋、石芽、石柱、溶沟、溶槽、溶蚀漏斗等地貌随处可见。
⑵武定地区
1.地层:在五孔桥观察了辉绿岩与三叠系资组的接触关系及灰绿岩体的岩石特征(球形风化)。经过观察,发现二者的接触面的特征是:接触面呈波状起伏,面上有一层厚厚的灰褐色钛铁矿及褐黄色的古风化粘土层,且厚度不一,二者呈沉积接触关系。辉绿岩中无舍资组的俘虏体,其上舍资组中底砾岩无烘烤蚀变现象;辉绿岩中长石高岭土化现象明显。
在雷刚厂观察了三叠系舍姿组与寒武系西王庙组的接触关系。
西王庙组:为紫红色泥岩与黄色粉砂岩互层。
舍姿组:为紫灰色泥岩夹多层浅灰黄中层状粉砂岩为主。底部为灰黄色薄、中层状含细砾、含鲕状赤铁矿不等粒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接触面为含砾粗砂岩。二者的接触关系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芭蕉箐铁矿观察到缩头山组:该铁矿位于武定县南东5公里处矿体产于泥盆系中统鱼子甸组第一段(d2y1):属于沉积型铁矿床;矿石主要为鲕状赤铁矿。第二段为灰白薄中层状隐晶质灰岩,泥灰岩夹白云岩,钙质泥岩。其中在铁矿中含有磷成分和薄层黑色页岩、泥岩等,还含有植物碎片、贝类化石。
在狮山石棉矿观察到登云组白云岩,狮山风景区出露寒武系,竹寺组广泛分布,为灰黄,黄绿色页岩、粉砂岩该矿是白云质灰岩与辉绿岩体的接触带,为辉绿岩体侵入,使基性岩浆热液与白云质灰岩中的镁质发生变质作用,形成蛇纹石化、大理岩化和石棉,石棉矿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分布于外接触带的白云质灰岩中。
2.构造:人民渡狮山大断裂
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向,上盘为震旦系灯影组,下盘为奥陶系汤池组和红石组等地层。断层带上发育大量构造岩。上盘多见大理岩化、角砾岩化等蚀变现象。断距由北向南逐渐增大。断层带宽数米至两百米,多由构造岩组成,其间夹断层夹持体或断层透镜体。沿断裂带除外力西基性岩脉侵入外,还有燕山期基性岩贯入。受断层影响,岩石蹂皱破碎现象明显。
3.岩浆岩:辉绿岩。
4.矿体:芭蕉箐铁矿、狮山的石棉矿、无孔桥的钛砂矿
5.地质现象:狮山断裂断层破碎带上的断层角砾岩、地层的错动与缺失、无孔桥沉积接触面上的风化壳、狮山丰富的三叶虫化石。
6.地貌:人民渡断裂构造,形成两断面上生长的植被有很大差别,在芭蕉箐看到赤铁矿矿床,而在狮子山观察到了石棉矿及石棉的采矿洞,狮子山风景区,其山势雄浑秀丽,古树参天,苍松翠柏,古寺幽静,是国家aaa级名胜风景区。
⑶元谋地区
1.地层:黄瓜园出露海资哨组、路古模组和凤凰山组
㈠海资哨组:浅灰色千枚岩、云英片岩夹结晶灰岩、大理岩。
㈡凤凰山组:上部细晶大理岩夹千枚岩,下部夹中——粗粒大理岩,其中有交代或充填型赤铁矿及沉积型菱铁矿。
㈢路古模组:眼球状云母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长石片麻岩、角闪石片岩等。
南北向绿汁江深大断裂与东西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的体朱布超基岩。侵入于前震旦系元谋群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中,岩体分异较好,具垂直分带,由上而下一般可分为:辉绿辉长岩带、辉长岩带、辉石带、橄榄岩带、橄辉岩带、各带为渐变过度关系。平面上各带是不对称环状分布,四周为边缘相。岩体虽小,但含铂达到工业要求,岩石普遍受不同程度的蚀变,主要有蛇纹石化、绿泥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等。
德大、那化花岗岩体。这些花岗岩石是晋宁期产物。岩体的岩性组合复杂,岩相变化大,为一岩浆杂岩体。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成,呈岩基产出。黑云母花岗岩:浅灰色,略显粉红色,细、中粒结构,局部为粗粒结构。闪长岩:暗灰、灰绿色,多为细、中粒结构。
弯堡土林一带出露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碎屑沉积物,弯堡土林的成因及存在长久的原因:一墩墩的土柱耸立在眼前,大片大片的,说起这土林是怎么形成的,早在三百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水草丰富的浅湖,气候温和、凉爽,湖中繁衍着蜉蝣生物,湖岸森林茂密,动物活跃。后来由于入湖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淤塞湖盆,加之地壳的上升运动,使它露出地表,遭受风化剥蚀。特别是第四纪以来,由于气候炎热、气温高、降雨量小于蒸发量,在漫长的岁月里,泥土不断地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地表发生了龟裂,加上雨水沿着裂缝不断得流蚀、冲刷,又使地表裂缝渐渐加深、扩宽和延伸。年夏一年的自然外力地质作用,终于使这里显露出一座座土柱,进而形成眼前这一片片神奇的土林。这就是神奇的土林的形成原因,为什么这土林可以如此长久的保存呢?雨水、风化等剥蚀作用就很严重了,那是由于土柱顶上,有一层含铁质的砂砾岩皮壳及半胶结的砾石层,像一顶坚硬的帽子戴在土柱上,使之免受风雨摧残。
2.构造:朱布超基性岩体属于南北向绿汁江大断裂与东西向构造。为加里东晚期所形成,岩体北西南三面接触带近于直立,并向深部岩体内倾斜,东部接触带向西倾斜。德大那化花冈岩体属块状构造。岩体出露于元谋县西侧斑果至物茂一带,呈南北向带状分布,南北长大于40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为晋宁期产物,岩体岩性组合复杂,岩相变化大为一岩浆岩体。
3.岩浆岩: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辉绿岩。
4.矿产:朱布超基性岩矿、孔雀石、橄榄石及黄瓜园铁矿;绿泥石
5.地貌:第一,超基性岩体中含有碳酸盐岩,可能是火山作用的结果除了这些,我们还观察到了河流的地质作用及河流地貌,沉积作用、侵蚀作用、蛇曲河、河心滩、河漫滩等现象。除此之外,我们还观察到了闪长岩脉、辉绿岩脉以及大量暗色析离体团块。第二,弯堡土林,湖泊的沉积作用和地表流水的冲刷及风化剥蚀等作用形成
6.地质现象: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风化侵蚀作用、侵入体及侵入体有俘虏提、围岩、析离体。土林地区地表水的片流、洪流冲刷作用。
河流的地质作用
三.结束语
1.小结:经过这次昆明西山——武定——元谋的地质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不但让我们充分的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的情况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对于在课堂上不清楚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在实习中逐渐掌握。提高了我们对这个专业的兴趣,培养了我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来分析和观察的能力。还让我们了解了地质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怕苦的精神,同时也锻炼了我们自己的体魄,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某个地质现象的见解与论述:
这一次的实习我对元谋土林产生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兴趣。路南石林已驰名中外,但云南一些地方的土林,亦足与石林争妍斗奇。
土林是一种独特的流水侵蚀而产生的地貌。在中国土林最发育的地方就是云南元谋盆地和西藏。土林是在构造运动、风雨侵蚀和生态、岩性等综合因素下形成的。
一踏进土林云南土林,分布较广,其中以元谋县的物茂土林、班果土林、浪巴铺土林为佳。它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路南石林并称之为“云南三林”。元谋物茂土林位于元谋县境内,距县城32公里,是个不可不去的地方。
那千姿百态的造型,就仿佛使人进入另一个新奇的天地。有的土柱如锥似剑,直指蓝天;有的像威严武士,整装待发;有的如亭亭少女,凝视远方;有的土柱顶上杂草丛生,间或长有野花;有的砂石垒垒,*露身躯……当然,各种形态的土柱是混杂分布的,这就使得土林形成了丰富多彩,变化层出不穷的姿态,令人叹为观止。
它们是距今两百万年前早第四纪积淀下来的,砂子和粘土中含有少量钙质胶结物,间或夹杂一些铁质结合体。由于这些土壤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吸水、膨胀;失水、收缩,致使地面龟裂;加之雨水延裂缝冲刷、流动,久而久之,裂缝逐渐加深、扩宽、延长,土柱逐渐显露、增高,因而形成土林。土柱身上杂有的石英、玛瑙等,显露出来后,在太阳的照射下,放出奇异的光彩。
土林是在自然界的外力(主要是水流)的作用下,经历千百万年的时间而形成的。土林是了流失地貌特殊形态,一种奇异的自然地理现象,是在千差万别的地形结构,组成物质,构造运动,水文气候,土壤团力和水动力等综合因素形成的。
3.意见和要求
我觉得这次实习总体还是成功的,大多数同学积极配合老师和组长开展工作。时间虽然不怎么长,但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不足的是,实习时间太少,一个实习地点还尚未完全理解就匆忙离去,所以我觉得以后能大大提高实地实习的时间。
第2篇 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
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
导语:实习报告是指各种人员实习期间需要撰写的对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经历进行描述的文本。它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文体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内容如下,以供参考。
一.序言
⑴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1.目的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矗
2.任务
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
①实习前学生应认真学习实习知道书,以明确实习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②实习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⑵.实习的组织形式及实习过程
实习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习,
过程由实习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尝雷刚厂;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
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
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3)实习任务完成情况
通过实习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通过在各实习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习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还提高了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学会了野外纪录,基本达到学校预期的目标。
二.各实习点地质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区
①地层: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该岩石为灰色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面为灰黑色,呈刀砍状。
2.石碳系下统大塘组(c1d):该岩石为灰色、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厚层状灰岩,角砾大小混杂,为钙质胶结,较紧密,含珊化石,底部办翠绿色页岩与宰格组呈假整合接触。
3.石碳系中统威宁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粉晶结构,块状构造中部夹角砾岩,含珊瑚、腕足化石,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等,风化面为灰白色,局部有铁质侵染,与大塘组整合接触。
4.二迭系下统——(1)倒石头组(p1d):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中部呈黑色页岩夹薄层沙岩,含植物化石,下部为杂色黏土、黄铁矿及煤线,与威宁组呈假整合接触(2)栖震组(p1x):为浅灰色厚至块状细晶白云岩,风化面为灰黑色白云质灰岩。风化后成团块状小虎斑,成分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逐渐增多。含丰富珊瑚化石,与倒石头组整合接触。(3)茅口组(p1m):上部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色厚状灰岩与灰色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互层,岩性较纯,层理不发育,表面有雨蚀沟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为灰色厚状不规则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与栖震组整合接触。
5.二迭系上统蛾眉山组(p2b):上部为黑色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块状玄武岩,部分地段见柱状节理或球状风化;中部为紫色、紫红色凝灰岩,可见由粗细的韵律变化层理,下部为玄武质灿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
②构造:普渡河----西山(滇池)大断裂
大断裂为昆明地区南北向的主干断裂。西山龙门一带,断面向东倾斜,产状较陡,近于直立,东盘下降形成昆明断陷盆地,西盘上升形成观音山、西山及龙门等地貌景观。该断层控制了昆明地区的地层、构造、矿产及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③岩浆岩:该地区有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及块状玄武岩,玄武质火山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
④地貌:西山大断裂西盘上升形成了观音山西山龙门,东盘下降止水形成滇池山及龙门(断层崖)等地貌景观。滇池为断陷湖泊,西岸多为半岛、海湾,地形起伏较大;北岸、南岸、东岸地形起伏较小,有八条较大的河流注入,形成河口三角洲,冲积扇等沉积。
西山小石林,由二迭系栖霞和茅口组的灰岩、白云质灰岩构成。地表岩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风化、容蚀形成岩溶地貌(又称kast地貌)。石笋、石芽、石柱、溶沟、溶槽、溶蚀漏斗等地貌随处可见。
⑵武定地区
1.地层:在五孔桥观察了辉绿岩与三叠系资组的接触关系及灰绿岩体的岩石特征(球形风化)。经过观察,发现二者的接触面的特征是:接触面呈波状起伏,面上有一层厚厚的灰褐色钛铁矿及褐黄色的古风化粘土层,且厚度不一,二者呈沉积接触关系。辉绿岩中无舍资组的俘虏体,其上舍资组中底砾岩无烘烤蚀变现象;辉绿岩中长石高岭土化现象明显。
在雷刚厂观察了三叠系舍姿组与寒武系西王庙组的接触关系。
西王庙组:为紫红色泥岩与黄色粉砂岩互层。
舍姿组:为紫灰色泥岩夹多层浅灰黄中层状粉砂岩为主。底部为灰黄色雹中层状含细砾、含鲕状赤铁矿不等粒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接触面为含砾粗砂岩。二者的接触关系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芭蕉箐铁矿观察到缩头山组:该铁矿位于武定县南东5公里处矿体产于泥盆系中统鱼子甸组第一段(d2y1):属于沉积型铁矿床;矿石主要为鲕状赤铁矿。第二段为灰白薄中层状隐晶质灰岩,泥灰岩夹白云岩,钙质泥岩。其中在铁矿中含有磷成分和薄层黑色页岩、泥岩等,还含有植物碎片、贝类化石。
在狮山石棉矿观察到登云组白云岩,狮山风景区出露寒武系,竹寺组广泛分布,为灰黄,黄绿色页岩、粉砂岩该矿是白云质灰岩与辉绿岩体的接触带,为辉绿岩体侵入,使基性岩浆热液与白云质灰岩中的镁质发生变质作用,形成蛇纹石化、大理岩化和石棉,石棉矿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分布于外接触带的白云质灰岩中。
2.构造:人民渡狮山大断裂
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向,上盘为震旦系灯影组,下盘为奥陶系汤池组和红石组等地层。断层带上发育大量构造岩。上盘多见大理岩化、角砾岩化等蚀变现象。断距由北向南逐渐增大。断层带宽数米至两百米,多由构造岩组成,其间夹断层夹持体或断层透镜体。沿断裂带除外力西基性岩脉侵入外,还有燕山期基性岩贯入。受断层影响,岩石蹂皱破碎现象明显。
第3篇 2023年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
一.序言
⑴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1.目的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
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
①实习前学生应认真学习实习知道书,以明确实习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②实习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⑵.实习的组织形式及实习过程
实习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习,
过程由实习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
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
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3)实习任务完成情况
通过实习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通过在各实习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习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还提高了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学会了野外纪录,基本达到学校预期的目标。
二.各实习点地质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区
①地层: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该岩石为灰色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面为灰黑色,呈刀砍状。
2.石碳系下统大塘组(c1d):该岩石为灰色、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厚层状灰岩,角砾大小混杂,为钙质胶结,较紧密,含珊化石,底部办翠绿色页岩与宰格组呈假整合接触。
3.石碳系中统威宁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粉晶结构,块状构造中部夹角砾岩,含珊瑚、腕足化石,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等,风化面为灰白色,局部有铁质侵染,与大塘组整合接触。
4.二迭系下统——(1)倒石头组(p1d):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中部呈黑色页岩夹薄层沙岩,含植物化石,下部为杂色黏土、黄铁矿及煤线,与威宁组呈假整合接触(2)栖震组(p1x):为浅灰色厚至块状细晶白云岩,风化面为灰黑色白云质灰岩。风化后成团块状小虎斑,成分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逐渐增多。含丰富珊瑚化石,与倒石头组整合接触。(3)茅口组(p1m):上部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色厚状灰岩与灰色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互层,岩性较纯,层理不发育,表面有雨蚀沟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为灰色厚状不规则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与栖震组整合接触。
5.二迭系上统蛾眉山组(p2b):上部为黑色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块状玄武岩,部分地段见柱状节理或球状风化;中部为紫色、紫红色凝灰岩,可见由粗细的韵律变化层理,下部为玄武质灿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
②构造:普渡河----西山(滇池)大断裂
大断裂为昆明地区南北向的主干断裂。西山龙门一带,断面向东倾斜,产状较陡,近于直立,东盘下降形成昆明断陷盆地,西盘上升形成观音山、西山及龙门等地貌景观。该断层控制了昆明地区的地层、构造、矿产及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③岩浆岩:该地区有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及块状玄武岩,玄武质火山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
④地貌:西山大断裂西盘上升形成了观音山西山龙门,东盘下降止水形成滇池山及龙门(断层崖)等地貌景观。滇池为断陷湖泊,西岸多为半岛、海湾,地形起伏较大;北岸、南岸、东岸地形起伏较小,有八条较大的河流注入,形成河口三角洲,冲积扇等沉积。
西山小石林,由二迭系栖霞和茅口组的灰岩、白云质灰岩构成。地表岩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风化、容蚀形成岩溶地貌(又称kast地貌)。石笋、石芽、石柱、溶沟、溶槽、溶蚀漏斗等地貌随处可见。
⑵武定地区
1.地层:在五孔桥观察了辉绿岩与三叠系资组的接触关系及灰绿岩体的岩石特征(球形风化)。经过观察,发现二者的接触面的特征是:接触面呈波状起伏,面上有一层厚厚的灰褐色钛铁矿及褐黄色的古风化粘土层,且厚度不一,二者呈沉积接触关系。辉绿岩中无舍资组的俘虏体,其上舍资组中底砾岩无烘烤蚀变现象;辉绿岩中长石高岭土化现象明显。
在雷刚厂观察了三叠系舍姿组与寒武系西王庙组的接触关系。
西王庙组:为紫红色泥岩与黄色粉砂岩互层。
舍姿组:为紫灰色泥岩夹多层浅灰黄中层状粉砂岩为主。底部为灰黄色薄、中层状含细砾、含鲕状赤铁矿不等粒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接触面为含砾粗砂岩。二者的接触关系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芭蕉箐铁矿观察到缩头山组:该铁矿位于武定县南东5公里处矿体产于泥盆系中统鱼子甸组第一段(d2y1):属于沉积型铁矿床;矿石主要为鲕状赤铁矿。第二段为灰白薄中层状隐晶质灰岩,泥灰岩夹白云岩,钙质泥岩。其中在铁矿中含有磷成分和薄层黑色页岩、泥岩等,还含有植物碎片、贝类化石。
在狮山石棉矿观察到登云组白云岩,狮山风景区出露寒武系,竹寺组广泛分布,为灰黄,黄绿色页岩、粉砂岩该矿是白云质灰岩与辉绿岩体的接触带,为辉绿岩体侵入,使基性岩浆热液与白云质灰岩中的镁质发生变质作用,形成蛇纹石化、大理岩化和石棉,石棉矿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分布于外接触带的白云质灰岩中。
2.构造:人民渡狮山大断裂
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向,上盘为震旦系灯影组,下盘为奥陶系汤池组和红石组等地层。断层带上发育大量构造岩。上盘多见大理岩化、角砾岩化等蚀变现象。断距由北向南逐渐增大。断层带宽数米至两百米,多由构造岩组成,其间夹断层夹持体或断层透镜体。沿断裂带除外力西基性岩脉侵入外,还有燕山期基性岩贯入。受断层影响,岩石蹂皱破碎现象明显。
3.岩浆岩:辉绿岩。
4.矿体:芭蕉箐铁矿、狮山的石棉矿、无孔桥的钛砂矿
5.地质现象:狮山断裂断层破碎带上的断层角砾岩、地层的错动与缺失、无孔桥沉积接触面上的风化壳、狮山丰富的三叶虫化石。
6.地貌:人民渡断裂构造,形成两断面上生长的植被有很大差别,在芭蕉箐看到赤铁矿矿床,而在狮子山观察到了石棉矿及石棉的采矿洞,狮子山风景区,其山势雄浑秀丽,古树参天,苍松翠柏,古寺幽静,是国家aaa级名胜风景区。
⑶元谋地区
1.地层:黄瓜园出露海资哨组、路古模组和凤凰山组
㈠海资哨组:浅灰色千枚岩、云英片岩夹结晶灰岩、大理岩。
㈡凤凰山组:上部细晶大理岩夹千枚岩,下部夹中——粗粒大理岩,其中有交代或充填型赤铁矿及沉积型菱铁矿。
㈢路古模组:眼球状云母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长石片麻岩、角闪石片岩等。
南北向绿汁江深大断裂与东西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的体朱布超基岩。侵入于前震旦系元谋群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中,岩体分异较好,具垂直分带,由上而下一般可分为:辉绿辉长岩带、辉长岩带、辉石带、橄榄岩带、橄辉岩带、各带为渐变过度关系。平面上各带是不对称环状分布,四周为边缘相。岩体虽小,但含铂达到工业要求,岩石普遍受不同程度的蚀变,主要有蛇纹石化、绿泥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等。
德大、那化花岗岩体。这些花岗岩石是晋宁期产物。岩体的岩性组合复杂,岩相变化大,为一岩浆杂岩体。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成,呈岩基产出。黑云母花岗岩:浅灰色,略显粉红色,细、中粒结构,局部为粗粒结构。闪长岩:暗灰、灰绿色,多为细、中粒结构。
弯堡土林一带出露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碎屑沉积物,弯堡土林的成因及存在长久的原因:一墩墩的土柱耸立在眼前,大片大片的,说起这土林是怎么形成的,早在三百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水草丰富的浅湖,气候温和、凉爽,湖中繁衍着蜉蝣生物,湖岸森林茂密,动物活跃。后来由于入湖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淤塞湖盆,加之地壳的上升运动,使它露出地表,遭受风化剥蚀。特别是第四纪以来,由于气候炎热、气温高、降雨量小于蒸发量,在漫长的岁月里,泥土不断地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地表发生了龟裂,加上雨水沿着裂缝不断得流蚀、冲刷,又使地表裂缝渐渐加深、扩宽和延伸。年夏一年的自然外力地质作用,终于使这里显露出一座座土柱,进而形成眼前这一片片神奇的土林。这就是神奇的土林的形成原因,为什么这土林可以如此长久的保存呢?雨水、风化等剥蚀作用就很严重了,那是由于土柱顶上,有一层含铁质的砂砾岩皮壳及半胶结的砾石层,像一顶坚硬的帽子戴在土柱上,使之免受风雨摧残。
2.构造:朱布超基性岩体属于南北向绿汁江大断裂与东西向构造。为加里东晚期所形成,岩体北西南三面接触带近于直立,并向深部岩体内倾斜,东部接触带向西倾斜。德大那化花冈岩体属块状构造。岩体出露于元谋县西侧斑果至物茂一带,呈南北向带状分布,南北长大于40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为晋宁期产物,岩体岩性组合复杂,岩相变化大为一岩浆岩体。
3.岩浆岩: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辉绿岩。
4.矿产:朱布超基性岩矿、孔雀石、橄榄石及黄瓜园铁矿;绿泥石
5.地貌:第一,超基性岩体中含有碳酸盐岩,可能是火山作用的结果除了这些,我们还观察到了河流的地质作用及河流地貌,沉积作用、侵蚀作用、蛇曲河、河心滩、河漫滩等现象。除此之外,我们还观察到了闪长岩脉、辉绿岩脉以及大量暗色析离体团块。第二,弯堡土林,湖泊的沉积作用和地表流水的冲刷及风化剥蚀等作用形成
6.地质现象: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风化侵蚀作用、侵入体及侵入体有俘虏提、围岩、析离体。土林地区地表水的片流、洪流冲刷作用。
河流的地质作用
三.结束语
1.小结:经过这次昆明西山——武定——元谋的地质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不但让我们充分的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的情况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对于在课堂上不清楚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在实习中逐渐掌握。提高了我们对这个专业的兴趣,培养了我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来分析和观察的能力。还让我们了解了地质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怕苦的精神,同时也锻炼了我们自己的体魄,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某个地质现象的见解与论述:
这一次的实习我对元谋土林产生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兴趣。路南石林已驰名中外,但云南一些地方的土林,亦足与石林争妍斗奇。
土林是一种独特的流水侵蚀而产生的地貌。在中国土林最发育的地方就是云南元谋盆地和西藏。土林是在构造运动、风雨侵蚀和生态、岩性等综合因素下形成的。
一踏进土林云南土林,分布较广,其中以元谋县的物茂土林、班果土林、浪巴铺土林为佳。它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路南石林并称之为“云南三林”。元谋物茂土林位于元谋县境内,距县城32公里,是个不可不去的地方。
那千姿百态的造型,就仿佛使人进入另一个新奇的天地。有的土柱如锥似剑,直指蓝天;有的像威严武士,整装待发;有的如亭亭少女,凝视远方;有的土柱顶上杂草丛生,间或长有野花;有的砂石垒垒,裸露身躯……当然,各种形态的土柱是混杂分布的,这就使得土林形成了丰富多彩,变化层出不穷的姿态,令人叹为观止。
它们是距今两百万年前早第四纪积淀下来的,砂子和粘土中含有少量钙质胶结物,间或夹杂一些铁质结合体。由于这些土壤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吸水、膨胀;失水、收缩,致使地面龟裂;加之雨水延裂缝冲刷、流动,久而久之,裂缝逐渐加深、扩宽、延长,土柱逐渐显露、增高,因而形成土林。土柱身上杂有的石英、玛瑙等,显露出来后,在太阳的照射下,放出奇异的光彩。
土林是在自然界的外力(主要是水流)的作用下,经历千百万年的时间而形成的。土林是了流失地貌特殊形态,一种奇异的自然地理现象,是在千差万别的地形结构,组成物质,构造运动,水文气候,土壤团力和水动力等综合因素形成的。
3.意见和要求
我觉得这次实习总体还是成功的,大多数同学积极配合老师和组长开展工作。时间虽然不怎么长,但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不足的是,实习时间太少,一个实习地点还尚未完全理解就匆忙离去,所以我觉得以后能大大提高实地实习的时间。
第4篇 煤矿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地质学野外实习是地质学课堂教学之后的重要实践环节。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巩固、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学习野外工作方法,进行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观察地质现象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打下一下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
一)、路线地质教学阶段:从单一的地层 、岩石、构造教学路线入手,重点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 地质现象的能力,并进行野外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
1. 学会地质野外记录。
2. 进一步熟练掌握罗盘的使用方法。
3. 观察、识别各种基本地质现象,掌握其记录描述方法:
(1)岩矿的野外命名及描述,标本的采集,岩性变化的观察与记录。野外实习中认识实习地区常见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少量火成岩。了解岩石的岩性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了解矿物的集合体。
(2)地层的观察:野外实习中熟悉实习地区各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包括群与组,弄清岩层产状,地层之间接触关系。
(3)古生物化石的采集 、编录及初步鉴定,在地层中产出特点的观察与记录。
(4)褶皱 、断裂等各种基本构造现象的识别与确定,构造在空间的变化及其特征的观察和描述。
二)、编写地质调查报告:按以下几方面完成地质调查报告编写任务:以前言 、地层、构造、侵入岩、矿产资源、地质发展史、结束语等。
三、实习区概况
1、大同煤田位置
大同煤田位于山西省北部,在大同市西南约20km,地理座标为东经112°30′-113°15′,北纬39°35′-40°12′,跨越大同、左云、右玉、怀仁、山阴五个县市.形状近似椭圆。长轴方向为ne-sw(北东-南西),总面积为1827km2。聚煤盆地整体呈似长方形,四周群山包围,西面有西石山脉,南面有海拔1976米的洪涛山,东南为海拔1714米的口泉山,东北部以青磁窑断层为界。
大同煤田含有c-p煤系及j煤系。其中c-p煤系面积为1739km2,j系面积为772km2,两煤系重叠面积为684km2,为双系煤田。
2、大同煤田交通
大同市地处山西、陕西、内蒙三省交汇处,交通十分便利,因而大同矿区内的煤炭资源运输能力也大大提高。北面的京包与北同蒲铁路都通过大同市,大秦线、北同蒲电气化铁路和京大、大运高速公路都已建成通车运行。区内还有大同至王村铁路专线,另外公路纵横交贯,运输方便。(如图2-1)
图2-1大同聚煤盆地交通位置图
3、自然地理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西、南与本省朔州市、 忻州地区相连,东与河北省相接。本矿区属黄土高原平缓丘陵区,大面积被第四系黄土覆盖,地势较为平坦,平均海拔1056米,黄土冲沟发育,呈树枝状展布。
大同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春季干旱,风沙大,气候干燥,风沙严重。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3.6-7.5℃,极端气温为37℃,极端最低气温为-26℃。日温差一般在20℃左右,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是-11.3℃。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间,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年降水量为520mm,年最小降水量为138mm,年平均降水量为400mm左右。
大同市是全国的煤炭生产基地,有悠久的煤炭开采历史,被誉为“煤都”,采矿业极为发达,工业基础雄厚,有全国的大同煤矿 集团公司,生产规模大,装备水平高,开采技术先进,随着近年来各种技术交流活动的增多,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提高了地方煤矿 的技术水平。大同旅游业也较为发达,有闻名中外的世界文化 遗产云冈石窟、华严寺、九龙壁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纵观大同地区的经济是以能源、重化工等产业为主。
三、实习区内地层
本区地层属华北型,除较普遍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三叠统,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出露的地层有太古界的阜平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古生界的上石炭统至二叠系,中生界的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本区地层,自下至上简述如下:
1、太古界阜平群(自己写符号):岩性为肉红色,浅灰色花岗片麻岩,含有伟晶岩脉侵入体,厚度巨大,达数千米。
2、古生界:
(1)寒武系下统馒头毛庄组( ):
岩性为砖红色、紫红色页岩和灰紫色白云质泥质灰岩互层为主,页理发育,页理面上具有石盐假晶,本组底部为一层含砾的钙质砂岩,平均厚53m,与下伏太古界阜平群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2)寒武系中统徐庄组( ):
底部为一层4-6cm的角砾状白云质灰岩,往上是猪肝色、紫红色页岩,夹灰绿色页岩及薄层泥灰岩,页理上具有石岩假晶,本组上部为灰色结晶灰岩夹薄层鲕状灰岩,厚79m,与下伏馒头毛庄组为整合接触。
(3) 寒武系中统张夏组( ):
下部为灰色中到厚层状鲕状灰岩,中部和上部也以鲕状灰岩为主,中夹厚层泥质条带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厚179m,与下伏徐庄组为整合接触。
(4)寒武系上统崮山组:
以竹叶状灰岩和泥质条带灰岩互层为主,底部竹叶体的的边缘为紫红色,中部夹生物碎屑灰岩,上部以结晶灰岩为主,夹鲕状灰岩及泥质条带灰岩,厚53m,与下伏张夏组为整合接触。
(5)寒武系上统长山组:
岩性为紫红色,薄层至中厚层竹叶状灰岩,夹薄层灰紫色灰岩、页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厚19m,与下伏崮山组为整合接触。
(6)寒武系上统凤山组:
底部为一层灰黄色含生物碎屑灰岩,下部为厚层状灰黄色泥质条带灰岩与薄层竹叶状灰岩互层为主,上部为灰黄色厚层结晶白云质灰岩,顶部为灰黄色竹叶状灰岩与中厚层结晶状灰岩互层,厚83m,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
(7)奥陶系下统:
岩性以薄至厚层结晶白云质灰岩为主,中夹薄层泥灰岩及黄绿色灰岩,靠底部灰黄色薄层泥质灰岩、竹叶状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三者互层。厚68m,与下伏寒武系为整合接触。
(8)石炭系上统本溪组:
本溪组底界自平旺一旧高山一线以南覆于中奥陶统灰岩剥蚀面之上,此线以北覆于中、下寒武统灰岩之上,至十里河以北尖灭,与中奥陶灰岩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在奥陶系侵蚀面上往往有一层褐铁矿,鸡窝状分布(山西式铁矿)。自上而下,岩性分别为
底部浅灰色铝土岩(g层铝土矿层位),层位稳定;下部时有紫红色山西式铁矿,厚度变化大,不稳定,与下伏奥陶系灰岩平行不整合接触,泻湖相沉积。
中上部以灰白色、灰褐色粉砂岩与细砂岩互层为主,下部含1-3层棕色、黑褐色灰岩,有时可夹一层薄煤层。
上述岩性特征表明本溪组地层以粉砂、泥岩为主,粗碎屑岩含量较少,此外出现碳酸盐岩;粉砂岩中碎屑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岩屑等;粗碎屑岩中则以纯净的石英砂为主。前人认为本溪组沉积时海水进退相对频繁,主要为潮坪一泻湖相沉积。
本组厚度一般为30m,厚度在南部酸茨河达65m,呈南厚北薄至剥蚀尖灭。
(9)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底部为一层灰紫色、灰白色含砾粗砂岩(k11),分选不好,厚4-6m,钙质胶结,往上为砂岩、页岩、灰岩和煤层,含煤10层,其中6层比较稳定,为可采煤层,其余煤层不稳定,局部可采。
主要为一层巨厚的砂砾岩、含砾粗砂岩、中粗砂岩,即小峪砂岩。韵律分选明晰,多阶性,大型交错及缓斜层理发育,具有冲刷面。其间夹4、5号煤层,局部具有工业价值,两层之间砂岩分别为东山砂岩、偏岭砂岩。再上为大同煤田上部的巨厚主要可采2、3号煤层。
以上表明太原组地层中粗碎屑岩较本溪组增多,粉砂岩、泥岩含量减少,煤的含量。粗碎屑岩在底部为石英砂岩,中部为石英杂砂岩,上部为长石岩屑石英杂砂岩等;泥岩以高岭石、水云母为主。前人的研究认为太原组沉积物经历的搬运和筛选作用较本溪组弱,主要反映了过渡相一陆相的沉积,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前缘环境。
太原组厚度一般为80一100rn,最厚在楼子沟附近达186m,平均厚113m,与下伏本溪组为整合接触。总的趋势南厚北薄,由130-50m逐渐向北被剥蚀变薄,至云岗十里河以北尖灭。含煤总厚0.06-47.45m,平均厚为17m,含煤系数20%。
(10)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底部为一层灰白色中粗砂岩与砂砾岩,厚3-6m,往上为灰白、灰黄色砂岩和灰色粉砂岩层。中下部含煤1-4层,由上向下编号为1、2、3、4,其中1号煤层比较稳定,局部可采,其它不可采。厚45-60m,与下伏太原组为整合接触。
山西组地层中粗碎屑岩含量较本溪组、太原组增多,而粉砂岩、泥岩含量则介于本溪组和太原组之间,煤层含量次于太原组。粗碎屑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石英杂砂岩等。粉砂岩、泥岩中为碎屑与高岭石共有的特征,前人研究表明山西组沉积地层主要为陆相河流沉积。
本组厚20一80m,一般约为50一60m,最后在鹅毛口北魏家沟达90m,大致呈南、南东厚,北、北西薄的趋势,至忻洲窑一新、旧高山以北隆起剥蚀尖灭。沉积环境属于山前平原的曲流河沉积。含煤总厚0.16-10.63m,平均厚为3m,含煤系数4%。
3、中生界
(1)侏罗系下统永定庄组:
由紫红、灰绿、灰白、灰黑、黄褐色碎屑岩组成,下部为粗砂岩,中上部为中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颜色自底至顶,由浅变深,越往上紫红色越深,厚70-250m,与山西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侏罗系中统大同组:
底部为一层灰白色含砾粗砂岩往上为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含煤20层,其中可采10多层。厚234m,与下伏永定庄组为整合接触。
(3)侏罗系上统云冈组:
底部为一层厚5-18m的石英质砾岩(k21)往上有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厚140多米,与下伏大同组为整合接触。
(4)白垩系:分布于煤田的西北部地区,岩性主要为各种碎屑岩和火山喷出岩,厚100多米。与下伏云冈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4、新生界:
老第三系:分布于煤田西北边缘地区,岩性主要是未胶结的砂、砾岩,夹有褐煤,厚250m左右。
第四系:黄土的各种松散沉积物。
四、实习区地质构造
1、大同煤田的构造概况
大同煤田呈一北东30一50℃走向不对称向斜,东翼陡而窄(倾角40一60°,西翼宽缓(倾角3-7°);北起云岗东北,西南经北羊路、庙湾、马道头,南至玉井,东西宽约30km,向斜轴延伸长约50km(图4-1)。
煤田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内蒙古一阴山构造隆起带的南侧。东以平旺一鹅毛口大断层为界,与新生带断陷盆地(大同平原)相毗临;西临吕梁经向构造带的西石山脉;南为一东西向小型洪涛山背斜为界,再南与平朔、宁武煤田相连。在平面上三者组成一个北北东向“s’’形。
受历次构造运动的影响,煤田内早期部分地层缺失,而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也发育不全。后期受燕山,喜马拉雅山运动强烈褶皱、断裂、推覆作用,导致煤田东部地层陡峻,直立甚至倒转,并伴生一系列次一级的小型褶皱和断裂,印支期发生了大规模的煌斑岩顺主要的山4 、2、3一5、8号煤层侵入,使煤层结构,煤的工艺性能遭到极大破坏。在煤田内,东部、东南部、南部构造较复杂,断层多,北部及西部则相对简单,断层、褶皱皆少。
图4-1大同煤田构造形态示意图
2、口泉断层
结合野外记录资料总结,(附野外素描图)
3、青瓷窑断层
结合野外记录资料总结,(附野外素描图)
4、云岗沟侏罗系地层小断层
结合野外记录资料总结,(附野外素描图)
五、煤层煤质
六、矿区水文地质
大同矿区地下水资源贫乏,大量的勘探资料表明,除第四系冲洪积层及基岩风化壳含水相对较大外,下伏中生界、古生界地层的岩石固结坚实,裂隙、喀斯特不甚发育,岩石一般不含水或含水微弱。地表水主要为口泉河、十里河河水。地下水补给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在口泉河、十里河河谷地段,地表水可以补给地下水。由于本区地表径流条件较好,一般不利于降水入渗;地下水排泄以蒸发和矿井排水为主。随着矿井多年的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原有动态平衡遭受破坏,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岩石的含水性大大减弱,煤田内大量井泉干涸现象就是的佐证。
七、大同火山群
大同火山群是中国第四纪火山群。已知有30余座,分布在山西省大同市、县和阳高县境内,集中于4区域:①东区指瓜园、神泉寺一带,有肖家窑头、鹅毛疙瘩等6座。盾状的肖家窑头火山由火山弹、火山砾、火山灰组成,局部覆盖熔岩流;穹窿状的鹅毛疙瘩火山由玄武岩组成,无火山口。②南区在桑干河与六棱山之间,包括大峪口、西窑等5座,是因玄武岩流沿断裂喷出, 依山而呈半圆形。③西区是大同火山群中最为集中和较复杂的一区,黑山、马蹄山、阁老山等15座属之。黑山规模,呈扁平穹窿状;狼窝山范围最广,火山口直径500米,西北有缺口;马蹄山和阁老山等由火山碎屑物组成,为平顶圆锥形,亦有缺口,状似马蹄。④北区以大同市北的孤山为代表,包括其西南的6座小火山。孤山形似面包,海拔1182米,兀立于御河谷地中。大同火山群处于侵蚀初期,下伏三趾马红土或离石黄土,上覆马兰黄土,为上新世末、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堆积开始时的产物。其形成以北区最早,东区、南区次之,西区最迟。